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方剂学》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 绪论
1.何谓方剂? 中医方剂包括哪些要素?
2.为什么说方剂学在中医药学中占有重要位置?
3.如何理解中医方剂学是一门古老但又年轻的学科?
4.方剂学发展史中有哪几个重要阶段?影响方剂学发展的主要著述有哪些?
第二章 方剂与辨证论治
1.何谓“方证相关”?为什么说“方证相关”是方剂学的重要基础?
2.治法与治则有何不同? 怎样理解治法具有层次性?
3.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4.何谓“八法”?其主要内容有哪些?
5.如何理解“一法之中,八法备焉;八法之中,百法备焉”?
6.方剂与中药的关系?怎样理解“方药离合”?
7. 影响方剂功效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第三章 方剂分类
1.方剂分类主要有哪些方法? 如何评价各种分类方法的意义?
2.教材使用何种方剂分类法? 简述本教科书有关方剂分类的原则、思路及结果。
第四章 方剂的制方理论
1.何谓药物配伍? 药物配伍的意义是什么?
2.简述组方原则及其基本涵义?
3.方剂中君、臣、佐、使各部涵义是什么? 确定方中君药应考虑到哪些方面?
4.方剂组成变化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变化的前提是什么? 还有其它方剂变化运用的形式吗?
5.病-证-症结合组方思路提出的依据?
第五章 剂型与用法
1.剂型选择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2.简述汤、丸、散、膏、冲剂、口服液、片剂、针剂的剂型特点。
3.传统丹剂的含义是什么?
4.煎药应注意些什么? 服药方法主要涉及哪些主要内容?
5.何谓服药的饮食宜忌?
第六章 影响方剂疗效的因素
1.学习古方的配伍用量时应注意些什么?
2.影响方剂疗效的非方药因素主要有哪些?
第七章 临证处方的规范化
1.书写中医处方应注意哪些方面?
2.规范处方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第八章 解表剂
1.解表剂的适应范围、组方要点及使用注意事项?
2.解表剂可用于麻疹、水肿、痢疾、疮疡等病证的机理?
3. 分析桂枝汤与麻黄汤在主治、立法及组方方面的异同。
4.为什么外感与内伤证均可使用桂枝汤?其具体用法有何不同?
5.小青龙汤中配伍酸收药味的意义?
6.九味羌活汤的制方用药特色?
7.怎样理解麻黄杏仁石膏汤的“宣泄肺热”功效? 临床有汗或无汗是否均可用本方? 如何调整麻黄与石膏的配伍剂量?
8.结合麻黄汤、大青龙汤和麻黄杏仁石膏汤的证候特点,说明麻黄与桂枝同用,麻黄、桂枝与石膏同用以及麻黄与石膏同用体现三方的不同功效。
9.结合风温表热证的病机要点阐述辛凉解表类方的配伍结构。
10.结合败毒散方证病机要点阐述其制方原理? 本方可用于痢疾的机理?
11.麻黄附子细辛汤的主治、立法及组方原理?
12.加减葳蕤汤中为何配伍白薇?该药法对养血或滋阴解表剂配伍的提示?
13.扶正解表方的配伍结构?组方用药上应注意什么?
第九章 泻下剂
1.简述泻下剂的主治和使用注意点。
2.总结寒下剂和温下剂的主要配伍方法。
3.大承气汤主治何证?叙述该方具有“釜底抽薪,急下存阴”效用之理。
4.分析三承气汤在组成、用量、煎服法、功效、主治方面的异同。
5.温脾汤方证病机和制方要点?
6.简述“脾约证”的病机;从制方的角度,如何理解麻子仁丸的缓下作用?
7.分析济川煎的方证特点及组方配伍思路。
8.如何使用十枣汤?大枣在十枣汤中有何配伍意义?
9.指出黄龙汤方中配伍人参、当归、桔梗的意义。
10.总结攻补兼施剂的组方规律和适应证。
第十章 和解剂
1.伤寒邪在少阳为什么要用和解法?体现和解法的方药配伍特征是什么?
2.试述小柴胡汤中配伍人参、大枣、甘草的道理。
3.小柴胡汤与蒿芩清胆汤同为和解少阳之剂,蒿芩清胆汤为何不用柴胡而用青蒿?
