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百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意蕴思考.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858715 上传时间:2024-04-01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1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百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意蕴思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百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意蕴思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百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意蕴思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2 00 22 33年年第第11 77期期 读经典 作者简介 吴一诺,泰国格乐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百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意蕴思考 吴一诺 摘摘 要要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经济发展成就。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进程中,中国一直高度重视学习和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将其与现实情况相结合,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本土化进程。百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意蕴不仅存在于其基因和价值观中,也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关关键键词词 百年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文化意蕴 百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过程可以概括为:从诞生初期探索到新民主主义

2、革命时期实践探索,再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最终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强调理论创新和实践结合,不断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这一理论体系的指导下,中国成功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并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发展成就。从“为中国之解放而奋斗”的初心,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百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道路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不懈奋斗和创新的历程,也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一、中华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契合之处(一)思维方式上的契合之处马克思主义是具备科学性

3、的思想体系,强调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历史唯物主义、人类自我解放等核心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国悠久历史和先辈文化智慧的结合,也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包含实践导向、历史性思维、人本性思维、批判精神、自然人文融合的思维方式。下文从以上五个方面分析中华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在思维方式上的契合之处。一是实践导向。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实践是认识世界的基础,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更深入地理解世界的客观规律。同样,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重视实践也是一个核心理念。比如关于考试文化,“书到用时方恨少”“千锤百炼出压钻”等语句表明了实践在知识获取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认为理论应联系实际,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知行合一

4、”更是全面表达了这样的理念。因此,从实践导向的角度看,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是高度契合的。二是历史性思维。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建立在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研究之上的,也就是所谓的“历史唯物主义”。同样,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历史性思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例如“读史可以明道”“知古而明今”等,都强调了历史的重要性。两者的共同点就在于,都强调历史是人类经验的总结,可以为今后的行动提供启示和指导,具有深远的意义。因此,从历史性思维的角度看,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也是高度契合的。三是人本性思维。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本质是自我实现,也就是所说的“人类解放”。中华传统文化重视培育人的内在道德和情感,注重人

5、的全面发展。例如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五个方面以及道家中“无为而治”等思想,都体现了人本性思维的内涵。两者都关注人的本质和精神,特别是对于人类自我实现的探索,因此可以说,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在人本性思维方面也是高度契合。四是批判精神。马克思主义要求对社会矛盾进行批判性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根源,对某种事物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和评价,这种思想就是批判精神。中华传统思想也有诸多关于批判的思想,如 庄子 中的“不自视,故明”,孟子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等,都是反对功利主义、强调人性高尚的思11吴一诺/百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意蕴思考想。这些思想体现了对社会和人性问题进行批判性思

6、考的重要性,也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传统文化在批判精神上的契合。五是自然人文融合的思维方式。马克思主义强调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人与自然保持和谐。中华传统文化中也强调了自然和人的和谐相处。例如“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等,都是强调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相互依存。这种思想与马克思主义通过人类解放最终实现与自然的和谐也是十分契合的。总之,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传统文化在实践导向、历史性思维、人本性思维、批判精神、自然人文融合五个方面具有很强的契合性,这些共同点充分说明了两者的深度和广度,对于我们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但是,二者在语言表达和理念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不断的学习和探索过程中需要结合

7、实际情况,全面汲取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二)价值立场上的契合之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在价值立场上的契合,是一个深刻而复杂的话题。两种思想在人类自身价值探索、社会公正、人民幸福、实践和创新等方面都有着共同点和差异点,下面将对这些方面逐一进行分析。一是人类自身价值探索方面。中华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都强调了人类的创造性和自由意志。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主要体现了这种价值观。儒家思想强调人的品德修养,让人们明白了仁义礼智信等原则,使人们能够注重自身的内在修养,这与“人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马克思主义观点是极为契合的。另外,马克思主义还认为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是因

8、为人类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这与中华传统文化注重实践和创新的思想相呼应。在这方面的共同点体现了两种思想在人类自身价值探索方面的相似性1。二是社会公正方面。中华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都注重社会公正的实现。中华传统文化主张实行仁政,追求“天下为公”,注重人们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强调社会和谐与人民幸福。而马克思主义则主张消除阶级差别、实现社会公正和平等,反对剥削和压迫,强调共产主义社会的建立。这两种思想的共同点在于关注社会公正,强调人民利益和人民权益,追求社会的平等和公正。三是人民幸福方面。中华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都关注人民的幸福生活。中华传统文化主张仁爱之心,实行“以民为本”的原则,强调政治稳定和经济

9、繁荣,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马克思主义也注重人民幸福,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构建者,应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并争取自身利益和权益。这两种思想的共同点在于都关心人民的福祉,追求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2。四是实践和创新方面。中华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都强调实践和创新的重要性。中华传统文化主张“知行合一”,注重实践和经验,倡导创新和进步。而马克思主义强调理论必须紧密联系实际,倡导实践创新。这两种思想的共同点在于强调理论必须与实践结合,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总之,中华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在价值观念上相互契合,具有深刻的共性。两者都注重人类自身价值探索、社会公正、人民幸福、实践和创新等方面,彼此之间互相

10、补充,共同为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努力。在当前快速变化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传统优秀文化,借鉴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不断追求更高的人类价值。二、从文化基因角度探索百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中,中华传统文化已经深入人心,影响着人们的一言一行,成为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并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在世界文化范畴中,中华传统文化独树一帜,而其之所以能够接受来自西方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则是因为二者在思维和价值立场方面有着相似之处。(一)思维方式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基本相通,这也是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因之一。作为西方理性精神的代表,马克思辩证法主张“对立统

