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部编版高中语文高二年级选择性必修中册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同步练习
一、 巩固基础
1.快速浏览,简要梳理文章的行文脉络。
2.回顾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再次诵读课文,理清本文的论证结构?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3.本文的论证结构
二、 基础训练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A.他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家境困难他发愁,工作不顺利他发愁,孩子读书成绩不好他也发愁,这许许多多的“愁”让他整日唉声叹气,满腹牢骚。
B.陈氏面馆生意兴隆,顾客盈门,年轻的老板娘更是声音嘹亮,招呼顾客不假思索:“4号粗条一份加卤蛋一个;6号细条一份不加香菜……”从不出错。
C.李老师的小毛头刚会走路,正在学说话。办公室老师们逗弄她时,她总是字斟句酌地说:“叔—叔—好!”
D.明中叶以后,岭南书法家人才辈出,而且颇具革新精神,能与中原书坛分庭抗礼,其中陈献章用茅草制作“茅龙笔”,创作出笔法遒劲的书法名作。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
A.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我国空气质量恶化趋势得到一定治理,京津冀等重点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改善初见成效。
B.考古工作者在发掘的大汶口文化遗物中,一幅太阳从山巅升起来,中间云烟缭绕的画格外引人注目,据说这是我国最古老的“旦”字的写法。
C.近年来,虽然政府已经加大了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扶持力度,但对于刚刚起步的毕业生来讲,减少税收额度和提供少量的借贷资金,并不能起到实质上的帮扶作用。
D.未来的数字货币要在保护隐私和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之间找到平衡点,尤其针对洗钱、恐怖主义等犯罪行为要保留必要的遏制。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她认真看过这些信后,郑重地转给了有关部门,不知道有关部门收到这些信后有何感想 能不能像影片中那位女法官那样秉公断案,尽快解决问题
B.以前可能因为年龄小,不知道珍惜时间,现在我才体会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的真正含意。
C.每当疼痛发作,他就采用自己的“压迫止痛法”——用茶壶盖、烟嘴、玻璃球、牙刷把……顶住疼痛部位。
D.“真不是和你说着玩儿,”洪民一本正经地说,“如果你能出山,咱们一起想办法,这事准能完成”。
7.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凡艺术成就都是阴差阳错,各种条件交汇而成一个特殊气候,______。______,______,但是他身上的文学才华与艺术天赋立即与这里喧闹的生活气息、优美的丝竹管弦和多情婀娜的女子发生共鸣。______。______,______。这再次证明成事成才的辩证道理。
①柳永不是想当名作家而到市井中去的
②却成了一个创造的巨人
③一粒艺术的种子就在这种气候下自然地生根发芽了
④他跳进了一个消费的陷阱
⑤他在这里没有堕落
⑥他是怀着极不情愿的心情从考场落第后走向瓦肆勾栏
A.③①②⑥④⑤ B.①④②⑤⑥③
C.③①⑥⑤④② D.①③⑥④⑤②
三、提升运用
革命导师们____①____,而且亲自作出了用实践去检验一切理论包括自己所提出的理论的光辉榜样。对待著名的马克思和恩格斯他们所共同创造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文献《共产党宣言》的态度,就是一个事例当中的许多生动的例子。1848年《宣言》发表后,在45年中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直在用实践来检验它。……《宣言》发表以后人们对于社会的史前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特别是摩尔根的调查研究证明:在阶级社会以前,有一个很长的无阶级社会;阶级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____②____。可见,说“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并不确切。恩格斯根据新发现的历史事实,作了这个说明,修改了《宣言》的旧提法。《宣言》还有一个说法,说到无产阶级要用暴力革命夺取政权,以推翻资产阶级。1872年,两位革命导师在他们共同签名的最后一篇序言中,明确指出:“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已有很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特别是公社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29页)列宁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这个说明十分重视,他认为这是对《共产党宣言》的一个“重要的修改”。
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标点符号有误,修改后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特别是公社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29页)
B.“……特别是公社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29页)
C.“……特别是公社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29页)”
D.“……特别是公社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29页)”
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在语法上有问题,请把它改成正确的句子。(4分)
答:
1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4分)
答:
同步练习答案
一、巩固基础
1. 第一部分(1-2段)论述经济关系决定上层建筑。
第二部分(3-6段)经济条件制约着历史发展,不应忽视两点。
第三部分(7-9段)指出正确理解历史的障碍,推荐著作,说明理解这封信的方法。
2. 论证结构:
引论:经济关系——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本论:不应当忽视的两个问题①上层建筑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两个②偶然性的基础是经济的必然性问题
结论:经济的决定作用(历史、德国)其他文章已经分析
结束语:书信格式,表现谦逊
3.采用了“总一分”式结构,文章开篇“我们视之为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的经济关系”包含着作者的中心观点—一经济关系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之后阐述中间重点论述经济关系是上层建筑和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因素,最后指出正确理解的办法。
4. C
【解析】选C。A项,多愁善感:一般是指一个人心思细腻,感性。内心情感会容易受别的事物影响。B项,不假思索:不用思考就做出反应。形容做事、说话敏捷、迅速、熟练。C项,字斟句酌:对每一字、每一句都仔细推敲,形容说话或写作的态度慎重。孩子初学说话没有一字一句地推敲。D项,分庭抗礼:比喻平起平坐、地位相等或互相对立。
5.C
【解析】选C。A项,搭配不当,“趋势”与“治理”不搭配,将“治理”改为“控制”;B项,中途易辙,第一分句主语是“考古工作者”,第二分句主语是“一幅……画”;D项,成分残缺,“遏制”后加“手段”。
6.C
【解析】选C。A项,前一个问号改为逗号,后一个问号改为句号。因为全句为陈述语气。B项,后引号里的句号去掉,因为引用部分是句子的成分。D项,句末的句号应放在引号里面,因为两个引号里的话都是一个人说的,是独立引用。
7.C
【解析】选C。注意③句中的“种子”与“特殊气候”的内在联系,以及①句中的“柳永”与⑥句中代词“他”的关系;还要注意⑤句中的“这里”所指,注意④②两句的转折关系。
二、提升运用
8.A
【解析】选A。画线部分属于“明确指出”的内容,前面已经有了冒号和双引号,可见是直接引语,整个引文出处应该放到双引号外边,排除C、D两项。画线句子中的引用部分属于引文里面的引用,里面的引语应该用单引号,排除B项。故选A。
9.答案: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待他们所共同创造的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文献《共产党宣言》的态度,就是许多事例当中的一个生动的例子。
10.答案:①不仅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②并非从来就有的
解析:补写句子要联系上下文的意思,①处要注意后面有“而且亲自作出了用实践去检验一切理论……”,前后构成递进关系;②处注意前面“在阶级社会以前,有一个很长的无阶级社会;阶级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说明阶级社会不是从来就有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