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产业扶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路径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861304 上传时间:2024-04-01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3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业扶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路径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产业扶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路径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产业扶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路径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乡村振兴-127-乡村振兴是产业兴旺的关键,也是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实现乡村繁荣的最有效途径。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要将“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后,学术界主要对两者衔接的逻辑关系、困难以及相关政策等方面展开研究。在二者的衔接问题上,汪三贵等 1认为乡村振兴是稳定脱贫攻坚成果的有效保障,能使已经摆脱绝对贫困的人口不返贫,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人民的共同富裕,二者具有很强的内在联系和承接关系;在产业政策上,徐晓军等 2认为产业扶贫与乡村产业振兴都属于政府在不同时期对农村的政策安排,因此有必要保持政策的延续性,而张云华等 3则是从机制构建角度提出了要统

2、筹衔接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政策,建立乡村产业振兴长效机制;朱海波等 4从市场竞争逻辑出发,构建市场逻辑与政府逻辑发挥协同效应的扶贫产业发展路径。当前关于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研究仍有待深化。首先,对衔接过程中有关的现实困难仍较模糊,现有文献主要是基于某一理论或者实证问题进行政策分析,缺少具体问题的针对性研究和路径分析。其次,大多数文献主要对脱贫和乡村振兴的衔接提出建议,从产业发展视角切入探讨乡村振兴衔接的文献很少。基于此,本研究以产业扶贫成果为切入点提出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条件,并对有效衔接问题进行系统性和针对性分析,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策略建议。1 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

3、条件1.1 脱贫攻坚战全面收官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2020年,脱贫攻坚战顺利收官,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按照每人每年生活水平2 300元的现行农村贫困标准计算,551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农村地区消除了绝对贫困和整体贫困,经济不断增长,农业高质高效发展,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年收入达12 588元,同2019年相比增产业扶贫成果 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路径研究朱琦梅,杨佳怡,庄越(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福建福州350000)摘要 为实现产业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采用数据分析和实例研究方法,探讨当前制约农村地区迈向乡村振兴可能存在

4、的一系列问题,进而提出两大战略有效衔接的具体路径。研究表明,要深化对产业扶贫和乡村振兴衔接的认识、落实资产管理责任、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结构体系、优化人才培育与引进机制、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推动乡村产业的转型升级与提质增效,为乡村振兴注入不竭动力。关键词 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 2023-05-08 基金项目 福建师范大学 2022 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cxxl-2022035)。作者简介 朱琦梅(2002),女,福建莆田人,在读本科生;杨佳怡(2002),女,山西运城人,在读本科生;庄 越(2002),女,福建

5、莆田人,在读本科生。3 李袁园.东北地区人口年龄结构老化对经济发展影响的作用机制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5):127-138.4 赵 妍.东北人口困局破解路径分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1):70-72.5 杨 白 冰.东 北 人 口 外 流 的 经 济 影 响 J .中 国 经 贸 导刊,2018(11):54-56.6 王大超.关于东北乡村振兴与人才战略的思考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1):1-5.7 沈颂东,陈鑫强,韩明友.依托“两假企业”+“两栖就业”的东北乡村振兴新思路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

6、文社会科学版),2019(3):91-98.8 唐守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实现东北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前提J.理论观察,2018(1):5-8.9 陈秀萍.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背景下东北地区“三农”协调发展路径研究J.学习与探索,2022(9):102-107.10 杨向军,郭修金,曹大伟,等.冰雪运动助力东北地区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困境与路径J.体育文化导刊,2022(8):27-34,42.11 熊爱华,张 涵.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条件分析及政策建议J.理论学刊,2019(1):72-79.12 郭 煦.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并驾齐驱J.小康,2020(12):36-39.13 薛 波.

