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产融结合与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865237 上传时间:2024-04-01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3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融结合与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产融结合与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产融结合与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卷 第 期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 月 ()产融结合与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 基于我国 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郭郭 文文 心心(东北财经大学 会计学院 辽宁 大连)摘 要:基于多元化经营理论、动态能力理论、优序融资理论以及协同效应理论 以 年沪深 股进行产融结合的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 用线性回归模型对产融结合及企业数字化转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检验制造业企业产融结合程度与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 且产融结合需要深入到一定程度才会对数字化转型起到显著的促进效果 关于制造业企业产融结合与数字化转型之间的研究 既对现有理论研究有所补充 也对企业实践有借鉴之处关键词:制造业企业 产

2、融结合 数字化转型:./.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收稿日期:作者简介:郭文心()女河南洛阳人硕士主要从事公司治理研究.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 其数字化转型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虽然在国家战略部署下 企业开始探索实践 但部分企业对转型的意义持怀疑态度 而数字化转型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 需要持续的资源投入 调整成本高、风险大、容易受外部环境冲击状况 要全面、系统地看待 年 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 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 强调“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等作用 引导金融资源支持数字化发展”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带来全新的思路 产融结合的方式通常有两种 分别是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渗透

3、及金融资本向产业资本渗透 我国对产融结合的研究集中于“由产及融”的视角 企业产融结合的动因主要有资源外取、突破路径依赖、降低交易费用、实现协同效应、获取超额利润等 许多学者肯定了其经济上的积极影响 产融结合一方面能够缓解融资约束 改善实体企业创新绩效 优化资金配置 另一方面 也能提升财务和市场表现 但是也有部分学者认为产融结合策略无效 会带来挤出效应 不利于企业实体活动投入 造成内部资金短缺、管理层短视以及不确定性增加笔者选取数字化转型聚焦的制造业上市公司进行研究 拓展产融结合及数字化转型的研究成果为企业产融结合良性发展和向数字化转型顺利过渡提供思路 对于促进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建设具

4、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研究假设数字化转型大势之下 制造业企业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 而产融结合恰好能提供稳定充足的现金流 降低融资成本 缓解融资约束的负面影响 提高投资决策效率 减少对金融服务供给者的依赖度 此外 企业产融结合能增强信息传递能力 规避投资者因盲目猜测而带来的价值波动风险 同时 企业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制造业企业摆脱行业发展的周期性波动 经济上行时为企业带来可观利润 出现冲击时增强企业韧性 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稳定的发展环境 产融结合能拓展企业的资源边界 优化资源配置 发挥协同优势 这不仅是静态能力的提升 为企业带来数字化转型所需的数字第 期郭文心:产融结合与制造

5、业企业数字化转型 基于我国 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基础设施和资金 也是一种动态能力的提升 提高了企业资源重组与分配的能力 改善企业业绩根据以上分析 提出假设 假设:制造业企业产融结合程度的提高能够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然而 有学者认为 企业投资金融资产会对其实体项目投资产生明显的挤出效应 数字化转型门槛较高 制造业企业要保证充足的现金流以及资金的长期性和稳定性 当制造业企业持股金融机构比例较高形成控制时 金融机构难以发挥监督作用 从而阻碍数字化转型 目前我国产融结合中 实体企业持股比例平均不高 对金融机构难以构成实质影响 资源边界拓展能力有限 由于金融部门收益较高 企业盲目扩大投资规模 导致严重的非

6、效率投资 不仅给企业带来损失 而且阻滞了数字化转型 长期来看 潜移默化的挤出效应会使企业内部决策体系产生短视化倾向 此外 多元化经营理论指出 制造业企业产融结合业务领域跨度大 不同部门资源调配复杂 协同效应理论也指出 随着产融结合程度的加深 可能超出管理者的可控范围 难以真正实现最佳竞争优势和产业战略布局 因此 产融结合会增加企业投资组合与内部交易的风险 影响企业内部的经营决策 挤占实体项目所需的生产资源 不利于企业数字化转型 基于以上分析 提出假设 假设:制造业企业产融结合程度的提高会阻碍企业数字化转型二、研究设计(一)变量选取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取性 笔者采取词频对企业数字化转型进行度量 将数

