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产教融合与专业认证双轮驱动的地方应用型高校专业建设实践探索.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865214 上传时间:2024-04-0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3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教融合与专业认证双轮驱动的地方应用型高校专业建设实践探索.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产教融合与专业认证双轮驱动的地方应用型高校专业建设实践探索.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产教融合与专业认证双轮驱动的地方应用型高校专业建设实践探索.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年第19期总第595期No.19,2023Sum No.595Journal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1 地方应用型高校专业建设主要问题及其特性分析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是教育教学“新基建”中的首要抓手。地方应用型高校专业建设要在指向质量建设的基础上,偏重特色建设、错位发展。1从40所浙江省应用型高校试点院校的相关数据来看,地方应用型高校的服务定位趋向综合型和高位化,相对忽视了服务学生的职业发展需要和服务现实社会生产需要,致使专业建设目标定位模糊。部分高校“移植”同类高校的专业建设路径,导致专业同质化严重。教育资源短缺是地方应用型高校普遍存有的问题,导致专业

2、建设条件保障不到位,专业建设质量评价机制不完善,评价主体单一,缺乏保障机制。因此,地方应用型高校“要辨识或抓住具有根本性影响”的专业建设要素或环节2,把产教融合和专业认证作为专业建设的两个重要依托,全面实施专业综合改革。地方应用型高校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专业建设理念,立足地方经济发展,以专业认证为建设载体,明确专业建设质量标准,着力于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构建专业定位、条件建设、结构调整、质量评价等多维度的专业建设整体框架,并通过对标建设、评建结合的方式,持续推进专业实现以质量和效益为先的内涵式发展;以产教融合为实施路径,将产业需求融入目标定位,将产品技术融入课程体系,将环境平台融入条件建设

3、,将社会满意度融入质量评价,形成面向地方经济发展和职业应用的专业建设运行体系,实施特色化与内涵式的产教融合与专业认证“双轮驱动”专业建设思路与模式。2 产教融合深化地方应用型高校专业建设路径产教融合是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是政府、企业、学校、行业、社会多主体协同发力的系统工程3。产教融合不仅是地方应用型高校的基本办学路径,也是其专业建设的核心路径。地方应用型高校通过产教融合,对接产业、调整专业建设方向,使专业建设主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实现专业的适应性发展。地方应用型高校在充分挖掘产教多主体的利益平衡点的基础上,建立校企“双主体”办学机制,明确企业方育人主体地位,使企业全过程参与专业共建和人才共

4、育,形成应用型专业内涵式发展的新路径。第一,充分了解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要求,将产业需求、岗位需要融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学生毕业五年左右的职业状态或专业成就,使专业建设面向服务学生职业能力发展和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产教融合与专业认证双轮驱动的地方应用型高校专业建设实践探索孟世佳(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 浙江 绍兴 312000)摘要:地方应用型高校专业建设指向质量建设、特色建设。地方应用型高校要立足专业发展特点,以专业认证为建设载体,以产教融合为建设路径,通过产学对接、产学共谋、产学共建、产学联动,实现培养目标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条件与资源建设、质量保障体系

5、建设,从而明确专业发展方向,提升专业建设质量。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认证;产教融合;双轮驱动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871/ki.kjwh.2023.19.003基金项目:2019年浙江省“十三五”第二批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基于OBE理念的产教融合与专业认证双轮驱动的专业综合改革实践与探索”(jg20190660)。作者简介:孟世佳(1990),女,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8第二,在遵循职业能力发展的基础上,通过校企联合开发课程,调整、更迭偏离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以整体产业技术知识体系为依托,重构专业课程体系,提高专业课程体系对人才培

6、养目标的适应度和支持度。同时,将产业的新技术、新方法融入专业课程,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加强专业实践技能培养。第三,校企共建实验室、校内外实训基地,按照企业生产实际场景优化校内实训基地,在实验、实训课程中引入合作企业项目资源、技术设备等教学资源,并通过项目共研、科技成果转化等方式,实现平台资源共用共享。校企共享“双师型”师资队伍,校方引进行业企业生产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课程教师,同时派遣教师进入企业实践锻炼,实现人才双向流动,校企共享高质量技术人才。第四,建立和完善产业需求侧导向的质量评价机制,让行业企业参与专业建设水平评估,将社会满意度融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为诊断和改进专业建设奠定基础。3

7、 地方应用型高校专业认证实施路径专业认证是由相关行业或专业协会和该专业领域的高等教育工作者组成的非政府性认证机构,对高校所开设的专业或教学计划实施的专门性认证,为其人才进入专门职业领域工作的预备教育提供质量保证4。专业认证标准覆盖专业建设中的所有要素和环节,对地方应用型高校专业建设起到了指挥棒和风向标的作用。地方应用型高校通过专业认证,在业界确立了专业人才培养水平,从而能争取更多招生和就业方面的优势。地方应用型高校在专业认证的路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自身的办学基础和服务面向,对照专业认证标准,“评建结合,重在建设”,分步推进专业认证工作。优先投入建设基础好、特色凸显的专业开展对标建设,更新专业建