7、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创新农村治理机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8(6):66-69.14 彭贞贞,马 骥.新时代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关系分析J.现代化农业,2020(4):47-49.15 江维国,李立清.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响应:乡村振兴下的乡村治理创新研究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8(4):189-195.朱琦梅,等:产业扶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路径研究乡村振兴-128-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3 年第 34 卷第 12 期(总第 560 期)长8.8%,乡村环境得到改善,村民生活品质显著提升,“三农”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打下基础 5。1.2 产业脱贫成效显著乡村振兴,产

8、业兴旺是重点,产业发展既是促进贫困人口较快增收达标的有效途径,也是巩固长期脱贫成果衔接乡村振兴的着力点和根本举措。产业扶贫工作立足农村资源禀、赋培育一系列地区特色产业、实现乡村产业的初步发展,改善农村就业问题;产业的发展带来农民经营净收入稳定增长和非农经营收入占比的提高。2020年贫困地区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4 391元,人均二三产经营净收入1 192元,年增长12.8%,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比2013年提高1.0个百分点,农村农民自主发展意识不断增强,激发乡村发展的动力与活力。同时基础设施建设是决胜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产业的发展带动乡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道路、水电、照明、医疗卫生等

9、条件的改善为乡村产业进一步优化升级提供基本保障。1.3 政策支持与社会环境的推动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难度很大”。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保障农村持续稳定发展,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 6明确提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总体部署,给予政策层面的支持。当前制定的乡村振兴政策是对脱贫攻坚时期政策的一种延续,有利于更好衔接扶贫和振兴两个时期并逐步向乡村振兴过渡。此外,截至2020年底,全国累计选派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同近200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一道奋战在扶贫一线,扶贫阶段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党在农村执政根基,通过多项举措提

10、高乡村治理水平,为乡村振兴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2 产业扶贫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所面临的问题2.1 对二者认知不到位脱贫攻坚属于短期战略,有其衡量的标准,即为“一收入两不愁三保障”。“一收入”指的是年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现行国家扶贫标准,“两不愁三保障”是稳定实现不愁吃、不愁穿和义务教育有保障、基本医疗有保障、住房安全有保障。以此鉴定脱贫目标的完成程度,解决的是绝对贫困问题。乡村振兴是在消除绝对贫困和巩固脱贫成果的基础上,实现农业和农村的全面现代化以及乡村可持续发展,属于宏观战略,目光更为长远,任务更为艰巨。各个省市、乡镇、村发展优势差异显著,在乡村振兴战略方针上没有统一标准,应该因地因时制宜,根据不

11、同脱贫地区制定差异化策略。然而部分地区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过程中未能做到正确区分二者之间的差别,未能精准识别衔接过渡时期以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影响乡村振兴工作实施进展。2.2 扶贫产业资金管理滞后产业扶贫项目的发展离不开扶贫资金的支持,据统计,20162020年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总计已达53 047 535万元,同时,2021年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比2020年增加100亿元。然而在地方进行乡村振兴战略实践中产业扶贫项目容易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产业扶贫资金划分和使用不合理。扶贫时期产业结构单一,选取的项目绩效差,易造成资金的低效,不利于产业的良性发展。二是一些地

12、区对产业扶贫资金的监管不到位,对产业发展项目实施进展缺乏及时准确追踪,在产业实际经营中,项目资产产权归属不清晰,责任不明确,导致扶贫项目资产无法稳定良性运转。三是乡村企业过度依赖财政资金,社会资本参与少,乡村企业资金支持存在一定缺口,影响产业项目施展的缺陷日表 1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联系与区别类别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时间20132020年20182050年目标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

13、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对象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农村地区、农村人口衡量标准/要求一收入两不愁三保障产业兴旺、生 态 宜 居、乡 风 文 明、治 理 有 效、生 活富裕解决的问题绝对贫困相对贫困注:资料来源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乡村振兴-129-益凸显,不利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2.3 人才引进与培育规划不完善产业兴旺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的强力作用。然而新时期农村发展仍面临人才短板问题。首先,由于城乡经济差距仍较大,大部分农村青壮年涌入城市,农

14、村地区总体上面临劳动力和人才缺失 7,加之农村人口年龄结构老化突出,以贵州省为例,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贵州城镇人口达2 049.59万人,城镇人口占比53.15;乡村人口1 806.62万人,比第六次人口普查减少了493.25万人;同时全省老龄化现象严峻,65岁以上的人口占比达11.56,并呈现上升趋势,使得农村地区自我发展动力明显不足,阻碍经济健康发展。其次,农村教育资源滞后,教育基础相对薄弱,缺乏掌握一定专业技术的实用型人才。尽管各地区出台相关人才引进政策,但政策文件的具体内容缺乏针对性和规划性,缺少对人才引入的长期规划,农业人才上岗后未进行专业技能的系统性培训,技能提升不足,发展

