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大学化学试卷3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中,选择出符合题意的答案,将其代号填入括号内)(本大题分24小题, 每小格1分, 共30分)
1、定量分析工作要求测定结果的误差( A )
A、 在允许误差范围内 B、略大于允许误差
C、等于零 D、没有要求
2、可减小分析测定的偶然误差的方法是( C )
A、进行对照试验 B、进行空白试验
C、增加平行试验的次数 D、校准仪器
3、滴定分析中,指示剂颜色突变时停止滴定,这一点称为( C )
A、化学计量点 B、突跃范围
C、滴定终点 D、滴定误差
4、在下列滴定中,突跃范围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 )。
(1)、0.10NaOH滴定0.10HCl。
(2)、1.0NaOH滴定1.0HCl。
(3)、0.10NaOH滴定0.10HAc。(
(4)、0.10NaOH滴定0.10HCOOH。(
A、(2)>(1)>(4)>(3) B、(1)>(2)>(3)>(4)
C、(2)>(1)>(3)>(4) D、(1)>(2)>(4)>(3)
5、下列多元酸或混合酸中(c=0.1mol/L),用0.1mol/L NaOH滴定出现两个突跃的是( D )
A、H2S(Ka1q=1.3×10-7,Ka2q=7.1×10-15)
B、H2C2O4(Ka1q=5.9×10-2,Ka2q=6.4×10-5)
C、HCl+一氯乙酸(Kaq (一氯乙酸)=1.4×10-3)
D、H2SO3(Ka1q=1.54×10-2,Ka2q=1.06×10-7)
6、配制1000ml约0.1HCl溶液,需量取8.3ml浓HCl。( B )
A、用滴定管取 B、用量筒量取 C、用刻度移液管量取
7、稀H2SO4加到BaCl2溶液中使BaSO4沉淀完全,产生吸附共沉淀的结构为( D )。
A、 B、 C、 D、
8、下在下列情况下测定结果:A、偏高 B、偏低
(1)pH=4介质中莫尔法测Cl-。( A )
(2)法扬司法测Cl-以曙红为指示剂。( B )
(3)佛尔哈德法测Cl-,未加硝基苯。( B )
9、用EDTA滴定Ca2+、Mg2+时,可掩蔽Fe3+的掩蔽剂是( C )。
A、抗坏血酸 B、盐酸羟胺 C、三乙醇胺
10、用Na2CO3标定HCl溶液浓度时,称取一定量的Na2CO3基准物,溶解后定量转入250ml容量瓶,稀释至刻度,摇匀。吸取25ml于锥形瓶中,用HCl溶液滴定,下列操作会使HCl溶液浓度的标定结果: A、偏高 B、偏低 C、无影响。
(1)滴定管没有用HCl溶液润洗三次。( B )
(2)锥形瓶用Na2CO3溶液润洗三次。( B )
(3)使用的锥形瓶内有少量蒸馏水。( C )
(4)移液管没有用Na2CO3溶液润洗三次。( A )
(5)滴时时速度太快,附在滴定管壁的HCl未不及流下来就读取滴定体积。( A )
11、配位数是指( C )
A、 配位体的数目中心 B、离子的电荷数
C、配位体中配位原子的数目 D、中心离子的未成对电子数
12、在EDTA配位滴定中,下列有关酸效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 酸效应系数越大,配合物的稳定性越高
B、 反应的pH值越大,EDTA的酸效应系数越大
C、 酸效应系数越小,配合物的稳定性越高
D、 EDTA的酸效应系数越大,滴定曲线的突跃范围越大
13、一般情况下,下列哪种离子可能形成内轨型配合物( B )
A、Cu + B、Fe2+ C、Ag+ D、Zn2+
14、在配合滴定中,有时出现“封闭”现象,其原因是( C )。式中M为待测离子;N为干扰离子;In为指示剂,Y为EDTA。
A、KMY¢>KNY¢ B、KMY¢<NY¢ C、KMIn¢> KMY¢ D、KNIn¢> KMY¢
15、在Ca2+、Mg2+的混合液中,用EDTA法测定Ca2+,要消除Mg2+的干扰,宜采用( C )
A、 控制酸度法 B、配位掩蔽法
C、沉淀掩蔽法 D、氧化还原掩蔽法
16、当溶液中有两种(M、N)金属离子共存时,欲以EDTA滴定M而使N不干扰,则要求( B )。
A、 B、 C、
D、 E、
17、间接碘量法加入淀粉指示剂的最佳时间是( B )
A、滴定开始前 B、接近终点时
C、碘的颜色完全褪去 D、很难选择
18、电对加入氨水后,其电极电位将( A )
A、减小 B、增大 C、不变 D、 无法确定
19、佛尔哈德法测Ag+所用指示剂是( B )
A、(NH4) 2Fe(SO4)2 B、 NH4Fe(SO4)2 C、K2CrO4 D、萤光黄
20、某氧化还原指示剂的jq'=0.84V,相应的半反应为
=In(R) 则其理论变色范围为( A )
A、0.87V-0.81V B、0.74-0.94V C、0.90-0.78V
21、已知电极反应Cu2++2e=Cu的jθ为0.347V,则电极反应2Cu-4e=2Cu2+的jθ值为( D )。
A、-0.694V B、+0.694V C、-0.347V D、+0.347V
