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基本变形的应力和强度计算.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8657532 上传时间:2025-02-2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0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本变形的应力和强度计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基本变形的应力和强度计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课题 基本变形的应力和强度计算【练习课】 教学目标或要求 1、理解各种基本变形的应力特点和分布规律;   2、掌握各种基本变形的应力和强度计算方法;    3、理解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机械性能指标的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手段 讲练结合,以练为主 教学过程及内容 基本变形的应力和强度计算 强度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对塑性变形和断裂的抵抗能力。强度问题事关重大,强度不足,就有可能酿成大祸。工程结构和机器零件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强度是材料力学研究的一个主要问题。 第一节 轴向拉伸与压缩的应力和强度计算 一、横截面的正应力 例1:如图a所示一变截面直杆,横截面为圆形,d1=200mm,d2=150mm,承受轴向载荷F1=30kN,F2=100kN的作用,试求各段截面上的正应力。 图 a 图 b 解:1)计算轴力:AB段的轴力:NAB=-F2+F1=-70kN(压)     BC段的轴力:NBC=F1=30kN(拉)      画出轴力图如图12.1.2b所示。 2)求横截面面积       AB段的横截面积: BC段的横截面积:  3)计算各段正应力 AB段的正应力: BC段的正应力: 负号表示AB上的应力为压应力。 二、强度问题  例2:气动夹具如图所示,已知气缸内径D=140mm,缸内气压p=0.6MPa,活塞杆材料为20钢,[σ]=80MPa,试设计活塞杆的直径, 解:活塞杆两端受拉力,发生轴向拉伸变形,轴力可以由气体的压强求出,再利用N、[σ]就可以设计截面。 1.计算轴力kN 2.设计截面 mm 根据,得出 mm 因此,取dmm 注意:在解题目过程中,应首先判断问题是要设计截面,然后设法去求轴力,轴力利用压强可以求出,问题得到解决。另外要注意物理量的单位换算,当轴力、长度用N和mm时,应力的对应单位是MPa. 第一节 扭转时的应力和强度计算 一、 应力的计算 已知空心圆截面的扭矩T =1kN.m,D =40mm,d=20mm,求最大、最小剪应力。 二、强度问题  小结公式 弯曲的应力和强度计算 一、纯弯曲 一般情况下,两弯曲时横截面上既有剪力,又有弯矩。对于横截面上的某点而言,既有切应力又正应力。但梁的强度主要决定与正应力的大小,切应力居于次要的地位。所以本节只讨论梁在纯弯曲的情况下横截面的正应力。所谓纯弯曲指横截面上的切应力为零。如图12.4.1所示,简支梁在两对称的集中力作用下的剪力图和弯矩图,从图中看出,在CD段,横截面上只有弯矩而没有剪力,发生纯弯曲变形,而在AC和DB段,既有弯矩又有剪力,这种弯曲称剪切弯曲。 图12.4.1 以CD段的纯弯曲为例,研究弯曲时的变形特点,从而应力在横截面上的分布情况。变形前在表面画两条纵向线和两条横线,发生纯弯曲后,观察梁的变形 (图12.4.2):(1)横线仍然为直线,且与梁的轴线垂直,但倾斜了一定的角度。 (2)纵线缩短了,伸长了。 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可作如下推论:横截面在变形前为平面,变形后仍为平面,且仍垂直与梁的轴线,但旋转了一定的角度。这也是梁纯弯曲时的平面假设。据此可知梁的各纵线受到轴向拉伸和轴向压缩,因此纯弯曲时横截面上只有正应力。两纵线发生轴向拉伸和压缩变形由于材料是连续的,变形也是连续的。因此在由压缩过渡到拉伸之间,必有一纵向线的长度不变,据此可知,必有一层纤维是既不伸长也不缩短,称为中性层,中性层与横截面的交线叫中性轴。 二、正应力的计算 1.正应力计算公式 梁发生纯弯曲时,横截面上的某点处正应力计算公式为: 式中:M表示横截面上的弯矩;      y表示横截面上该点到中性轴的距离; 表示横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矩; 2.惯性矩 圆形截面                                圆环截面           三、弯曲时的最大正应力 从弯曲时应力的计算公式中可以分析出最大应力的位置,当同一截面上、都相同时,最大应力发生在y最大的地方。