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汪燕(兰州九中)
一、概述
本文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篇文言文精读课文,所需课时为三课时。《岳阳楼记》是我国古代散文的名篇。虽然冠名为“记”,实际上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登临游记,而是借题发挥,表现作者在政治失意中旷达的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表达了自屈原以来文人士大夫兼济天下一脉相传的报国情怀,对学生品德的形成有很大的教益。文章语言骈散结合,表达方式灵活,是一篇融景美、情美、语言美、思想美为一体的千古美文,是很值得我们品味和探究的。依据《中学语文课程标准》, 培养学生能够阅读浅显文言文,并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文言语感。
2、熟记文中重点文言常用词、常用句式的用法,做好文言基础知识积累,为阅读文言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3、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并正确翻译。
4、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探讨文章主题,挖掘文中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在朗读的过程中,读准字音、句中停顿、重读音节,并读出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
2、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结合课文注释、文言常用字典,正确理解文句意思,进而理解段落乃至整篇文章的含义。
3、学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
2、理解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旷达情怀,激发学生走出自我,胸怀天下。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情感。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习者是兰州九中八年级(一)班的学生。本校位于城乡结合的区域,学生大都来自周围的农村,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很好地培养起来,小学六年对语文的基础知识积累不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较差。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基础知识的积累显得尤为重要。但是,难能可贵的是这些学生质朴、单纯,对接触一些新鲜的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普遍开始进入青春期,有着强烈的表达自我的愿望,所以采取学生自主探究和分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结合作者范仲淹的成长经历,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塑造学生健全人格,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演示法、讲授法、讨论法:
2、示范-模仿与操作-反馈法:
3、情境创设法: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资源准备:
(一) 教师准备:
1、将学生进行分组并布置每组任务。
2、有关岳阳楼的相关图片、古典诗词。作者的成长经历以及写作背景。
3、朗读《岳阳楼记》。
(二)学生准备:
1、查找有关岳阳楼的地理知识、相关的古典诗词。
2、利用工具书熟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3、字典、词典。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演示图片,创设情境,诵诗导入
1.演示洞庭湖、岳阳楼的相关图片,引出描绘岳阳楼的古典诗歌: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2、导入语:
事实上,除了杜甫留下赞美岳阳楼的千古名句外,古往今来,迁客骚人为洞庭湖壮丽的景观书写了浩如烟海的千古绝唱,岳阳楼上更是题满了文人的诗词歌赋。但是面对前人熠熠生辉的文字,宋代的范仲淹却另辟蹊径,用神来之笔使岳阳楼再放异彩,使他的名篇《岳阳楼记》从此闻名于世,传于后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作者及创作背景介绍
1、演示图片,简介作者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谥文正,封楚国公、魏国公。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2、演示图片,简介本文创作背景: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后贬官河南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写的。膝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因才华出众但豪迈自负,被权贵所嫉,贬谪到岳州做太守。范仲淹熟知他的思想和性格,经常想劝慰他,却一直无机会。适逢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代笔记胜,这就给了范仲淹一个规箴知己的好机会,因自己在贬中,亦有抒发自己理想的需要,于是范仲淹就写下了这篇抒发自己胸襟、规劝朋友的千古名篇。勉励滕子京学习古代有修养的人,不计较个人眼前的得失,要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当时范仲淹的处境同滕子京一样,写此文是劝友也是自勉。
(三)、诵读课文,指导朗读
1.倾听示范朗读,演示幻灯片,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
(1)、读准字音
(2)、读准句中停顿
(3)、读出重读音节
(4)、读出文章蕴涵的情感
2、学生分小组模仿朗读,合作探究正确的朗读方法
3、反馈学习成果
(1)、各小组派代表朗读课文,展示学习成果
(2)、读准字音
谪守 属予
浩浩汤汤 怒号
冥冥 岸芷汀兰
偕忘 霪雨
朝晖 霏
(3)、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探究正确的朗读方法
(四)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分小组合作探究,整体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主探究下面的问题:
请同学们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结合课文注释,整体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分小组讨论
3、反馈学习成果,派小组代表发言
4、教师点评指导
第一部分、(1)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写作缘由.
第二部分、(2-4)写迁客骚人览物而生的两种感情.
第三部分、(5)抒写宽广胸怀和政治抱负.
(五)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这节课我们主要对课文进行了朗读感悟,让大家学习了基本的朗读技巧。再此基础上,感悟课文内涵,理解作者在文中蕴涵的思想感情。作者上追古仁人之心,提出了与“迁客骚人”不同的看法: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进亦忧,退亦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即不计较个人得失,心忧天下,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同时表达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志向。
(六)课文延伸,拓展提高
你还知道在我国历史上哪些人是忧国忧民的楷模?请举出他的类似“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的一句名言来。
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七)布置作业
(1)朗读、背诵全文,感悟课文内涵。
(2)熟记文中重点文言常用词、常用句式的用法,做好文言基础知识积累。
教学流程图
完成
开始
创设情境
激发情感
多媒体
课件
演示岳阳楼洞庭湖的图片片的
学生小组讨论发言
完成
播放朗诵《岳阳楼记》
多媒体
课件
小组讨论按指导做朗读
交流讨论结果
教师指导并小结
完成
布置作业
结束
出示探究问题
课件
学生分组讨论
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