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Series No.567September 2023 金 属 矿 山METAL MINE 总 第567 期2023 年第 9 期收稿日期 2023-05-17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52074124)。作者简介 甘 泽(1988),男,讲师,硕士。层理角度影响下油页岩优势冲击破碎角度研究甘 泽1,2 李富平1,2 杨 曦1,2 甘德清1,2(1.华北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河北 唐山 063210;2.河北省矿业开发与安全技术实验室,河北 唐山 063210)摘 要 油页岩包含大量层理结构,层理角度的变化会造成破碎形式与破碎粒度的较大差异。为明确层理角度影响下油页岩破碎形式与粒度
2、特征,确定油页岩优势破碎角度,开展油页岩破碎筛分、含油率测定、电镜扫描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31 mm 粒径范围的油页岩颗粒含油率高,是油页岩颗粒破碎的优势粒径范围。油页岩破碎形式受层理结构影响,不同层理角度下,其破碎形式可以分为 5 种,即穿层劈裂破坏、穿层剪切破坏、劈裂穿层破坏、剪切破坏和劈裂型的剪切张拉破坏。70、80和 90层理角度下,破碎后油页岩的粒度较小,优势粒径颗粒含量均达到 40%以上。其中 80层理角度优势粒径颗粒含量最高,90层理角度油页岩颗粒均匀性更好。可以认为油页岩的优势冲击破碎角度为 8090。油页岩破碎后的粒度分布函数本质上是对其破碎颗粒分形分布的描述,
3、在此基础上以 Weibull 分布函数模型对其破碎粒度进行定量描述,结果较为准确。关键词 油页岩 层理角度 破碎形式 粒度特征 优势破碎角度 中图分类号P618.12,TE6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1250(2023)-09-054-09DOI 10.19614/ki.jsks.202309007Study on the Dominant Impact Crushing Angle of Oil Shal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Stratigraphic AngleGAN Ze1,2 LI Fuping1,2 YANG Xi1,2 GAN Deqing1
4、,2(1.College of Mining Engineering,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angshan 063210,China;2.Mining Development and Safety Technology Key Laboratory of Hebei Province,Tangshan 063210,China)Abstract Oil shale contains a large number of stratification structures.The variation of stratif
5、ication angle can cause a large difference in crushing form and crushing size.In order to clarify the dominant impact crushing angle,crushing form and particle characteristic under the influence of stratification angle,sieving test,oil content determination,electron microscope scanning analysis and
6、numerical simulation were carried ou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oil shale particles in the range of 31 mm particle size have high oil content,which is the advantageous particle size range for oil shale particle crushing.The form of oil shale fragmentation is influenced by the stratigraphic structure,a
7、nd the crushing forms can be divided into five types under dif-ferent stratification angles,namely,splitting damage through layers,shearing damage through layers,through-layer damage,shearing damage and splitting type of shear tensioning damage.At 70,80 and 90 stratification angles,the particle size