4.比较小柴胡汤与蒿芩清胆汤在组成、功效、主治等方面的异同。
5. 怎样理解逍遥散是在四逆散基础上变化而成的?简述其临床常见的加味思路。
6.比较逍遥散与当归芍药散在组成、功用、主治等方面的异同。
7.痛泻要方主治病证的病机?方中何以重用酸敛的白芍?临床上该方能加配柴胡使用吗?
8.请结合方证的病机,分析半夏泻心汤的组方配伍特点;指出其与“生姜泻心汤”和“甘草泻心汤”在方证和配伍方面的异同。
9.达原饮的主治及制方思路?
第十一章 清热剂
1.清热剂的分类依据?各类方剂之间的联系?指出其使用注意事项。
2.白虎汤中何以石膏配知母? 在什么情况下需加用人参?
3.竹叶石膏汤与白虎汤方证之间有何联系?方中配伍半夏有何意义?
4.清营汤中配伍丹参,犀角地黄汤中配伍芍药、丹皮的意义?
5.凉膈散方的主治与制方思路?
6.普济消毒饮的组方结构? 方中黄连、黄芩酒炒和配伍升麻、柴胡意义?
7.黄连解毒汤的配伍特点?临床除了用于三焦火毒壅盛证外,还可以用于何证?
8.临床心火上炎但未下移小肠证宜用导赤散?为什么?
9.怎样理解龙胆泻肝汤中一方分主两证?方中配伍生地、当归和柴胡的用意?
10.左金丸中配伍吴茱萸的意义?
11.泻白散方证病机特点及其制方中“培土生金“的药法意义。
12.清胃散与白虎汤的制方异同?方中黄连与升麻的配伍意义?
13.清胃散和玉女煎均用治胃热牙痛,临床上应如何区别应用?
14.简述芍药汤的制方原理?方中配伍大黄、官桂的用意何在?
15.试比较芍药汤与白头翁汤在主治病证、组方配伍及功用方面的异同。
16.青蒿鳖甲汤方证特点和制方原理?
17.比较“辛寒”、“甘寒”、“苦寒”、“咸寒”药法特点及其适应证之异同。
十二章 祛暑剂
1.简述祛暑剂的分类及其代表方;祛暑剂的配伍要点。
2.香薷散的方证、立法及其配伍原理?本方与新加香薷饮的药法联系?
3.简述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方证病机、立法与其配伍结构?
4.六一散的制方原理及其三个加味方的变化。
第十三章 温里剂
1.里寒证常见的主要成因是什么?温里剂的分类及其代表方?
2.理中丸主治哪些病证,怎样理解其一方主治多证?
3.吴茱萸汤方证的病机要点,方中为何重用大枣?与理中丸的配伍异同?
4.小建中汤的主治和制方特点及其临床加减变化运用思路。
4.结合方证和治疗立法,阐述小建中汤与桂枝汤在药法上的联系。
5.四逆汤方证的病机要点?方中使用生附子和炙甘草的意义是什么?
6.回阳救急汤是从四逆汤变化而来,请结合二方证病机特点阐述其药法联系?
7.简述四逆汤、当归四逆汤、四逆散的方证和功效异同。
8.当归四逆汤方中为何以当归为君药?原方中何以配伍的“通草”?
9.简述黄芪桂枝五物汤的制方原理。
10.温里剂中为何常配伍甘温补气药?何谓“辛甘温热”药法?
第十四章 表里双解剂
1.表里双解的立法意义?简述表里双解剂的适应范围和分类及各类代表方。
2.葛根芩连汤证的病机要点和方中重用葛根的意义?临床阳明热利不伴有表证可用本方吗?为什么?
3.大柴胡汤与小柴胡汤组成、功效、主治证有何异同?是由哪几个方剂合方化裁而来?
4.怎样理解防风通圣散的组方原理和方中配伍益气养血之品的意义?
第十五章 补益剂
1.叙述补益剂的分类、各类方组方的基本思路及使用注意要点。
2.简述峻补与缓补剂的适应证和制方要点?举例说明“间接补益法”在方剂配伍中的应用?
3.四君子汤的配伍特点及其常用加味方?
4.分别叙述四君子汤与参苓白术散、四君子汤与理中汤在方证、功效及配伍上的异同。
5.补中益气汤一方主治多证及其方中配伍升麻、柴胡的意义?
