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期末模拟测试卷(一)(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解析版).doc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8554006 上传时间:2025-02-1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期末模拟测试卷(一)(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期末模拟测试卷(一)(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冲刺期末】2021-2022学年高二化学期末模拟测试卷(一)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 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变化过程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①碳酸钙高温分解②H2在Cl2中燃烧③镁与稀硫酸反应④水蒸气变成液态水⑤酸碱中和⑥NH4Cl晶体与Ba(OH)2•8H2O晶体混合搅拌⑦SO3与水反应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②③⑤⑦ D.②④⑤⑦ 【答案】C 【解析】 ①碳酸钙高温分解,该反应为吸热反应;②H2在Cl2中燃烧,燃烧为放热反应;③镁与稀硫酸反应,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为放热反应;④水蒸气变成液态水为物理过程,不是放热反应;⑤酸碱中和为放热反应;⑥NH4Cl晶体与Ba(OH)2•8H2O晶体混合搅拌该反应为吸热反应;⑦SO3与水反应为化合反应,反应过程中放热,故属于放热反应为:②③⑤⑦; 故选:C。 2.已知断裂下列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H—H为436 kJ/mol,F—F为153 kJ/mol,H—F为565 kJ/mol。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H2与F2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g)+F2(g)2HF(g) ΔH=-541 kJ B.2 L HF气体分解成1 L H2和1 L F2吸收541 kJ的热量 C.1 mol H2与1 mol F2反应生成2 mol液态HF放出的热量小于541 kJ D.在相同条件下,1 mol H2与1 mol F2的能量总和大于2 mol HF气体的能量 【答案】D 【解析】焓变ΔH的单位是kJ/mol,A项错误;根据题目提供的键能数据,可知应是2 mol HF气体分解成1 mol H2和1 mol F2时吸收541 kJ的热量,B项错误;气态HF变为液态HF时要放出热量,所以1 mol H2与1 mol F2 反应生成2 mol液态HF放出的热量大于541 kJ,C项错误;H2与F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说明在相同条件下,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项正确。 3.臭氧层是大气层的平流层中臭氧浓度高的层次。紫外辐射在高空被臭氧吸收,对大气有增温作用,同时保护了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远紫外辐射的伤害,透过的少量紫外辐射,有杀菌作用,对生物大有裨益。如图为CFCl3破坏臭氧层的反应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过程Ⅰ中断裂极性键C-Cl键 B.过程Ⅱ可表示为O3+ Cl=ClO + O2 C.过程Ⅲ中O+O=O2是吸热过程 D.上述过程说明氟利昂中氯原子是破坏O3的催化剂 【答案】C 【解析】A.过程Ⅰ中CFCl3转化为CFCl2和氯原子,断裂极性键C—Cl键,A正确; B.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过程Ⅱ中反应物是O3和Cl,产物是ClO和O2,方程式为O3+Cl=ClO+O2,B正确;C.原子结合成分子的过程是放热的,C错误; D.上述过程中CFCl3参加反应,但最终又生成了CFCl3,说明CFCl3中氯原子是破坏O3的催化剂,D正确; 故选C。 4.原电池的电极名称不仅与电极的性质有关,也与电解质溶液有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由Al、Cu、稀H2SO4溶液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Al-3e-Al3+ B.由Mg、Al、NaOH溶液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Al+4OH--3e-Al+2H2O C.