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暑假综合测试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45分)
1.(本题3分) 下列变化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氨气液化 B.生石灰溶于水
C.镁与稀盐酸反应 D.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
【答案】D
【详解】
A.氨气液化为物理变化,故A不选;
B.生石灰与水反应为放热反应,故B不选;
C.镁与稀盐酸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故C不选;
D.Ba(OH)2·8H2O与NH4Cl晶体混合反应是吸热反应,故D选;
故选D。
【点睛】
碘的升华、物质的溶解或稀释不属于化学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是解答易错点。
2.(本题3分) 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2O3+H2SO4=Na2SO4+SO2↑+S↓+H2O,下列各组实验中最先出现浑浊的是
实验
反应温度/℃
Na2S2O3溶液
稀H2SO4
H2O
V/mL
c/(mol·L-1)
V/mL
c/(mol·L-1)
V/mL
A
25
5
0.1
10
0.1
5
B
25
5
0.2
5
0.2
10
C
35
5
0.1
5
0.4
15
D
35
5
0.2
10
0.2
10
A.A B.B C.C D.D
【答案】D
【详解】
“最先出现浑浊”,即反应速率最快;A项与B项温度相同、混合溶液中H2SO4浓度相同,B项中Na2S2O3的浓度比A项大,反应速率:B项>A项;C项与D项温度相同、H2SO4浓度相同,D项中Na2S2O3的浓度比C项大,反应速率:D项>C项;B项与D项Na2S2O3、H2SO4浓度都相同,D项温度高于B项,反应速率:D项>B项;则反应最快的是D项,D项最先出现浑浊;
答案选D。
3.(本题3分) 反应C(s)+ H2O(g)CO(g)+ H2(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
①升温 ②增加C的量 ③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 ④保持体积不变,充入He使体系压强增大 ⑤保持压强不变,充入He ⑥保持体积不变,充入水蒸气使体系压强增大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D
【详解】
①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②C是固体,增加C的量不影响其浓度,对其反应速率无影响;③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气体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④保持体积不变,充入He使体系压强增大,参与反应的气体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⑤保持压强不变,充入He,容器体积增大,参与反应的气体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⑥保持体积不变,充入水蒸气使体系压强增大,水蒸气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综上所述,选D。
4.(本题3分) 在任意温度下,下列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的是
A.2NaCl+2H2O2NaOH+Cl2↑+H2↑
B.NH3(g)+HCl(g)=NH4Cl(s) ΔH<0
C.CaCO3(s)=CaO(s)+CO2(g) ΔH>0
D.X2Y2(s)=X2(g)+Y2(g) ΔH<0
【答案】D
【详解】
当反应满足ΔH-TΔS<0时,能自发进行,
A. 该反应是吸热、熵增的反应,在高温下自发进行,A错误;
B. 该反应是放热、熵减的反应,在低温时自发进行,B错误;
C. 该反应是吸热、熵增反应,在高温下自发进行,C错误;
D. 该反应放热、熵增反应,任意温度都能自发进行,D正确;
答案选D。
5.(本题3分) 已知25 ℃下,醋酸溶液中各粒子存在下述关系:K==1.75×10-5,下列有关说法可能成立的是
A.25 ℃下,向该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时,K=8×10-5
B.25 ℃下,向该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时,K=8×10-4
C.标准状况下,醋酸溶液中K=1.75×10-5
D.升高到一定温度,K=7.2×10-5
【答案】D
【详解】
K为醋酸的电离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离子浓度无关,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A、B均错误;
C.由于醋酸电离过程吸热,则升高温度,K增大,降低温度,K减小,所以标准状况下(0 ℃),K应小于1.75×10-5,C错误;
D.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增大,故K应大于1.75×10-5,D正确;
故答案为:D。
6.(本题3分) 在进行中和热的测定中,下列操作或说法错误的是
A.不可将温度计当搅拌棒使用,也不可靠在容器内壁上
B.搅拌时,环形玻璃搅拌棒应上下移动
C.测量反应混合液的温度时要随时读取温度,记录下最高温度
D.为了使反应完全,必须保证酸和碱恰好完全反应
【答案】D
【详解】
A.不可将温度计当搅拌棒使用,测量时应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以免受环境温度影响,故A正确;
B.环形玻璃搅拌棒不能碰到温度计,所以应上下移动,故B正确;
C.中和热测定温度为恰好中和时的温度,即最高温度,故C正确;
D.为了使反应进行更完全,可以使酸或碱适当过量,故D错误;
选D。