22、已知j(H3AsO4/H3AsO3)=0.58V,j(I2/I-)=0.54V,关于反应H3AsO3+I2+H2OH3AsO4+2I-+2H+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B )。
A、标准状态下,正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B、该反应的E=-0.04V很小,因此,在任何条件下正反应不可能自发进行;
C、溶液的pH值改变,反应进行的方向会发生改变;
D、溶液的pH值增大,As(Ⅴ)的氧化性减弱。
23、已知[Ni(CN)4]2+的磁矩m=0B.M.,则下列关于该配合物的杂化方式及空间构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C )。
A、sp3杂化,正四面体; B、d2sp3杂化,正八面体;
C、dsp2,平面四方形; D、d2sp2,四方锥。
24、已知Cu2++2e-==Cu j=+0.34V, Cu++e-=Cu j=+0.52V, 则Cu2++e-=Cu+的j为( A )
A、0.16V B、-0.18V C、+0.18 D、0.09V
二、填空题(22%,每空1分)
1、NaOH溶液的浓度可用基准 邻苯二甲酸氢钾 标定,用 酚酞 作指示剂,滴定至指示剂变 粉红色 色为终点,用式,计算NaOH溶液浓度。[基准物质质量m(g),基准物质摩尔质量M(g/mol),消耗NaOH体积]
2、已知银氨配离子的逐级稳定常数103.32,k2=103.91,则=10-7.23累积稳定常数103.32 , ,总稳定常数K=107.32 。
3、误差是测定结果 与真实值之差,当 测定结果 大于 真实值 时,误差为正。误差越小,测定结果的 准确度 越高。
4、在配合物K3[Fe(CN)6]中,中心离子是 Fe3+ ,配位体是 CN-
配位数为 6 ,K+与[Fe(CN)6]3-以 离子 键相结合,Fe3+与CN-以 配位 键相结合,该配合物的名称为 六氰合铁(III)酸钾 。
5、K2Cr2O7法测定Fe时,要加入H3PO4-H2SO4混酸,加入H3PO4的作用是降低
Fe3+/Fe2+ 电对的电位,使指示剂变色电位在滴定突跃电位范围内,同时生成无色的 Fe(HPO4)2- 配合物,清除 Fe3+ 黄色,便于终点的观察。
6、难溶物AB2的溶解度S (mol·L-1)和溶度积常数的关系为 S=
三、是否题(共8小题,每小题1分)8%
1、莫尔法测定试样中的Ag+采用返滴定法。 ( √ )
2、标准溶液配制方法分为直接法和标定法,能用来直接配制标准溶液或标定溶液浓度的物质叫基准物质。 ( √ )
3、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Kspq较小者,它的溶解度就一定小( × )
4、在EDTA直接滴定法中,终点所呈现的是MY的颜色( × )
5、电对Zn2+/Zn加入氨水后,其电极电位将变小( √ )
6、I2溶液应装在棕色瓶中于暗处保存,使用时不能与橡皮等有机物接触。 ( √ ).
7、单独离子能被EDTA准确滴定的条件是 ( × )
8、一元弱酸能用强碱直接滴定的条件是cKaq≥10-8( √ )
三、判断题(16%)
1、 标准态下判断下列反应进行的方向(10%,每小题2.5分)
1).2Mn04- +6H++5SO32- ===2Mn2++ 5SO42-+3H2O
2).Cu(NH3)42++Zn2+===Cu2++Zn(NH3)42+
3).Cu(NH3)42++2en===Cu(en)22++4NH3
4).BaCO3+SO42-===BaSO4+CO32-
(已知)
解:1)
所以正向进行
2)
所以逆向进行
3)
所以正向进行
4)
所以正向进行
评分标准:只有结论的得1分,有二个常数之比,得出结论,得全分.
2、现有Cl-、Br-、I-三种离子的混合液。欲使I-氧化为I2,而Cl-、Br-不被氧化,应选下列哪种氧化剂?(6%)
Fe2(SO4)3 KMnO4 SnCl2
(已知:
解:就选择之间,所以应选择Fe3+作氧化剂
五、计算题:24%
1、(13分)在1 HCl介质中用Fe3+标准溶液滴定Sn2+,反应为:
求:(1)滴定反应的平衡常数;
(2)化学计量点电位;
(3)滴定的突跃范围。
(
解:(1) (公式3分,准确答案1分)
(2)(公式3分,准确答案1分)
(3)(j上2分,j下2分)
∴突跃电位范围为0.23-0.50V。(指出突跃范围1分)
2、在10mL0.08mol/LFeCl3溶液中,加入30mL含有0.10mol/LNH3和
1.0mol/LLNH4Cl的混合溶液能否产生Fe(OH)3沉淀?
(已知Kspq( Fe(OH)3)=2.8×10-39, Kbq(NH3)=1.8×10-5)(11分)
解:
Q=[c(Fe3+)/cq][c(OH-)/ cq]3=0.020×(1.8×10-6) 3=1.2×10-19>Kspq[Fe(OH)3]
故有Fe(OH)3沉淀生成
正确算出混合浓度的得4分,算出c(OH-)得3分,正确得出Q的得3分,正确得出结论的得1分。
第(5)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