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差异均衡:民办高校思政课建设新路探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865139 上传时间:2024-04-01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0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差异均衡:民办高校思政课建设新路探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差异均衡:民办高校思政课建设新路探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差异均衡:民办高校思政课建设新路探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本文系2 0 2 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民办高校思政课建设差异化均衡研究”(编号2 1 V S Z 0 5 6)的研究成果。差异均衡:民办高校思政课建设新路探究许勋恩 杨林香摘 要 思政课建设差异均衡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十分重大的现实问题。对标对表教育部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政策文件,民办高校思政课建设面临管理体制、师资队伍、保障体系、学科建设等过程均衡的实然困境。沿着均衡的线索对差异问题进行理论探讨,民办高校思政课建设应坚持问题导向,实施分类管理;建章立制,破解课程建设外延性均衡瓶颈;建设高质量师资和教学守正创新,实现课程建设内涵性均衡发展,最终通过差

2、异均衡策略提高思政课育人实效性和课程满意度。关键词 民办高校;思政课;差异均衡作 者 许勋恩,三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福建三明 3 6 5 0 0 4)杨林香,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州 3 5 0 0 1 7)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1办好思政课是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的一件大事,近年来民办高校思政课建设逐步引起学界的高度关注。对标对表教育部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政策文件,民办高校思政课建设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如何妥善处理好思政课差异与均衡之间的辩证关系,探索“顶层宏观决策

3、、基层微观创新”差异化均衡发展课程建设新道路,是当前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亟须破解的教育之问、时代之问。一、民办高校思政课建设差异表现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有效解决我国高等教育过度需求与差异需求突出矛盾,民办高校应运而生,助推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普及化转变步伐,民办高校在科教兴国建设、59教育评论/2 0 2 3年第1 2期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2思政课教学作为一种立德树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必然同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要素密切相连,相互影响。当前,民办高校受

4、市场经济的冲击,呈现出商业化办学思想,重智育轻德育,重技能训练轻理论学习,思政课建设边缘化或弱化,造成民办高校思政课建设相对薄弱,同公办院校差距明显,这些问题成为阻碍民办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绊脚石。(一)思政课建设管理体制差异:党委功能弱化我国民办高校实行党委领导、董事会决策、校长执行的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管理体制。作为学校不同的管理主体,他们既有不同的决策权力,又代表着不同的目标追求,这就使得董事会和校长在落实教育目标,引领思政课的践行方面存在差异。董事会以出资方的身份参与办学,其办学根本目的在于追求资本利润最大化,而把教育立德树人的重要职责放在次要位置。这种管理体制同公办高校党委领

5、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相比,容易出现政治意识不强、育人方向不明的现实问题。学校的管理、规划、决策权主要掌控在董事会手中,思政课财务专项拨款须通过董事会集体决策。面对办学过程中重大的利益决策时,董事会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如果董事会成员把出资方的利益放在首位,这种领导体制会弱化党委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领导作用,造成思政课建设缺乏强有力的组织保障。部分民办高校还未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还未单独设置直属学校领导的二级教学机构,没有把思政课建设列为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的标志性工程来抓,在思政课建设方面党委功能弱化。(二)思政课建设师资力量差异:专业化师资短缺民办高校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创新,首要任务就是要解决困扰

6、课程发展的师资瓶颈。根据教育部对高校思政课教师的配比要求,即师生比不低于1:3 5 0的比例核定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民办高校远未达到这一规定标准。查阅2 0 2 2年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信息库数据发现,民办高校思政课师资队伍建设差异明显:整体上存在数量不足、专业素质不高、队伍不稳定的普遍现象。从年龄结构看,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教龄普遍偏低,以年轻教师居多,3 9岁以下和6 0岁以上教师占比高于同类公办高校,4 05 9岁的教师占比低于同类公办高校。从学历职称看,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呈现出低学历、低职称的特点,具有博士学位、高职称的教师占比和同层次的公办高校相比还存在差距,高级职称教师凤毛麟角。从现有