11、一”,这与中国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此外,马克思主义认可事物的矛盾性,这与中国道家的五行相生相克也有着相似之处。需要注意的是,马克思是一名无神论者,其主张通过自己的力量来实现既定目标,而不是依赖虚无缥缈的神仙、上帝,这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重要基础。21吴一诺/百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意蕴思考(二)价值立场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被中国的先进分子所接受,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马克思主义提倡的共产主义与中国“大同社会”理想之间有着相似之处。“大同社会”是理想中的一种社会形态,强调对集体利益的追求。此外,“大同社会”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孟子、墨子、康有为等

12、均对其进行过描述。从本质来看,“大同社会”的实现对于物质基础条件的要求较高,但其本质上是建立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上,而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则是构建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之上。尽管二者在本质上有着明显的差异,但由于相似度较高,进而共产主义更容易被中国人所接受。此外,共产主义的出发点是为了实现个体的自由,构建让劳动不再成为谋生手段理想社会。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强调减少社会贫困差距,构建共同富裕的理想社会,这也与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均贫富、等贵贱”的理论不谋而合。三、百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价值成果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体现为中华传统文化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利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传统文化进

13、行改变,这在本质上是中华传统文化不断革新的一个基本过程。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提高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文化价值,并赋予了其全新的生命,促使其在复杂的社会环境、国际环境下不断保持着生命力。(一)提供科学的方法论指导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方法论,提供了一种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分析和思考路径,为中华传统文化提供了具有科学性和指导性的方法论。第一,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践性和历史性。中华传统文化注重实践和经验,强调“从实际出发”,这种观念与马克思主义高度契合。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基础,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探索和创新,才能取得新的成果。这种实践和创新精神与中华传统文化中“知行合一”“守正创新”

14、的思想相呼应。另外,马克思主义也特别注重人类社会的历史性,认为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的。这与中华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历史感”“代代传承”的价值观相契合,都认为历史是不可或缺的,只有根据历史经验去总结、创新才能不断取得新的成果。第二,马克思主义注重社会阶级矛盾和解决,中华传统文化中也存在着地位等级和社会阶层分明的现象。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阶级矛盾是人类社会存在的根本矛盾,追求消除阶级差别、实现社会平等和公正,这与中华传统文化中“天下为公”“仁政”“各得其所”的价值观相契合。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一种对社会问题的深刻解释,为中华传统文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第三,马克思主义强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

15、筑,中华传统文化注重道德规范和人伦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强调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及其演变历程的分析,这与中华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相呼应。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严密的理论框架,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强调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变革和进步的。在这方面,马克思主义为中华传统文化提供了深刻的历史和哲学思考路径3。(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成果就是基于马克思主义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并结合时代发展趋势不断赋予其全新的精神内涵,从而获取全新的思想产物。在这一过程中,要高度重视本土的文化基因,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内容与之融合,并通过人民

16、群众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表现,进而实现先进思想与传统文化的协同发展,促进中华文化在新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之下,中华文化想要在激烈的世界文化舞台脱颖而出,既要对传统文化进行优化和创新,又要不断借鉴参考其他文化的优秀成果,从而转变为真正适应现代化的全新文化形态。习近平总书记曾针对文化发展趋势作出指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基于当前时代发展特征和中国的实际发展情况所提出的全新理论。“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将时代内涵融入传统文化当中,充分挖掘古人的思想智慧,以在关键时期成为指导工作的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基础上,以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实践和理论需求为指导,对马克思

17、主义进行适应性和本土化改进的一个过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则是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两大理论成果。31吴一诺/百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意蕴思考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晚年形成的一套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其内容主要涵盖革命、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毛泽东思想的核心理念是群众路线,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群众真正参与到革命和建设中来。毛泽东思想也强调党的领导地位,指出党的领导是革命和建设的重要保障。此外,毛泽东思想提出了许多有影响力的理论,比如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毛泽东思想的内涵和价值,既包括其反帝反封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功绩,也包括其理论创新和思想成果。

18、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实践,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毛泽东思想的核心理念是群众路线,他认为人民群众才是推动历史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铸就者。这一思想不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的基本原则,也是社会主义道路正确性和优越性的源泉之一。毛泽东思想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这一理论深刻地揭示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阶级斗争依然存在,必须加以坚决打击,在整个社会范围内进行彻底清除。这一思想对于保障社会主义国家的安全和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是中

19、国共产党在新时期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又一次创新。它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和价值,在于其坚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道路,进一步强调了人民中心思想,突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独具特色的领先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经验总结的最高境界,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的政治纲领和行动指南。其中,科学发展观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全面可持续的发展策略,强调了从经济增长转向经济发展,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统一,以及在经济建设中把握住社会公平和公

20、正等方面的重要性。和谐社会的构建则又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明确了社会和谐是一种全面发展的和持久稳定的状态,要求各行各业在不断推进经济和文明进步的同时,呼吁国家和社会各界在人文、精神、文 化等非物质 领域重视和 推进和谐发展5。结语 综上所述,百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意蕴是多元而丰富的,它既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又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相结合,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深刻思考和贡献。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内涵,传承并发扬这种思想精髓,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动力,使其焕发更加闪耀的光芒。【参 考 文 献】1 王南

21、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度思考(四篇)文化契合,文化融合与文化重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意蕴J.理论视野,2 0 0 9(1).2 汝佳俊,李波,苏百义.“两个结合”是彰显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行的根本之道J.绥化学院学报,2 0 2 3(5).3 赵自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的新发展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 0 2 3(2).4 闫 鑫.马 克 思 主 义 中 国 化 时 代 化 理 论 源 头 的 积 极 探索 评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发展及其当代价值J.沈阳干部学刊,2 0 2 3(2).5 王立胜.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实践探索中不断构建中国自主的哲学知识体系 兼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特征J.盐城 师范 学 院学 报(人 文社 会科 学 版),2 0 2 3(2).41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