8、 of crushed oil shale is smaller,and the content of dominant particle size reaches more than 40%.Among them,the dominant parti-cle size content is the highest at 80,and the uniformity of oil shale particles is better at 90.It can be considered that the dominant impact crushing angle of oil shale is
9、8090.Th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function of oil shale after crushing is es-sentially a description of the fractal distribution.On this basis,the Weibull distribution function model is used to quantitatively describe its crushing particle size,and the results are more accurate.Keywords oil shale,
10、stratification angle,crushing form,particle size characteristics,dominant crushing angle 我国是能源消耗大国,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能源进口风险1-2,其中石油资源对外的依存度达到72.05%3。我国油页岩储量丰富,探明储量 315.67亿 t,位居世界第四位4-6。作为重要的替代能源,油页岩的开发利用对改善我国能源安全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油页岩的开采利用仍主要以爆破破碎分选干馏的传统方式进行7-11。破碎是其开发利用的重要环节,对其破碎过程中涉及到的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矿石经过充分破碎后,有用组分与
11、45脉石组分的解离程度会得到提高。高锋等12-13对磁铁矿进行破碎试验研究,发现磁铁矿的破碎粒度达到0.30.5 mm 时,矿物颗粒的解离程度较为充分。在破碎产物中,此粒径范围内的磁铁矿颗粒品位比二段磨矿产出的磁铁矿颗粒的品位还高 4.06 个百分点。在油页岩的破碎过程中,随着矿石的内部构造或矿石类型的改变,较为充分解离的粒径范围发生相应改变14。油页岩由有机质和无机矿物组成,其中,有机黏土复合体是连续相基质,离散有机质和其他无机矿物随机分布在基质中15。破碎过程中,无机矿物会逐渐从连续有机基质中剥离,在无机矿物被剥离后,剩余油页岩颗粒中的有机质含量相对提高,含油率也相应提升。YU 等16-1
12、7研究发现,充分破碎后,油页岩可以在一定粒级范围内达到较为充分的解离,此粒径范围内的油页岩颗粒含油率最高。因此,在破碎过程中提高相应粒径范围的颗粒含量十分重要。关于油页岩破碎,相关专家学者也进行了相应的研究。王鲁男等18对不同有机质含量的油页岩进行单轴压缩试验,发现有机质对油页岩的压缩破碎有劣化作用,高有机质含量的油页岩强度低,更容易被破碎。DONG 等19对油页岩破碎过程中的断裂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随着加载速率的增加,由于层理而引起的各向异性的影响逐渐减小,有利于油页岩的破碎。谭平20探究了温度对油页岩破碎的影响,发现随着温度的提升,油页岩的破碎程度不断提高。以上研究从不同角度探究了有利于油
13、页岩破碎的方法,但是,除了上述影响因素外,油页岩的层理结构也是影响其破碎的重要因素。朱颖21对不同层理角度的油页岩开展力学试验研究,发现油页岩的层理角度不同,其破碎形式也不同。破碎形式不同,那么其破碎后的粒径势必也存在差异,其所包含的破碎解离较为充分的油页岩颗粒含量也会发生变化。因此,急需开展层理角度影响下油页岩破碎形式及其粒径范围的研究,明确不同层理角度下油页岩破碎颗粒中解离较为充分颗粒的含量,进而确定优势破碎角度。基于此,本文首先开展油页岩破碎筛分试验,测定不同粒级油页岩的含油率变化,明确油页岩颗粒达到较为充分解离时的优势粒径范围;通过电镜扫描分析,确定油页岩微观层理结构;建立不同层理角度
14、油页岩冲击破碎数值模型并开展数值模拟研究,确定油页岩在不同层理角度下的破坏模式与破碎后的粒度特征,结合优势粒径范围确定油页岩优势破碎层理角度;应用 Weibull 分布函数模型对油页岩破碎粒度进行定量分析。1 油页岩破碎筛分与含油率测定对从某矿采集到的油页岩原矿分别进行一次破碎和多次破碎,对破碎后的油页岩进行筛分,并对筛分后不同粒级范围内的油页岩含油率进行测定,含油率测定分别根据煤的工业分析方法(GB/T 2122008)和油页岩含油率测定法(SH/T 050892)分析。一次破碎后进行筛分,并测定初始破碎后油页岩颗粒的粒径范围为 503 mm,其含油率结果如表 1所示。从表 1 可以看出:+
