1、初三化学部分习题类型及思路 2009.61、化学符号填充:2个氮原子 2N (氖原子:Ne 氩原子:Ar 氦原子:He 硅原子:Si )3个氧分子3O2 (氯分子:Cl2 氮分子:N2 氨分子:NH3 酒精分子:C2H6O)4个铵根离子4NH4+ (硝酸根离子:NO3- 硫酸根离子:SO42- 氢氧根离子:OH -) +6-3+55个硫离子 5S2- (氯离子:Cl - 亚铁离子:Fe2+ 铁离子:Fe3+ 铝离子:Al3+)硫酸中硫的化合价H2SO4 硝酸铵中氮的化合价:NH4NO3【思路】: 表示原子,即为其对应的元素符号,再在元素符号前标出原子的个数表示分子,即为其形成物质的化学式,再在
2、化学式前标出分子的个数表示离子,要先写出离子所属原子或原子团的符号,再在符号右上角标出其所带电荷的数值及正负(数值在前,正负在后,是1不写)标某物质中某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必须先要正确地书写出该物质的化学式,再在其正上方标出化合价的数值及正负(正负在前,数值在后,是1要写)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及正负与其在形成的化合物中所显示的化合价的数值及正负的关系是:数值相等,正负相同。2、用微粒名称填写:氯化钠由钠离子(Na+)、氯离子(Cl-)构成;硫化氢由硫化氢分子(H2S)构成; 金属铝由铝原子(Al)构成; 氮气由氮气分子(N2)构成【思路】: 所有金属单质: 如铁、铜 原子构成的物质 固态非金属
3、单质:如金刚石、石墨稀有气体单质: 如氦气、氖气、氩气离子构成的物质:是化合物。如氯化钠、氧化钙、氢氧化钠、硫酸锌等 气态非金属单质:如氢气、氧气、氮气、氯气分子构成的物质 部分化合物:如氯化氢、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水 (这些物质一般由非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或非金属元素与原子团构成)(这些物质一般由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或金属元素与原子团构成)具体物质的构成微粒一定要写明微粒的具体名称,而不能简单地写成由原子或分子或离子构成。3、有三种金属X、Y、Z,它们之间能发生下列反应:X+YSO4=XSO4+Y Z+YSO4=ZSO4+YZ+H2SO4=ZSO4+H2 X与稀硫酸不反应,则这三种金属活动性
4、顺序为 ZXY。【思路】:金属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条件是: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故反应X+YSO4=XSO4+Y 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X排在Y之前。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的条件是: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H之前。4、计算下列微粒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微 粒OO2-H2ONH4+质子数881011电子数8101010【思路】:对于分子、原子、原子团,由于它不显电性,故其质子数一定等于电子数。原子的质子数由其核电荷数(即原子序数)确定;分子或原子团的质子数应为构成其所有原子的质子数的和。对于离子,由于得失电子与质子数无关,故质子数的计算方法同上,而电 子数应
5、根据其所带电荷进行判断。5、下列物质中,氧元素既以单质形态存在又以化合形态存在的是 (C ) A、液氧 B、二氧化碳 C、空气 D、高锰酸钾【思路】:对于元素存在状态的转化判断,记住:单质态的元素存在于单质中,化合态的元素存在于化合物中。所以判断时首先对物质的分类进行判断,如是纯净物,则根据上述规律进行判断,如是混合物,则要对混合物中的各组成物质的分类进行判断,再分别对其存在状态进行判断,混合物中该元素的存在状态为其中所有组成物质中该元素的存在状态的综合。6、下列能够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D )AH+、Na+、Cl-、OH- BCa2+、K+、CO32-、NO3- CNa+、NH4+、OH-、
6、SO42 DMg2+、Al3+、Cl-、SO42-四位同学在检验同一未知溶液(含三种物质)时得出下列四种答案,其中正确的是 (B )ANa2SO4、CuCl2、AgNO3 BNa2SO4、CuCl2、ZnCl2 CNa2SO4、BaCl2、NaOH DNa2SO4、CuCl2、NaOH 【思路】:共存即同时存在,对于离子共存故要求共存的阴、阳离子组合不能形成水或沉淀或气体(NH4+与OH-共存时有NH3放出);对于物质共存一般要求共存的物质间彼此间不能发生化学反应。7、20时,已知某物质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5%,则该物质属可溶物质(填易溶、可溶、微溶或难溶)【思路】:物质溶解性的判断,必须根
