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考语文 八上 古诗鉴赏复习教案-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语文教案.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8537021 上传时间:2025-02-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 八上 古诗鉴赏复习教案-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语文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考语文 八上 古诗鉴赏复习教案-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语文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鉴赏 课 题 八上古诗鉴赏 课型 复习课 考点 分析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分量,因此古诗词赏析也成为近年来中考备考的一个亮点。诗词赏析题,有一定的开放性,鼓励考生有创意地表达,但是如果考生能明确诗词赏析的类型及要求,进而把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就能做到有的放矢。 学情 分析 古诗鉴赏是初中语文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历年的中考语文试卷中要占5分的比重。它们借助高度凝练的语言创造出“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意境和形象。正因为诗歌的“言有尽而意无穷”,让很多同学面对诗歌鉴赏题“欲辨已忘言”,导致很多同学丢上两三分,甚至全军覆没。 这节课,我们进行相关的训练,希望对同学们的复习迎考有所帮助。 教学 目标 1.熟悉诗歌赏析的题目类型。 2.掌握诗歌赏析的方法技巧。 教学重 难点 1. 教学重点:熟悉诗歌赏析的题目类型。 2. 教学难点:掌握诗歌赏析的方法技巧。 课前准备 了解中考诗歌鉴赏考试题型,并做历年中考诗歌鉴赏的相关习题。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活动一:真题在线,明确名著考察方式 这是2014年中考诗歌考察的题目: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2.上阕两句暗用班超投笔从戎“以取封侯”的典故,回顾了怎样的生活往事?(2分) 13.下阕结尾三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同学们,诗歌鉴赏在中考中占5分,要想在诗歌鉴赏题目上不失分,首先要明确考什么,怎么考。 活动二:自主学习,明确诗歌鉴赏的考察要点及方式 (一)明确中考对诗歌鉴赏的要求和考点。 1、考查要点: 形象感知型(包括鉴赏人物型、鉴赏景物形象、鉴赏事物形象、)语言品味型(炼字型、诗眼型、名句欣赏性、语言特色型)、表达技巧性(包括抒情方式、描写方法、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分析评价型(主旨领悟性、情感体味型、评价观点态度型) 2、 考查方式:(展示课件) A、 鉴赏人物型:这首诗词(或某一句)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B、 鉴赏景物形象:某某指什么?某某的寓意是什么? C、 炼字型: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为什么? 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请结合诗句评析某字的艺术效果。 D、 诗眼型:某字(词)是全诗的诗眼,为什么? 全诗围绕某字展开,请结合全诗分析。 E、 名句欣赏型:某一句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其妙处。 F、 语言特色型: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 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G、 表现手法: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语言上有什么特点?等。 H、 主旨领悟性:某句蕴含了怎样的道理?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等。 I、 情感体验性:抒发了诗词人怎样的情感?诗词人情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J、 评价观点态度型:这首诗词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重点:注意探究炼字题型的答题方法和描摹画面题型的答题技巧。 (二) 典例评析,探究做题技巧 渡汉江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 问题:首句中的“断”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山房春事 良缘日暮乱飞鸦, 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 春来还发旧时花。 2、问题:是个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知者加速:相关中考题型练习 2.交流互帮,明确答案 (1)指导学生交流互帮。 (2)师生互帮:交流展示,明确答案 教师释疑各小组存在的共同问题 3.合作探究,梳理做题技巧 (1)小组讨论,方法总结,并板书展示。 (2)教师提升归纳: 1.炼字题技巧: 先进行语法分析(修辞、词义等);展开想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点出感情;点出该字创造的艺术效果。 2、描摹画面题技巧: 先找相关的意象(一个都不能少);翻译句子,同时加上自己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画面。 教师根据学生的总结作相应的指导。 知者加速:记忆总结的方法知识 4.小结 中考在考查诗词的时候,角度是不同的,会有很多的题型,我们要根据不同的题型总结出相应的答题技巧和方法,以一变应万变,力争让总结的规律能回答出变式的习题。 要想在诗歌鉴赏题拿高分,这就要求平时多下功夫,注重日积月累,并做好阅读笔记,只有这样,才能为解答此类题目提供宝贵的素材。 (三)方法应用,即时检测 1、学生读《野望》这首诗,描绘“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所展现的画面。 2、读《望洞庭湖网张丞相》,分析“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句中“蒸”和“撼”所展现的画面。 (四)拓展延伸,中考模拟 各类中考诗歌鉴赏模拟题测试。(市编资料) 活动一:真题在线,明确诗歌鉴赏考察方式 学生做题,并统计练习结果,明确真题考察点在哪里,自己的失误在哪里。 12.为建功立业,戍守边关驰骋疆场。(2分,每个要点1分) 13.抒发了对南宋统治者的不满,以及壮志未酬、无力报国的悲愤感情。(3分,每个要点1分) 活动二:自主学习,明确诗歌鉴赏的考察要点及方式 (一)明确中考对诗歌鉴赏的要求和考点。 学生个体思考,并回答交流。 师生共同明确诗歌鉴赏题的考察方式。 学生自主复习八年级上册的诗词,同桌注重炼字题和画面题的交流。 学生根据教师多媒体展示的考查方式,坐相应的笔记,以便以后把相应的答题技巧写上。 (二)典例评析,探究做题技巧 1.自己做相关的题,了解题型,总结做题技巧。 【解题指津】 1、写出了诗人与朋友音讯隔绝的境况,更突出了诗人思家之情。 【解析】“断”字面上是“断绝、隔绝”的意思,结合“音书”一词,可以理解为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再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这首诗是作者从被贬之地岭南北归途径汉江之作,突出了自己久居蛮荒之地的孤寂、苦闷及对家里人的思念之情。 2、 日暮时分,群鸦乱飞,叫声嘈杂;极目远望只有三两户人家。描绘了梁园萧条破败的景象。 解析:本题考查同学们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题干提示根据前两句分析,同学们只要针对景物描写的主要对象“梁园”,突出其日暮时分,抓住“群鸦”“三两家”描述出其萧条破败的景象即可。 根据上面所做的典型例题和相关的 中考题,让学生组内进行讨论,总结 炼字题和画面题的技巧与方法,学生 根据学生的回答,发言补充。 2.交流互帮,明确答案 (1)生生互帮(任务完成后坐下,主动加速) 互说:同桌结对,互相通晓答案。(尤其注意书写的准确) 互帮中出错的或者重点的题目,做好笔记。 (2)师生互帮:交流展示,明确答案。 3.合作探究,梳理做题技巧 (1)小组讨论,方法总结。 A自主思考:明确考点,明确答题方法。 B组内交流:互相介绍自己的方法,并借鉴好的适合自己的方法。 C班上展示:展示各组所把握的诗歌鉴赏的方法与技巧。 2、总结识记复习方法及答题技巧 (三)方法应用,即时检测 1、层层树林已染上萧瑟的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峦唯见落日的余晖。 2、“蒸”显示出洞庭湖丰富的积蓄,仿佛广大沼泽地带都收到湖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郁郁葱葱;“撼”衬托出洞庭湖的澎湃激荡、气魄宏大。 (四)拓展延伸,中考模拟 参考市编资料上的习题。 布置作业 资料上的古诗鉴赏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