7.(本题3分) 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已知,则含40.0gNaOH的稀溶液与稀醋酸完全中和,放出57.3kJ的热量
B.CO(g)的标准燃烧热是283.0kJ·mol-1,则反应的
C.1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标准燃烧热
D.在101kPa时,2g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答案】B
【详解】
A.醋酸为弱酸,电离时要吸热,放出的热量应小于57.3kJ,A正确;
B.燃烧热之一 又称燃烧焓。在某一温度和压强下lmol某物质B完全燃烧时的反应热,称为该物质的燃烧热,的可以根据CO的燃烧热写出来,B正确;
C.甲烷的燃烧热指的是CH4燃烧生成液态H2O,C错误;
D.反应中的△H应为。
故选B。
8.(本题3分) 热化学方程式:C(s)+H2O(g)CO(g)+H2(g)ΔH=+131.3 kJ/mol和H(g)+H(g)=H2(g) ΔH=-435.7 kJ/mol表示
A.氢原子的能量比氢分子的能量低
B.一个氢原子与一个氢原子结合生成1个氢分子且放出435.7 kJ的能量
C.1 mol固态碳和1 mol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气体和氢气,并吸热131.3 kJ
D.固态碳和液态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气体和氢气吸收131.3 kJ能量
【答案】C
【详解】
A.H(g)+ H(g)= H2 (g),△H = -435.7kJ/mol,表示氢原子结合成氢气过程是放热反应,依据能量守恒可知,氢原子能量高于氢气分子,故A错误;
B.热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不能表示微粒数,故B错误;
C.反应的焓变是对应化学方程式中物质聚集状态,按照计量数全部反应时放出的热量,1mol固态碳和1mol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气体和氢气,并吸热131.3kJ,故C正确;
D.反应的焓变是对应化学方程式中物质聚集状态,按照计量数全部反应时放出的热量,1mol固态碳和1mol气态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气体和氢气吸收131.3kJ能量,故D错误;
故选D。
9.(本题3分) 已知25℃、下,水蒸发为水蒸气需要吸热
则反应的反应热为
A. B.
C. D.
【答案】D
【详解】
已知25℃、下,水蒸发为水蒸气需要吸热,则 I、 II、 III,根据盖斯定律III-×II+I得,则反应的反应热为,故D正确;
故选D。
10.(本题3分) 在一定条件下,某体积不变的绝热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可逆反应:N2(g)+3H2(g)⇌2NH3(g),请判断下列各种情况下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有
①N2、H2、NH3的浓度相等
②各组分的浓度不再改变
③容器中N2、H2、NH3浓度之比为1:3:2
④v正(N2):v正(NH3)=1:2
⑤v正(N2):v逆(H2)=1:3
⑥3v正(H2)=2v逆(NH3)
⑦反应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⑧反应混合体系的密度不再变化
⑨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N2的同时生成3nmol的H2
⑩体系的温度不再改变
A.4个 B.5个 C.6个 D.7个
【答案】A
【分析】
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解答,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解题时要注意,选择判断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据此判断。
【详解】
①化学平衡时反应物浓度可能等于生成物浓度,也可能不等,与各物质的初始浓度及转化率有关,故错误;
②各组分的浓度不再改变,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
③化学平衡时容器中N2、H2、NH3浓度之比可能为1:3:2,也可能不等1:3:2,与各物质的初始浓度及转化率有关,故错误;
④v正(N2):v正(NH3)=1:2,都体现正反应速率,未体现正与逆的关系,故错误;
⑤v正(N2):v逆(H2)=1:3,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平衡状态,故正确;
⑥3v正(H2)=2v逆(NH3),速率之比不等于计量数之比,故错误;
⑦正反应体积减小,反应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达平衡状态,故正确;
⑧体积不变,都是气体参与的反应,容器内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化,故错误;
⑨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N2的同时生成3nmol的H2,都体现逆反应速率,未体现正与逆的关系,故错误;
⑩正反应放热,且是绝热密闭容器,因此体系的温度不再改变,反应达平衡状态,故正确;共4个。
故选A。
11.(本题3分) 下列有关化学平衡常数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化学平衡常数的大小取决于化学反应本身,与其他外界条件无关
B.相同温度下,反应与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相同
C.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反应的平衡常数达式为
【答案】D
【分析】
化学反应平衡常数K表达式为生成物的浓度幂之积比反应物的浓度幂之积,且平衡常数只与反应温度有关,温度升高,平衡如果正向移动,K变大,平衡如果逆向移动,K值变小。
【详解】