由Fe、Cu、FeCl3溶液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Cu-2e-Cu2+ D.由Al、Cu、浓硝酸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Cu-2e-Cu2+ 【答案】C 【解析】铝比铜活泼,因此铝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Al-3e-Al3+,故A项正确;Mg虽然比Al活泼,但是Mg不与NaOH溶液反应,因此Al作负极,即负极反应式为Al+4OH--3e-AlO2-+2H2O,故B项正确;铁比铜活泼,因此铁作负极,即负极反应式为Fe-2e-Fe2+,故C项错误;铝与浓硝酸发生钝化反应,因此铜作负极,即负极反应式为Cu-2e-Cu2+,故D项正确。 5.一定条件下,2.24L(标准状况)CO与的混合气体燃烧时,放出11.32 kJ的热量,反应后恢复至原状态,产物的密度为原来气体密度的1.25倍,则CO的燃烧热 A. B. C. D. 【答案】A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气体总质量一定,CO和反应后的气体密度为原气体密度的1.25倍,则反应后的气体体积为反应前的气体体积的,即反应后气体体积为,物质的量为0.08 mol;根据CO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气体的减少量等于反应消耗的的量,因此反应消耗的为0.02 mol,则消耗的CO为0.04 mol,0.04 mol的CO完全燃烧放出11.32 kJ热量,则CO的燃烧热,综上所述故选A。 6.将固体NH4I置于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①NH4I(s) NH3(g)+HI(g);②2HI(g)H2(g)+I2(g)。达到化学平衡时,c(H2)=0.5 mol/L,c(HI)=4 mol/L,则此温度下反应①的平衡常数为 (  ) A.9     B.16     C.20     D.25 【答案】C 【解析】由H2和HI平衡时的浓度可推算出反应①生成的HI和NH3的浓度都为5 mol/L,由于NH3没有转化,其平衡浓度仍为 5 mol/L,而HI的平衡浓度由题意可知为4 mol/L,则反应①的平衡常数K1=c平(NH3)·c平(HI)=5×4=20,C项正确。 7.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放出的热量可测定中和反应反应热。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烧杯间的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固定烧杯的位置 B.如果没有玻璃搅拌器,酸碱混合后可用温度计轻轻搅拌 C.完成一次中和反应反应热测定实验,温度计需要使用2次,分别用于测混合液的初始温度和反应最高温度 D.由 可知,0.5 mol稀溶液与1 mol NaOH稀溶液完全反应,放出热量为57.3 kJ 【答案】D 【解析】 A.烧杯间的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保温、隔热,减少热量损失,A项错误; B.温度计不能用于搅拌,B项错误; C.完成一次中和反应反应热测定实验,要测定反应前酸的温度、碱的温度和反应最高温度,所以温度计需要使用3次,C项错误; D.由该离子方程式可知,强酸、强碱的稀溶液发生酸碱中和生成1 mol水放出的热量为57.3 kJ,0.5 mol稀溶液与1 mol NaOH溶液完全反应恰好生成,所以放出热量57.3kJ,D项正确; 答案选D。 8.实现“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将CO2转化为可利用的资源。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CO2来生产燃料甲醇。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3H2(g) ===CH3OH(g)+H2O(g),如图表示该反应过程中能量(单位为kJ·mol-1)的变化。关于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ΔH>0,ΔS>0 B.ΔH>0,ΔS<0 C.ΔH<0,ΔS<0 D.ΔH<0,ΔS>0 【答案】 C 【解析】根据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情况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放热,ΔH<0;该反应发生后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ΔS<0。 