15、50 mm 与 63 mm 这 2 个粒级物料产率相对较高,其余油页岩粒度分布呈现相对均匀。油页岩的含油率随粒度减小整体呈降低趋势,说明随着解离过程的进行其无机矿物杂质被解离出来,造成无机矿物杂质含量增加,含油率降低。表 1 一次破碎后不同粒级油页岩含油率Table 1 Oil content of different grain sizes of oil shale after primary crushing粒级/mm产率/%含油率/%+5021.614.24502517.415.05251318.054.7813615.675.366321.943.71-35.323.14 经多次破碎后
16、,将油页岩颗粒粒径破碎至 3 mm以下,得到不同粒级油页岩颗粒含油率,结果如表 2所示。从表 2 可以看出:3 1 mm、1 0.5 mm 以及-0.045 mm 这 3 个粒级物料产率相对较高,其余油页岩粒度分布产率相对均匀。油页岩的含油率随粒度减小呈降低趋势,31 mm 油页岩含油率较高,而随着粒度减小,油页岩的含油率逐渐降低,至粒度为-0.045 mm 时,其对应含油率为 2.83%。油页岩中无机矿物杂质与油页岩呈共伴生形态存在,随着破碎程度的不断加深,油页岩颗粒中的无机矿物杂质被解离出来,造成无机矿物杂质含量增加,含油率降低。从粒度分布及含油率分布角度考虑,油页岩通过破碎解离可以使伴生
17、于油页岩矿石中的无机矿物杂质高效解离出来,达到无机矿物杂质与有机质的高效分离。因此,可以认为本次试验油页岩在 31 mm 粒径范围的破碎解离较为充分,此范围为其破碎的优势粒径范围。2 油页岩微观层理结构分析扫描电镜技术是重要的微观观测手段,其原理是通过发射聚焦过的电子束轰击要观测的样品表面,同步接收由此激发的被散射电子、二次电子和吸收电子等信号,将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后,就可以得到样品表面特征的扫描图像。本文采用S-4800型扫55 甘 泽等:层理角度影响下油页岩优势冲击破碎角度研究 2023 年第 9 期表 2 多次破碎后不同粒级油页岩含油率Table 2 Oil content of
18、different grain sizes of oil shale after multiple crushing粒级/mm产率/%含油率/%3124.296.4710.519.454.450.50.259.333.910.250.1257.033.460.1250.0748.543.110.0740.0459.112.51-0.04522.252.83描电子显微镜对油页岩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观测,结果如图 1 所示。图 1 油页岩试样扫描电镜图Fig.1 Scanning electron micrograph of oil shale specimen由图 1 可知:油页岩层理结构发育明显,
19、且包含一定量的孔隙。油页岩层理呈叠层片状形态分布,片状形态矿物在平行于层理面的发育方向没有明显规律(图 1(a);孔隙夹杂在片层之间,孔隙分布杂乱无章,并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孔隙大小各异,差异性较大,片状形态矿物在垂直于层理面的发育方向较为一致(图 1(b)。这种丰富的层理结构导致油页岩明显的各向异性,给油页岩破碎带来较大影响。3 油页岩冲击破坏数值模拟分析3.1 模型建立采用中国科学院开发的 GDEM 软件中的 Block-Dyna 模块进行数值模拟分析。GDEM 在解决动态问题、非线性问题和大位移、大旋转问题时,采用基于时程的动态松弛技术进行显示迭代计算,优势明显。软件中的块体由一个或多个有
20、限元单元组成,在块体内部使用连续本构,块体边界使用非连续本构。每个有限元单位可以是由一个简单的四面体、一个五面体或一个六面体单位组成,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多面体单位组成。块体与块体之间通过弹簧连接,当发生裂纹、滑动等不连续变形时,主要是通过弹簧的断裂来实现。对单元内力的求解,GDEM 是通过刚度矩阵法实现的。由于 GDEM 采用动态松弛技术,因此只需计算各单元的单元刚度矩阵,通过式(1)计算每个单元自身的节点力,并将此节点力分配至单元对应的节点上。其中,F ei表示单元 i 的节点力向量,u ei表示单元 i 的节点位移向量,Kei表示单元 i 的单元刚度矩阵。F ei=Keiu ei.(1)G
21、DEM 弹簧力的计算公式如式(2)所示。其中,Fjn表示第 j 根弹簧的法向力,Fjs表示第 j 根弹簧的切向力,Kjn表示第 j 根弹簧的法向刚度,Kjs表示第 j 根弹簧的切向刚度,djn表示第 j 根弹簧的法向位移,djs表示第 j 根弹簧的切向位移。Fjn=-Kjn djnFjs=-Kjs djs.(2)在破坏计算中,使用 Mohr-Coulomb 准则,对涉及的弹簧力进行矫正,如式(3)所示,其中 T 表示抗拉强度,表示内摩擦角,C 表示黏聚力。If-Fjn T,Fjn=Fjs=0 Fjs Fjn tan()+CFjs=Fjn tan()+C,C=0,(3)前文中已经明确,油页岩包含