6. 生脉散与清暑益气汤均可治疗暑伤气阴之证,临床如何区别使用?
7. 补血剂为什么常配伍补气药?试举例分析说明。
8. 当归补血汤为何重用黄芪?该方与白虎汤均可治疗发热,临床如何区别运用?
9. 四物汤、归脾汤均为补血之要方,两方在主治和立法组方方面的异同?
10.如何理解炙甘草汤既治疗心脉病证有能治疗虚痨肺萎证?
11.请结合具体方剂,简述气血双补剂的常用加减变化思路。
12.六味地黄丸的制方特点和其常用类方的加减变化思路?本方与大补阴丸在方证和组方方面的异同?
13.一贯煎与逍遥散均可治疗肝气郁滞之胁痛,临床如何区别运用?
14.补阳剂中为何常配伍补阴药?试举例分析说明。
15.怎样理解补阳方肾气丸中滋阴药数倍于温阳药的配伍?
16.六味地黄丸与左归丸、肾气丸与右归丸在配伍药法和主治证方面的联系与区别?
17.简述地黄饮子的方证特点和其立法与组方要点,方中何以配伍化痰开窍药?
第十六章 固涩剂
1.试述固涩剂与补益剂之异同;固涩剂的分类及其各类代表方。
2.牡蛎散与当归六黄汤均治自汗或盗汗之证? 两方主证病机和组方配伍有何不同?
3.试述四神丸主治何证?简述其立法和组方原理。
4.真人养脏汤中配伍参、术、归、芍和木香的意义?
5.四神丸与真人养脏汤同为固涩止泻剂,试述二方的不同之处。
6.涩精止遗方中何以常常配伍养心调神药味?
7.简述桑螵蛸散与金锁固精丸二方在主治和配伍及功用上的异同。
8.简述固冲汤的主治、立法、组方要点及其与固经丸在方证病机方面的异同。
9.完带汤与易黄汤各主治什么类型的带下证?完带汤方中为何配伍柴胡、白芍及荆芥?
第十七章 安神剂
1.重镇安神与滋养安神有何异同?临证如何区别使用?
2.朱砂安神丸与磁朱丸在组成、功用和主治方面有何区别?
3.结合磁朱丸方证病机要点和其临床可用于癫痫的机理。
4.结合酸枣仁汤方证病机要点阐述其制方原理?
5.如何理解天王补心丹方中桔梗的配伍意义? 其方证与导赤散方证有何联系?
6.比较天王补心丹与归脾汤在主治、立法、组方及临床运用方面的异同。
7.甘麦大枣汤为何能治疗脏躁?简述其临床用方的思路。
8.黄连阿胶汤与交泰丸均有交通心肾之功,其作用机理与适应证候有何不同?
第十八章 开窍剂
1.简述开窍剂的定义、分类、适应范围及应用注意要点。
2.比较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紫雪三方在功效及主治方面的异同点。
3.苏合香丸主治何证?方中为何配伍白术、诃子?
第十九章 理气剂
1.行气剂与降气剂的运用与哪些脏腑关系密切?在配伍组方时各应注意些什么?
2.简述越鞠丸的制方原理和其临床变化运用思路。
3.半夏厚朴汤主治梅核气,临床梅核气患者均可使用半夏厚朴汤?
4.简述瓜蒌薤白白酒汤的方证病机、配伍要点及其变化运用思路。
5.厚朴在半夏厚朴汤、厚朴温中汤和苏子降气汤中各是什么配伍意义?试联系其主治证候说明之。
6.苏子降气汤和定喘汤都有降气化痰平喘之功,其适应证与遣药组方有何不同?
7.旋复代赭汤、橘皮竹茹汤和丁香柿蒂汤均可降胃气,三方在配伍与适应证方面有何不同?
8.旋复代赭汤中配伍代赭石的意义是什么?其用药剂量如何掌握?
9.天台乌药散的功效和制方特点?其与暖肝煎同为治疝之剂,其方剂配伍各有何特点?临床如何区别使用?
第二十章 理血剂
1.简述理血剂的适应范围及其使用注意要点。
2.活血祛瘀方为何常配伍行气药或补益药?凉血止血方为何常配伍化瘀药?