7、据该物质室温或20时的溶解度数值进行。故该题必须通过:a%=S/(S+100)100%,求出S,再进行判断。8、中和一定溶液组成的稀硫酸,需用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若改用相同质量的氢氧化钾时,充分反应后溶液的PH应当是7(填写 、或)。相同质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所得溶液的PH7(填、或)。【思路】:这类题均应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间的质量比,对反应物的过量情况进行判断,再确定反应后所得溶液的酸碱性。例:2NaOH+H2SO4=Na2SO4+2H2O HCl+NaOH=NaCl+H2O 80 98 36.5 402KOH + H2SO4=K2SO4+2H2
8、O a克 a克112 989、现有a、MgSO4 b、NaOH c、CuSO4 d、NaCl等四种溶液,不用其他试剂,用最简便的方法鉴别,顺序是:c、b、a、d【思路】:解这类题的关键是找准突破口,即找到能首先鉴定出来的物质,这种物质相对于其他物质而言,有其典型的特征,如颜色特征。例如铁盐溶液一般为黄色,亚铁盐溶液一般为浅绿色,铜盐溶液一般为蓝色等。由此可知CuSO4溶液因具有蓝色而首先被鉴别出来。然后各取剩下的三种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分别滴入已被鉴别出来的CuSO4溶液,若出现蓝色沉淀的,则原溶液为NaOH溶液。余下类推。10、下列物质间的反应必须滴加指示剂才能判断的是 (A ) ANaOH、
9、HCl B。Cu(OH)2 H2SO4 C。CaCO3、HCl D。NaOH、FeCl3 【思路】:反应的进行必须通过滴加指示剂才能显示,说明原反应一定无明显现象。11、白磷溶于二硫化碳形成的溶液名称为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思路】:白磷为固体,二硫化碳为液体,固体溶于液体,则固体作溶质,液体作溶剂。溶液的命名方法为: “溶质的名称”+的+“溶剂的名称”+溶液。溶剂为水时,溶剂名称可省略。12、根据已配平的方程式:铅丹+4HNO3=PbO2+2Pb(NO3)2+2H2O 可推知铅丹的化学式为Pb3O4 【思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物质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原子个数均保持不变,故:铅丹 + 4HNO
10、3 = PbO2+2Pb(NO3)2+2H2 O已知:H4 N4 O12 Pb3 O16 N4 少 :Pb3 O4 H413、某溶液中含有Al3+、Mg2+、SO42-、NO3-,其中Al3+、Mg2+、SO42-的个数比为3:3:1,则可推知其中:Al3+、SO42-、NO3-的个数比为3:1:13。【思路】:由于溶液是呈电中性的,故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和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必然相等。Al3+ Mg2+ SO42- NO3- 离子个数: 3 3 1 x 9+6=2+x 每个离子所带电荷数: 3+ 2+ 2- 1- 解得:x=13 离子所带总电荷数: 9+ 6+ 2- x-14、某溶液含
11、Cu(NO3)2、Ba(NO3)2、AgNO3 【思路】: 此类题应先分析三种物质间两两反三种物质,为使三种物质分别转化为沉淀并得以分 应的可能性:Cu (NO3)2Ba(NO3)2AgNO3Na2CO3HClNaOH离,现提供Na2CO3溶液、盐酸、NaOH溶液三种,试剂要求每次只加一种试剂,滤出一种沉淀,那么顺序为: HCl、NaOH、Na2CO3 15、从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某溶液中取出10克溶液,将其再稀释至100克,从其中再取出10克溶液,则取出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思路】:第一次取出的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为:10克20%=2克;稀释至100克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