7、的师资看,青年教师引进较多,占比较高,但中年阶段占比较低,说明队伍稳定性差,只好聘用大量退休教师充实专职教师队伍。中共党员教师占比不高,师生比例达标难、引人难、留人难、合理梯队打造难。(三)思政课建设保障体系差异:资金投入不足思政课建设既离不开理论指导、政策规范等软性条件,又需要管理机构、师资配备、教学设备等硬性条件,这些硬性条件的满足离不开项目经费的支持。民办高校的人权、财权、物权皆掌握在董事会或投资者手中,资本商业化的办学理念影响着思政课建设的经费支持。按照教育部文件,各高校应保障思政课教学、科研机构正常运转的办公经费,本科院校按在校生总数每生每年不低于4 0元标准提取专项经费,用于思政课

8、教师学术交流、实践研修等,并要求专项经费安排使用明确,专款专用。部69分民办高校领导在口头上重视,行动上不重视,在检查时重视,平时不重视,思政专项经费迟迟不到位,这些现象都与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格格不入。3教学保障体系制度规章缺陷、经费投入不足、监管力度不够等问题,导致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岗位津贴、人才培训经费、科学研究经费、教师各种待遇、地位与公办高校相比存在明显差距。如,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工资待遇不如国家财政拨款的公办高校,教师缺乏安全感和职业认同感。基于办学成本,大多数民办高校不愿意加大投入招聘思政课专职教师,转而通过小班合大班、减少教学周数、增加工作量、减少课时费等手段变相

9、减少思政课经费投入。这种情况下,民办高校在引进思政课教师方面很难与公办高校竞争。思政课建设经费投入不足是困扰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障碍。(四)思政课学科建设差异:学科研究不够重视思政课作为一门育人学科,驾驭育人规律,更要加强科学研究以促进学科发展。理论源于实践,实践推进理论发展。科学的理论是实现教学取得良好成效的保障。然而,在民办高校中,决策者本着追求资本增值的办学理念而忽视了科学研究方面的投入力度。思政课教学改革、教师科研进修未纳入学校的经费预算之中,学科建设长期得不到足够的经费支持。应然与实然脱节,民办高校的办学现状与教育部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中各校要设立专项政策支持思政课教师

10、申报各类课题、参评各种科研成果奖,鼓励教师围绕教材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研究发表论文、出版专著等要求相悖。通过查阅相关数据发现,与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的思政课学科建设存在明显差距:根据2 0 2 2年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文件可以看出,民办高校立项课题及立项教师数量占比低于同类公办高校水平。教育部门在项目评审上存在“先公办后民办”政策歧视现象,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课题项目申请难度较大。年轻教师学历相对偏低,科研经验过于欠缺,“返聘”退休教授缺乏申报项目和撰写论文的动力,难以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造成民办高校学科建设水 平 相 对 薄 弱,科 研 反 哺 教 学 能 力不足。二、思政课差异均衡理论

11、面对民办高校思政课的现实境遇同国家有关思政课的实施要求和贯彻目标之间的矛盾,探究一种消除二者之间的绝对矛盾,实现思政课教育成效的统一,成为当前提升民办高校思政课教育质量的主要方向。(一)思政课差异均衡内涵民办高校思政课建设差异均衡是基于课程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满足学生对思政课的需求,从而推进教育成效相一致的理论;能解决民办高校思政课建设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实现民办高校思政课建设差异均衡,使每个学生机会均等地享受优质教育,是马克思公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的价值追求,也是民办高校思政课建设守正创新的必由之路。没有差异就没有均衡,二者以对方为存在基础。差异均衡是一对哲学范畴,是一种承认差异达到相同

12、成效的美好价值追求的理论性的假设,蕴含着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民办高校思政课建设与公办高校之间存在的失衡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必然现象,因为思政课的构成要素不同,加上深受人和社会等因素的影响。人的意识由于自身的见识、感情而采取不同的行动。社会也因环境的不同,呈现出相异的状态。差异均衡并不否认不同,相反,差异均衡发展关注合理差异的存在,关注思政课建设均衡发展差异性的优化策略,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利用差异,思考如何科学而正确地79解决差异。差异均衡是一种相对均衡策略。思政课差异均衡是针对不同区域类学校的实际情况,正视差异,因校制宜,在差异中寻求特色的一种发展路径,将以往的绝对差异转化为在差异中

