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校本课程的开发思路和实施策略.docx

上传人:鱼** 文档编号:855765 上传时间:2024-04-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本课程的开发思路和实施策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校本课程的开发思路和实施策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校本课程的开发思路和实施策略 一、校本课程的概念 校本课程即学校课程或学校本位课程;校本课程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和地方 的教育要求, 由学校教师对本校的环境因素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分析,针对本 校学生进行编制,实施,评价的课程 ; 要正确理解校本课程的概念,需要澄清以下几个错误认识: 一是把校本课程视为 国家课程的附属课程, 当作升学考试科目的延伸,显然是曲解了校本课程; 二是认 为校本课程是国家下放课程管理的的一种措施,认为校本课程就是学校随意开设 选修课和编写补充教材,简单地理解了校本课程; 三是认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 不顾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要求,孤立地理解了校本课程;四是认为校本课程仅 仅是一种表面热闹的课程形式,肤浅对待了校本课程 ; 二、开发校本课程的思路 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该注重校本性、研究性、综合性和创新性 ; 1、校本性 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从本校的实际出发,这是必须高度重视的;学校处在什么 样的地理环境,有着什么样的教育资源,什么样的办学规模,什么样的办学特色, 什么样的学生,都是需要校本课程开发者分析和研究的;只有通过分析和研究才 能确定校本课程开发的取向和起点;起点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决定校本课 程开发的定位;这种定位是不能忽视,也不应该忽视的;我们不是常常要创办特色 学校吗不是随便说说什么特色就是什么特色的;这里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学校的 外部地理环境因素,城市学校不同于农村学校, 同是城市或农村学校的地理环境 也不尽不同;这种地理环境的不同就影响着学校的教育风格;当然,我们不是给环 境决定论以借口,而是要重视环境对教育的影响作用;学校周围都是电子科技工 商业,就应该重视对电子科技课程的开发; 学校周围遍布旅游景点,就应该重视对 旅游课程资源的开发;学校周围都是种植业,就应该重视生物生长及应用方面课 程的开发;另一个问题是学校的内部环境;具体地说,一个是物的环境,一个是人 的环境;物的环境是指学校的场地,校舍,装备设施等等,人的因素包括校风、教 风、学风以及教师的素质,学校的班级、人数、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在此基础上形 成的办学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就是要在对学校内外诸种因素分析的基础之上, 确定课程的大致走向;这种大致的走向,是要经过广泛而认真地讨论和分析的, 因 为这是关键性的起点 ; 2、综合性 校本课程的综合性,既指学科知识的综合,又指不同学科知识的综合;既指认识 能力的综合,又指综合实践活动;心理学的实验研究表明: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 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这就是学习过程的学习迁移现象;我们在教学中所倡导的” 由此及彼”, ”触类旁通”,就是指的学习迁移;学习迁移理论为我们进行校本课 程的开发提供了又一个重要启示: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要考虑知识性,也要考虑 知识和能力的综合性 ; 这里所说的综合性,既指学科知识的综合,不同学科知识的综合,也指综合实践 活动;举例来说,要解决一个学校环境保护的问题,就要运用生物的,化学的,物理 的,社会的,历史的,地理的多方面的综合知识;就要运用动手的,体验的,测量的 多种实践能力;而这种学科内容的交叉与渗透,各种能力的交替运用,正是培养学 生学习迁移的有效途径 ; 同时,开阔知识视野,锻炼和提高各种实践能力,促进个性的发展;这就要求校本 课程的开发要密切联系学生具体的生活实际,使学生的品德素质、智能素质、身 体素质、审美素质、心理素质和劳动素质在以校为本的基础上得到全面提高 ; 值得指出的是,学科内容的交叉与渗透,是整合的,有机的,不能生搬硬套地把各 种知识和能力强加在校本课程之中,强加在学生学习之中,而要有序的,有效的, 自然的蕴含在校本课程之中 ; 3、研究性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充分重视研究性;这是因为,校本课程更贴近学校、教师、学 生的实际;课程不仅是一种结果,也是一种意识,更是一种过程;只有具备研究性 的课程才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不能把校本课程看成是物化的,静止的的文本状 态,而是要把校本课程视为更加鲜活的,发展的,创新的活动形态;是教师和学生 共同开发与创造的,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实践能力提升的学习活动过程;只有饱含 研究性意义的校本课程,才有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开发 ; 正如心理学的实验与研究表明的那样,人的智力是多元的,不存在哪一种智力重 要,哪一种智力不重要的问题;每个人都有一组智力, 以多元的方式存在着,有待 于开发和利用;这就是启发我们,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要给学生多元智力的 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机会;从而使每个学生的强项智力得到充分发展,并 由此带动或促进其弱项智力的发展 ; 校本课程的开发,不应该在原来教材的基础上兜圈子,在课程文本的后面多列一 些复习思考题;而应该脚踏实地的从本校实际出发,将研究性贯穿于校本课程始 终 ; 4、创新性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种创新活动;要使这种创新活动落实在实处,就必须确立 创新意识;不仅要重视结果的创新,更要重视过程的创新;所谓过程创新,就是指 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路,策略,手段等方面的创新;能使学生在摄取知识的同时,经 过新的加工,组合和探索,得到新的体验,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素 质 ; 这就要求校本课程的设计,应该是民主的,科学的,开放的;所谓民主的,就是说 