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巴马瑶族非遗铜鼓服饰的创新及发展——以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大创项目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856927 上传时间:2024-04-0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440.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巴马瑶族非遗铜鼓服饰的创新及发展——以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大创项目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巴马瑶族非遗铜鼓服饰的创新及发展——以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大创项目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巴马瑶族非遗铜鼓服饰的创新及发展——以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大创项目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3非遗传承一、巴马铜鼓与服饰文化简介(一)巴马非遗铜鼓文化铜鼓作为存在了两千多年的文化产物,影响着广西红水河流域各民族的生活与信仰,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充分体现了广西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面貌。南方古代把铜鼓当作权利和财富的象征,有“得鼓二三,便可称王”之说。古人曾舍生忘死地去追求它和占有它,把它视为神器,对它顶礼膜拜。在位于红水河流域铜鼓“活文化”圈中心的巴马,有打铜鼓、跳铜鼓舞的习俗活动。在传统的民族节日、祭祀、婚假吉庆、丰收庆典中离不开铜鼓的身影。巴马更是有着高超的铸造工艺,使雕刻、绘画、民俗、信仰、音乐与美感体现在铜鼓上。以铜鼓和皮鼓伴奏,鼓声雄壮浑厚,鼓点变化多端

2、,搭配舞者古朴粗犷的动作,既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又有强烈的民族风格。铜鼓代表了巴马人民的习俗和信仰,在巴马人民的心中有着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二)巴马瑶族服饰文化巴马瑶族服饰分为土瑶服饰、番瑶服饰、蓝靛瑶服饰等。不同的服饰有着不同的特点、风格和寓意。土瑶服饰像唐朝服饰制作过程,主要用布扣扣衣服。男性服饰两边下摆开衩处镶嵌着红线团,而女性衣裤则更加注重缀边。男装和女装在裁剪布幅形状上是一模一样的;番瑶女性服饰更注重与银饰搭配,经常配有银链、银牌、银钗等银饰品,而且这些银饰品种类多样,图形各有各的特点。身上不同部位挂有形态各样的银饰装点,而且每一种银饰代表着不同意义。番瑶女子头上戴着“发结仪”,它是

3、头部银饰中最为贵重的部分,一般把一根根细长弹簧银条别在一条蓝靛布上,顶端还配上五彩丝花。同时,“发结仪”包住头额,走起路来银铃叮当响,银簪发亮,银花晃动,非常动人,将声与色完美结合,代表了番瑶女子的美丽与富贵。蓝靛瑶因用蓝靛染的衣服而闻名。巴马的蓝靛瑶一直保存着他们独特的传统民族特点。虽然中年妇女的服饰样式与老年妇女的基本相同,但中年妇女一般穿颜色比较淡的衣服,而老年妇女一般穿鲜艳的衣服。未婚女人和已婚女人在穿着上和头饰上有些许不同。未婚女人先用靛蓝布包裹头部,然后再用两条白布戴在头顶捆绑、打结。而已婚妇女的服饰包头帕虽也是用白布做的,但是它的周围加了一些五色线、五色细珠。巴马瑶族非遗铜鼓服饰

4、的创新及发展 以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大创项目为例丁敏丹武梦贞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基金项目:2022 年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院级大创项目资助“魅力巴马瑶族非遗铜鼓服饰的创新及发展”(项目编号:202313638014)。摘要:“长寿巴马,养生福地。”巴马瑶族自治县于 1991 年被命名为世界第五个长寿之乡,铜鼓作为贯穿两千多年的文化传承物,成为巴马的区域文化象征和各民族凝聚的力量。本项目拟在广西“红河水”文化大背景下,通过对广西铜鼓文化的研究,把瑶族民族服饰及文创产品的开发与巴马瑶族自治县旅游发展相结合,以设计铜鼓元素系列的民族服饰作为载体,利用巴马旅游业向世界宣传、弘扬广西铜鼓文化,为少数民族

5、地区的经济发展和铜鼓文化传承提供参考依据,推动非遗铜鼓的文化传承和创新。关键词:巴马;瑶族;非遗铜鼓;服饰;发展作者简介:丁敏丹(2002),女,汉族,山西运城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武梦贞(2000),女,汉族,河南驻马店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14非遗传承二、巴马铜鼓服饰面临的问题(一)市场小随着社会发展,各类服饰根据人们需要不断地调整样式,出现了 jk 风、法式风、小香风等,这些风格的服饰不仅漂亮,还穿着舒服,受到大众喜爱,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而巴马瑶族服饰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服饰较厚,对人身材要求较高,穿着不是很舒适,人们对它的购买欲望不强。这导致巴马瑶族服饰缺

6、乏市场,限制了其发展。(二)民族特色性强巴马瑶族铜鼓服饰多数是以铜鼓上的传统纹样为原型结合各种广西特色花、绣球等制作,极少有结合新颖元素和现代元素设计,日常场合穿着很少,只有在大型活动、民族节日,人们才会身穿民族服饰以示瑶族象征。而且瑶族服饰多以鲜艳颜色成色,青年一代随着审美意识提高,对鲜艳衣服接受程度不高,这也是影响巴马瑶族服饰发展的原因之一。(三)宣传不够巴马瑶族服饰在宣传时,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宣传困难,很难真正潜移默化地融入人们日常生活中,导致人们无法形成对巴马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传承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三、巴马铜鼓服饰的创新(一)铜鼓服饰的创作理念根据以上问题,项目团队对广西巴马铜鼓和服饰进

