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找规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0~51页。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对两种事物进行搭配的过程,初步发现简单搭配现象中的规律,学会用列举、连线、符号等方法表示事物的简单排列,会用乘法或加法进行计算。并能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学生在观察、操作、抽象、概括、合作和交流等活动中,发展有序思考的能力,体会符号的简洁性,培养初步的符号感。
3.学生在活动中增强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中提高学习能力和交往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自主探究,掌握有序搭配方法,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教学难点】学生能有序地找出简单事件的搭配数。
【教学准备】课件、作业纸。
【设计理念】
一直以来,我心中憧憬着的理想的数学课堂是一个能让师生时时洋溢着生命活力,处处彰显着个性智慧,彼此尊重、赏识、共进的欢乐谷。它断然摒弃或一板一眼、或“东施效颦”式的模式化教学,而追求“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个性化教学……基于此,我对本课的教学作了如下几点新的尝试:
1.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因时而宜、因人而宜地活用教材,满足学生的认知及情感需要。
2.通篇创设并贯穿“小明的一天”这一生活化的情境,令浓浓的生活味与数学味水乳交融。
3.在情境的渲染下,赋练习以更多的现实价值、开放空间和人文情愫,让学生体味练习过程中成长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搭配现象
1.谈话:老师这边有两件上衣(红色和黑色)和一条裤子,你说老师能有几种不同的穿法呢?学生说说穿法。
2.小结:像这样,一件上衣配一条裤子,就是把上衣和裤子进行搭配。(板书:搭配)
3.如果是三件上衣和四条裤子该怎么搭配呢?猜猜看!(学生纷纷猜测,个别学生已开始争辩)
4.今天就带着这个问题走进小明的一天吧!
【设计意图】创设一个充满情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揭示了生活即数学,数学即生活,并主动积极地带着自己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课堂。
二、展开情境,探索发现
1.创设情境(出示课件2)
提出问题:小明早餐喝一种饮品和吃一种点心,他的早餐有哪几种选择?
2.如果再添加一份饮品----豆浆,又该怎么搭配呢?
先说说看,再帮你说的搭配方法写在你的作业纸上。
3.在刚才的基础上再添加一份点心----蛋糕。(出示课件3)
现在是几种饮品,几种点心?小明早餐喝一种饮品和吃一种点心,他的早餐有哪几种选择?
4.小组讨论:怎样选配才能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反馈:谁能具体地说一说,你们组是怎样有序搭配的?
学生一般会出现两种情况:(1) 选饮品,先用牛奶分别和3种点心搭配,再用黄豆浆分别和3种点心配。(2) 选点心,先用馒头和2种饮品配,再用面包和2种饮品配,最后用蛋糕和2种饮品配。
【设计意图】“吃”始终是孩子们的“热门词汇”。据此,我尝试将教材中的“为木偶选帽子”这一广而化之的素材更换为“早餐食品选配问题”,例题刚一呈现就引起了全班学生的共鸣,奠定了积极的情绪铺垫。然后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三、 创新表示,感受符号思想
1.讨论
启发:刚才我们用文字写出了饮品和点心有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现在你还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把饮品与点心的搭配方法全都表示出来呢?同桌讨论讨论。
全班交流,教师提示可用连线的方法。
2. 尝试
谈话: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作业纸上有序地表示出这些搭配的方法吧。展示学生作业,简要评析。
小结:同学们想到的方法真多,有画实物的,有画简单图形的,还有用字母或数字表示的。
3. 比较
这么多的表示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
小结:看来,用简单的图形、字母或数字等符号表示实物的方法更简洁些。
4. 归纳。
电脑演示:用简单图形表示的,他用三角形表示饮品,用梯形表示点心。把2种饮品和3中点心进行搭配,可以先用饮品进行有序搭配(课件4演示连线),也可以先用点心进行有序搭配(课件5演示连线)。
5. 引导列算式
通过刚才的变化,你有没有发现,搭配的总数和什么有关系?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讨论交流。(出示课件6)饮品的种数和点心的种数,与有多少种搭配方法有什么关系?
小结:饮品的种数×点心的种数=搭配方法的种数。
你能列式计算出有多少种搭配方法吗?
【设计意图】符号化思考。这一活动仍以互动开放的方式展开。学生在交流、争辩、补充等过程中,思维间不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而这又再次点燃了他们积极思考的热情,俨然他们已将符号化思想初步感悟内化,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一环节的成功实施,为实现学生思维由具体—抽象,感性—理性的飞跃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四、延续情境,且“行”且练
1.路线问题。(出示课件7)
小明从学校经过街心花园到少年宫,一共有几条路线可以走?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思考过程。指名学生上讲台边指边说行走路线。
自己能列出算式吗?说说列式的思考过程。
2.买书问题
这书架上有3本不同的科技书和4本不同的故事书。
①从中任取一本书,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
②取一本故事书和一本科技书,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
讨论辩驳:比较这两个问题,说说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上述练习环节之后,部分学生肯定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即本课所有知识都是用乘法来计算。若此时草草收尾,前面的努力就大大折扣了。为此,我再次创设了“在少年宫买书”的情境,其中设计了两道易混淆的习题,帮助学生进一步抓住本课知识的“本质属性”,去伪存真,一来巩固强化新知,二来联系新旧知识,综合应用。果不其然,学生在这两个习题上展开了辩驳,话越说越清,理越辩越明……
3.礼品问题
小明到了礼品店,想帮妹妹买套玩具,(出示课件8)一个木偶配一顶帽子,你可以说出他有多少种不同的选配方法?
4.穿衣问题
小明来到服装店,店里有这些衣服。(出示课件9)
穿上衣和裤子共有几种不同的配法?穿上衣和裙子呢?一共有多少种穿法呢?
一共有几个问题?我们一个一个解决,生完成后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为什么这样列算式?
五、拓展提升
1.谈话:回到上课开始,能把老师的穿衣问题解决吗?一共有几种穿法?
2. 老师选中了一些衣服和裤子,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搭配起来共有12种穿法。猜猜看,老师可能有几件上衣、几条裤子?
教师留有时间,学生思考过后相互补充,找全所有的可能性。
3.小明是男孩子,那么他在刚才的服饰搭配上可以有几种穿法呢?说说自己的理由。
【设计意图】解决生活中的规律实际就是找到了事物中蕴涵的数量关系,就是对于数量关系比较隐蔽的生活中的问题,找到用数学方法解决的具体办法。
【板书设计】
找规律----搭配
1 12
2 6
3 4
4 3
6 2
12 1
饮品数 点心数 总搭配数 上衣件数 裤子条数
有序思考
合理选择
2 × 1 = 2
2 × 2 = 4
2 × 3 = 6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