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考点13--钠及其化合物(解析版).docx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8553886 上传时间:2025-02-18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1.4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点13--钠及其化合物(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考点13--钠及其化合物(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点13 钠及其化合物 本专题一般与其他专题内容结合起来进行考查,常以一个选项或一个填空的形式考查钠与过氧化钠的性质、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鉴别及有关计算。 预测2023年高考对本专题的考查特点不变,直接出现大题的可能性不大,但有考查迁移能力的可能性,考查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如钠的活泼性、过氧化钠的结构与性质、碳酸氢钠的热不稳定性)的选择题出现概率较大。 一、钠的性质 二、钠的氧化物、氢氧化物 三、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钠的性质 1.钠的物理性质 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质地柔软,熔点低(小于100 ℃),密度比水的小,但比煤油的大。 2.从钠原子的原子结构认识钠的化学性质——还原性 NaNa+ (1)与非金属单质(如O2、Cl2)的反应 O2 Cl2:2Na+Cl22NaCl (2)与水反应 ①离子方程式:2Na+2H2O===2Na++2OH-+H2↑。 ②与滴加酚酞的水反应的现象及解释 (3)与盐酸反应 离子方程式:2Na+2H+===2Na++H2↑。 3.钠的制取及保存 (1)制取:化学方程式为2NaCl(熔融)2Na+Cl2↑。 (2)保存:密封保存,通常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 4.钠的用途 (1)钠钾合金(液态)可用于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2)用作电光源,制作高压钠灯。 (3)冶炼某些金属 金属钠具有强还原性,熔融状态下可以用于制取金属,如4Na+TiCl44NaCl+Ti。 【小试牛刀】 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在氧气中加热时,金属钠剧烈燃烧,生成淡黄色的固体Na2O2(  ) (2)金属钠着火时,可用泡沫灭火器或干燥的沙土灭火(  ) (3)钠表面自然形成的氧化层能够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空气氧化(  ) (4)金属钠具有强还原性,可与TiCl4溶液反应制取金属Ti(  ) (5)根据反应Na+KClNaCl+K↑,知Na的金属性强于K(  ) (6)实验完毕后剩余的金属钠不能随意丢弃,应放回原试剂瓶(  ) (7)ⅠA族元素又称碱金属元素(  ) (8)钠、氧化钠、碳酸钠的焰色反应均显黄色(  ) (9)把一小块金属钠放入饱和NaOH溶液中:有气体放出,恢复至室温后溶液的pH增大( ) (10)把一小块金属钠放入稀CuSO4溶液中:有气体放出,有紫红色铜析出( ) 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 【典例】 例1 下列关于金属钠的叙述中,说法正确的是( ) A.钠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 B.钠在空气中燃烧,产物是Na2O C.钠是银白色金属,硬度大,熔点高 D.取用金属钠时,剩余的钠不能放回原瓶 【答案】A 【解析】A项,钠的焰色为黄色,所以钠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黄色火焰,A正确;B项,钠在空气中燃烧,产物是Na2O2,B不正确;C项,钠是银白色金属,硬度小,熔点较低,C不正确;D项,钠为块状固体,取用金属钠时,剩余的钠应放回原瓶,D不正确;故选A。 例2 等质量的两块钠,第一块在足量氧气中加热,第二块在足量氧气(常温)中充分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一块钠失去电子多 B.两块钠失去电子一样多 C.第二块钠的反应产物质量最大 D.两块钠的反应产物质量一样大 【答案】B 【解析】金属钠失电子均变为+1价的阳离子,等质量的两块钠,失电子是一样的。根据4Na+O2===2Na2O,则1 mol 金属钠完全反应得氧化钠的质量是31 g,根据反应2Na+O2Na2O2,则1 mol金属钠完全反应得过氧化钠的质量是39 g,等质量的两块钠,即金属钠的物质的量是相等的,所以生成过氧化钠的质量大,即第一块钠的反应产物质量大。 【对点提升】 对点1 下列对金属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少量金属钠应该保存在煤油中 B.金属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Na2O C.