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信客
课 题
信客
课时
1
课型
新课
修改意见
教学目标
1、了解信客职业及其品质。
2、揣摩佳句,提高品味语言的能力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从信客职业特点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抓文章脉络理清思路,理解信客的精神。
学情分析
学生自学能力不好,对文章的理解不够,需要老师引导
学法指导
1、自读点拨法。
2、诵读品味法。
3、拓展延伸。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效果预测
及补救措施
修改意见
一 导入
二 作者简介
三 整体感知
四课外拓展
五 小结
用手机电话等新鲜事物导入以前人们的联系方式——信件
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我国当代著名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多年,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教授,上海写作学会会长。辞职后仍继续从事教学和写作。主要著作有《戏剧理论史稿》(1983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艺术创造工程》(1978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文化苦旅》(1992年,知识出版社出版)、《文明的碎片》(1994年5月第1版,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秋雨散文》(1994年,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山居笔记》(1998年,文汇出版社出版)。1997年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入载多部世界名人录。所著散文集《文化苦旅》获上海市出版一等奖,上海市文学艺术优秀奖,台湾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金石堂最具影响力的书。《山居笔记》获海外华文文学最高奖
(一)请学生在自学基础上谈谈〈信客〉一文的内容,让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二)速读课文后,完成以下内容的填写
(三)画信客的肖像画
设想:本文篇幅较长,可以挖掘的东西很多。设计[信客档案]旨在从信客这一职业角度出发,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面上的了解,为下面的问题能深入研讨作准备。
(四)独特感悟
在预习的过程中,不少同学有这样的疑惑,信客为他人付出了很多(文章作了很多描写),自己却落得遭人误
解,穷愁潦倒,按现代某些价值观衡量,似乎很不划算。是不是当时的人们都在想着做信客?是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做信客?所以我们有必要讨论一下。
1、问题研讨(提示:在课文中找相关信息来说明)
(1)、文中青年信客让别人得到了什么?
(2)、青年信客是否也有所得?如果有,他又得到了些什么?
2、根据你的理解,为信客写一首诗(一段也可)。
3、引导学生得出:助人自助的一生才是充实的一生。
设想:这一环节旨在对课文有一定深度的理解,对文章主题作多角度探索,并以正确的人生观引导学生。
写一篇关于信客的感悟
本课小结:在乡村和城市间踽踽独行的信客,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大半辈子的风尘苦旅,他是外出谋生者与家乡联系的纽带。
1、畅谈自己现在与亲人朋友之间的交流
2、 了解作者余秋雨的作品
3、 阅读一篇余秋雨的散文
4、 朗读课文
5、 勾画文中的句子
6、 填写关于信客的档案
7、 讨论信客的为人
8、 思考信客为什么不再做信客
9、 怎么评价信客
10、 写一篇赞扬信客的文章
……
1、多讲讲以前的交流方式
2、 多介绍余秋雨的有关信息
3、 余秋雨的散文语言很美,要多赏析
4、 对信客的为人的理解
……
板书设计
工作劳苦
苦 生活贫苦
心灵痛苦
参考书目
及推荐资料
教学反思
1、 有百分之多少的课堂时间用于教师讲话,有多大比例的时间学生在讲?
在讨
2、我说话的语调是交谈的语调,还是盛气凌人的讲授方式?
3 论中有多少学生在发言,男生多于女生吗?
4、我对学生们的评论是否恰当?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