9.25 ℃时,相同pH的两种一元弱酸HA与HB溶液分别加水稀释,溶液pH随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同浓度的NaA与NaB溶液中,c(A-)<c(B-) B.M点溶液的导电性大于N点溶液的导电性 C.M点的c(HA)>N点的c(HB) D.HA的酸性强于HB的酸性 【答案】D 【解析】根据“越弱越水解”的规律,可知A-的水解程度小于B-的水解程度,故同浓度的NaA与NaB溶液中,c(A-)>c(B-),A项错误;在这两种酸溶液中,c(H+)≈c(A-),c(H+)≈c(B-),而M点溶液的c(H+)<N点溶液的c(H+),则M点溶液的c(A-)<N点溶液的c(B-),即M点溶液的离子浓度小于N点溶液的离子浓度,故M点溶液的导电能力小于N点溶液的导电能力,B项错误;稀释前两种酸的pH相同,而两种酸的酸性:HA>HB,故稀释前两种酸溶液的浓度:c(HA)<c(HB),故将溶液稀释相同倍数时,酸的浓度仍有c(HA)<c(HB),C项错误;pH相同的酸,稀释相同倍数时,酸性强的pH变化大,酸性较弱的pH变化小,据此得出酸性:HA>HB,D项正确。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常温下,将pH=3的CH3COOH溶液稀释到原体积的10倍后,溶液的pH=4 B.为确定某酸H2A是强酸还是弱酸,可测NaHA溶液的pH。若pH>7,则H2A是弱酸;若pH<7,则H2A是强酸 C.用0.200 0 mol/L NaOH标准溶液滴定HCl与CH3COOH的混合溶液(混合溶液中两种酸的浓度均为0.1 mol/L),至中性时,溶液中的酸未被完全中和 D.相同温度下,将足量氯化银固体分别放入相同体积的①蒸馏水、②0.1 mol/L盐酸、③0.1 mol/L氯化镁溶液、④0.1 mol/L硝酸银溶液中,Ag+浓度:①>④=②>③ 【答案】C 【解析】CH3COOH为弱酸,稀释会促进电离,稀释至原体积的10倍后,溶液的pH小于4而大于3,A项错误;NaHA的水溶液呈碱性,说明HA-在溶液中水解,即H2A是弱酸,但若NaHA的水溶液呈酸性,可能是HA-的电离程度比HA-的水解程度大,而不能说明H2A能完全电离,也就不能说明H2A为强酸,B项错误;强酸与强碱溶液恰好完全中和时,所得溶液的pH=7,而强碱与弱酸恰好完全中和时,溶液的pH>7,若所得溶液的pH=7,说明碱不足,C项正确;Ag+浓度最大的是④,其次是①,最小是③,D项错误。 11.常温下,用0.10 mol/L NaOH溶液分别滴定20.00 mL 0.10 mol/L HCl溶液和20.00 mL 0.10 mol/L CH3COOH溶液,得到两条滴定曲线,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甲 乙 A.图乙是滴定盐酸的曲线 B.a与b的关系是a<b C.E点对应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可能为c(CH3COO-)>c(Na+)>c(H+)>c(OH-) D.这两次滴定都可以用甲基橙作为指示剂 【答案】C 【解析】如果酸为强酸,则0.10 mol/L酸溶液的pH为1,根据酸的初始pH知,图甲为盐酸的滴定曲线,故A项错误。根据图甲知,a点NaOH溶液的体积是20.00 mL,酸和碱的物质的量相等,两者恰好反应生成强酸强碱盐,其溶液呈中性,CH3COOH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醋酸钠溶液呈碱性,所以b点NaOH溶液的体积小于20.00 mL,a>b,故B项错误。E点溶液的溶质为醋酸钠和CH3COOH,溶液呈酸性,说明CH3COOH的电离程度大于醋酸钠的水解程度,盐类水解程度较小,则溶液中离子浓度可能为c(CH3COO-)>c(Na+)>c(H+)>c(OH-),故C项正确。NaOH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呈中性,可以选择甲基橙或酚酞溶液;NaOH与CH3COOH恰好完全反应生成醋酸钠,溶液呈碱性,只能选择酚酞溶液。故D项错误。 12.FeAsO4在不同温度下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T2>T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温度为T2时,Ksp(FeAsO4)=10-2a B.c(FeAsO4):Z>W=X C.FeAsO4的溶解过程吸收能量 D.将Z溶液升温一定可以得到Y溶液 【答案】D 【解析】 A.温度为T2时,Ksp(FeAsO4)=c(Fe3+)c()=10-a×10-a=10-2a,A正确; B.由于X、W点中的Fe3+和均为10-amol/L,故其对FeAsO4的溶解平衡起抑制作用,且作用程度相等,而Z是Fe3+和的浓度相等,无同离子的抑制作用,故c(FeAsO4):Z>W=X,B正确; C.由图可知,Ksp(T1)<Ksp(T2),故升高温度,Ksp增大,故FeAsO4的溶解过程吸收能量,C正确; D.将Z溶液升温不一定可以得到Y溶液,若Z点溶液为刚刚饱和溶液则升高温度,溶液中的Fe3+和的浓度不变,故无法达到Y点溶液,若Z点溶液为过饱和溶液则升高温度,溶液中的Fe3+和的浓度增大,故可以达到Y点溶液,D错误; 故答案为:D。 13.如图是一种酸性燃料电池酒精检测仪,具有自动吹气流量监测与控制的功能,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流由呼气所在的铂电极流出 B.H+通过质子交换膜流向氧气所在的铂电极 C.电路中流过2 mol电子时,消耗11.2 L O2 D.