火灾现场有大量金属钠存放时,可用水灭火 D.将一小粒金属钠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可置换出铜 【答案】A 【解析】A项,钠易和水、氧气反应,钠的密度大于煤油,且和煤油不反应,所以少量钠能保存在煤油中,故A正确;B项,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Na2O2,故B错误;C项,钠燃烧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和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促进钠燃烧,故C错误;D项,将一小粒金属钠放入硫酸铜溶液中,Na先和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再与硫酸铜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置换不出铜,故D错误;故选A。 对点2 向分别盛有100 mL水、100 mL 0.1 mol·L-1盐酸、100 mL 0.01 mol·L-1NaOH溶液的X、Y、Z三个烧杯中各投入0.05 mol Na。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个烧杯中均先发生的离子反应为 2Na+2H2O===2Na++2OH-+H2↑ B.三个烧杯中钠均在液面上剧烈反应,且X烧杯中的反应最剧烈 C.三个烧杯反应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 D.三个烧杯反应后,生成的气体的质量一定相同 【答案】D 【解析】钠与盐酸反应时钠先与H+反应,离子方程式表示为2Na+2H+===2Na++H2↑,A错误;三个烧杯中,Y烧杯中的氢离子浓度最大,反应最剧烈,B错误;X烧杯中生成的溶质为NaOH,Y烧杯中生成的溶质为NaCl、NaOH,Z烧杯中生成NaOH,且Z烧杯中原溶质为NaOH,故三个烧杯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同,C错误;因向三个烧杯中加入钠的物质的量相同且钠全部反应完,故生成H2的量相同,D正确。 【巧学妙记】 (1)钠与水、酸反应的实质都是与H+的反应。 (2)钠与乙醇反应的特点——慢、沉 钠与乙醇反应,钠块先沉在液面下,后上下浮动、能看到表面冒出气泡,并不能熔化成小球。 (3)钠与酸反应的特点——快,可能燃烧或爆炸。 钠的氧化物、氢氧化钠 1.氧化钠与过氧化钠的比较 Na2O Na2O2 电子式 氧元素化合价 -2 -1 色、态 白色固体 淡黄色固体 阴、阳离子个数比 1∶2 1∶2 是否为碱性氧化物 是 不是 与水反应 Na2O+H2O===2NaOH 2Na2O2+2H2O===4NaOH+O2↑ 与CO2反应 Na2O+CO2===Na2CO3 2Na2O2+2CO2===2Na2CO3+O2 与盐酸反应 Na2O+2HCl===2NaCl+H2O 2Na2O2+4HCl===4NaCl+2H2O+O2↑ 用途 氧化剂、供氧剂、漂白剂 2.氢氧化钠 (1)物理性质:NaOH的俗名为烧碱、火碱或苛性钠;它是一种白色固体,易溶于水并放出大量的热,有吸水性;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有很强的腐蚀性。 (2)化学性质 ①具有碱的通性 ②其他反应 与金属铝反应:2Al+2OH-+6H2O===2Na[Al(OH)4]+3H2↑ 与非金属单质反应:Cl2+2OH-===Cl-+ClO-+H2O 酯类水解:CH3COOC2H5+NaOHCH3COONa+CH3CH2OH (3)NaOH的制取 ①土法制碱:Na2CO3+Ca(OH)2===CaCO3↓+2NaOH ②现代工业制碱:2NaCl+2H2O2NaOH+H2↑+Cl2↑ 【小试牛刀】 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烧碱、纯碱均属于碱,不能盛放在玻璃试剂瓶中(  ) (2)NaOH在空气中久置,最终变为Na2CO3(  ) (3)氧化钠、过氧化钠均为离子化合物(  ) (4)1 mol Na2O2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4NA(  ) (5)H2O2和Na2O2都属于过氧化物,含有的化学键完全相同(  ) (6)7.8 g过氧化钠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数为0.2NA(  ) (7)Na2O2遇到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后,石蕊试纸最终变成蓝色(  ) (8)Na2O2与CO2反应生成0.1 mol O2时转移电子数目为0.4 mol(  ) (9)Na2O2投入到CuCl2溶液中有蓝色沉淀及气泡产生(  ) (10)向饱和烧碱溶液中加入2 g Na2O2充分反应完时,溶液中c(Na+)不变(  ) 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 【典例】 例1 下列不是Na2O和Na2O2的共同之处是( ) A.均是碱性氧化物 B.均能与水反应生成碱 C.阴阳离子的个数比均为1:2 D.