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押题8-电化学基础(20题)(原卷版).docx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8606444 上传时间:2025-02-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押题8-电化学基础(20题)(原卷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押题8-电化学基础(20题)(原卷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押题8 电化学基础 1.我国科研人员将单独脱除的反应与制备的反应相结合,实现协同转化。 已知:反应①单独制备:,不能自发进行; 反应②单独脱除:,能自发进行。 协同转化装置如图(在电场作用下,双极膜中间层的解离为和,并向两极迁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反应②释放的能量可以用于反应① B.产生的电极反应: C.当生成0.1 mol 时,负极区溶液质量增重9.8 g D.协同转化总反应: 2.过硫酸铵可用作氧化剂、漂白剂。利用电解法在两极分别生产过硫酸铵和过氧化氢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为外接电源的负极 B.电解总反应: C.阴离子交换膜可用阳离子交换膜替代 D.电解池工作时,I室溶液质量理论上逐渐减小 3.二氧化氯(ClO2,黄绿色易溶于水的气体)是一种安全稳定、高效低毒的消毒剂。工业上通过惰性电极电解氯化铵和盐酸的方法制备ClO2的原理如下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极与电源的负极连接 B.X溶液显碱性,在b极区流出的Y溶液是浓盐酸 C.电解池a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NH-6e- + 3C1- + 4OH- =NCl3+ 4H2O D.ClO2发生器内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中,生成的ClO2与NH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1 4.科研人员研究用如下装置制备DMG.DMG(碳酸二甲酯)(CH3O) 2CO,极易水解。已知某些离子化合物室温下能以稳定液态存在,称为离子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左侧电极为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 B.阳极的电极反应为:CO+2CH3OH-2e-=(CH3O)2CO +2H+ C.离子液体必须是离子化合物的水溶液,从而实现电荷传递 D.质子(H+)可通过质子交换膜从阴极区进入阳极区 5.为实现碳中和,可通过电解法用制备,电解装置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玻碳电极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 B.铂电极的电极反应: C.制得28g时,产生32g D.电解一段时间后,右池中溶液的pH可能不变 6.化学性质类似的盐酸羟胺()是一种常见的还原剂和显像剂。工业上主要采用图1所示的方法制备,其电池装置中含Fe的催化电极反应机理如图2所示。图3是用图1的电池电解处理含有(、的酸性废水的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1电池工作时,Pt电极是正极 B.图2中,A为和,B为 C.电极b接电源负极,处理1 mol ,电路中转移5 mol D.电池工作时,每消耗2.24 L NO(标准状况下),左室溶液质量增加3.3 g 7.某有色金属工业的高盐废水中主要含有、、、、和,利用如图电解装置可回收、并尽可能除去和,其中双极膜(BP)中间层的解离为和,并在直流电场作用下分别向两极迁移,M膜、N膜需在一价阴离子交换膜和阳离子交换膜中选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BP膜中均向右侧溶液迁移,M膜为一价阴离子交换膜 B.溶液a的溶质主要为HF和HCl,溶液b的溶质主要为和 C.当阳极产生22.4L气体(标准状况)时,有4mol离子通过N膜 D.电解过程中,应控制高盐废水的pH不能过高 8.某团队基于光激发碳纤维上的聚[1,4-二(2-噻吩基)]苯(PDTB)和二氧化钛()半导体构建了一种夹心三明治结构的高性能锌-空气电池,该装置利用充放电过程中与的相互转化,能够提升电池的放电电压,降低电池的充电电压,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装置可实现光能向电能和化学能的转化 B.电极电势: C.开关K置于M处时,电子由极通过导线流向PDTB极 D.开关K置于N处时,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9.电解法制取Na2FeO4的总反应为,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已知:Na2FeO4只在强碱性条件下稳定,易被H2还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铁电极做阳极,发生还原反应 B.Ni电极发生的反应为: C.通电后Na+向右移动,阴极区Na+浓度增大 D.当电路中通过1 mol电子时,阴极区有11.2 L H2生成 10.原油中的硫化氢可采用电化学法处理,并制取氢气,其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解池中电极a为阳极 B.H+由电解池的左池移向右池 C.从反应池进入电解池的溶液溶质为FeCl2和HCl D.生成11.2LH2(标准状况),理论上在反应池中生成0.25molS沉淀 11.燃料电池近几年发展迅速,如图是科学家利用页岩气设计的一种固态(熔盐)燃料电池工作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极材料采用石墨烯,吸附甲烷的电极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B.通入氧气的电极上电极反应式为 C.电池工作时,向通甲烷的电极一侧移动 D.该电池的优点是二氧化碳可循环利用,不会释放温室气体 12.科学工作者提出了一种在室温条件下以和甲醇为原料合成碳酸二甲酯的电化学方案,其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催化电极b连接电源的正极 B.