22、大量的层理结构,不同倾角的层理会对其破坏模式产生不同的影响,其破碎后的粒度也有较大区别,因此建立 0、10、20、30、40、50、60、70、80、90层理倾角的模型。模拟油页岩试件的大小为 5 cm5 cm,选用的模型为DP 模型,选用的材料参数如表 3 所示。为了确保不同层理角度破碎效果不受网格影响,在划分网格时,尽量控制网格大小保持一致,不同层理角度模型划分单元格数量相近,建立不同层理角度油页岩模型如图2 所示。表 3 油页岩模拟参数Table 3 Simulation parameters of oil shale参数密度/(g/cm3)弹性模量/GPa泊松比黏聚力/MPa抗拉强度/
23、MPa内摩擦角/()数值2.126.710.282.414.5232 网格划分完成后,在模拟试件底部设置刚性面,顶部设置锤头,如图 3 所示。通过锤头冲击破碎油页岩试样,设置的锤头冲击速度为 3 m/s。模拟结束后输出相应云图与破碎粒度结果。3.2 油页岩破坏形式分析油页岩包含大量层理结构,其破坏断裂受层理结65总第 567 期 金 属 矿 山 2023 年第 9 期图 2 不同层理角度模型Fig.2 Different laminar angle models图 3 冲击过程模拟Fig.3 Impact process simulation构影响较大。由模拟结果可知,油页岩破碎形式可以分为
24、5 种,即穿层劈裂破坏、穿层剪切破坏、剪切破坏、劈裂穿层破坏和劈裂型的剪切张拉破坏。0和 10层理角度的油页岩破坏类型为穿层劈裂破坏。从模拟结果中提取层理角度为 0时的剪切应变云图作为典型破坏过程进行分析,如图 4 所示。破碎初始阶段(图 4(a),试件两侧准则破坏角度以75 甘 泽等:层理角度影响下油页岩优势冲击破碎角度研究 2023 年第 9 期下,出现较大变形。并沿着准则破坏角度不断增大(图 4(b),但是受到层理结构的影响,油页岩并没有沿着准则破坏角度破坏。而是产生穿层裂纹(图 4(c),最终形成多条穿层裂纹,并在穿层裂纹的基础上,沿着层理面发生张拉破坏而形成次级裂纹(图 4(d)。图
25、 4 0层理破碎演化过程Fig.4 Evolutionary process of 0 laminar fragmentation 20、30和 40层理角度的油页岩破坏类型为穿层剪切复合破坏。从模拟结果中提取层理角度为30时的剪切应变云图作为典型破坏过程进行分析,如图 5 所示。在初始阶段,油页岩两侧变形较大,并产生了沿着层理面的裂纹(图 5(a)。但是,由于层理角度与准则破坏角度并不相同,所以,在进一步破碎过程中,沿着近似准则破坏角度形成了穿层裂纹,并在穿层裂纹形成后,沿着层理形成次级裂纹(图 5(a)、(b),最终沿着层理面发生剪切破坏,沿准则破坏角度发生穿层破坏(图 5(d)。图 5
26、30层理破碎演化过程Fig.5 Evolutionary process of 30 laminar fragmentation 50和 60层理角度的油页岩破坏类型为剪切破坏。从模拟结果中提取层理角度为 60时的剪切应变云图作为典型破坏过程进行分析,如图 6 所示。在破碎的初始阶段,油页岩沿着层理方向产生了多条裂纹(图 6(a),并沿着层理面发生滑移(图 6(b)、(c),最终发生剪切破坏。但是,在剪切破坏的过程中,也会存在一定的穿层破坏现象(图 6(d)。85总第 567 期 金 属 矿 山 2023 年第 9 期图 6 60层理破碎演化过程Fig.6 Evolutionary proce
27、ss of 60 laminar fragmentation 70和 80层理角度的油页岩破坏类型为劈裂穿层复合破坏。从模拟结果中提取层理角度为 80时的剪切应变云图作为典型破坏过程进行分析,如图 7所示。在破碎初始阶段,油页岩沿着层理方向产生了多条裂纹(图 7(a),并沿着层理面发生劈裂破坏,不断滑移(图 7(b),在滑移过程中不断发生穿层破坏(图 7(c),最终形成劈裂穿层复合破坏(图 7(d)。图 7 80层理破碎演化过程Fig.7 Evolutionary process of 80 laminar fragmentation 90层理角度的油页岩破坏类型为劈裂型的剪切张拉破坏。从模拟
28、结果中提取层理角度为 90时的剪切应变云图作为典型破坏过程进行分析,如图 8 所示。在破坏初始阶段,油页岩便沿着层理形成数条纵向裂纹(图 8(a),虽然沿着准则破坏角度方向产生的变形较大,但是裂纹依旧沿着层理方向不断扩展,并发生张拉破坏(图 8(b)、(c),最终形成劈裂型的剪切张拉破坏(图 8(d)。3.3 油页岩破碎粒度分析油页岩破坏形式的改变,会造成其破碎粒度的差异。不同层理角度油页岩级配曲线如图 9 所示。分析可知:随着层理角度的增加,产品细颗粒含量先减小后增加。其中,70、80和 90层理角度时,产品级配曲线已经相差不大,80层理角度时,破碎后颗粒尺寸基本在 5 mm 以下。前文中已
29、经明确油页岩颗粒的优势粒径范围为95 甘 泽等:层理角度影响下油页岩优势冲击破碎角度研究 2023 年第 9 期图 8 90层理破碎演化过程Fig.8 Evolutionary process of 90 laminar fragmentation图 9 不同层理角度油页岩级配曲线Fig.9 Oil shale grading curves with different lamination angles31 mm,提高这一范围内的油页岩颗粒含量,有助于提高后续的油页岩分选与干馏效率。如表 4 所示,随着层理角度的增大,优势粒径范围内的油页岩颗粒含量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在层理角度超过 70后,