均能与CO2反应生成Na2CO3 【答案】A 【解析】A项,过氧化钠属于过氧化物不属于碱性氧化物,A选;B项,过氧化钠和氧化钠都可以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B不选;C项,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阴离子分别为O2-、O22-,阳离子为钠离子,故阴阳离子的个数比均为1:2,C不选;D项,氧化钠和过氧化钠均能与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D不选。故选A。 例2 下列有关Na2O2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向包有Na2O2粉末的脱脂棉上滴加几滴水,脱脂棉剧烈燃烧起来,说明Na2O2与H2O反应放热且有氧气生成 B.Na2O2与CO2反应时有单质O2生成,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Na2O2在空气中久置变白,涉及的氧化还原反应中,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Na2O2粉末加入Ca(HCO3)2溶液中,会产生气体和浑浊 【答案】B 【解析】A项,燃烧的条件是达到着火点和具有助燃物质;B项,反应物中没有单质参加反应,不符合置换反应的定义;C项,Na2O2与CO2、H2O的反应都是Na2O2自身的氧化还原反应;D项,Na2O2先和水反应生成O2和NaOH,NaOH再与Ca(HCO3)2反应产生沉淀CaCO3。 【对点提升】 对点1 对Na2O2与CO2和H2O(g)混合气体的反应来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只要参加反应的Na2O2一定,反应生成的氧气就一定 B.只要CO2和H2O(g)的总的物质的量一定,反应所消耗的Na2O2的量就一定 C.只要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一定,反应中所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就一定 D.只要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一定,固体所增加的质量就一定 【答案】D 【解析】根据Na2O2与CO2、H2O(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于两个反应中Na2O2与O2的物质的量之比都为2∶1,所以A正确;两个反应中:2Na2O2~2H2O(g),2Na2O2~2CO2,所以B正确;根据上面方程式中的电子转移情况知选项C也正确;根据反应方程式知,CO2、H2O与Na2O2反应时,固体增加的质量为“CO2”中“CO”的质量和“H2O”中“H2”的质量,所以当物质的量固定的混合气体中CO2气体所占的比例大时,固体增加的质量大,当H2O所占的比例大时,固体所增加的质量较小,则D错误。 对点2 在一密闭容器中有CO、H2、O2共16.5 g和足量的Na2O2,用电火花引燃,使其完全反应,Na2O2增重7.5 g,则原混合气体中O2的质量分数是(  ) A.54.5% B.40% C.36% D.33.3% 【答案】A 【解析】CO、H2、O2完全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水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氢氧化钠,所以过氧化钠固体增重的质量等于CO、H2的质量,所以原混合气体中CO、H2的质量一共是7.5 g,则O2的质量是16.5 g-7.5 g=9.0 g,所以原混合气体中O2的质量分数是×100%≈54.5%。 【巧学妙记】 (1)金属钠露置在空气中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其过程:银白色金属钠表面变暗出现白色固体接着表面变稀白色块状固体白色粉末状物质。 (2)Na2O2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过氧化钠的电子式为 Na2O2与H2O、CO2的反应规律 电子转移关系 当Na2O2与CO2、H2O反应时,物质的量的关系为2Na2O2~O2~2e-,n(e-)=n(Na2O2)=2n(O2) 气体体积变化关系 CO2、水蒸气(或两混合气体)通过足量Na2O2时,气体体积的减少量是原来气体体积的,等于生成氧气的量,即ΔV=V(O2)=V(混合) 固体质量变化关系 CO2、水蒸气分别与足量Na2O2反应时,固体相当于吸收了CO2中的“CO”、水蒸气中的“H2”,所以固体增加的质量Δm(CO2)= 28 g·mol-1×n(CO2),Δm(H2O)=2 g·mol-1×n(H2O)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1.Na2CO3和NaHCO3的性质 2.转化关系 Na2CO3NaHCO3 3.Na2CO3和NaHCO3性质的应用 (1)Na2CO3、NaHCO3的鉴别 ①固体的鉴别用加热法: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是NaHCO3固体。 ②溶液的鉴别可用沉淀法、气体法和测pH法。 a.沉淀法:加入BaCl2溶液或CaCl2溶液,产生沉淀的是Na2CO3溶液。 b.气体法:滴入稀盐酸,立即产生气泡的是NaHCO3溶液。 c.测pH法:用pH试纸测相同浓度的稀溶液,pH大的是Na2CO3溶液。 (2)Na2CO3、NaHCO3的除杂 序号 混合物(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方法 ① Na2CO3(s)(NaHCO3) 加热法 ② NaHCO3(aq)(Na2CO3) 通入足量CO2 ③ Na2CO3(aq)(NaHCO3) 滴加适量NaOH溶液 【小试牛刀】 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在酒精灯加热条件下,Na2CO3、NaHCO3固体都会分解(  ) (2)向Na2CO3饱和溶液中通入足量CO2,会有NaHCO3晶体析出(  ) (3)用酚酞溶液可鉴别饱和食盐水和饱和碳酸钠溶液(  ) (4)将稀盐酸滴入碳酸钠与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中,立即产生气泡(  ) (5)用热的纯碱溶液清洗炊具上的油污时,不涉及化学变化(  ) 答案:(1)× (2)√ (3)√ (4)× (5)× 【典例】 例1 下列有关Na2CO3和NaHCO3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 A.热稳定性:Na2CO3>NaHCO3 B.相同温度下,0.1 mol·L-1盐溶液的pH:Na2CO3>NaHCO3 C.等质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量:Na2CO3<NaHCO3 D.相同温度下,0.1 mol·L-1盐溶液分别与0.1 mol·L-1 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Na2CO3>NaHCO3 【答案】D 【解析】A项,NaHCO3受热易分解,Na2CO3受热不分解;B项,相同条件下,pH:Na2CO3>NaHCO3;C项,相同质量时,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大,故C正确;D项,NaHCO3与盐酸反应一步完成,而Na2CO3与盐酸反应分两步进行,相同条件下NaHCO3比Na2CO3反应放出气体剧烈,故D错误。 例2 有两试管分别装有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2CO3和NaHCO3溶液,下列操作或判断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 判断 A 分别加入澄清石灰水 产生沉淀者为Na2CO3 B 分别加入等浓度的稀盐酸 反应较剧烈者为Na2CO3 C 分别加入CaCl2溶液 产生沉淀者为Na2CO3 D 逐滴加入等浓度的盐酸 立即产生气泡者为Na2CO3 【答案】C 【解析】A项,发生的反应分别为Na2CO3+Ca(OH)2=CaCO3↓+2NaOH,2NaHCO3+Ca(OH)2=CaCO3↓+Na2CO3+2H2O,两者现象相同(都产生白色沉淀),故A错误;B项,加入等浓度的稀盐酸时,NaHCO3溶液反应更剧烈,故B错误;C项,Na2CO3与CaCl2发生反应:Na2CO3+CaCl2=CaCO3↓+2NaCl,产生白色沉淀,NaHCO3与CaCl2不反应,故C正确;D项,逐滴加入等浓度的盐酸时,NaHCO3立即产生气泡,Na2CO3开始无气泡产生,过一会儿才产生气泡,故D错误;故选C。 【对点提升】 对点1 有关NaHCO3和Na2CO3的性质,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等质量的NaHCO3和Na2CO3与足量盐酸反应,在相同条件下Na2CO3产生的CO2体积小 B.等物质的量的两种盐与同浓度盐酸完全反应,所消耗盐酸的体积Na2CO3是NaHCO3的两倍 C.等质量NaHCO3和Na2CO3与盐酸完全反应,前者消耗盐酸较多 D.等物质的量的NaHCO3和Na2CO3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CO2一样多 【答案】C 【解析】Na2CO3+2HCl===2NaCl+CO2↑+H2O,NaHCO3+HCl===NaCl+CO2↑+H2O。解答此类题目用归“1”法。A项,假设二者都是1 g,则n(NaHCO3)=n(CO2)= mol,n(Na2CO3)=n(CO2)= mol,正确;B项,假设二者均为1 mol,则消耗的盐酸:Na2CO3为2 mol,NaHCO3为1 mol,正确;C项,假设二者均为1 g,Na2CO3需盐酸的物质的量为2× mol= mol,NaHCO3需盐酸 mol,错误。 对点2 为精确测定工业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含少量NaCl),准确称量W g样品进行实验,下列实验方法所对应的实验方案和测量数据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方法 实验方案 测量数据 A 滴定法 将样品配成100 mL溶液,取10 mL,加入酚酞,用标准盐酸滴定 消耗盐酸的体积 B 量气法 将样品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气体全部被碱石灰吸收 碱石灰增加的质量 C 重量法 将样品放入烧瓶中,置于电子天平上,加入足量盐酸 减少的质量 D 量气法 将样品与盐酸反应,气体通过排水量气装置量气 排出水的体积 【答案】A 【解析】用酚酞做指示剂时,Na2CO3与盐酸发生反应Na2CO3+2HCl===2NaCl+CO2↑+H2O,依据消耗盐酸的量可以计算出样品中Na2CO3的量,进而确定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A项正确;测量碱石灰增重的方法是重量法而不是量气法,B项错误;样品中加入足量盐酸,因盐酸的质量未知,无法通过重量法测量Na2CO3的质量,C项错误;因部分CO2能溶解到水里,与水反应生成H2CO3,故排出水的体积并不是CO2的体积,D项错误。 