校本课程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校本课程的编制能体现出一种 对话式的师生互动,学生之间互动的活动过程;所谓科学的;是指课程的目标、内 容的科学性和针对学生实际的科学性;教师必须依照校情的实际,营造特定的教 学情境;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水平,合理、有序地设计课程;所谓开放的, 是指校本课程的设计要为学生的个性发展留有一定的空间;校本课程不应当仅仅 是传授知识的载体,更应当是具有探究性、创新性教学情境的信息;在这种教育信 息的引导下,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 可见,校本课程的创新性,集中体现在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 考,合作探究等方面;注重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经历了什么感受了什么体会了 什么收获了什么创新了什么让学生积极地去思考,让学生主动地去体验,让学生 自己去克服困难,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让学生不断的进行反思……从而使学生 树立创新意识,形成创新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 1、挖掘人文资源 构建校园人文环境校园人文环境的营造,是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 是一种隐形课程,对学生良好情感意识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其形式有: 1 环保为主题:通过植树、种草,动物模型的合理放置,形成一种氛围,让学生亲近大 自然、热爱大自然; 2 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为主题:学生平常饮用水、洗手器械等 方面,体现人文关怀,实现人性化服务; 3 名人名言为主题:教室内挂名人名言条 幅,走廊、 过道作一些经典格言渲染,让学生耳濡目染; 4 实现学生自我价值主题: 如艺术长廊学生习作、学生手抄报、黑板报、学生成长影集等;⑸其它主题:如 司时播放音乐铃声、开办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站,有条件的学校制作雕塑等 ; 这些形式都从不同层面反映着一种人文精神,突现了关爱每一位学生的人文理 念,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方面 ; 2、多渠道采集信息 构建校本课程资源库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资源的共建和开发利用非常重要, 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建设者、 实践者,最能了解学生的知识、 能力、 兴趣,并按 学生的需要设计相关的校本课程内容;一方面,通过互联网搜集、整理相关信息, 形成具有校本特性的信息资源;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潜在意 识的能力,注重搜集和整理教学中的优秀课例,形成具有个性化的校本教学案例 资源; 再一方面,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队活动:如小型研讨会、 新闻发布会、 模 拟法庭、班长竞选等形式,丰富校本课程资源;通过多种途径形成具有校本意义的 资源库,再通过校园网,达到资源共享 ; 3、利用社区资源 构建校本特色课程校本课程“具有弹性,很容易融进最新出现的相关课题,而且 鼓励家长和社会人士参与学校的课程建设,表达他们的教育观念和要求”,使学 校、家庭、社区、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促进校本课程的多样化和乡土化 ; 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校本课程的多向畅通的交流渠道和民主开放的教育氛围,校本 课程开发的成果才会真正成为 “以校为本”的课程,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其方法 有: 1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利用烈士墓、 纪念馆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2 利用地 方名士的影响:请地方名士畅谈人生、 漫话家乡变化、 搞科学讲座等,培养学生了 解、熟悉、热爱家乡的情感意识,感悟人生哲理,反对迷信,崇尚科学; 3 利用社 区人才资源:主动赢得社区的支持,组建学校艺术教育、科技教育的相关兴趣小 组,提高辅导质量,使学生的兴趣和个性特长得到彰显; 4 建实践活动基地:利用 当地的工厂、 企业、 动物园和植物园等特色资源,建立学生实践活动基地,培养学 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 四、开发校本课程对教师的要求 新一轮课程改革给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给学校和教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巨 大发展空间;我们只有转变观念,积极投入到课改研究,才能使我们永远处于教育 改革队伍的前列 ; 1、教师要加强学习 ; 作为 21 世纪的教师要不断学习,除了学习教育教学方面的内容以外,世界范围 内的所有先进文化都要学习;要了解社会,放眼世界,积累知识,这样,在开发校本 课程的过程中才能居高临下,游刃有余 ; 2、教师要善于思考 “学而不思罔”,教师要善于把不同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要善于分析问题和现 象,继而作出科学的判断 ; 3、教师要勤于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才会发现不足和缺点,检 验我们的思路是否正确, 以便及时纠正我们错误的做法 ; 4、教师之间要加强合作交流; 21 世纪是一个加强合作的时代,不懂合作就无法取得成功;在开发校本课程的 过程中,要求教师加强合作,寻找共同研究的课题, 团结协作进行研究,相互了解, 相互支持,共同提高;教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许多教育资源稍纵即逝,每位教师 都要做一个有心人,及时捕捉我们身边的教育资源,丰富校本课程内容 ; 总之,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开发校本课程,就是要以教育目 标为宗旨,探求一个为达到教育目标的,行之有效的校本化的途径、方法、手段; 换句话说,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教师选取一个从教育内容和过程到目标的师生 之间互动的最佳结合点 ;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教育培训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