15、空间受限。和城市相比,农村的公共服务、薪资待遇、生活环境均无法满足人才需求,后期保障激励措施未及时跟进,最终难以留住人才。2.4 产业发展模式单一在脱贫攻坚中,产业扶贫主要依靠初级农产品生产和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以第一二产业为发展主体,推动农村经济增长,提高农民收入。但由于农村地区自身存在的不足使得产业发展结构单一,有关数据显示,甘肃、四川和贵州的产业扶贫项目中54.09%为种植业,44.58%的项目为养殖业,两者高达98.67%。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不高的特点。进一步导致产品增值、产业升级困难,极易出现返贫风险。乡村振兴对产业提出兴旺发展的要求,意味着单一产业发展模式不再满足农村企业的发展,

16、如何拓展产品空间、延长产业链以及构建多元化产业发展体系成为从产业扶贫过渡到乡村振兴的难题。2.5 资源整合力度不足首先,农村人口空心化问题严重,越来越多的人定居在城市,导致一大批农村土地资源闲置。同时农村集体产权归属不清晰、权责不明确的问题,使得农村土地流转困难,很大一部分土地依旧用于种植农作物,土地资源未达到充分利用,回报率低,造成资源的浪费 8。其次,良好的乡村文化能加强村民的归属感,提升其精神面貌,发挥在乡村建设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对乡村振兴意义重大。然而一些村子在发展的过程中忽略乡土文化的重要性,破坏原有的古建筑,一味照搬照抄其他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经验,丢弃自身特色文化资源 9。最后,农村

17、基础设施是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保障。虽然脱贫时期国家以及地方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建设了一批农村基础设施,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但由于基础设施需要后期维护,而农村地区所能获取的资金有限,导致设施设备不能及时修缮和更新,阻碍现代化农业发展进程。2.6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实现乡村振兴,离不开金融服务的支持。在推进乡村振兴的实际工作中,依旧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是金融产品单一 10,近年来,除了融资贷款上的需求外,农村地区在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金融需求逐渐增加,而金融机构仍以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为主,占比约为80%,保险、理财、信托等业务开展较少,存在功能欠缺服务能力不足问题,难以发挥金融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服

18、务作用。其次是由于农村的金融制度不完善和乡村产业自身特点,金融机构面对涉农业务的手续往往过于繁琐,数据显示,超过 70%的农村地区基本实现整村授信,但 70%以上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 50%以上的农户表示银行授信额度难以满足融资需求,影响农村的实际发展。3 推进扶贫产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路径3.1 准确把握衔接内容政府在乡村建设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各地政府应正确认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关系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衔接时期政策。加大衔接工作开展力度,定期了解各单位乡村振兴工作进展情况,进行领导班子考核并将工作绩效与个人考核、薪资直接挂钩,注重考察结果的应用。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及时向农民

19、解读政策要点,增强农民自主学习意识,让农民参与到乡村振兴建设活动中来。3.2 加大农村产业振兴的资金投入力度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支持,因此政府应加强涉农资金管理,制定出台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逐步扩大财政投入规模,调整重要项目投入力度,健全财政支农补贴机制,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积极引导社会资本下乡,撬动金融资本、社会力量参与,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大企业落户投资,重点发挥农村金融作用,带动更多社会力量向农村地区流动,支持乡村产业发展。与此同时,企业应建立与农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收益联结机制,引导农户、合作社以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等要素入股,整合资源要素,提升产

20、业经营效率,让农民充分享受利润分红。3.3 构建人才培养机制,提升专业化程度人才是乡村振兴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各地区要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投入,提升农民队伍的整体素朱琦梅,等:产业扶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路径研究乡村振兴-130-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3 年第 34 卷第 12 期(总第 560 期)质;加强劳动技能培训,根据农业发展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农民队伍培养方案,利用新媒体、广播、互联网等手段拓展农民学习知识技能的路径,激发农户积极性主动性,为乡村振兴创造内生动力。乡村振兴不仅要培育本土人才,还要引进人才。政府在人才政策上应提供建议,包括企业人才前期引入和培养政策,以及后期保障措施的激励