13、内涵均衡。(二)思政课差异均衡基本特征差异均衡是推动教育公平和优质发展的一种新形态。民办高校要沿着均衡的线索对差异问题追问和深化,正确处理应然与实然、实质均衡与过程均衡之间的矛盾。1.实质均衡:落实民办高 校思政课建 设标准客观上,民办高校思政课建设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差异原则与标准原则在实际的标准体系构建过程中表现出一种典型的“二律 背反”。从理论上讲,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并无特殊照顾的说法,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是一视同仁般的接纳,民办高校在人才培养标准上不存在标准的特殊性。4为了达成对全体高校学生的思政教育目标,教育部印发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纲领性文件,属于新时代思政课建设应然的价值

14、追求,为各高校思政课建设提供可操作的、规范的、可量化的标尺。从 高等学校思想理论政治课建设标准中,亦可看出教育部对待不同高校有着不同的要求和实施标准,显然,这是教育部根据不同高校实际校情,对学生和师资方面存在的差异性作出的考量。其中,本科院校必须达到A*指标9项、A类指标1 2项以上、B类指标1 4项以上方可认定合格;专科院校必须达到A*指标7项、A类指标1 0项以上、B类指标1 3项以上达标方可认定合格。5对照标准,针对思政课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差距,民办高校应坚持系统思维和问题导向,从组织管理、教学管理、队伍管理、学科建设和项目特色五个维度综合考虑,整体推进,查漏补缺,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

15、落实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带头抓思政课建设机制,落实思政课建设“专项经费”制度,达到新时代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所 规 定 的 要 求,以 实 现 思 政 课 均 衡发展。2.过程均衡:破解民办高校思政课建设目标困境思政课建设过程均衡是借助一定方式或手段实现思政课实质均衡的一种策略,其实质是对照现行建设标准,立足思政课建设现实差异,破解如何办好思政课这一“时代之问”,实现课程建设高质量发展。高等教育的质量是一个多层面的概念要考虑多样性和避免用一个统一尺度衡量高等教育的质量。6无论是在微观层面还是在宏观层面,我国民办高校思政课建设实质均衡发展,都面临难以从现实此岸跨越到理想彼岸的困境。我国

16、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性决定民办高校思政课建设的基础和条件存在差距。全国公办9 8 5、2 1 1高校、一般本科高校和专科(职业)院校与民办高校在办学体制、培养目标、学习环境、学生知识水平等方面不同,思政课建设存在基础不一、条件不一、队伍不一的客观现实。根据思政课建设实然性和可调节性要求,创新体制机制,挖掘内部发展潜力,通过合理的内部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因校制宜的制度供给,政策细化及配套制度安排,解决民办高校思政课外延性均衡和内涵性均衡的实然困境。实现思政课建设过程均衡要打破原先的路径依赖,积极挖掘、利用、整合学校资源,实现思政课动态管理和弹性治理,在机构设置、师生比例规定、经费投入、师资队伍建

17、设、教学实践、教学评价、学科建设上下功夫,以实现课程精细发展、特色发展和创新发展目标。过程均衡通过守正创新实现课程资源供给与需求相对均衡,促进课程建设从外延性发展向内涵性发展的根本转变,最终破解89民办高校思政课建设目标困境。三、民办 高 校 思 政 课 建 设 差 异 均 衡 发 展路径民办高校贯彻“以学生为中心”发展理念,培养为人民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各类应用型人才。对于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在思政课建设方面的差异,既要客观地看待,也要不断地利用好差异,在差异中推进思政课均衡发展、优质发展。(一)坚持思政课建设问题导向,实施分类管理问题是时代的先声,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