8、设理念,合理定位培养目标,科学构建课程体系;统筹多方资源,改善专业建设条件;构筑质量评价机制,完善基于学习效果和评价结果的持续改进机制。一是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专业认证标准促进专业在行业基础标准上确立符合社会需求和自身定位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以学生能力的达成度为依据,评价教学全过程,保证专业培养的质量和特色,使专业人才培养满足区域社会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二是加强专业教学资源保障性配置。专业认证设定了对教学资源的评价标准,推动高校和专业在教学资源建设上的投入和合理配置,整合优质办学资源,提高教学资源对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保障度。三是完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专业认证标

9、准引导专业对毕业生进行综合评价,将社会满意度评价纳入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衡量其人才是否符合相关行业的从业要求。4 产教融合与专业认证双轮驱动的专业建设模式产教融合与专业认证是具有内在融通性的。专业认证标准引导与要求专业建立产出导向、学生中心、持续改进的人才培养体系2;产教融合则通过在专业建设各环节中融入产业资源要素,使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面向产业与学生发展需求,从而实现人才培养产出与产业发展需求的同频共振。二者在目标上存有一致性,在实施路径上又有互补性,二者的有机协同可以有效驱动专业内涵发展。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依托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精耕细作开展应用型特色专业建设,同步规划专业认证推进方案,遴

10、选5个专业建设基础较扎实、特色较凸显的专业,优先投入专业认证培育,对标建设、定向问诊,逐步探索产教融合与专业认证“双轮驱动”的专业综合改革模式。4.1 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依据专业认证标准,提高专业培养目标的适配度专业认证通用标准要求认证专业有符合学校定位、专业特色及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培养目标。地方应用型高校要以产业人才需求为导向,以专业认证标准为依据,精准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学校以 2022 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为契机,对27个专业相关的300多家行业企业、用人单位进行调研,围绕行业产业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在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对人才的需求,开展职业能力分析,持续优化专业培养

11、目标,动态适应产业发展与人才需求变化。依托行业学院和企业特色班,将合作企业的人才需求和行业标准融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精准定位人才培养方向,为合作企业输送定制化、专门性人才奠定基础。4.2 以目标达成为引领,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加强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专业认证标准强调合理的课程体系设计要以有效支撑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达成为依据,要求课程内容与行业实际发展相适应。学校强调行业、企业对原方案课程体系进行评价,并从课程设置的教育管理9必要性、合理性与可实施性三个方面,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重新规划与设计,明确每门课程对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达成的贡献度,突出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以服务学生未来发展。面向

12、工程教育认证,认证培育专业通过“订单式”、“3+1”式、全程融入式等产教融合实施路径,同步产业技术发展,开发新型课程、更新课程内容,将企业项目案例带进课程,开展基于岗位的实际工程项目教学,以提升学生用产业技术来解决真实、复杂的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4.3 以产学共建为支撑,推进资源建设,强化教学条件对专业发展的保障度从专业认证角度看,教师须具备能够支撑学生能力培养、满足专业教学需要的教学能力、专业水平、工程经验等;实验室、实习和实训基地等基础设施能为学生的实践活动、创新活动提供有效支持。学校利用产业资源优化专业建设条件,有效解决资源短缺问题。土木工程专业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展BIM技术相关的教师培训

13、、合作项目研究等活动,提升专业教师的BIM实操能力,增加BIM技术工程实践经验,建设一支教学业务水平高、实践指导能力强的“双师双能型”自有教师队伍。同时,邀请行业企业专家成为兼职教师,加强对学生BIM工程技术、职业能力培养等方面的指导。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依托行业学院,校企协同共建专业实验室,在专业实践、实验教学中融入行业技术标准、产品与解决方案、项目与案例、生产与服务环境等产业资源,校企联合完成学生校内实践、项目实训等教学任务。合作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场地和岗位,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强化对毕业要求达成的有力支撑。4.4 以产学互通为依托,立足持续改进,完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14、的评价机制专业认证的“持续改进”以整改和发展为目标,以专业建设质量现状为评价基础,着眼于专业的持续发展和改进机制的建立、完善。学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利用企业座谈会、走访调研等方式开展专业自主调查,通过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和毕业生跟踪调研,针对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能力、毕业生竞争优势等关键要素进行评价,提高专业建设成效评价的针对性,据此持续改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互联网+教学”课程建设、核心课程建设等课程建设项目为抓手,开展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明确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有效支撑课程目标的实现。参考文献1 王建华.关于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思考:兼评“双万计划”J.重庆高教研究,2019(4):

15、122-128.2 施晓秋,徐嬴颖.工程教育认证与产教融合共同驱动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2):33-39,56.3 张晞,顾永安,张根华.地方应用型高校一流本科专业推进策略:基于江苏20所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的调研J.中国高校科技,2019(11):58-61.4 袁东敏.我国高等教育专业认证发展之路径选择:基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视角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7):86-89.5 洪晓波.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研究与实践:以宁波工程学院为例J.高教论坛,2017(4):29-32.Practice Exploration of Special

16、ty Construction in Local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riven by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MENG ShijiaAbstract:The specialty construction of local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oints to quality construction and characteri

17、stic construction.Local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base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ecialty development,take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as the construction carrier,and take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as the construction path,to realize the construction of

18、training objectives,curriculum system,conditions and resources,and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through the docking,cooperation,co-construction,and linkage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so as to clarify the direction of specialty development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pecialty construction.Key words:local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two-wheel drive编辑:李前锋教育管理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