A.化学平衡常数的大小取决于化学反应本身,并且只与温度有关,A项错误;
B.相同温度下,反应与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互为倒数,B项错误;
C.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减小,C项错误;
D.反应的平衡常数达式为,D项正确。
答案选D。
【点睛】
化学反应平衡常数K表达式为生成物的浓度幂之积比反应物的浓度幂之积,平衡常数只与反应温度有关,温度升高,平衡如果正向移动,K变大,平衡如果逆向移动,K值变小。并且方程式如果颠倒,其对应电离平衡常数K值应该互为倒数。
12.(本题3分) 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X和1molY进行反应:2X(g)+Y(g)⇌Z(g),60s后反应达到平衡,生成Z的物质的量为0.3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平衡转化率为50%
B.若将容器体积变为5L,则Z的平衡浓度大于原来的2倍
C.若增大压强,则Y的平衡转化率减小
D.若升高温度,X的体积分数增大,则该反应的ΔH>0
【答案】B
【详解】
A.根据反应:2X(g)+Y(g)⇌Z(g),60s后反应达到平衡,生成Z的物质的量为0.3mol,则消耗X的物质的量为0.6mol,则X平衡转化率为0.6mol÷1mol×100%=60%,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
B.若将容器体积变为5L,体积缩小原来的一半,若平衡不移动,Z的平衡浓度应等于原来的2倍,而反应2X(g)+Y(g)⇌Z(g),两边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和,左边大于右边,体积缩小,平衡向化学计量数小的一方移动,则Z的浓度增大,比平衡时的二倍要大,故B正确,符合题意;
C.若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Y的平衡转化率增大,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
D.若升高温度,X的体积分数增大,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向吸热的方向移动,逆反应为吸热反应,而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则该反应的ΔH<0,故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本题3分) 五氧化二氮(化学式:)又称硝酐,是硝酸的酸酐,在一定温度下可发生以下反应:.某温度下,向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发生上述反应,部分实验数据见表:
时间/s
0
500
1000
1500
5.000
3.52
2.50
2.5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
B.反应达到平衡后,容器中的物质的量分数为10%
C.反应达到平衡后,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加入合适的催化剂,变小
D.内,
【答案】A
【详解】
A.,A正确;
B.体积相同,物质的量之比=浓度之比=,B错误;
C.=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加入催化剂后,参与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能量均未改变,故不变,C错误;
D.v=,D错误;
答案选A。
14.(本题3分) 某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Kw = 1.0×10-12 mol2·L-2。该温度下,将pH=4的H2SO4溶液与pH=9的NaOH溶液混合并保持恒温,当混合溶液的pH=7时,H2SO4溶液与NaOH溶液的体积比为( )
A.1:10 B.9:1 C.10:1 D.99:21
【答案】B
【详解】
由于在某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Kw = 1.0×10-12 mol2·L-2,则该温度下中性溶液pH=6。pH=4的H2SO4溶液中c(H+)=10-4 mol/L,pH=9的NaOH溶液中c(OH-)=10-3 mol/L,混合溶液的pH=7>6,溶液显碱性,此时溶液中c(OH-)=10-5 mol/L,则mol/L,解得V(酸):V(碱)=9:1,故合理选项是B。
15.(本题3分) 水的电离常数如图两条曲线所示,曲线中的点都符合c(H+)×c(OH−)=KW,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曲线a、b均代表纯水的电离情况
B.图中温度T1>T2
C.图中KW间的关系:B>C>D=E
D.若处在B点时,将pH=2的盐酸溶液与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碱性
【答案】A
【详解】
A.只有c(H+)=c(OH−)的点是纯水的电离,所以只有A、B点才是纯水的电离,故A说法错误;
B.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促进水电离,则水中c(H+)、c(OH−)及离子积常数增大,根据图知,T1曲线上离子积常数大于T2,所以T1>T2,故B说法正确;
C.水的离子积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离子积常数越大,同一曲线是相同温度,根据图知,温度高低点顺序是B>C>A=D=E,所以离子积常数大小顺序是B>C>A=D=E,故C说法正确;
D.B点时,KW=1×10−12,pH=2的盐酸中c(H+)=0.01mol/L,pH=12的NaOH溶液中c(OH−)=1mol/L,等体积混合时碱剩余,溶液呈碱性,故D说法正确;
综上所述,说法错误的是A项,故答案为A。
二、填空题(共55分)