【巧学妙记】 1.依据图像特点判断溶液溶质成分的方法 若a=0(即图像从原点开始) 溶液中的溶质为NaHCO3 若V(Oa)=V(ab)(即Oa段与ab段消耗盐酸的体积相同) 溶液中的溶质为Na2CO3 若V(Oa)>V(ab)(即Oa段消耗盐酸的体积大于ab段消耗盐酸的体积) 溶液中的溶质为Na2CO3和NaOH 若V(Oa)<V(ab)(即Oa段消耗盐酸的体积小于ab段消耗盐酸的体积) 溶液中的溶质为Na2CO3和NaHCO3 2.测定碳酸钠质量分数的常用方法 1.气体法 ①测定原理:Na2CO3+H2SO4===Na2SO4+H2O+CO2↑。 依据CO2的体积确定Na2CO3的物质的量,进而确定纯碱中Na2CO3的含量。 ②实验操作:向m g纯碱样品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准确测量产生CO2气体的体积为V mL(已折算为标准状况)。 (3)数据处理 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为 mol×106 g·mol-1= g,则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100%=%。 2.沉淀法 ①测定原理:Na2CO3+BaCl2===BaCO3↓+2NaCl。 依据BaCO3沉淀的质量,确定Na2CO3的物质的量,进而确定纯碱中Na2CO3的含量。 ②实验操作:先将m g纯碱样品溶于水配成溶液,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经过滤、洗涤、干燥得BaCO3沉淀的质量为n g。 ③数据处理 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为×106 g·mol-1= g,则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100%=×100%。 1.下列关于钠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灼烧氯化钠的火焰呈紫色 B.Na和Na+化学性质一样 C.金属钠可保存在煤油中 D.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物质 【答案】C 【解析】A项,氯化钠中含有钠元素,钠元素的焰色试验为黄色,所以灼烧氯化钠的火焰呈黄色,A错误;B项,Na和Na+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二者化学性质不同,B错误;C项,钠不和煤油反应,且密度比煤油大,保存在煤油中可以防止钠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反应,C正确;D项,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淡黄色的过氧化钠,D错误;故选C。 2.下列关于钠的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Na2CO3和NaHCO3均能与盐酸和NaOH溶液反应 B.Na2CO3固体中含有的NaHCO3可用加热的方法除去 C.Na2O2和Na2O均为白色固体,与CO2反应均放出O2 D.分别向Na2O2和Na2O与水反应后的溶液中立即滴入酚酞溶液,两者的现象相同 【答案】B 【解析】Na2CO3不能与NaOH反应,A项错误;NaHCO3加热分解生成Na2CO3,可以用加热的方法除去Na2CO3固体中含有的NaHCO3,B项正确;Na2O2是淡黄色固体,与CO2反应生成Na2CO3与O2,但Na2O与CO2反应生成Na2CO3,没有氧气生成,C项错误;Na2O2与水反应生成NaOH与O2,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具有强氧化性,立即滴入酚酞,现象是溶液先变红,后退色,Na2O与水反应生成NaOH,滴入酚酞,溶液变为红色,现象不相同,D项错误。 3.NaCl 是一种化工原料,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5℃,NaHCO3 在水中的溶解度比 Na2CO3 的大 B.石灰乳与 Cl2 的反应中,Cl2 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常温下干燥的 Cl2 能用钢瓶贮存 D.如图所示转化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BC 【解析】A项,25℃,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钠晶体,则NaHCO3在水中的溶解度比Na2CO3的小,故A错误;B项,石灰乳与Cl2的反应为2Ca(OH)2+2Cl2=Ca(ClO)2+CaCl2+2H2O,反应中Cl的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故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故B正确;C项,常温下干燥的Cl2与Fe不反应,故能用钢瓶贮存,故C正确;D项,图中转化:NaCl+NH3+H2O+CO2=NH4Cl+NaHCO3,2NaHCO3Na2CO3+H2O+CO2↑均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故选BC。 