12、克/100克100%=2% (依据:溶液的均一性)16、将一定质量的Fe、Cu放入AgNO3溶液中,待反应完全后过滤, (1)若向滤液中滴加少量盐酸,出现白色沉淀。则:滤纸上一定有:Ag ;一定没有 Fe 、Cu 。(2)若向滤渣中滴加少量盐酸,产生气泡,则滤渣中一定含有Cu、Ag 、Fe ;滤液中的溶质是Fe(NO3)2【思路】:对此类题首先要分析几种物质之间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及反应的先后。Fe+2AgNO3= Fe(NO3)2 +2Ag; Cu+2AgNO3=Cu(NO3)2+2Ag ; 金属与混合物的盐溶液反应时,金属单质与盐溶液中的金属,活动性差越大的先反应,最不活泼的金属最先析出,最
13、活泼的金属则以阳离子的形式存在于溶液中。再根据题意分析:滤液中加盐酸有白色沉淀,说明滤液中还含有AgNO3,即AgNO3在反应后过量,则Fe、Cu一定反应完全滤渣中加盐酸有气泡,说明滤渣中含有Fe,Fe反应后过量,则Cu(NO3)2、Fe(NO3)2反应完全,且铁、铜元素均转化为铁单质和铜单质而析出。17、相同温度下,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S)由大到小的顺序为:S(A)S(B)S(C),在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其溶剂的质量(m)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B)A、m(A)m(B)m(C) B、m(C)m(B)m(A) C、m(A)m(C)m(B) D、m(B)m(C)m(A)【
14、思路】溶解度反映了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能力,溶解度越大,则溶解能力越强,所得到的该温度下该溶质的饱和溶液就越浓,即溶质质量分数就越大。又由于饱和溶液质量相等,则溶液中所含溶质越多,溶剂质量就越少。18、有氯化钠、三氧化硫、氧化钙、碳酸钠各2克,分别溶于98克水,则所得溶液中(用溶质的化学式填充)PH7的为:Ca(OH)2、Na2CO3溶液;PH=7的为:NaCl溶液;PH2;溶质质量分数还受溶解度的影响,如常温下将2g氧化钙溶于98g水充分混合,虽然CaO与水混合后溶液中溶质为Ca(OH)2,但其质量分数却比胆矾溶液水所得溶液得溶质质量分数小,这是因为CaO溶于水生成的Ca(OH)2微溶于水,只
15、有极少量的Ca(OH)2溶解于水。19、实验室中常用燃烧法测定有机物的组成。现将6.4克某有机物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8.8克二氧化碳和7.2克水,求:(1)该有机物的组成元素种类。(2)各元素之间的质量比。【思路】有机物(C、H、O)+O2 CO2 + H2 O1244100%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保持不变。即: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就是原反应物有机物中含有的碳元素的质量;反应后生成的水中含有氢元素的质量亦就为有机物中含有氢元素的质量。218100%解:二氧化碳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8.8g =2.4克水中含有氢元素的质量为:7.2g =0.8克 因为碳元素的质
16、量+氢元素的质量=2.4g+0.8g=3.2g6.4g所以原有机物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6.4g-3.2g=3.2g有机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C:H:O=2.4g:0.8g:3.2g=3:1:420、有某种不纯的金属M(含有不与酸反应的杂质),取该样品10克投入到4 0克25%的稀HCl中恰好完全反应,测得反应生成的氯化物中含氯75%,试计算样品中金属M所占的质量分数。【思路】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元素的质量保持不变:反应得到的氯化物中含有氯元素的质量即为参加反应的盐酸中含有氯元素的质量;反应得到的氯化物中含有金属元素M的质量即为参加反应的金属M的质量。35.536.5解:设10克样品与盐
17、酸反应生成氯化物的质量为a依据质量守恒定律,由题意得:40克25% 100%=a75% 解得 a13克3.25克10克故氯化物中M元素的质量为:13克(1-75%)=3.25克 即为样品中金属M的质量所以样品中金属M所占的质量分数为: 100%=32.5%答:样品中金属M所占的质量分数为32.5%。21、对物质进行分类是研究物质的重要方法,常见的分类方法有按物质的结构、组成和性质来分。现对初中化学主要物质:O2、N2、H2O、H2、C、CO2、CO、CH4、C2H5OH、CH3COOH、Fe等进行分类。试写出相关的分类标准和包括的物质。例如:分类标准:常温下是气体 包括的物质有:O2、N2、H