7、字化转型作为被解释变量 取自然对数以应对数据的“右偏性”特征 此外 将产业结合、企业规模、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等作为解释变量 参照已有研究 笔者纳入了一系列可能会对回归结果产生影响的变量作为控制变量 包括企业规模、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年报审计状况、产权性质、股权集中度、机构投资者持股以及托宾 值 主要变量与具体定义如表 所示表 主要变量定义表变量类别 变量名称 变量符号变量定义被解释变量数字化转型企业年报中出现人工智能技术、区块链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和数字技术应用的细分指标总词频加 后的自然对数解释变量产融结合上市公司当年持有的所有非上市金融企业股权中持股比例最大值控制变量企业

8、规模企业总资产取自然对数资产负债率期末负债总额/期末资产总额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股东权益平均余额其中股东权益平均余额(股东权益期末余额股东权益期初余额)/年报审计状况 若年报审计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则取值为 否则为 产权性质若企业是国有企业则取若 是 非 国 有 企 业 则取 股权集中度公司第一大股东年末持股比例机构持股比例 机构投资者持股数量/总股数托宾 值企 业 市 值/资 产 期 末总计(二)模型构建参考任晓怡等的做法 笔者设定模型()对制造业企业产融结合与数字化转型的关系进行验证:()其中 下标 代表样本中各企业个体 下标 代表以年份为单位的时间 代表省份固定效应 代表年份固定效应 e代

9、表随机扰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 卷动项 如假设 成立 则a 即制造业企业产融结合可以促进数字化转型 如假设 成立 则a)结果表明 企业产融结合程度较低时 产融结合对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第 期郭文心:产融结合与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 基于我国 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的作用弱 但随着产融结合的深入 产融结合对企业数字化转型表现出显著促进作用 与基准回归结果一致 假设 成立 模型()基准回归结果如表 所示表 产融结合与企业数字化转型基准回归结果表变量(小)(大).(.).(.).(.).(.).(.).(.).(.).(.).(.).(.).(.).(.).(.).(.).(.).(.).(.)

10、.(.).(.).(.).(.).(.).(.).(.).(.).(.).(.).(.).(.).(.).经验 值.注:括号内是稳健标准误调整后的 值、和分别表示在、和 的水平下显著.为验证结论的可靠性 笔者进行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 稳健性检验结果均与基准回归结果保持一致 说明企业产融结合程度的加深可以促进数字化转型的进程 验证了假设 四、结论与展望经过多年的进步和发展 数字技术已应用到各行各业 渗透社会生活 我国正处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 实体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 只有激发自身活力 把握数字化转型契机 实现转型升级 才能更好助力实现建设制造强国的目标 对于制造业企业 产融结合程度越深 数

11、字化转型的程度也越深 产融结合程度越高的企业 其产融结合对数字化转型活动的影响越明显 我国制造业上市企业产融结合带来了充足的资源并得到了良好的运用 提高了自身的信息和资源整合能力 适应了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变革 产生了预期的协同效应由于数字化转型是一个系统、全面、复杂的过程 在未来的研究中 需要对企业数字化转型阶段进行更加科学的划分 构建相应的衡量标准 进行更有针对性的研究 从而提升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应用价值参考文献:蔺元.我国上市公司产融结合效果分析 基于参股非上市金融机构视角的实证研究.南开管理评论():.支燕吴河北.动态竞争环境下的产融结合动因 基于竞争优势内生论的视角.会计研究():.万

12、良勇廖明情胡璟.产融结合与企业融资约束 基于上市公司参股银行的实证研究.南开管理评论():.王超恩张瑞君谢露.产融结合、金融发展与企业创新 来自制造业上市公司持股金融机构的经验证据.研究与发展管理():.杨兴全王丽丽.产融结合如何影响公司现金持有:资源效应与治理效应.财经论丛():.葛宝山何瑾.产融结合与企业创新投资.求是学刊():.?.():.:.():.():.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 卷 :.():.景奎王磊徐凤敏.产融结合、股权结构与公司投资效率.经济管理():.郝颖于冰李雪轶.产融结合、治理相嵌与企业绩效 实体企业持股金融机构的经验证据.会计之友():.黄昌富徐亚琴.产融结合、投资效率与企业经营绩效 基于制造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现代财经():.黄大禹谢获宝邹梦婷.金融化抑制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吗?证据与机制解释.现代财经():.任晓怡宁致远吴非.企业金融化与数字化转型 基于上市企业年报数字化文本信息的识别与检验.经济与管理():.吴非胡慧芷林慧妍等.企业数字化转型与资本市场表现 来自股票流动性的经验证据.管理世界():.李华民龙宏杰吴非.异质性机构投资者与企业数字化转型.金融论坛():.():.:(责任编辑 高师洁)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