4.某些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能与Na2O2反应,且反应极有规律,如Na2O2+SO2=Na2SO4、2Na2O2+2SO3(g)= 2Na2SO4+O2,。据此判断下列反应方程式错误的是( ) A.2Na2O2+2N2O3=4NaNO2+O2 B.Na2O2+2NO2=2NaNO3 C.2Na2O2+2N2O5═4NaNO3+O2 D.2Na2O2+2Mn2O7=4NaMnO4+O2 【答案】A 【解析】根据题给信息可知:Na2O2可与某些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反应,生成对应的盐(或碱)和O2,Na2O2具有强氧化性,与所含元素不是最高价态的氧化物反应时,生成其最高价的盐,而不生成O2。A项,N2O3中的氮也不是最高价,所以不产生氧气,不符合上述规律,故A错误;B项,NO2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不是最高价态,与Na2O2反应时不生成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O2+2NO2=2NaNO3,故B正确;C项,N2O5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是最高价态,与Na2O2反应时生成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N2O5═4NaNO3+O2,故C正确;D项,Mn2O7中Mn元素的化合价为+7价,处于最高价态,与Na2O2反应时生成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Mn2O7=4NaMnO4+O2,故D正确;故选A。 5.某同学用下图装置证明过氧化钠可做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装置B中盛放的液体为浓硫酸 B.装置C发生的反应中,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装置D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除去多余的CO2 D.将E中试管收集的气体可使带有火星的木条复燃 【答案】A 【解析】由实验装置图可知,装置A中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制备二氧化碳,装置B中盛有的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用于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装置C中盛有的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反应生成氧气,装置D中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吸收未反应的二氧化碳,装置E为排水集气法收集反应生成的氧气。A项,由分析可知,装置B中盛有的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用于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防止氯化氢与过氧化钠反应,干扰实验,故A错误;B项,装置C发生的反应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反应生成氧气,反应中氧元素即被氧化又被还有,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故C正确;C项,由分析可知,装置D中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吸收未反应的二氧化碳,故C正确;D项,由分析可知,装置E为排水集气法收集反应生成的氧气,氧气可使带有火星的木条复燃,故D正确;故选A。 6.有关NaHCO3和Na2CO3的性质,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等质量的NaHCO3和Na2CO3与足量盐酸反应,在相同条件下Na2CO3产生的CO2体积大 B.等物质的量的两种盐与同浓度盐酸完全反应,所消耗盐酸的体积Na2CO3是NaHCO3的两倍 C.将石灰水加入NaHCO3溶液中不产生沉淀,加入Na2CO3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 D.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两种溶液,Na2CO3溶液的碱性大于NaHCO3溶液的碱性 【答案】C 【解析】A项,由于相对分子质量NaHCO3小于Na2CO3,所以等质量的NaHCO3、Na2CO3的物质的量n(NaHCO3)>n(Na2CO3),即在相同条件下产生CO2的体积比较,NaHCO3产生的体积大,A正确;B项,物质的量相等的NaHCO3、Na2CO3与HCl反应,消耗HCl的物质的量Na2CO3是NaHCO3的两倍,则消耗同浓度HCl的体积Na2CO3是NaHCO3的两倍,B正确;C项,NaHCO3溶液中HCO3-,与OH-反应生成CO32-,CO32-与Ca2+结合生成CaCO3沉淀,C错误;D项,碳酸根离子水解程度大于碳酸氢根离子的水解程度,相同条件下Na2CO3溶液的碱性比NaHCO3的强,D正确;故选C。 