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关于发布“中国‘民族危机’系列思考”的启示
姚 新 勇
危机已经降临中国,民族主义的危机已经降临中国,种族民族主义正在撕裂着中国,中国正在滑向种族民族主义的深渊,中国正朝着着种族仇杀的方向坍塌。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严酷的现实。然而时至今日,在中国大陆,还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这样严重的问题似乎还被中国知识界普遍地回避。新疆7·5 事件之后,我在百度、谷歌打上一些思想界的重量级人物的姓名搜索,却找不到他们对于如此震惊中国大事的言说。或许并不是他们没有说,而可能是他们的言说被“和谐”掉了。然而,不负责任的、偏激的、居心叵测的言论,却遍布网上。这就是中国的现实。
严峻的现实不允许我们再冷漠,再听任封杀,再按步就班地以“做学术论文”的方式去写、去发表。所以,我决定以分解的方式形成一些篇幅较短的文章,将我近些年来的焦虑与思考写出来,在网上连续发表,以引起大家对中国危机的关注,为危机的控制、克服,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但这并不意味着将不断与大家见面的思考是零散的,缺乏学术性的。我不敢说它们已经非常成熟,是不易之言,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绝不是片断的感悟,更不是缺乏深度的哗众取宠的作秀。我想,可能对于有心的读者来说,或许仅仅根据下面的附录就可以体会出,将要陆续跟你们见面的文字,基本是关于中国民族危机的完整、复杂思考的分解阐述,只是需要读者注意将不同篇目的内容,联系起来阅读。当然,它们所具有的完整性,自有其外延的限度。这个系列的思考,将主要从中国当下意识形态的状态来看中国的危机,而且其中对近三十年来少数族裔文学和近五六年来各种网络“民族主义”言说的考察,将是言说、立论的基本现实根据所在。另外,文章的分解形式和所需要的相对明快的表达要求,决定了文章将以陈述性、呈现性为主,因此必将缺少学术论文式的傍证博引,或对每一个问题都做寻根溯源式的考察。但这同样并不意味着思考的草率,更不意味着对他人思想的剽窃。
将要读到这些文字的朋友,如果这些文字能够触动您,不管您是赞成还是反对,烦请将它们转到您的博客或您常去的空间中,并请标明出处。因为这些思考与中国的存亡、与各族人民的友好相处、与许许多多(尤其是边疆)个体的福祉密切相关;因为只有借助于您,这些面向中国各族群公民的言说,才有可能发生应有的影响。至于说,因此而来的对我个人生活的正负影响,我都将视为大家对我这份努力的回馈。先谢谢您了,朋友!
最后还想借此机会对新浪网管说几句:先生/女士们,知道你们很辛苦,吃力不讨好地管理着网络空间。或许就你们个人来说,最省事、最安全的作法就是,根本不去细看帖子,只要看到敏感的标题或内容,就删除。但是希望你们不要如此敬业,如此有效率。可以事先向你们保证,将发表在新浪空间的这个系列,虽然难免所谓的“敏感”之信息,但却绝对是大家都可以知道的、应该知道的、无法回避的。至于说是否有什么不利于共产党和国家的东西,那就更不必担心了。可能要担心的恰恰是我,因为当我作为一个最了解自己的读者来审视这个系列思考时,甚至都会不解:姚新勇什么时候变成了体制合法性的“捍卫者”了?您看,姚新勇是多么地谦卑、温顺!如果他如此的保证与谦卑,仍然换不来您足够的信任的话,就请您在准备删除系列思考的某一段时,请认认真真地读读;如果实在还不放心的话,就请请示您身后的人或机构吧。也在此预先致谢了!
姚新勇
2009-8-19
附录:
《“中国‘民族危机’系列思考”》预目
思考一:食腐的鸱枭:中国上空的“种族民族主义”
思考二:从“文化民族”主义到“种族民族主义”:当代中国
“种族民族主义”生成简史一
思考三:从“文化民族主义”到“种族民族主义”:当代中国
“种族民族主义”生成简史二
思考四:网络互战与现实仇杀:种族民族主义与现实族群冲突的相互激荡
思考五:各族群的中国还是汉民族主义的中国:挣扎中的政府
思考六:民主:作为国家治理的动态合法性
思考七:方向:中国民主转型的最低目标和最高目标
思考八:知识分子分类考察
思考九:“中华民主统一战线”:危机下的知识分子战略位置选择总论
思考十:知识分子自我立场调整一:克服派系之见,实现“左”、“右”互补
思考十一:知识分子立场调整二:调整“民族认同”定位,作有机中国少数族裔知识分子
思考十二:知识分子立场调整三:放弃极端思维,真正造福“民族”与中国
思考十三:枢纽篇一:中共“民族政策”的缺陷与族群冲突的激化
思考十四:枢纽篇二:中共、政府如何承担“中华民主统一战线”的领导与枢纽之重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