16.(本题12分) 化学是一门应用性科学,在人们生活及社会生产中应用广泛。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已知下列物质:①HClO、②醋酸溶液、③乙醇、④淀粉、⑤谷氨酸钠、⑥CH4。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弱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其电离常数表达式为___________。
(2)一定温度下,定容密闭容器中0.4mol/LN2,1mol/LH2进行反应:N2(g)+3H2(g)2NH3(g),10min反应达到平衡,此时测得N2浓度为0.2mol/L。
①10min内,用H2浓度变化来表示的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平衡时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
②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___________。
A.容器中密度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B.容器中各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
C.N2和NH3的消耗速率之比为2∶1
D.N2消耗速率与H2生成速率之比为3∶1
③平衡时N2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___________,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是___________。
【答案】③⑥ ① 0.06 0.4mol/L B 50% 12.5(L/mol)2
【详解】
(1)电解质是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所以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③乙醇、⑥CH4,属于电解质的是:①HClO、⑤谷氨酸钠;HClO部分电离,是弱电解质,,所以电离常数表达式为。
(2)①N2浓度改变了:0.4mol/L-0.2mol/L=0.2mol/L,则NH3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加了0.4mol/L,氮气的反应速率为:,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10min内,H2的反应速率为:0.06;平衡时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 +0.4 =0.4 ;
②A.该反应气体总质量不发生改变,容器体积固定,所以无论是否到达平衡,容器中密度都不变化,不能判断是否为平衡状态,A不选;
B.容器中各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反应到达平衡,B选;
C.N2和NH3的消耗速率之比为2∶1,而在反应过程中,N2的消耗速率和NH3的生成速率之比为1:2,所以此时NH3的消耗速率不等于NH3的生成速率,反应未到达平衡,C不选;
D.N2消耗速率与H2生成速率之比为3∶1,而在反应过程中,N2的消耗速率和H2的消耗速率之比为1:3,所以此时H2的消耗速率不等于H2的生成速率,反应未到达平衡,D不选;
所以选B。
③反应过程中的三段式为:,平衡时N2的转化率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所以答案为:50%;;12.5(L/mol)2。
17.(本题14分) Ⅰ.在恒温恒压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4 mol SO2和2 mol O2混合气体,2 min后,反应达到平衡,生成SO3气体0.5 mol,同时放出热量Q kJ。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该条件下,反应前后容器的体积之比为______________。
(3)若把“恒温恒压下”改为“恒压绝热条件下”反应,平衡后n(SO3)______0.5mol(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Ⅱ.已知室温时,0.1 mol/L某一元酸HA在水中有0.1%发生电离,回答下列问题:
(1)该溶液中c(H+)=________mol/L。
(2)HA的电离平衡常数K=________。
(3)升高温度时,K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答案】2SO2(g)+O2(g)2SO3(g) △H=−4Q kJ·mol-1 6:5.75 小于 1.0×10-4 1.0×10-7 增大
【详解】
Ⅰ.(1)根据题意可知:SO2气体与O2反应产生0.5 mol SO3气体放出热量是Q kJ,则反应产生2 mol SO3气体放出热量是:(Q kJ÷0.5 mol)×2 mol=4Q kJ,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SO2(g)+O2(g)2SO3(g) △H=−4Q kJ·mol-1;
(2)对于方程式2SO2(g)+O2(g)2SO3(g),在开始时n(SO2)=4 mol,n(O2)=2 mol,n(SO3)=0 mol,由于反应改变量△n(SO3)=0.5 mol,所以平衡时:n(SO2)=4 mol -0.5mol=3.5 mol,n(O2)=2 mol-0.5×0.5 mol=1.75 mol,n(SO3)=0.5mol,则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的比为n(前):n(后)=(4+2)mol:(3.5+1.75+0.5)mol=6:5.75。在恒温恒压下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的比,则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比V(前):V(后)= 6:5.75;
(3)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在绝热条件下,反应后容器的温度升高,相对于恒温条件下化学平衡逆向移动,则达到平衡后n(SO3)小于0.5 mol;