该电池的负极反应为CH3CH2OH+3H2O-12e-2CO2↑+12H+ 【答案】B 【解析】呼气所在电极发生乙醇转化为醋酸的反应,故为负极,而电流由正极流出,A项错误;H+通过质子交换膜流向正极(氧气所在的铂电极),B项正确;正极反应为O2+4H++4e-2H2O,电路中流过2 mol电子时,消耗0.5 mol O2,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11.2 L,但题中未指明是否为标准状况,C项错误;该电池的负极反应为CH3CH2OH+H2O-4e-CH3COOH+4H+,D项错误。 14.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可观察到如下现象:图1中,Cu电极上产生大量无色气泡;图2中,Cu电极上无气泡产生,而Cr电极上产生大量气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1是电解池装置,图2是原电池装置 B.两个装置中,电子均由Cr电极经导线流向Cu电极 C.图2中Cr电极为正极 D.由实验现象可知,金属活动性: 【答案】C 【解析】 A.图1和图2均为原电池装置,故A错误; B.图1中Cu电极上产生无色气泡,即产生氢气,故Cu为正极,电子由Cr电极经导线流向Cu电极,图2中Cr电极上产生气泡,Cr为正极,Cu与浓硝酸反应,Cu为负极,电子由Cu电极经导线流向Cr电极,故B错误; C.图2中Cr电极上产生大量气泡,Cr为正极,Cu与浓硝酸反应,Cu为负极,故C正确; D.根据图1中相关现象可以比较出两种金属的活动性:,故D错误; 答案选C。 15.电解尿素[CO(NH2)2]的碱性溶液可以制取氢气,其装置如图所示(电解池中隔膜仅阻止气体通过,阴、阳极均为惰性电极)。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电解过程中b极附近溶液碱性明显增强 B.溶液中的OH-逐渐向a极区附近移动 C.若在b极产生标准状况下224 mL氢气,则消耗尿素2 g D.a极反应式为CO(NH2)2+8OH--6e-CO32-+N2↑+6H2O 【答案】C 【解析】该电池反应时,氮元素化合价由-3价变为0价,氢元素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则氮元素被氧化,氢元素被还原,所以生成氮气的电极a是阳极,生成氢气的电极b是阴极。阳极反应式为CO(NH2)2+8OH--6e-CO32-+N2↑+6H2O,阴极反应式为6H2O+6e-3H2↑+6OH-,D项正确。b是阴极,由电极反应式可知阴极产生OH-,b极附近溶液的碱性明显增强,A项正确;电解时,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向阳极移动,根据A项知,a是阳极,所以氢氧根离子向a极移动,B项正确;阴极b上水得电子生成氢气和氢氧根离子,标准状况下224 mL H2的物质的量为0.01 mol,转移电子0.02 mol,根据阳极电极反应式可知消耗尿素0.2 g,C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17.(14分)甲烷作为一种新能源在化学领域应用广泛,请回答下列问题。 (1)高炉冶铁过程中,甲烷在催化反应室中产生水煤气(CO和H2)还原氧化铁,有关反应为CH4(g)+CO2(g)2CO(g)+2H2(g) ΔH=+260 kJ/mol。 已知:2CO(g)+O2(g)2CO2(g) ΔH=-566 kJ/mol。 则CH4与O2反应生成CO和H2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2)如图所示,装置甲为甲烷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通过装置乙实现铁棒上镀铜。 ①a处应通入    (填“CH4”或“O2”),b处电极上的反应是  。  ②电镀结束后,装置甲中溶液的pH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下同),装置乙中Cu2+的物质的量浓度    。  ③电镀结束后,装置甲溶液中的阴离子除了OH-以外还含有    (忽略水解)。  ④在此过程中若完全反应,装置乙中阴极质量变化12.8 g,则装置甲中理论上消耗甲烷    L(标准状况)。  【答案】 (1)2CH4(g)+O2(g)2CO(g)+4H2(g) ΔH=-46 kJ/mol (2)①CH4 O2+2H2O+4e-4OH- ②变小 不变 ③CO32- ④1.12 【解析】 (2)由于是在Fe棒上镀Cu,则Cu棒发生氧化反应,作阳极,b电极作正极,a电极作负极,CH4在a处通入,O2在b处通入。由于KOH溶液作电解质溶液,则b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电镀过程中,电解质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均不变;CH4燃料电池的总反应式为CH4+2O2+2KOHK2CO3+3H2O,可得溶液中存在CO32-,且甲装置中溶液pH变小。由电子守恒得CH4~4Cu,12.8 g Cu的物质的量为0.2 mol,消耗CH4的物质的量为=0.05 mol,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0.05 mol×22.4 L/mol=1.12 L。 18.