7、行了深入的研究,决定以设计富有“红河水”文化的民族特色服饰、配饰作为载体来探索其本身蕴含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效益,更好地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民族服饰设计中,项目团队成员加入以瑶族人物、茉莉花、铜鼓、铜鼓舞等富含少数民族的元素,结合当下时尚流行风格设计出与铜鼓文化相关的系列民族服饰产品,为传统非遗文化赋予新时代流行特色;坚持以巴马铜鼓非遗文化为核心,附加瑶族织锦和瑶族银饰文化,利用特有的非遗文化优势向往来游客销售和展示广西巴马铜鼓非遗文化的形象特征及文化内涵,让人们了解铜鼓文化,爱上铜鼓文化,让广西文化走出去,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二)铜鼓服饰的三大系列项目团队对巴马地区进行深入

8、调研后,经过讨论研究,设计了三大主题:铜鼓学士服系列、瑶族铜鼓系列和现代时尚系列,结合了非遗铜鼓的元素和瑶族服饰品的特点,加入了广西特有的一些元素,设计出一系列的产品来更好地宣传广西文化,让广西文化更好地走出去。1.铜鼓学士服系列本项目将巴马瑶族铜鼓文化元素与广西民族特色元素相结合,设计一款人们喜爱的学士服装(如图 1)。比如,学士帽上不仅运用了铜鼓,还运用了桂花、茉莉花等广西花元素,搭配不同的颜色,形成特色学士帽。另外,衣领设计主要为广西特色花元素、铜鼓元素,且蓝领学士服主要运用广西巴马瑶族蓝靛染,两边衣袖绣着图案花纹,充分体现出庄严学士服与瑶族服饰文化的创新性,让更多学生群体认识巴马瑶族,

9、进一步促进巴马瑶族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图12.瑶族铜鼓系列我们将瑶族服饰和非遗铜鼓文化、民族元素结合起来,设计出了带有瑶族特色的民族服饰(如图 2)。服装整体采用瑶族服饰的样式,上面带有铜鼓纹样,有六芒星、飞鸟、花纹,服装参用织锦技艺,整体美轮美奂,具有民族色彩,让人们可以更好地体验民族文化的魅力。图23.现代时尚系列我们采取现代露肩式加花边裙的样式,设计了一款具有浓厚现代色彩的服装,同时加入了铜鼓元素(如15非遗传承图 3)。服装整体采用巴马瑶族蓝靛染,清新雅致,适合喜欢现代服装的女性体验,更好地感受铜鼓特色。图3四、项目开发的意义(一)经济价值铜鼓文创产品设计的目的在于将铜鼓文化元素与服装创

10、意设计相结合,以满足消费者的独特需求为出发点,从消费者的需求、特点和心理出发进行设计,打造具有独特文化内涵、具备良好市场潜力的产品,最大程度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通过创造相关系列的文创产品和手工艺品进行试点和售卖,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二)文化价值铜鼓和瑶族服饰文化是中国文化悠久而灿烂的结晶,是先民智慧的象征,在巴马瑶族的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我们应该坚定文化自信,加强对文化的创新力度。因此,通过融合时代元素,与广西文化相联系,创造出人们喜闻乐见的服饰,能更好地促进铜鼓文化和瑶族服饰的传承与创新。(三)社会价值铜鼓具有祭祀、庆典、战争、教育、娱乐等社会功能,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11、是广西人民生活习俗的载体,具有重要作用。瑶族的服饰款式多样,有着审美、纪念、区分等功能,有着自己民族的服饰内涵。通过将铜鼓和服饰结合起来,设计出多种多样的新奇服饰,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联系,能激发人们的购买欲望,从而让人们更好地了解、认知、传承和保护非遗文化,进一步增强人们的民族认同感,进而发挥特有的社会价值。五、建议及措施第一,塑造铜鼓文化品牌,促进非遗活态发展。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第三产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而旅游业往往与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相互补充,因此,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巴马文化旅游发展风生水起,铜鼓文化得以发展,但是缺乏相关的文化品牌,缺乏代表性和典型性,我们应该大

12、力发展铜鼓形象 IP,设计众多文创产品和铜鼓服饰产品,请明星展示,让其成为巴马的形象代言,打造巴马铜鼓品牌。第二,东兰县巴马属于国家级铜鼓文化(河池)生态保护实验区的核心区域,同时也是长寿之乡、红色革命老区和旅游景区,因此,我们可以依托文化资源富集区的优势,打造“长寿、生态、民族、红色”的特色旅游区域,将铜鼓元素融入其中,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共同促进巴马地区的发展。第三,外来文化的冲击使铜鼓文化逐渐衰弱,保护铜鼓文化迫在眉睫。尤其是青年一代,对外来文化接受程度较高,对我国传统文化认同感低,因此,我们应该加大铜鼓的宣传力度,开展铜鼓文化进校园,聘请民间艺人和专业教师编写乡土教材进行授课等措施,加

13、强对非遗文化的认同感,同时,积极培养铜鼓的传承人,传授铜鼓的知识与技能,培养专业性的人才。第四,政府应加大政策支持和宣传力度。政府相关部门应在政策方面加大对铜鼓文化、对巴马的支持力度,加强在网络平台宣传,增强宣传效果,并且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使铜鼓为更多人了解和熟知,让更多人喜欢上铜鼓文化,让铜鼓文化走出去。结语本项目通过结合非遗铜鼓文化和巴马瑶族服饰文化,将文化传承与巴马瑶族自治县旅游业相结合,利用巴马瑶族自治县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浓厚的少数民族文化来宣传铜鼓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资源的有效共享,让铜鼓文化被更多人熟知,得到更好的传承、保护和发展。参考文献:1黄晓丹.红水河畔的铜鼓文化探讨J.家长,2019(12):95+97.2黄瑛.广西铜鼓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7(47):84-87.3韩兆一.瑶族传统服饰纹样与色彩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研究,2023(02):83-8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