数目在反应过程中减少了 C.阴极的电极反应为 D.电路中转移2mol时,理论上会产生90g碳酸二甲酯 13.高电压水系锌-有机混合液流电池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充电时,1molFQH2转化为FQ转移2mol电子 B.充电时,中性电解质NaCl的浓度增大 C.放电时,负极反应式为Zn-2e-+4OH-=Zn(OH) D.放电时,正极区溶液的pH增大 14.利用催化剂和电化学装置还原氮气的一种原理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B电极反应式为 B.经过质子交换膜移向A电极 C.在催化剂表面转化为的反应为氧化反应 D.生成理论上可还原(标准状况) 15.双极膜(BP)可以在电场作用下,使水分子快速解离为和,并透过阴、阳离子膜进入溶液。用此工艺捕获烟道气中的过程如图所示,已知盐室中生成实现捕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捕获装置中,阴极反应为 B.溶液中的X为 C.交换膜A为阳离子交换膜 D.捕获1.12L 转化为沉淀,则转移电子2mol 16.Adv.Mater报道我国科学家耦合光催化/电催化分解水的装置如图,光照时,光催化电极产生电子和空穴。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光催化装置中溶液的减小 B.离子交换膜为阴离子交换膜 C.电催化装置阳极电极反应式: D.整套装置转移,光催化装置生成 17.我国新能源汽车上有望推广钠离子电池,一种钠离子电池工作示意图如下,充电时Na+经电解液嵌入石墨(C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放电时,电势:电极a>电极b B.放电时,电子从电极b经外电路流向电极a,再经电解液流回电极b C.放电过程中,导线上每通过1mole-,负极质量减少23g D.充电时,电极a上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 18.利用CH4燃料电池电解制备Ca(H2PO4)2并得到副产物NaOH、H2、Cl2,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极反应:CH4—8e—+4O2—=CO2+2H2O B.A、C膜均为阳离子交换膜,B膜为阴离子交换膜 C.阳极室有氯气产生,阴极室中有氢气产生且NaOH浓度增大 D.a极上通入标况下2.24L甲烷,阳极室Ca2+减少0.2mol 19.科学家尝试用微生物电池除去废水中的有害的有机物,其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若1mol转化为1mol苯酚转移2mole-,则同时生成的X为氯气 B.用该电池电解饱和食盐水(使用情性电极的电解槽)每产生22.4L的氢气,B极上生成0.5mol C.A极为正极,B极为负极 D.电池工作过程中A极周围溶液pH不断增大 20.双极膜是阴、阳复合膜,在直流电的作用下,阴、阳膜复合层间的解离成和,作为和离子源。利用双极膜制取NaOH和,产品室1的产品是NaOH,其装置如图所示。 已知:产品室1的产品是NaOH,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为铅蓄电池的正极,电子由b极流出经装置流入a极 B.膜1为阴离子交换膜,膜2为阳离子交换膜 C.电极Ⅱ的电极反应式为 D.若要制60g NaOH,理论上铅蓄电池的负极增重72g 21.新型三步法氯碱工艺,具有清洁、低成本的特点,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假定各装置中溶液体积均为(忽略反应过程中体积变化)。各步骤开始工作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可不需要离子交换膜 B.过程①中b极电极反应式: C.过程②外电路转移时,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变为 D.过程③中溶液中向f极方向移动失去电子产生 22.2023年2月,我国首个兆瓦级铁-铬液流电池储能项目在内蒙古成功试运行,该项目刷新了全球最大容量记录。铁-铬液流电池的电解质溶液是含铁盐和铬盐的稀盐酸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安全性高、成本低、绿色低碳、能量密度低是该电池的特点 B.充电时电池的反应为: C.放电时,电路中每流过0.1mol电子,浓度降低0.1mol/L D.负极每被氧化,电池中有1mol通过交换膜向正极转移 23.四甲基氢氧化铵[]常用作电子工业清洗剂,下图为以四甲基氯化铵[]为原料,利用光伏并网发电装置采用电渗析法合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a极电极反应式: B.保持电流恒定,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合成的反应速率 C.c为阳离子交换膜,d、e均为阴离子交换膜 D.制备36.4g时,两极共产生6.72L气体(标准状况) 24.钾氧电池是一种新型金属-空气可充电电池,其使用双酰亚胺钾( KTFSI)与乙醚(DME)组成的电解液,石墨和液态Na-K合金作为电极,相关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放电时,a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B.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K++e- +O2=KO2 C.充电时,电流由b电极经电解液流向a电极 D.充电时,b极生成2.24 L(标准状况下)O2时,a极质量增重15.6g 25.一种在300℃下工作的新型锂——二硫化亚铁热电池的截面结构如图所示,LLZTO导体管只允许Li+通过。当用1.8V电压充电后,电池正极材料中S、Fe的原子个数比为1.02(不计Li2S,下同);2.3V电压充电后,S、Fe的原子个数比为2.0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l2O3绝缘体隔离正负极,使化学能有效的转化为电能 B.电池工作时,负极发生反应:2Li+S2−−2e-=Li2S C.电池正级材料的变化为FeS2FeSFe D.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2xLi+FeS2xLi2S+FeS2−x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化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