30、优势粒径范围内的油页岩颗粒含量显著增加,均达到40%以上。层理角度为 80时,甚至达到 50%以上。从优势粒径含量角度出发,以 70以上的层理角度进行定向破碎,可以大幅提高优势粒径含量,其中 80层理角度的效果最佳。图 10 为不同层理角度下油页岩不均匀系数曲线。分析可知:随着层理角度的增加,油页岩破碎后的不均匀系数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20和 30层理角度下的不均匀系数较大;0、10、40、50、60、70和 80层理角度下的不均匀系数较小,且相差不大;90层理角度下的不均匀系数最小。破碎后的粒度不均匀系数较大,则其破碎后的粒度不均匀,大颗粒和小颗粒的粒径相差大,这会造成优势粒径范围两表 4
31、 不同层理角度下油页岩优势粒径含量Table 4 Dominant grain size content of oil shale at different stratigraphic angles层理角度/优势粒径含量/%04.21101.66207.613018.65408.065021.246016.167044.498050.119042.85侧颗粒粒径相差大,不利于提升后续分选与干馏效率。从这一角度出发,层理角度为 90时破碎效果最优。综合考虑,以大于 70层理角度的方式进行定向破碎,可以有效提高油页岩的分选与干馏效率。其中,以 8090范围内的层理角度进行破碎,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32、3.4 油页岩粒径分布的定量分析为准确预测油页岩颗粒的级配特征,需要明确不同分布函数模型对其的适用性,找到适用于油页岩的粒径分布模型,为准确掌握破碎过程中油页岩颗粒的粒径分布情况提供准确方法。矿石破碎后的粒径分布情况可以通过多种模型进行描述,不同模型的适用范围并不相同,其准确度也存在差异。经过比较,本文选择二参数Weibull分布函数和G-S分布函数对06总第 567 期 金 属 矿 山 2023 年第 9 期图 10 不同层理角度油页岩不均匀系数曲线Fig.10 Oil shale inhomogeneity coefficient curves for different laminae
33、angles油页岩破碎后的粒径进行分析,确定更为适用油页岩破碎粒径分析的分布模型。二参数 Weibull 分布函数如下所示:F x()=1-e-x()m,(4)式中,m 为破碎颗粒的均匀性系数;为破碎颗粒的特征粒径。G-S 分布函数如下所示:F x()=xd()b,(5)式中,x 为破碎颗粒的粒径;d 为破碎颗粒的分布特征值;b 为破碎颗粒的分布指数。为方便对 2 种拟合结果进行比较,对上述 2 种函数模型进行线性化处理。对二参数 Weibull 分布函数两边取对数可得:lnln11-F x()=mlnx-mln,(6)令:Y=lnln11-F x(),X=lnx,(7)则可以得到:Y=mX-
34、mln,(8)同理,对于 G-S 函数两边取对数后,可以得到:Y=bX-blnd.(9)其中,Y=lnF(x),X=lnx。应用上述分布模型,结合油页岩破碎后的粒度信息,进行拟合分析,确定其准确度,结果如表 5 所示。由表 5 可知:二参数 Weibull 分布函数的准确性明显高于 G-S 分布函数,说明针对油页岩破碎,可以采用二参数 Weibull 分布函数对其破碎粒度进行描述。G-S 分布函数是二参数 Weibull 分布函数退化后的形式,其本质上也是一种分形分布,是二参数Weibull 分布函数的简单形式。说明粒度分布函数本质上是对破碎颗粒分形分布的描述。但是,二参数Weibull 分布
35、函数模型在此基础上可以更好地描述油页岩的破碎级配情况。表 5 拟合效果统计Table 5 Fitting effect statistics层理角度/()G-S 分布函数拟合结果的可决系数Weibull 分布函数拟合结果的可决系数00.840 70.965 4100.976 00.922 7200.903 40.917 8300.879 90.916 1400.948 60.969 3500.987 80.996 6600.954 00.973 8700.949 40.984 0800.934 60.968 9900.914 10.968 8平均值0.928 850.958 344 结 论(1
36、)破碎后的油页岩颗粒粒径存在优势粒径范围,本试验油页岩颗粒的优势粒径范围为 31 mm,优势粒径范围内油页岩颗粒含油率高。(2)油页岩包含大量层理结构,层理角度的变化会使其破坏形式发生相应改变。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可知,其破碎形式可以分为 5 种,即穿层劈裂破坏、穿层剪切破坏、剪切破坏、劈裂穿层破坏和劈裂型的剪切张拉破坏。随着层理角度的增大,由穿层劈裂破坏向劈裂型的剪切张拉破坏逐渐演变。(3)破坏形式的改变会造成油页岩破碎粒度的差异。70、80和 90层理角度下,破碎后油页岩的粒度较小,优势粒径含量均达到 40%以上。其中 80层理角度优势粒径含量最高,90层理角度油页岩颗粒均匀性更好。可以认为油