18、提与基础。坚持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而不同”智慧为解决思政课问题进行分类施策、分类管理提供了深厚的文化根基。其一,坚持问题导向的工作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7民办高校思政课建设要坚持问题意识,贯彻从问题中来,到问题中去的唯物主义方法论。面对高等教育同质化发展与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矛盾,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千校一面”的办学模式已经“失灵”。因此,民办高校思政课建设选择差异化发展不失为一条破解矛盾之路。思政课建设硬要制定一个均衡的标准反而会使课程运行僵化或失衡,有违教育规律。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19、要注意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因时制宜。”8与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存在基础薄、条件差、队伍弱的现实问题,在推进思政课建设过程中,面临政策落实困难、师生比例严重失调、经费投入难以达标、教学实效性差、学科建设薄弱等困境,一直以来思政课建设质量都处于劣势地位。民办高校思政课建设应该遵循客观性原则,坚持问题导向,以问题为切入点,集中全部力量和有效资源攻坚克难,全力化解思政课建设过程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用 差 异 化 策 略 实 现 课 程 建 设 过 程均衡。其二,采用分类施策、分类管理策略。著名哲学家莱布尼茨(L e i b n i z)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

20、人。人的复杂性决定教育永远难以达到绝对的均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而不同”思想为解决思政课难题提供了智慧启迪,将高等学校思政课建设标准进行细化是实施课程差异均衡的有效途径之一。从公办高校思政课衡量指标的“一般均衡”转向适应民办高校思政课建设的“差异化均衡”,从政策操作层面对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采取不同的评价策略,实行分类施策、分类管理。在思政课建设过程中,每所民办高校存在的问题不同,即经费支持、教师队伍、学生素质不同,各学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要从具体情况出发,分类施策。分类意味着差异,差异就是差别,与其他事物不同,具有特殊之处。分类施策不是降低建设标准,而是针对民办高校不同的现实情况,采用不同路径

21、,最终实现差异均衡发展的管理方略。在保证育人质量不变的前提下,民办高校要走特色育人之路,注重特色项目建设,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探索差异化思政育人新形式、新方法、新道路,克服课程建设过程中的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改革民办高校思政课管理体制,构建董事会、学校党委“双向进入、交叉兼职”的均衡管理体制,在思政课教学质量管理、教改项目支持、第二课堂衔接等环节,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思政课建设支持链条,课程建设质量围绕立德树人“绩效”而不是看表面政策“服从”,体现政策执行的灵活性和实效性。(二)完善思政课建设保障机制,破解课程建设外延性均衡瓶颈外延性教育均衡主要涉及课程建设“硬件”99资源,关注的是课程建

22、设需要的物质基础性条件。民办高校思政课建设外延性生态失衡表现为师生比不达标、班级规模过大、实践教学随意性强、生均教育经费不足、教师工资待遇不高等。创设教育新生态第一要义是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缩小学校办学差距。针对民办高校思政课建设差异均衡问题,政府要贯彻好新发展理念,借助“有形之手”创设均衡的教育新生态,破解思政课建设外延性均衡瓶颈。其一,政府统筹规划,合理配置资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办学离不开经费的支持。思政课建设离不开人、财、物等各种资源的有效供给,各级政府要以“有形之手”制定规则,调配资源为课程建设创造基础性物质条件,解决因外部资源失衡引发的课程建设困境。外延性均衡具有显性特征,因而很容易

23、被意识到,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初级阶段。资源补偿是认识到思政课建设失衡后的一种自然反应,也是解决外延性均衡的有效办法。政府作为外延性均衡的责任主体,应加强资源的统筹规划,建立合理的经费倾斜机制以改善思政课建设“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达到办学条件、师资配备、课时标准等衡量指标的“外延均衡”。政府相关部门应通过行政手段、思想政治手段、经济手段逐步缩小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在思政课建设经费、教学硬件设施等方面的差距。其二,落实思政课专项经费投入机制。思政课建设经费是保障思政课教学科研机构正常运转的物质基础。教育主管部门应做好民办高校投资者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其加大思政课建设投入力度,在经费上不以任何理由

24、和借口打折扣,将思政课建设专项经费纳入学校的年度经费预算。政府相关部门应把思政课建设经费作为考核学校党委会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的重要指标,以年度思政课建设专项经费落实情况作为政策扶持的重要依据。民办高校要严格执行新时代 高等学校思想理论政治课建设标准中有关思政课建设专项经费的文件精神,完善专项经费管理机制,单独划账,专款专用。其三,完善思政课建设督导机制。加强民办高校思政课建设的督察和指导是确保思政课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民办高校思政课建设专项督导工作,对照思政课建设责任清单,检查相关政策的落实情况,重点关注领导体制是否健全、工作机制是否完善、思政课建设经费是否有保障、马克思主