Ⅱ.(1)该酸溶液中c(H+)=0.1 mol/L×0.1%=1.0×10-4 mol/L;
(2) HA的电离平衡常数K==1.0×10-7;
(3)弱电解质电离过程吸收热量,升高温度,促进电解质的电离,使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电解质分子浓度减小,因此电离平衡常数K增大。
18.(本题14分) 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获取反应能量变化有多条途径。
(1)下列反应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___(填字母)。
A.C和CO2高温下反应 B.甲烷的燃烧反应
C.Ba(OH)2·8H2O与氯化铵反应 D.锌与盐酸反应
(2)获取能量变化的途径
①通过化学键的键能计算。已知:
化学键种类
H—H
Cl—Cl
H—Cl
键能(kJ/mol)
436
247
434
计算可得:H2(g)+Cl2(g)=2HCl(g)△H=___kJ·mol-1。
②通过盖斯定律可计算。已知在25℃、101kPa时:
I.2Na(s)+O2(g)=Na2O(s)△H=-414kJ·mol-1
II.2Na(s)+O2(g)=Na2O2(s)△H=-511kJ·mol-1
写出Na2O2与Na反应生成Na2O的热化学方程式:___。
(3)以CO2(g)和H2(g)为原料合成甲醇,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①补全图:图中A处应填入___。
②该反应需要加入铜-锌基催化剂。加入催化剂后,该反应的△H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AC -185 Na2O2(s)+2Na(s)=2Na2O(s)△H=-317kJ·mol-1 1molCO2(g)+3molH2(g) 不变
【详解】
(1)C和CO2高温下反应时碳作还原剂,不是燃烧反应,为吸热反应,A正确;
B.物质的燃烧为放热反应,所以甲烷燃烧为放热反应,B错误;
C.Ba(OH)2·8H2O与氯化铵反应为常见的吸热反应,C正确;
D.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放热,所以锌与盐酸反应放热,D错误;
答案为AC;
(2)①焓变等于反应物的化学键能和-生成物化学键能和,所以反应H2(g)+Cl2(g)=2HCl(g)的焓变为:,故答案为:;
②由反应I.2Na(s)+O2(g)=Na2O(s)△H=-414kJ·mol-1
II.2Na(s)+O2(g)=Na2O2(s)△H=-511kJ·mol-1结合盖斯定律可知, 得到,故答案为:;
(3)①以CO2(g)和H2(g)为原料合成甲醇,根据能量变化图片可知生成1mol甲醇和1mol水,根据原子守恒可知,需要1molCO2(g)+3molH2(g),故答案为:1molCO2(g)+3molH2(g);
②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的活化能,但是不能改变反应的焓变,因此△H不变,故答案为:不变。
19.(本题15分) 已知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如图所示:杨sir化学,侵权必究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C点水的离子积常数为__________。
(2)A、B、C、D四点KW的关系是_____。
(3)从A点到D点,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
a.升温 b.加入少量盐酸 c.降温 d.加入少量NaOH
(4)100℃时,pH=2的盐酸中水电离产生的H+浓度为_______。
(5)25℃时,将pH=12的NaOH溶液与pH=3的H2SO4溶液混合,若所得混合溶液pH=7,则NaOH溶液与H2SO4溶液的体积比为____。
(6)室温下,实验测得0.1mol·L-1醋酸溶液的pH=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醋酸是弱电解质 b.醋酸电离使溶液中c(H+)>c(OH-)
c.醋酸电离出的H+抑制水的电离 d.溶液中的H+全部来自醋酸
【答案】10﹣12(mol·L﹣1)2 C>B>A=D b 10﹣10mol·L﹣1 1:10 abc
【详解】
(1)图中C点水的离子积常数为KW= c(H+)c(OH−)=10-610-6(mol·L﹣1)2=10﹣12(mol·L﹣1)2,故答案为:10﹣12(mol·L﹣1)2
(2)水的离子积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离子积常数越大,同一曲线是相同温度,根据图知,温度高低点顺序是C>B>A=D,所以离子积常数大小顺序是C>B>A=D,故答案为:C>B>A=D;
(3)在A点时,c(H+)=c(OH−),溶液显中性,而到D点c(H+)变大,c(OH−)变小,溶液显酸性,即由A点到D点,溶液由中性变为酸性,但Kw不变,
a. 升高温度,Kw变大,故a不选;
b. 加入少量盐酸,则溶液显酸性,Kw不变,故b选;
c. 降温,Kw变小,故c不选;
d. 加入少量NaOH,则溶液呈碱性,故d不选;
故答案为:b;
(4)100℃时,Kw=10−12,pH=2的盐酸中c(H+)=10-2mol/L,水电离产生的H+浓度等于该溶液中氢氧根的浓度为=mol/L=10﹣10mol·L﹣1,故答案为:10﹣10mol·L﹣1;
(5)25℃时,Kw=10−14,将pH=12的NaOH溶液与pH=3的H2SO4溶液混合,若所得混合溶液的pH=7,则酸溶液中的n(H+)等于碱溶液中的n(OH−),故有:10-2mol/L×V碱=10−3mol/L×V酸,则NaOH溶液与H2SO4溶液的体积比为1:10,故答案为:1:10;
(6)a. 0.1mol·L-1醋酸溶液的pH=3,则c(H+)=10-3mol/L,说明醋酸部分电离,醋酸是弱电解质,故a正确;
b. 醋酸溶液呈酸性,则醋酸电离使溶液中c(H+)>c(OH-),故b正确;
c. 醋酸溶液呈酸性,醋酸电离出的H+抑制水的电离,故c正确;
d. 溶液中的H+来着水和醋酸的电离,故d错误;
故答案为:abc。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