(14分)(2021·广西钦州·高二期末)以下是关于合成氨的有关问题,请回答: (1)若在一容积为的密闭容器中加入的和的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若在5分钟时反应达到平衡,此时测得的物质的量为。则平衡时________。平衡时的转化率为________%。 (2)平衡后,若提高的转化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 A.加了催化剂 B.增大容器体积 C.降低反应体系的温度 D.加入一定量 (3)若在的密闭容器中,一定量的氮气和氢气进行如下反应: ,其化学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如表所示: T/℃ 200 300 400 0.5 请完成下列问题: ①写出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___________。 ②试比较、的大小,___________ (填“”、“”或“”); ③400℃时,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为_____。当测得、和物质的量分别为、和时,则该反应的_________(填“”、“”或“”)。 【答案】0.05mol/L 50% CD > 2 > 【解析】 (1)若在5分钟时反应达到平衡,此时测得NH3的物质的量为0.2 mol,因此消耗氢气的物质的量是0.2mol×=0.3mol,氢气的转化率为:,由方程式可知,消耗氮气为0.1mol,平衡时氮气的浓度是=0.05mol/L,故答案为:0.05mol/L;50%; (2)A.加了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不影响平衡移动,氢气转化率不变,选项A错误; B.增大容器体积,压强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氢气转化率减小,选项B错误; C.正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反应体系的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氢气转化率增大,选项C正确; D.加入一定量N2,平衡正向移动,氢气转化率增大,选项D正确, 故答案为:CD; (3)①由反应可知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K=,故答案为:; ②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故K1>K2,故答案为:>; ③400℃时,反应2NH3(g)⇌N2(g)+3H2(g)的化学平衡常数与N2(g)+3H2(g)⇌2NH3(g)的平衡常数互为倒数,则400℃时,反应2NH3(g)⇌N2(g)+3H2(g)的化学平衡常数K==2;此时浓度商Qc==<K=2,反应向正反应进行,则该反应的v(N2)正>v(N2)逆,故答案为:2;>; 19.(13分)某些非金属单质如白磷(P4)可以与强碱溶液发生反应,可以与过量的热NaOH溶液反应生成PH3气体和NaH2PO2(次磷酸钠)。 (1)已知NaH2PO2溶液的pH>7,次磷酸是    (填“一”“二”或“三”)元    (填“强”或“弱”)酸。次磷酸的电离方程式为            ;NaH2PO2溶液的pH>7的原因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25 ℃时,向100 mL 0.1 mol/L的H3PO2溶液中,滴加等浓度的NaOH溶液至溶液呈中性,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    (填“>”“<”或“=”)100 mL。此时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答案】 (1)一 弱 H3PO2H2PO2-+H+ H2PO2-+H2OH3PO2+OH- (2)< c(Na+)=c(H2PO2-)>c(OH-)=c(H+) 【解析】 (1)由题目信息知,白磷与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产物之一是NaH2PO2,可见次磷酸是一元酸。NaH2PO2溶液的pH>7,说明H2PO2-会发生水解,所以H3PO2是一元弱酸。 (2)根据题目信息,若滴加NaOH溶液后恰好中和溶液中的H3PO2生成NaH2PO2,需NaOH溶液的体积是100 mL,此时溶液的pH>7。若使溶液呈中性,则滴加的NaOH溶液的体积应小于100 mL。由于溶液最终呈中性,则c(H+)=c(OH-),根据电荷守恒知c(Na+)+c(H+)=c(H2PO2-)+c(OH-),所以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顺序是c(Na+)=c(H2PO2-)>c(OH-)=c(H+)。 20.(14分)(1)在一定温度下,有a.盐酸 b.硫酸 c.醋酸三种酸: a.当三种酸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c(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 (用字母表示,下同)。 