18、2、CO2、CO、CH4 分类标准:具有可燃性的物质 包括的物质有: 分类标准: 包括的物质有:CH4、C2H5OH、CH3COOH 分类标准: 包括的物质有: 【思路】本题是关于确定分类标准给物质分类的开放性试题。按所含物质种类将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按组成元素种类又可将物质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等,这一种分类标准只是按物质的组成、构成分类。将物质分类的标准是多种多样的。例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将化合物分为:氧化物、酸、碱、和盐;有机物和无机物;离子型化合物和共用电子对型化合物等。一般确定分类标准可从物质的组成、构成、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熔沸点、溶解性等)和化学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
19、原性等)等方面考虑。如本题分类标准可确定为:由同类元素组成的单质(组成);常温下是气体或液体、具有气味、密度大于或小于空气、难或能溶于水等(物理性质);具有可燃性、毒性、氧化性、还原性等(化学性质)。然后在确定的分类标准范围内,选择包括的物质。22、取一定质量的CO和CO2的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Ba(OH)2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发现生成的沉淀和所取的混合气体质量相等,则混合气体中,碳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 ) A1:1B1:2C28:44D181:209思路:题中涉及的反应有:CO2+Ba(OH)2=BaCO3+H2O,由题意知:m(CO)+m(CO2)=m(BaCO3),因BaCO3
20、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97, 不妨设生成的BaCO3的质量为197g, 则CO和CO2的总质量也为197g,然后利用有关化学方程式及化学式即可求解。因为CO2+Ba(OH)2=BaCO3+H2O,由题给条件m (BaCO3)=m(CO)+m(CO2),设生成BaCO3质量为197g,则原混合气体中CO2质量为44g,CO质量为:197g44g=153g。原混合气体中CO和CO2分子个数比为: (153:44)(28:44)=153:28则原混合气体中碳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53+28):(153+282)=181:209。解答:选D本题为无数据计算题,既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又考查了分子、
21、原子个数比的计算,综合性强,较好地考查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掌握物质(或元素)质量与分子(或原子)个数间的关系。对于这种无数据的计算题,我们要抓住变化的本质、透彻审题,把握题设中关键的要点,根据题给等量关系,巧妙选取有关纯净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作为特殊值,便可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有的化学题目知识综合性较强,知识的容量大。解答时要充分地利用所学知识以及知识间的联系,运用已掌握的有关知识,对题目进行全面而周密地分析,将多种方法应用于解题之中,以求出正确的答案。23、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
22、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试推断该密闭容器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思路】该题将表格数据解读、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基本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类型的考查融为一体,关键是通过分析,了解反应中物物质abcd反应前的质量/g44515反应后的质量/g待测26014质变化的质量(因为只有该质量才是遵循质量守恒的):物质abcd反应前的质量/g44515反应后的质量/g待测26014变化的质量/gx+22-51+9 通过分析可以得出c为反应物,a、b、d均为生成物,从而得出该变化的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答案为:B24、如图所示是某个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模拟图。请根据图