故最大应力的计算公式为: 上式中,如果令,Wz称为抗弯截面系数,则: 抗弯截面系数是衡量截面抗弯能力的一个几何量,越大,越小,梁的承载能力越强,与力的大小无关,其单位为m或mm。一些常用截面的抗弯截面系数需要记住,下面给出矩形、圆形和圆环截面的计算方法和结果。而对工字钢角钢槽钢等的抗弯截面系数,可以查有关的手册。 矩形截面:(宽度b平行于中性轴z轴,高度h) 圆形截面: 圆环截面: 四、弯曲的强度条件 要使梁有足够的强度,必须使梁内的最大的工作应力不超过材料的许用应力。即 需要注意的是,当材料的抗拉和抗压能力不同时,应分对最大拉应力和最大压应力建立强度条件,而当材料的抗拉和抗压能力相同时,不需要分开考虑。 利用梁弯曲时的强度条件也可以解决校核强度、设计截面尺和确定许可载荷三类问题。下面通过例题说明。 例12-5 :如图12.4.6所示,一悬臂梁长l=1.5m,自由段受集中力P=32KN的作用,梁由22a工字钢制成,梁自重由=0.33KN/m计算,材料的许用应力[σ]=160MPa,试校核梁的强度。 解:要校核强度,须先求出最大正应力,为此须先求出最大的弯矩Mmax。 1、计算Mmax悬臂梁的最大弯矩在固定端A截面。 2、计算Wz对工字钢的抗弯截面系数,可查附表得:Wz=309cm 3、校核强度 即梁的强度合格。 图12.4.6 例12-6:T形截面外伸梁尺寸及受载如图12.4.7所示。截面对形心轴的的惯性矩 Iz=86.8cm4,y1 =3.8cm,材料的许用拉应力[ σl ]=30 MPa,许用压应力[σy] =60 MPa。试校核其强度。 图12.4.7 解:材料的许用拉应力和许用压应力不等,应计算出最大的拉应力和最大的压应力分别校核强度。 1、梁的支座反力为:RA=0.6kN, RB=2.2kN。 画出梁的弯矩图。由弯矩图可知, 最大正弯矩在截面C处,MC= 0.6kN·m; 最大负弯矩在截面B处,MB= -0.8kN·m 2、校核梁的强度 显然截面C和截面B都是危险截面,均要进行强度校核。 截面B:弯矩为负时产生上凸变形。故最大拉应力发生在截面上边缘各点处,最大压应力发生在截面下边缘各点处。 截面C:弯矩为正时产生下凹变形。虽然截面C的弯矩绝对值比B处小,但最大拉应力发生在截面下边缘各点处,而这些点到中性轴的距离比上边缘各点到中性轴的距离大,且材料的许用拉应力小于许用压应力,所以还需校核最大拉应力。 所以梁的强度足够,工作安全。 从本题可以看出,当材料的抗拉和抗压强度不同时,截面上下边缘又不对称时,对梁的最大正负弯矩的截面都应进行校核。 五、提高梁抗弯能力的措施 由于梁的承载能力主要由正应力控制,根据正应力的强度条件可知,梁横截面上的最大正应力与最大弯矩成正比,与横截面的抗弯截面系数成反比。提高梁的抗弯能力主要从提高Mmax和降低Wz两方面着手。 (一)选择合理的截面形状 1.根据比值Wz/A选择 抗弯截面系数一方面与截面的尺寸有关,同时还与截面材料的分布情况即截面的形状有关,梁的合理截面形状应是用最小的面积得到最大的抗弯截面系数。梁的截面经济程度可以用比值来衡量。该比值越大,截面就越经济合理,下面把圆形、矩形、及工字形截面的比值列出,见表12.4.1中。 表12.4.1  圆形、矩形及工字形截面比较 截面形状 Wz 所需尺寸 A Wz/A 250×102mm3 d=137mm 148×102mm2 1.69 250×102mm3 b=7mm h=144mm 104×102mm2 2.40 250×102mm3 20b工字钢 39.5×102mm2 6.33 从表中可以看出,截面的经济程度是工字形优于矩形,而矩形优于圆形。这是应为离中性轴越远,正应力越大,所以应使大部分的材料分布在离中性轴较远处,材料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工字形截面就较好地符合这一点,矩形截面竖搁比横搁合理也是这个道理。 2.根据材料特性选择 对于抗拉和抗压能力相同塑性材料,一般采用对称与中性轴的截面,使得上下边缘的最大拉应力和最大压应力相等,同时达到材料的许用应力值。如矩形、圆形和工字形等。 对于抗拉和抗压能力不同的脆性材料,最好选择不对称与中性轴的截面,使得中性轴偏与强度较小的一侧,如铸铁梁常采用T形截面就是这个道理。当 截面上的最大拉应力和最大压应力同时达到材料的许用应力,使得材料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如图12.4.8所示。 图12.4.8 (二)合理安排梁的受力情况,以降低最大弯矩值 在可能的情况下,将载荷靠近支座或将集中载荷分散布置都可以减小最大弯矩,从而提高梁的承载能力。如图12.4.9所示。 图12.4.9 (三)采用变截面梁 等截面梁的强度计算,都是根据危险截面上的最大弯矩来确定截面尺寸,这时其他截面的弯矩都小于危险截面的最大弯矩,其材料未能得到充分的利用。为了使材料得到充分的利用,应在弯矩较大的截面采用较大的截面尺寸,弯矩较小的截面采用较小的截面尺寸,使得每个截面的最大正应力都同时得到材料的许用应力,这样的梁称为等强度梁。阶梯轴就是根据等强度梁的近似尺寸,因为完全的等强度梁加工非常困难,也不能满足结构设计的要求。 作业 教学效果评估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休闲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