37、页岩的优势冲击破碎角度为 8090。(4)粒度分布函数本质上是对破碎颗粒分形分布的描述。针对油页岩破碎,二参数 Weibull 分布函数的准确性明显高于 G-S 分布函数,可以采用二参数Weibull 分布函数对其破碎粒度进行描述。参 考 文 献1 孔令标,侯运炳.国家能源安全模式研究J.金属矿山,2002(11):3-5.KONG Lingbiao,HOU Yunbing.Study on the national energy safety modelJ.Metal Mine,2002(11):3-5.2 马超林.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能源安全观及能源安全政策的历史演进J.湖北社会科学,202
38、3(2):76-82.MA Chaolin.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Chinas energy security con-cept and energy security policy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J.Hubei Social Sciences,2023(2):76-82.3 王国法,刘合,王丹丹,等.新形势下我国能源高质量发展与能源安全J.中国科学院院刊,2023,38(1):23-37.16 甘 泽等:层理角度影响下油页岩优势冲击破碎角度研究 2023 年第 9 期WA
39、NG Guofa,LIU He,WANG Dangdang,et al.High-quality energy development and energy security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for ChinaJ.Bulletin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2023,38(1):23-37.4 郭旭升,黎茂稳,赵梦云.页岩油开发利用及在能源中的作用J.中国科学院院刊,2023,38(1):38-47.GUO Xusheng,LI Maowen,ZHAO Mengyun.Shale oil development and uti
40、lization and its role in energy industryJ.Bulletin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2023,38(1):38-47.5 王大锐.李阳院士谈中国陆相页岩油开发J.石油知识,2022(4):32-33.WANG Darui.Commentary by academician Liyang on Chinas on-shore shale oil developmentJ.Petroleum Knowledge,2022(4):32-33.6 李阳,赵清民,吕琦,等.中国陆相页岩油开发评价技术与实践J.石油勘探与开发,
41、2022,49(5):955-964.LI Yang,ZHAO Qingmin,L Qi,et al.Evaluation technology and practice of continental shale oil development in ChinaJ.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2022,49(5):955-964.7 李念源,姜汉磊,黄金龙,等.抚顺东露天矿降低油页岩富矿尾矿率方法J.露天采矿技术,2020,35(1):64-67.LI Nianyuan,JIANG Hanlei,HUANG Jinlong,et al.Reduc
42、ing tail-ings rate methods of oil shale rich ore in Fushun East open-pit mineJ.Opencast Mining Technology,2020,35(1):64-67.8 韩新平,侯成恒,曹兰柱,等.不耦合装药降低油母页岩尾矿率的爆破技术试验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5(4):342-346.HAN Xinping,HOU Chengheng,CAO Lanzhu,et al.Uncouple charge test on reducing blasting technology for o
43、il shale tailing rateJ.Journal of 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2016,35(4):342-346.9 姜汉磊,蔺永伟,黄金龙,等.抚顺东露天矿爆破方案优化J.露天采矿技术,2020,35(4):53-56.JIANG Hanlei,LIN Yongwei,HUANG Jinlong,et al.Optimization of blasting schemes in Fushun East open-pit mineJ.Opencast Min-ing Technology,2020,35(4)