7.已知甲、乙、丙三种物质均含有同种元素X,其转化关系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是( ) A.若A为NaOH溶液,乙为白色沉淀,则X可能为短周期金属元素 B.若A为硝酸,X为金属元素,则甲与乙反应可生成丙 C.若A为氧气,丙在通常状况下为红棕色气体,则甲可能为非金属单质 D.若乙为NaHCO3,则甲或丙可能是CO2 【答案】B 【解析】A项,若A为NaOH溶液,甲是AlCl3,乙是Al(OH)3白色沉淀,丙是NaAlO2,X为短周期金属元素铝,符合题意,A正确;B项,若A为硝酸,X为金属元素,X应是变价金属,则甲是Fe,乙是Fe(NO3)2,丙是Fe(NO3)3,甲与乙不反应,B错误;C项,若A为氧气,丙在通常状况下为红棕色气体即NO2,则甲是N2,乙是NO,C正确;D项,若乙为NaHCO3,甲是CO2,A是NaOH,丙是Na2CO3,或者甲是Na2CO3,乙是NaHCO3,A是HCl,丙是CO2,D正确。故选B。 8.向体积均为10mL且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两份NaOH溶液中分别通入一定量的CO2得到溶液甲和乙。向甲、乙两溶液中分别滴加0.1 mol·L-1盐酸。此时反应生成CO2体积(标准状况)与所加盐酸体积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乙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2CO3、NaHCO3 B.当0<V(HCl)<10 mL时,甲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OH-+H+ =H2O C.原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1 D.乙溶液中滴加盐酸后产生CO2体积的最大值为112 mL(标准状况) 【答案】C 【解析】在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后,溶液中溶质的组成可能是NaOH和Na2CO3、Na2CO3、Na2CO3和NaHCO3、NaHCO3四种情况,没有产生二氧化碳时的反应可能为:OH﹣+H+=H2O和CO32-+H+=HCO3-,产生二氧化碳的反应为:HCO3-,+H+=H2O+CO2↑;根据加入50mL盐酸时溶质为氯化钠及原子守恒计算出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根据图象可知,甲溶液中溶质只能为Na2CO3和NaHCO3,乙溶液的溶质为NaOH和Na2CO3;根据HCO3-,+H+=H2O+CO2↑计算出乙溶液中产生二氧化碳的最大值。A项,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溶质不可能为NaOH、NaHCO3,根据图象可知,乙溶液中的溶质为NaOH和Na2CO3,故A错误;B项,在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后,溶液中溶质的组成可能是:NaOH和Na2CO3、Na2CO3、Na2CO3和NaHCO3、NaHCO3四种情况,由图中HCl的用量与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体积的关系可知甲溶液的溶质应该为:Na2CO3和NaHCO3,所以当0<V(HCl)<10mL时,甲溶液中没有产生二氧化碳的离子方程式为:CO32-+H+=HCO3-,故B错误;C项,根据图象可知,当V(HCl)=50mL时,得到的产物为NaCl,由原子守恒可知:n(NaOH)=n(NaCl)=n(HCl)=0.1 mol·L-1×0.05L=0.005mol,则原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c(NaOH)==0.5 mol·L-1,故C正确;D项,乙溶液中滴加盐酸,产生二氧化碳的阶段为:HCO3-,+H+=H2O+CO2↑,根据消耗了10mL盐酸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0.1mol/L×0.01L=0.001mol,标况下0.001mol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22.4L/mol×0.001mol=22.4mL,故D错误;故选C。 9.向100 mL NaOH溶液中通入一定量CO2气体,充分反应,再向所得溶液中还滴加入0.2mol/L的盐酸,产生CO2的体积与所加盐酸体积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原NaOH溶液的浓度为0.1 mol·L-1 B.通入CO2的体积为336 mL (标准状况) C.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NaOH) : n(Na2CO3)=1:3 D.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NaHCO3): n(Na2CO3)=2:1 【答案】BD 【解析】根据图像可知,加入盐酸0~25mL时,无气体产生,发生H++CO32-=HCO3-,而25~100mL时,HCO3-+H+=CO2↑+H2O。