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主题单元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
空间图形的认识
作者姓名
韩淼
所属单位
灌南县小窑实验学校
联系地址
灌南县城市花园
联系电话
15252801187
电子邮箱
534215584@
邮政编码
222500
学科领域 (在内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语文
Ö 美术
生物
科学
+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Ö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小学六年级
所需时间
3课时
主题学习概述(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圆、长方体、正方体等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阶段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是以后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圆柱和圆锥的侧面是曲面,本单元的学习会使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更深入、更全面,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圆柱和圆锥的体积。教学重点是圆柱、圆锥的特征及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本主题单元要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获得数学知识。如圆柱体积公式的教学,通过联系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联想到圆柱的体积公式,再通过回忆圆面积推导过程类推到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最后,在学具操作和多媒体辅助下体会圆柱转化成长方体,体积不变,底面积不变、高也没有变,并再次感受极限的数学思想;圆锥体积公式则更充满挑战性,先直观估计,产生猜想,再实验验证,获得结论,猜想—验证是发现规律、创新知识的常用策略,鼓励猜想—引导验证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科学态度。
在本主题单元中,我们设计两个专题来组织学习活动。专题一:什么样的物体是圆柱,圆柱的表面积应该怎么计算?通过观察、操作、测量、比较,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探索圆柱的特征,明白它的表面是由哪几个平面图形组成的,这几个平面图形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从而摸索出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专题二:猜想等底、等高的长方体和圆柱体的体积之间的关系?充分考虑学生的现实认知水平,采取先猜想、在验证的步骤,激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充分体会体会圆柱体积公式推导过程的合理性,并不断丰富对有关图形转化方法的感受。专题三:认识什么样的物体是圆锥?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是什么样的关系?引导学生用倒沙子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想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使学生又一次实实在在地经历由建立猜想到实验验证,再到得出公式的全过程,从而感受到数学方法的魅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探索活动的兴趣。
主题学习目标(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在现实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
2、 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探索与发现,理解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和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经历探索圆柱、圆锥有关知识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4、 在观察与实验、猜测与验证、交流与反思等活动中,初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于发展的过程,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初步了解并掌握一些数学思想方法。
过程与方法
(1) 经历观察、动手操作等数学活动,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2) 通过学习运用图形描述圆柱、圆锥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3) 在数学活动中,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5) 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能积极参与教师组织的数学学习活动,对圆柱、圆锥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2)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加以解决。
(3) 感受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
对应课标
1.向同学渗透“理论来源于实践”的观点,进一步发展同学的空间思维。
2.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3.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外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计算。
4、理解求圆柱、圆锥的体积的计算公式,会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 圆柱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
2. 圆锥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专题划分
什么样的物体是圆柱,圆柱的表面积应该怎么计算?
猜想、验证等底、等高的长方体和圆柱体的体积之间的关系?
认识什么样的物体是圆锥?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是什么样的关系?
专题一
什么样的物体是圆柱,圆柱的表面积应该怎么计算?
所需课时
1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是在学生认识了圆柱的特征,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教材上看,教材先安排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的认识,然后圆柱的侧面和展开图的比较,认识到圆柱的侧面,就是它的长方形。还要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通过圆柱的侧面展开图让学生观察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思考圆柱的表面积,就是由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圆的面积。通过侧面展开图的操作,学生了解了圆柱的侧面积相当于长方形面积。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柱的高。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的表面积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一个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求表面积,要先求侧面积,再求圆的面积。这也就突出了重点。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能正确判断圆柱体,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2.使学生认识圆柱的侧面,理解和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专题问题设计
什么样的物体是圆柱,圆柱的表面是由哪几个平面图形组成的,这几个平面图形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圆柱的表面积应该怎么计算?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实物投影、教学课件
常规资源
一个长方体模型,大小不同的圆柱实物若干,圆柱模型;学生准备圆柱实物(要有一个侧面贴有商标纸或纸的圆柱体)。
教学支撑环境
本班教室
其 他
演示课件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活动一:1.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说说各部分的名称,看看它有哪些特征。
提问:谁来说一说它们各部分的名称以及各有哪些特征?
2.认识圆柱各部分名称。
(1)结合上面的认识,认识底面,侧面.
出示圆柱,让学生观察共有几个面。
说明圆柱上下两个面叫做圆柱的底面。你认为这两个底面的大小怎样?老师取下两个底面比较,得出是完全相同或者大小相等的两个圆。
请大家把圆柱竖放,用手摸一摸周围的面,(用手示意侧面)你对这个面有什么感觉?
说明:围成圆柱除上下两个底面外,还有一个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
追问:侧面是怎样的一个面? (3)认识圆柱图形。
请同学们自己再摸一摸自己圆柱的两个底面和侧面,并且同桌相互说一说哪是底面,哪是侧面,各有什么特点。
(2) 结合上面的认识,认识高。
长方体有高,圆柱体也有高。请看一下自己的圆柱,想一想,圆柱体的高在哪里?试着量一量你的圆柱高是多少。谁来说说圆柱的高在哪里?
说明: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圆柱的高是多少,怎样量出来的。提问:想一想,一个圆柱的高有多少条?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3.巩固特征的认识。
(1)提问:你见过哪些物体是圆柱形的?
(2)做练习一第1题。
指名学生口答,不是圆柱的要求说明理由。
(3)老师说一些物体,学生判断是不是圆柱:汽油桶、钢管、电线杆、腰鼓……
活动二:探索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圆柱的表面积如何求,要求它的表面积先求什么?还要求什么?
(1)求侧面的面积。
教师出示圆柱模型说明:请同学们先想一想,如果把圆柱侧面沿高剪开再展开,它会是什么形状。现在请大家拿出贴有商标纸的饮料罐(教师同时出示),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教师示范)然后展开,看看是什么形状。学生操作后提问:你发现圆柱体的侧面是什么形状?
(2)求两个底面的面积。
让学生说出把圆柱表面全部展开,除了侧面外,还有什么?
思考:展开的侧面是长方形的长与那两个圆的周长是什么关系?
(3)得出公式。
请同学们看着表面展开的图形说一说,圆柱的表面积应该怎样计算?
(4)组织练习。
附:拓展活动
具体活动要求:
1. 自己回家做一个圆柱形的物体
2. 为一个圆柱形的物体设计一个包装盒,要先算好材料,不要浪费.
3. 找出圆柱在生活中有哪些实际的应用.
教学评价
可评价的学习要素
圆柱的由哪几部分组成?表面积怎么计算?
评价方法:举例比较
评价指标:给学生一个圆柱体,让其独立测量出所需数据并算出它的表面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