3.可以将桃核承气汤归属到泻下剂中吗?为什么?
4.结合方证病机,分析血府逐瘀汤的配伍特点,试述其临床应用范围。
5.联系王清任的几首逐瘀类方,归纳其活血祛瘀组方用药特点。
6.比较复元活血汤与血府逐瘀汤组成、配伍、功效、主治之异同。
7.补阳还五汤主治的中风,临床有何特点?为何重用补气的黄芪?
8.试述七厘散的用法要点及适用范围。
9.温经汤主治证及其病机有何特点(虚热)?分析温经汤的立法、配伍用药要点。
10.生化汤为何是产后的要方?简述其临床变化运用及黄酒、童便的配伍意义。
11.比较温经汤和生化汤功效和主治之异同。
12.比较失笑散、丹参饮、活络效灵丹组方、功效、主治之异同。
13.十灰散的用法有何要求?本方为何适宜于血热妄行的上部出血?
14.请结合方证病机和立法,理解咳血方的配伍原理。
15.小蓟饮子与导赤散在主治、立法、组方方面的异同?
16.槐花散为何既能治肠风,又能治脏毒?
17.试分析黄土汤的配伍特点;本方在用于虚寒型失血方面与理中汤有何区别?
18.槐花散、黄土汤均治便血,比较两方功效、主治之异同。
第二十一章 治风剂
1.试述治风剂的概念、适用范围。
2.疏散外风剂配伍活血药物,平熄内风剂配伍滋阴、重镇药物的机理是什么?请举例说明之。
3.简述外风证和内风证得基本类型和其治疗的代表方。
4.川芎茶调散主治何证?简述其制方原理,指出方中配伍清茶的意义?
5.结合方证病机要点叙述消风散的制方原理。
6.大秦艽汤、镇肝熄风汤均可治“中风”,临证如何区别应用?
7.结合方证病机概括羚角钩藤汤的组方配伍结构;指出桑叶、菊花分别在羚角钩藤汤和桑菊饮中的配伍意义。
8.结合方证病机概括镇肝熄风汤的配伍结构,指出方中配伍茵陈、川楝子、生麦芽的意义。
9.比较天麻钩藤饮与镇肝熄风汤在功用、主治和配伍上的异同。
10.结合方证病机分析大定风珠的配伍特点,方中何以要配伍酸甘药味?
11.结合治疗内风方的配伍,注意理解熄风中“清肝”、“平肝”、“镇肝”、“柔肝” 在配伍药法上的不同。
第二十二章 治燥剂
1.试述治燥剂的定义、适用范围、用药原则、分类及使用注意事项。
2.外感凉燥与温燥证的临床表现和治法用药有何主要不同?
3.清燥救肺汤证有何特点?方药组成为何既配伍滋阴和补气药,却又以桑叶、石膏为主,且桑叶用量独重?
4.养阴清肺汤主治何证?请结合病机叙述其制方要点。
5.请结合方证病机分析百合固金汤“肺肾并治,兼调肝”的制方思路。
6.麦门冬汤的主治证候及方药配伍有何特点?方中为何配伍辛温性燥的半夏?具体配伍时应注意些什么?与益胃汤在主治和组方上的区别?
7.养阴清肺汤、百合固金汤、麦门冬汤、琼玉膏均有养阴润肺的功效,均可治阴虚肺燥之证,但其在立法、组方用药方面各有不同,请作简要对比分析。
8.请结合方证病机演变,简述调胃承气汤、增液承气汤和增液汤三方之间的药法联系。
9. 请联系前面章节,概括制方中含有“培土生金”药法的方剂。
第二十三章 祛湿剂
1.叙述祛湿剂的分类、各类代表方及祛湿剂的使用要点。
2.结合方证病机指出平胃散方名“平胃”的含义及方中何以重用苍术?
3.试分析藿香正气散主治病证和组方配伍特点?
4.三仁汤主治何证?简述其方证和立法、配伍特点。
5.甘露消毒丹主治病证是什么?指出方中滑石、茵陈、黄芩重用的意义。
6.茵陈蒿汤主治何证?结合方证病机,指出方中配伍大黄的主要意义。
7.结合连朴饮方证病机,分析该方的制方要点并指出方中芦根的配伍意义。
8.二妙散方与龙胆泻肝汤在功效和主治上有何异同?临床怎样区别使用?
