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堂教学改进行动研究计划(2011-2012 学年度第一学期)数学组:邱晓蕾传统的课堂教学,普遍存在主客体错位现象,即注重教师主 导作用的发挥,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在学生没有去探索知 识或还没有遇到困难之前,教师便过早地给予铺垫,过早地给学 生解难引路,很少级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机会,留给学生独立思 考的空间太小。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变过去的 教师讲,学生听为学生学,教师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为 主体服务,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和自学能力的提高。教学实效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本学期针对七年级学生的 特点,改变教学方法,合理分配教师的讲授时间,并且抓准讲授 的时机。
2、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教师在课堂教学 中应不适时宜地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用时 2-3 分钟。(一)精心设计新课的导入,如:趣味问题导入,实用事例导 入,实验猜想导入,直观教具演示,设置悬念等。例如学习等腰 三角形的性质时,教师可让学生观察预先准备好的等腰三角形, 先猜想它的两个底角有何关系,后折叠实验,最后推导证明。这 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进入到学习中,这是提高课堂 效率的有效途径。(二)教学中积极创设情境和巧妙设计问题,情境应是学生熟 悉的,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并让学生感受到人人都在学习有价值 的数学,人人都在学习生活所必需的数学。例
3、如学习数轴时,教 师可让学生预先观察温度计的气温分布形式,举出生活中类似的 例子,探索数轴的画法。二、 合作学习,探究新知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角色应当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 和合作者,在课堂上学生的合作交流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教 师针对本节课的具体内容和教学重点、难点,提出具体的问题让 学生讨论和探究。 学生在讨论时,教师不应成为旁观者,要以 “教 师”的身份积极地组织各组正常活动,及时为组释疑导向;以 “学 生”的身份参与到有困难的组指导:或倾听、或释疑、或引导小 结,不断形成“典型”组引路的局面,为全班学生营造讨论的氛 围,促使广大学生学习讨论的方式方法,真正发挥“组织者、引 导者和合
4、作者”的巨大作用。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要充分发挥 “宏 观调控”的作用,从时间、方式方法、实施过程等方面进行调节, 有张有弛,有放有收,形成比较科学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正确理解合作学习的要旨,不能把它 当一种课堂教学的插花点缀。当然一节课中也不能频繁地让学生 讨论,要防止讨论流于形式,讨论既要注意形式上的 “民主和谐”, 更要注重内容上有实效。讨论要有明确的目的,不能为讨论而讨 论,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恰当运用“讨论法”。比较简单的问题,或者是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就能解答的问题,就没有必要让学 生浪费时间去讨论。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共性问题和无法 解决的问题及时指导和讲解
5、,使学生对此产生深刻的印象,并能 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此过程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是有效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应 用时 25 分左右。三、 应用新知,巩固练习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研究获得新知之后,教师应该针对 所学内容布置相关习题,课内练习精而有梯度,有层次,使不同 学生都能尝试,都有收获。同时方法“活”,灵活采用多种形式 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如:小组竞赛,交流讨论,互评互批,互 作评价等,把练习巧妙地安插在游戏竞赛中。例如:对“翻折问 题”的教学可处理为:学生动手折纸,体验并画出图形,激发学 生主动探知的兴趣,然后交流讨论,通过生生互动,促进学生新 的发现。用时 25 分钟左右。在布置有规律的问题时,不紧要求学生会做,而且要通过探 究得到规律,并逐步形成探究规律问题的能力。以上就是本学期我的数学课堂教学改进行动计划,我相信, 在实施过程中,还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我会逐步完善。2011 年 8 月 30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