44、:53-56.10 侯成恒.抚顺东露天矿降低油母页岩尾矿率爆破技术研究D.阜新: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5.HOU Chengheng.Research on Blasting Technology of Reducing the Rate of Oil Shale Tailings in Fushun East Open PitD.Fuxin: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2015.11 张博,袁华佗,朱广庆,等.低品质油页岩高效干法提质及高密度分选调控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23,52(1):178-187.ZHANG Bo,YUAN Huatuo,ZHU
45、 Guangqing,et al.Regulating of high-density separation and high-efficiency dry upgrading of low-quality oil shaleJ.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Tech-nology,2023,52(1):178-187.12 高锋,甘德清,郭君,等.基于矿物学特征的磁铁矿石破碎解离预测研究J.有色金属(选矿部分),2022(1):1-6,26.GAO Feng,GAN Deqing,GUO Jun,et al.Prediction on magne
46、tite dissociation after comminution based on mineralogical characteris-tics J.Nonferrous Metals(Mineral Processing Section),2022(1):1-6,26.13 高锋.磁铁矿石落锤冲击破碎能量特征研究D.唐山:华北理工大学,2020.GAO Feng.Comminution Energy Characteristics of Magnetite under Drop Weight ImpactD.Tangshan: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
47、ence and Technology,2020.14 甘德清,李晶,许英霞,等.水厂铁矿磁铁矿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J.金属矿山,2015(12):98-101.GAN Deqing,LI Jing,XU Yingxia,et al.Research of technological mineralogy of the magnetite ore of Shuichang iron depositJ.Metal Mine,2015(12):98-101.15 张超.油页岩中有机质与矿物质赋存关系及分离方法研究D.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9.ZHANG Chao.Study on the
48、 Occurrence of Organic Matter and Min-erals in Oil Shale and Its Separation MethodsD.Beijing: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Technology(Beijing),2019.16 YU X D,LUO Z F,LI H B,et al.The diffusion and separation of the oil shale in the compound dry beneficiation bedJ.Powder Technology,2019,355:72-82.17 YU
49、X D,LUO Z F,LI H B,et al.The diffusion process of the dense medium and its effects on the beneficiation of 06 mm oil shale in the continuous vibrating air dense medium fluidized bedJ.Fuel,2018,234:371-383.18 王鲁男,陶传奇,尹晓萌,等.单轴压缩下富有机质油页岩变形场与能量演化特征研究J.岩土力学,2022,43(6):1557-1570.WANG Lunan,TAO Chuanqi,YI
50、Xiaomeng,et al.Evolution of de-formation field and energy of organic-rich oil shale under uniaxial compressionJ.Rock and Soil Mechanics,2022,43(6):1557-1570.19 DONG G J,CHEN Y J,FU J H,et al.Comparative evaluation on the coupled fracture characteristics for Longmaxi anisotropic shaleJ.Lithosphere,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