25、义学院建设是否有力,强化责任落实。对 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落实不到位的民办高校,教育主管部门应及时约谈提醒,督促抓好整改。教育人事部门应按照公办高校教育编制规定,解决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身份”问题,给予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事业编制计划指标。(三)建设高质量师资和教学守正创新,实现课程建设内涵差异化均衡教育差异化均衡是教育均衡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外延性均衡基本实现后的必然趋势,它从关注学校间显性的物质失衡转移到关注育人质量的隐性失衡,使教育均衡向内在育人实效的深层次转化。9内涵差异化均衡是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采用“和而不同”的差异化策略。思政课内涵均衡发展的力量要依靠民办高校

26、和思政课教师共同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教学守正创新为切入点和突破口,站在“存异”的基础上,思考育人规律。思政课内涵均衡发展应正确处理好差异和均衡的辩证关系,差异是问题,均衡是目标。民办高校应面对新问题研究新情况,集中力量解决课程差异建设过程中的内在主要矛盾,破解思政课教师数量不足、结构失衡、队伍不稳等师资瓶颈,最终通过不同策略实现课程的育人功能。其一,打造一支专业化的思政课师资队伍。001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现思政课差异化均衡,重点在教师,关键在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民办高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加大

27、思政课师资引进力度,且从现有教师队伍中遴选政治素质好、理论功底扎实的人员补充到思政课教师队伍中来,配足思政课师资队伍,确保思政课专职教师数量基本达标。要重视师资质量工程建设,实施师资准入、退出机制,采用“校外培养与校内培养、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个人自修和专家指导、教学实践和科研训练”五结合方式加强师资培养,促进思政课教师 素 质 能 力 提 升。民 办 高 校 应 按 照“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要求,为思政课教师营造“外培内修”的制度环境。其二,推进教学守正创新,提升教学质量。差异化均衡最终落脚点在课程教学质量,实现课程立德树人的育人功能。思政课教师应认

28、真研究思想政治理论内化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从本体论维度阐明“是什么”的问题,从价值论维度阐明“为什么”的问题,从方法论维度阐明“怎么办”的问题,加强教学守正创新。一方面,守正是针对民办高校思政课边缘化,确保课程政治站位、筑牢课程主干地位、明确课程的学术定位,最终回归课程育人本位。教育主管部门应经常组织民办高校的办学者学习思想政治教育文件,增强其政治意识,真正把思政课作为学校第一课。另一方面,创新是思政课的活力源泉。教学改革创新涉及领导班子、职能部门、教师、学生等多元利益主体,民办高校应注重价值塑造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融合,引导学生以德立身、以德立学。此外,民办高校应统一思想,确立“教师为主导

29、、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促进思路转变,创新教学形式与方法,沿用好办法、改进老办法、探索新办法,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的思政课。其三,加强与同行的交流合作。民办高校应主动与教育主管部门、学术型民办高校、社会组织等相互联动共建,充分运用社会优质教学资源,建立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思政课建设“一对一”帮扶合作机制,通过教学结对、科研结对,邀请公办高校思政课教学名师来校进行教学示范与研讨,形成思政课建设的内外合力。尤其要发挥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头鹰效应,为民办高校教学、科研提供更多智力支持。总之,民办高校思政课建设要站在“存异”的基础上,思考思政课程建设的共性和规律,采用差异策略最终实现课程均衡

30、发展,实现课程殊途同归育人功效。参考文献:1 张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 0 1 9-0 3-1 9.2 本 书 编 写 组.习 近 平 总 书 记 教 育 重 要 论 述 讲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 0 2 0:2 8.3 5 宫留记.正确解读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 J.思想政治教育导刊,2 0 1 5(1 1):1 0 8-1 1 0.4 韦光波.我国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 0 1 9:5 4.6 李家福.大学差异化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0 1 1:1.7 贾立政.问题是创新的起点和动力源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问题导向的重要思想N.学习时报,2 0 1 7-1 0-0 2.8 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0 6:9 0.9 刘耀明.论教学的差异性均衡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 0 1 1:1 7.1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