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是北师大版的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主题单元“眼睛”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夹叙夹议地向我们介绍了一张曾引起全社会关注的照片,照片展示了贫困地区的儿童在学习条件极度恶劣的情况下,仍然渴望读书、渴望求知的强烈愿望。
文章中交代了照片的背景资料,学习课文时结合课后的金钥匙栏目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一种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文章中还有作者用简炼的手法传神地勾勒了一双清澈、专注、会说话的眼睛,以及由此产生的联想。让学生在朗读、抄写中体会联想是以事实为根据的,并学习作者的这种写作方法。
学情分析:
经过几年的语文学习实践,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在阅读中能通过自读自悟的方法、合作学习的方式,感悟和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从而在情感体验、写作方法、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等方面逐步得到提高。大部分学生已学会了记摘录笔记,能独立识字、学词学句。可是,一部分同学对一些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学习目标:
1. 认会写会8个生字;理解“蜿蜒、忧郁、濒临、丰碑”等词语。
2. 图文对照,感受“大眼睛”的特点,并结合第一段和查找的有关背景资料,帮助理解作者由此联想到的内容。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 抄写课文中的“精彩段”。
课前预习:
熟读课文并查找一些有关描写眼睛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 借课文中的插图进行说话练习,导入课文。
1、 活动:开火车说一说有关描写眼睛的词语。
2、 出示书中的图片,让同学们运用自己积累的描写眼睛的词语来描述一下图片中这位小姑娘的眼睛。
(师:我们来看看作者为什么要描述这双眼睛?他又是如何来描述这双眼睛的呢?)
二、 初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 检查预习情况。
2、 以各种形式的朗读训练使学生熟读课文。
3、 引导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 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在学习课文之前,先向同学们推荐课后的“金钥匙”栏目。师提出:找找课文中的哪一段交代了事情发生的背景?
1、 学习课文第一段。
(1)、默读课文第一段。读完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这张照片从哪里拍到的?山里的孩子上学条件是怎样的?等等。)
(2)、再读课文,并谈谈当你知道这张照片是这样拍到以后,你对小姑娘的这双眼睛有新的看法了吗?能否描述一下?
师说: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述这双大眼睛的。
2、 重点学习课文2-5自然段。在读读、说说、议议中体会贫困地区的孩子是多么渴望上学、渴望读书。
(1)、朗读课文2-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作者联想到的内容,然后相互交流。
生:作者联想到这双大眼睛正在专心地听课呢。
生:作者联想到这双大眼睛渴望读书,可是却担心着什么。
师:她会担心什么呢?
生:她可能担心没钱继续上学吧。
生:作者还联想到这双大眼睛在看着很多人,希望我们帮助像她这样的孩子。
(2)、从课文中的两个“生怕”你体会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感悟小女孩对知识的渴求。)
生:我体会到小女孩听课十分认真。
生:我体会到小女孩很爱学习。
生:我体会到小女孩很想学习知识。
生:我还体会到小女孩很珍惜学习的机会。
……
(3)、从课文中的两个“虽然”和一个“可是”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山区孩子学习条件的艰苦,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以及他们内心充满忧郁的原因。)
生:我体会到小女孩为了上学不怕条件差。
生:我体会到小女孩怕迟到连头发都不梳。
生:我体会到小女孩上学不容易。
生:我想小女孩只要能上学什么都不顾了。
(4)、作者为什么能从这双眼睛联想到小女孩对知识的渴求、山区孩子学习条件的艰苦,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呢?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因为了解了山区孩子上学的不易,才会由此联想到这些内容的,从而知道了解背景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一种方法,也是习作表达的一种方法。)
(5)、你看到这双大眼睛还联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这个小女孩平时的作业一定完成的很认真。
生:我想她的作业本一定用的一点地方都不剩才不用了。
生:我想她的铅笔用的都拿不住了才不用了。
生:我补充,我从电视上看到那些山里的孩子平时都舍不得用铅笔,都是在地上用树棍写,只有写课堂作业时才舍得用铅笔。
……
(6)、有语气地朗读2-5自然段,把你认为应该重读的词画出来,并试着读一读。
(7)、在2-5自然段中选自己喜欢的段落抄写。
师:当作者拍到这张照片并发表以后,其他人看到这张照片会怎样呢?
3、学习课文6-7自然段。
(1)、读了这部分内容后,你都了解了这张照片发表后在社会引起了哪些关注?边读边画出有关内容。作者运用了什么方式介绍的?
(引导学生找出这张照片的巨大反响。作者运用了具体的数据来真实地报道了这张照片的社会作用。)
(2)、朗读课文6-7自然段,思考:“大眼睛”为什么能成为“希望工程”的标志?
(引导学生理解这双大眼睛的照片在社会上引起的关注,以及因为激起了海内外千百万人的爱心,他们伸出了援助之手,使得许多因贫困而失学的儿童重返校园。)
(3)、看到“大眼睛”这张照片在社会上引起的关注,你有什么想法?
(引导学生结合本校搞的“百日节俭献爱心”活动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我觉得我的学习条件太好了,我以后要节约用本子和铅笔。
生:我不再乱花钱了,把零用钱积攒起来寄给贫困地区的学生。
生:我要好好学习,将来长大建学校,让那些穷孩子也能上学。
……
四、 课外延伸:再查找一些关于这双“大眼睛”的资料,更加详细地了解关于“希望工程”或是照片中的这位姑娘的情况。
五、 教学反思:
1、 把握本文的特点设计教学环节。这篇文章的特点是作者在文章的第一段交代了事情发生的背景,这样有利于学生学习文章时理解作者由此联想到的内容。学习课文之前,我首先让学生读了金钥匙栏目的内容,使他们知道了了解背景可以帮助理解课文内容。然后,图文结合学习课文中作者联想的内容。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学生体会到联想是以事实为依据的,并向学生及时地介绍了这种写作方法。
2、 将学习语文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学习完课文,让学生结合我们学校开展的“百日节俭献爱心”活动谈谈自己的想法。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将自己平时买零食的钱节省下来捐献给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并且愿意将自己用过的学习用具、看过的儿童读物捐献出去。这难道不是最好的教育机会吗?
3、 从课堂上学生抄写的情况看,平时还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很多学生不是速度慢,就是书写太乱。说明这方面的基本功还比较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