9.简述当归拈痛汤的主治及制方原理。
10.八正散与小蓟饮子在功效、组成、主治上有何异同?
11.五苓散原方主治何证?方中何以配伍桂枝?该方用于脾虚湿盛的泄泻证时应注意什么?
12.五苓散、猪苓汤、五皮饮临床上如何区别运用?
13.防己黄芪汤中与玉屏风散两方在主治、立法及组方方面的联系与区别?
14.请结合苓桂术甘汤的组方配伍理解该方“温化痰饮”的立法意义。
15.比较真武汤与实脾散在主治、立法及组方等方面之异同。
16. 简述“温阳行水”或“温阳化饮”的配伍药法特点。
17. 独活寄生汤与羌活胜湿汤在主治、立法及组方上的异同点?
第二十四章 化痰剂
1.痰证的概念为何?其生成的机理为何?
2.祛痰剂的分类依据?其组方中为何常配伍行气药与祛湿药?
3.二陈汤被称为“治痰通剂”,燥痰证也可使用吗?简述其临床变化运用思路。
4.怎样理解温胆汤的方名含义?指出该方主治证的特点(神症)和叙述其制方原理。
5.叙述小陷胸汤的配伍药法特点。
6.分析清气化痰丸在治证、立法、组方上与二陈汤的联系。
7.贝母瓜蒌散为治燥痰证的代表方,怎样理解方中配伍橘红和茯苓?
8.结合病机演变,叙述小青龙汤、苓甘五味姜辛汤、苓桂术甘汤、六君子汤在方证和药法方面的联系,临床怎样把握其运用区别?
9.三子养亲汤的方证和配伍特点?
10.为什么止嗽散被称为“疗嗽通剂”?其在组方用药上有何特点?
第二十五章 消导化积剂
1.比较消法与下法的异同。试述消导化积剂使用时应注意什么?
2.为什么木香槟榔丸既能治疗便秘,又能治疗下痢赤白?其配伍特点?
3.比较木香槟榔丸和枳实导滞丸在主治、立法及组方方面的异同。
4.简述连翘在保和丸、银翘散、清营汤、凉膈散中的配伍意义。
5.比较枳术丸与四君子汤、健脾丸在主治方面的异同。
6.健脾丸是由哪几首方合方变化而来?结合病机理解其组方意义。
7.健脾丸、参苓白术散、四神丸、真人养脏汤各治疗何种类型的泄泻?
8.简述保和丸与健脾丸两方在组成、功用及临床运用方面的异同同。
9.简述健脾丸与枳实消痞丸两方在组成、功用及临床运用方面的异同。
10.桂枝茯苓丸和鳖甲煎丸各主何证?分别简述其组方原理。
第二十六章 驱虫剂
1.简述驱虫剂的运用范围、分类及其总体制方思路。
2.乌梅丸主治何证? 结合立法和配伍叙述该方具有“安蛔”作用的原理。
3.乌梅丸为什么还可治疗久痢久泻?其适应证有何特征?
4.结合方证病机指出肥儿丸的组方要点。
第二十七章 涌吐剂
1. 简述吐法的疗病原理。
2. 涌吐剂的运用范围、常用配伍及运用要点?
3. 简述瓜蒂散的主治、配伍及使用要点。
4.急救稀涎散的主治、功效及使用要点?
第二十八章 治疡剂
1.治疡剂的适应证、分类及代表方和使用注意事项。
2.简述仙方活命饮的制方原理及临床使用要点,方中为什么配伍陈皮、防风药味?
3.四妙勇安汤主治何证? 简述其制方原理和临床使用要点。
4.牛蒡解肌汤适宜于何种疮疡证?概括该方的配伍结构,指出其制方特点。
5.阳和汤主治证的病机要点、配伍原理及其用方要点。
6.结合方证病机概括透脓散的制方结构和用药特点。
7.分析大黄牡丹汤与大承气汤、桃核承气汤在功效、主治上的异同。
8.结合方证病机,简述千金苇茎汤的制方原理和其临床变化运用思路。
9.结合具体治疡剂的配伍,分析治疡剂与“八法”的联系。
10.外疡与内痈的治疗在组方配伍上有区别吗?请联系具体治方分析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