23、示回答: ; (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3)该反应中的生成物 (选填“可能”或“不可能”)属于氧化物。【思路】此题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要首先认真观察图象,不难发现,反应前共存在“ ”、“ ”两种分子,反应后也存在两种分子,即“ ”、“ ”。再仔细观察一下各分子反应前后的个数。反应前,有4个“ ”分子,1个“ ”分子;反应后,有2个“ ”和2个“ ”分子。由此可知,参加反应的分子为“ ”和“ ”,“ ”是反应生成的分子。且参加反应的“ ” 分子为2个,“ ”分子为1个,反应生成的“ ”分子为2个。特别要注意通过观察知道有3个“ ”分子没有参加反应。反应的类型为化合反应。因为生成物
24、的分子中只含有两种原子,而反应物是两种单质,所以生成物可能是氧化物。25、小强同学前往当地的石灰石矿区进行调查,他取回了若干块矿石样品,对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检测,采用了的办法如下:取用8g这种石灰石样品,把40g稀盐酸分4次加入,测量过程所得数据见下表(已知石灰石样品中含的杂质不溶于水,不与盐酸反应)。请计算:(1)8g石灰石样品中含有杂质多少克?(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3)下表中m的数值应该为多少?序号加入稀盐酸质量(g)剩余固体质量(g)第1次105.5第2次10m第3次101.2第4次101.2(4)要得到280kgCaO,需要质量分数为80%的石灰石多少千克?(化
25、学方程式:CaCO3CaO+CO2)解:(1)8g石灰石样品中含有杂质为1.2g。(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85(3)m5.5g-(8g-5.5g)3g(4)设需要80%的石灰石的质量为xCaCO3CaO+CO2 100 56 X80 280kg x625kg分析:此题通过不断改变所加入的稀盐酸的质量,观察剩余固体的质量来判断稀盐酸何时不足,石灰石中CaCO3何时完全反应。由表中数据可知,在第三次加入10g盐酸后,固体剩余物质量不再减少,说明剩余的1.2g固体不和稀盐酸反应,应为杂质。然后,用8g石灰石样品质量杂质质量CaCO3质量。再除以样品质量,即可求出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第三小问也
26、可从题意得出正解,即第一次加10g酸时固体的质量减少应和第二次一样,所以第二次剩余的固体质量就是3g。最后一问可利用含杂质问题的解题方法处理。26、向盛有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相同质量稀硫酸的4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下列固体物质,使其与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 ( )AMg BMgO CMg(OH)2 DMgCO3审题与思路:此题是一道典型对比分析选择题材。由题干给定信息可知:四个反应中H2SO4的量相等,且恰好完全反应,则说明四种物质与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镁(溶质)的质量也相等,所以判断得到的硫酸镁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的关键是:确定反应中生成水的多少。生成水越多,所得溶质量分
27、数越小。由化学方程式:Mg+H2SO4 MgSO4+H2MgO+H2SO4 MgSO4+H2OMg(OH)2+H2SO4 MgSO4+2H2OMgCO3+H2SO4 MgSO4+H2O+CO2不难看出,只有Mg(OH)2与此同时H2SO4反应生成的水最多。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 100%,反应前,由于硫酸溶液的质量及溶质质量分数是相同的,且四选项的物质与水都不反应,所以,原硫酸溶液中的水都成为反应后所是溶液中的水,质量也相等(不变)。因此,本题求解简捷的思路是:只要比较各种物质与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镁和生成水的质量,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由于硫酸的质量相同,且与各物质正好完全反应,故生成的硫酸镁质量相同,通过反应方程式分析,显然Mg(OH)2与H2SO4作用生成的水最多,故C项符合题意。解答:选C总结:根据题意,联系和运用已学过的、已掌握的有关知识,对题目进行全面而周密的分析;将题中列出的几种答案相互对比,从而快速选择和确定正确答案。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