A项,加入盐酸100mL时,溶液的溶质为NaCl,则n(HCl)=n(NaCl) =n(NaOH)= 0.2mol/L×100mL=0.02mol,原NaOH溶液的浓度为0.2mol·L-1,A错误;B项,25~100mL时,HCO3-+H+=CO2↑+H2O,消耗n(HCl)= 0.2mol/L×75mL=0.015mol,生成CO2的物质的量为0.015mol,根据C守恒,则通入CO2的体积为336 mL (标准状况),B正确;C项,所得溶液中溶质无NaOH,C错误;D项,加入盐酸0~25mL时,无气体产生,发生H++CO32-=HCO3-,而25~100mL时,HCO3-+H+=CO2↑+H2O,则原溶液中含有n(Na2CO3)=0.005mol,HCO3-总消耗盐酸75mL,0.005mol CO32-生成HCO3-0.005mol,则原溶液中含有n(NaHCO3)=0.01mol,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NaHCO3):n(Na2CO3)=0.01:0.005=2:1,D正确;故选BD。 10.下表中,对陈述Ⅰ、Ⅱ的正确性及两者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 ) 选项 陈述Ⅰ 陈述Ⅱ 判断 A 纯碱可用于治疗胃溃疡 纯碱可与盐酸反应 Ⅰ对,Ⅱ对,有 B CO2中的少量HCl杂质可将气体通入饱和Na2CO3溶液除去 Na2CO3可与HCl反应 Ⅰ对,Ⅱ错,无 C Na2CO3溶液中混有少量NaHCO3杂质,可加入适量NaOH除去 NaHCO3可与NaOH反应生成Na2CO3 Ⅰ对,Ⅱ对,有 D 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CO2气体,有白色晶体析出 NaHCO3难溶于水 Ⅰ对,Ⅱ对,有 【答案】C 【解析】A项,碳酸钠能够与盐酸反应,但是碳酸钠碱性较强,具有腐蚀性,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所以陈述Ⅰ错误,故A错误;B项,Na2CO3可与HCl反应,但CO2也可以和Na2CO3反应,所以不能用饱和Na2CO3溶液除去CO2中少量的HCl杂质,故陈述Ⅰ错误,故B错误;C项,NaHCO3可与NaOH反应生成Na2CO3和H2O,可用适量的NaOH溶液除去Na2CO3溶液中混有少量有NaHCO3杂质,陈述Ⅰ和陈述Ⅱ都对,故C正确;D项,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CO2气体,可发生反应:Na2CO3+ CO2+H2O=2 NaHCO3,由于相同温度下,NaHCO3的溶解度小于Na2CO3的溶解度,所以有NaHCO3晶体析出,陈述Ⅰ对,陈述Ⅱ错误,故D错误;故选 C 。 11.过碳酸钠(2Na2CO3·3H2O2)能杀灭新冠病毒,是一种良好的消毒剂,也可作为漂白剂、去污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过碳酸钠具有强氧化性 B.过碳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能促进油污水解 C.二氧化锰、铁离子或高温会减弱过碳酸钠的漂白效果 D.过碳酸钠溶液与过量的亚硫酸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2CO3·3H2O2+Na2SO3===2Na2CO3+Na2SO4+O2↑+3H2O 【答案】D 【解析】过碳酸钠(2Na2CO3·3H2O2)组成中含有H2O2,H2O2具有强氧化性,则过碳酸钠具有强氧化性,故A正确;过碳酸钠的水溶液中存在碳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水解使溶液显碱性,可促进油脂的水解,故B正确;因H2O2不稳定,在二氧化锰、铁离子催化作用下或高温受热条件下均会分解,导致其失去强氧化性,减弱过碳酸钠的漂白效果,故C正确;过碳酸钠溶液与过量的亚硫酸钠溶液反应,过碳酸钠只表现强氧化性,反应为2Na2CO3·3H2O2+3Na2SO3===2Na2CO3+3Na2SO4+3H2O,故D错误。 12.Na2CO3和NaHCO3是厨房中常见的两种盐,可用化学性质的差异进行鉴别。回答下列问题: (1)与酸反应的差异。甲组进行了如下4组实验。 其中实验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填实验序号)可以鉴别Na2CO3和NaHCO3,实验现象分别是___________。 (2)稳定性差异。乙组设计如下装置进行实验(加热及夹持装置省略)。 ①将分别装有Na2CO3和NaHCO3的试管同时放入甘油浴加热(甘油沸点为290OC),目的是___________。 ②该实验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检验反应的产物,a、b试管中的实验现象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试管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与盐溶液反应的差异。丙组设计如下实验,探究Na2CO3和NaHCO3溶液与CaCl2溶液反应的差异。 实验组号 反应物 现象 物质 浓度/mol/L CaCl2浓度/mol/L 是否有沉淀(室温) 气泡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