b.同体积、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三种酸,中和NaOH 的能力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 c.若三者c(H+)相同时,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 d.将c(H+)相同且体积也相同的三种酸,分别与等浓度的NaOH稀溶液反应至pH=7,则消耗NaOH溶液液的体积大小关系为_______。 e.将c(H+)相同的三种酸均加水稀释至原来的100倍后,c(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 (2)当H2S浓度较低时常用纯碱溶液进行吸收。表为H2S、H2CO3 的电离平衡常数。 电离平衡常数 Kal Ka2 H2S 9.1×10-8 1.1×10-12 H2CO3 4.3×10-7 5.61×10-11 纯碱溶液吸收少量H2S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3)磷酸是三元弱酸,常温下三级电离常数分别是Ka1=7.1×10-3,Ka2=6.2×10-8,Ka3=4.5×10-13,解答下列问题: a.常温下同浓度①Na3PO4、②Na2HPO4、③NaH2PO4的pH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填序号)。 b.常温下,NaH2PO4的水溶液pH_______ (填“>”“<”或“=”)7。 c.常温下,Na2HPO4的水溶液呈_______(填“酸”“碱”或“中”)性 【答案】(1)b>a>c b>a=c c>a>b c>a=b c>a=b (2)H2S+= HS-+ (3)③<②<① < 碱 【分析】 醋酸是弱电解质,在溶液中部分电离,存在电离平衡,而HCl、硫酸均为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硫酸为二元酸,则硫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最大; 【解析】 (1)在一定温度下,有a.盐酸 b.硫酸 c.醋酸三种酸: a.醋酸是弱电解质,在溶液中部分电离,存在电离平衡,电离方程式为:CH3COOH⇌CH3COO-+H+,而HCl、硫酸均为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盐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大于醋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硫酸为二元酸,则硫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最大,当三种酸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c(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 (用字母表示,下同)。故答案为:b>a>c; b.同体积、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三种酸,溶质物质的量相等,醋酸、HCl均为一元酸,二者提供氢离子物质的量相等,而硫酸为二元酸,提供氢离子物质的量最大,故中和NaOH的能力:b>a=c。故答案为:b>a=c; c.HCl、醋酸为一元酸,而硫酸为二元酸,HCl、硫酸完全电离,醋酸为弱酸,电离程度不大,若三者c(H+)相同时,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a>b。故答案为:c>a>b; d.将c(H+)相同且体积也相同的三种酸,分别与等浓度的NaOH稀溶液反应至pH=7,则盐酸和硫酸是强酸,消耗的NaOH相同,醋酸是弱酸部分电离,消耗NaOH溶液液的体积大小关系为c>a=b。故答案为:c>a=b; e.HCl、硫酸均为强电解质,盐酸、硫酸溶液中氢离子物质的量相等,稀释相同倍数后氢离子仍相等;醋酸是弱电解质,学生相同倍数会促进醋酸电离继续产生氢离子,稀释后醋酸中氢离子浓度最大,故:将c(H+)相同的三种酸均加水稀释至原来的100倍后,c(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a=b。故答案为:c>a=b; (2)酸性:H2CO3>H2S>>HS-,纯碱溶液吸收少量H2S的离子方程式为H2S+= HS-+。故答案为:H2S+= HS-+; (3)a.酸越弱,对应的盐水解能力越强,溶液碱性越强,常温下同浓度①Na3PO4、②Na2HPO4、③NaH2PO4的pH由小到大的顺序是③<②<①(填序号)。故答案为:③<②<①; b.常温下,H2PO电离数为6.2×10-8,水解常数为=1.4×10-12 ,电离大于水解,NaH2PO4的水溶液pH< (填“>”“<”或“=”)7。故答案为:<; c.常温下,HPO电离数为4.5×10-13,水解常数为=1.6×10-7 ,电离小于水解,Na2HPO4的水溶液呈碱(填“酸”“碱”或“中”)性,故答案为:碱。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