21、制度,做到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同步进行。同时不断地优化人才返乡环境,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鼓励专业人才深入乡村开展技术咨询、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方法;提高入乡人才薪资待遇,在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提供补贴,提升返乡人才生活质量,让他们吃得好住的好,愿意留下来;重视乡贤人才引进,乡贤来自本乡,对本地的情感深厚,充分利用本土文化打动人才,鼓励其发挥专业优势参与乡村发展建设,为实现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3.4 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优化乡村产业结构体系首先,各地区应找准定位,利用乡村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打造乡村品牌。在树立乡村品牌的过程中,注意结合本土自然资源、地理位置、

22、市场需求推进优质农产品建设。其次,做好产业布局规划,依托农业种植基础加快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拓宽拓深产业链,增加农民收入,最终建立农民收入与产业利益同向增长的有效联结机制。最后,乡村产业兴旺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应重点推进龙头企业率先发展,在资金、技术方面给予支持,加大企业设备购置补贴力度,推进产业创新基地平台建设,借助互联网+,开创电商平台,不断扩大市场,推进上、中、下游产业一体化建设,助力产业发展壮大。设计开发农村旅游精品线路,推进农业观光游、采摘体验游、农家乐以及民宿发展,打造产业示范基地,利用政策优惠吸引产业入驻,健全现代化农业产业结构体系。政府部门在乡村产业发展

23、中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既要有所为,又要有所不为,充分挖掘农户发展潜力,增强农民主人翁意识,让农民参与企业建设过程中,使农民有获得感和参与感,将产业发展从输血式转化为造血式。此外,加快企业转型升级事关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引进科技特派员,建设创新基地,有利于为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支持。3.5 充分整合当地资源首先,应完善与土地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加快土地流转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推动乡村土地资源创造更高价值。其次,对于文化资源应以保护本地的文化特色为基础,依托生态旅游和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开展红色生态乡村旅游,并以此为契机 11,对古村落进行开发和保护,鼓励和扶持农民群众积极创建精

24、品民宿、特色小吃等品牌,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走出一条生态利民、旅游兴民的乡村振兴之路。最后,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服务供给能力,完善农村地区公共服务,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升地区农业竞争力。3.6 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为助力乡村企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金融机构应着眼于产业需求,加快自身结构改革,创新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方式,根据乡村实际的资金需求情况,进一步探索涉农领域工作模式 12,研发适合农村产业发展的各类金融产品,针对性地建立农村企业信用评级标准,扩大对乡村建设的放贷规模。同时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技术,拓宽服务范围,简化业务流程,适当降低信贷

25、标准,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4 结语当前,乡村产业持续发展,农村居民收入不断增加,为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基础,但同时也应该看到两大战略衔接过程中仍存在一系列问题,亟须大力推进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中的产业兴旺相衔接,完善产业扶贫长效机制,为农村现代化发展注入新动力。参考文献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J.青海农技推广,2021(2):3-9.2 徐晓军,张楠楠.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对接:逻辑转换与实践路径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6):101-108.3 汪三贵,冯紫曦.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逻辑关系、内涵与重点内容J.南京农业大

26、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5):8-14,154.4 沙从浩,卢红飚.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人才振兴的困境及应对J.当代农村财经,2022(6):9-13.5 覃梦妮,贾 磊.乡村振兴战略下活用农村资源的经济效益分析J.热带农业科学,2019,39(12):90-95.6 雷 明,于莎莎.乡村振兴的多重路径选择基于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的分析J.广西社会科学,2022(9):1-14.7 张思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路径研究J.南方农机,2022,53(23):128-130,143.8 朱海波,聂凤英.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逻辑与路径产业发展的视角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3):15-25.9 杨先梅.地方特色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与提升路径探究基于对青岛市农民的调研数据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3(3):90-95.10 王广睿.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金融问题及对策探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16):102-104.11 张宏胜,陈品冬,杨尚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研究以贵州省为例J.中国农机化学报,2022,43(8):208-215.12 张云华,伍振军,周群力,等.统筹衔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调查与启示J.开放导报,2019(4):7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