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人力资源-XXXX年二季度北京市公共人力资源-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docx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8507515 上传时间:2025-02-16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391.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力资源-XXXX年二季度北京市公共人力资源-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人力资源-XXXX年二季度北京市公共人力资源-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部分 2010年二季度北京市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供求状况 一、本季度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供求总体状况 本季度进入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招聘的单位有39149家,累计需求各类人员377376人,进入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的各类人员为99908人。(见表1) 表1. 供求总体状况   招聘单位户数 需求人数(人) 求职人数(人) 缺口数(人) 求人倍率 本期有效数 39149 377376 99908 277468 3.78 二、本季度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求职登记状况 (一) 按人力资源类别分组的供给状况 表2. 按求职人员类别分组的情况 求职人员类别 求职人数 (人) 所占比重 (百分比) 与上季度 相比增减 (人) 与上季度 相比增减 (百分比) 失业人员 48280 48.32 15497 47.27 其中:其他失业人员 2962 2.96 655 28.39 就业转失业人员 43839 43.88 14563 49.74 新成长失业人员 1479 1.48 321 27.72 其中:应届高校毕业生 483 0.48 271 127.83 外埠人员 25329 25.35 5789 29.63 本市农村人员 16393 16.41 7877 92.50 在业人员 4822 4.83 1579 48.69 在学人员 4357 4.36 -1081 -19.88 退休人员 727 0.73 265 57.36 合 计 99908 100.00 29926 42.76 本季度,失业人员、外埠人员、本市农村人员是人力资源市场求职的绝对主体,分别占总量的48.32%、25.35%和16.41%,三项合计占求职总人数的90.08%。 (二)按职业分组的人力资源供给状况 表3. 按职业分组的人力资源情况 职业类别 求职人数(人) 所占比重 (百分比) 与上季度相比增减(人) 与上季度相比增减 (百分比) 单位负责人 745 0.75 -1158 -60.85 专业技术人员 8459 8.47 -1825 -17.75 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13128 13.14 4308 48.84 商业和服务业人员 40592 40.63 15854 64.09 农林牧渔水利生产人员 863 0.86 476 123.00 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 34744 34.78 12127 53.62 其 他 1377 1.38 144 / 合 计 99908 100.00 29926 42.76 本季度,进入公共人力资源市场的求职人员以商业和服务业、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岗位作为主要的求职意向;求职于商业服务业岗位和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岗位的人员占求职总量的75.41%。商业和服务业的求职比重位居第一。 (三)按基本条件分组的人力资源供给状况 1.性别: 表4. 按性别分组的人力资源情况 性 别 求职人数 (人) 所占比重 (百分比) 与上季度 相比增减 (人) 与上季度 相比增减 (百分比) 男 54305 54.36 14724 37.20 女 45603 45.64 15202 50.00 合 计 99908 100.00 29926 42.76 本季度,男性求职者略多于女性。 2.年龄: 表5. 按年龄分组的人力资源情况 年 龄 求职人数(人) 所占比重 (百分比) 与上季度 相比增减 (人) 与上季度 相比增减 (百分比) 16-24岁 31924 31.95 7173 28.98 25-34岁 28210 28.24 7790 38.15 35-44岁 21048 21.07 7464 54.95 45岁及以上 18726 18.74 7499 66.79 合 计 99908 100.00 29926 42.76 本季度,16-24岁求职人员是人力资源市场的求职主体,占求职总数的31.95%。 3.文化程度: 表6 . 按文化程度分组的人力资源情况 文化程度 求职人数 (人) 所占比重 (百分比) 与上季度 相比增减 (人) 与上季度 相比增减 (百分比) 初中及以下 30259 30.29 12331 68.78 高中 47105 47.15 15985 51.37 其中:职高、技校、中专 20879 20.90 8657 70.83 大学专科 15267 15.28 2585 20.38 大学本科 5739 5.74 -1485 -20.56 硕士生 197 0.20 -814 -80.51 博士生 1341 1.34 1324 7788.24 合 计 99908 100.00 29926 42.76 本季度,高中学历的求职者是人力资源市场的求职主体,占求职总数的47.15%。 三、本季度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岗位需求状况 (一)按产业分组的人力资源需求状况 表7. 按产业分组的人力资源需求情况 产业 需求人数(人) 所占比重 (百分比) 与上季度 相比增减 (人数) 与上季度 相比增减 (百分比) 第一产业 4536 1.20 2367 109.13 第二产业 77982 20.66 19951 34.38 第三产业 294858 78.13 74049 33.54 合 计 377376 100.00 96367 34.29 本季度,第三产业的人力资源需求占需求总人数的78.13%,是吸纳人力资源就业的绝对主体。 (二)按单位(经济)类型分组的人力资源需求状况 表8. 按单位(经济)类型分组的人力资源需求情况 经济类型 需求人数 (人) 所占比重 (百分比) 与上季度 相比增减 (人数) 与上季度 相比增减 (百分比) 企 业 348109 92.24 82703 31.16 其中:内资企业 332964 88.23 82789 33.09 国有企业 17572 4.66 8189 87.27 集体企业 11281 2.99 5424 92.61 股份合作企业 10195 2.70 1635 19.10 联营企业 1212 0.32 -366 -23.19 有限责任公司 217729 57.70 42540 24.28 股份有限公司 19755 5.23 5682 40.38 私营企业 50755 13.45 16482 48.09 其它企业 4465 1.18 3203 253.80 港、澳、台投资企业 3392 0.90 57 1.71 外商投资企业 11753 3.11 -143 -1.20 个体经营 8354 2.21 2982 55.51 事业单位 3800 1.01 1613 73.75 机 关 1228 0.33 942 329.37 其 他 15885 4.21 8127 104.76 合 计 377376 100.00 96367 34.29 本季度,内资企业的有限责任公司是拉动人力资源需求的绝对主体,占总需求的88.23%。企业在人力资源市场招聘的单位中仍占主导地位,所占比重为92.24%。 (三)按行业分组的人力资源需求状况 表9. 按行业分组的人力资源需求情况 行 业 需求人数 (人) 所占比重 (百分比) 与上季度 相比增减 (人) 与上季度 相比增减 (百分比) 批发和零售业 50733 13.44 6508 14.72 制造业 65978 17.48 14349 27.79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105705 28.01 31072 41.63 住宿和餐饮业 40157 10.64 9058 29.13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7539 4.65 6986 66.20 房地产业 12841 3.40 4574 55.33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0265 2.72 3080 42.87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19690 5.22 3568 22.13 建筑业 8021 2.13 3346 71.57 教育 7274 1.93 2564 54.44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3998 1.06 724 22.11 金融业 9169 2.43 1114 13.83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8845 2.34 3190 56.41 农、林、牧、渔业 4536 1.20 2367 109.13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2876 0.76 1356 89.21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3112 0.82 131 4.39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382 0.37 -210 -13.19 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 4112 1.09 1654 67.29 采矿业 1107 0.29 900 434.78 国际组织 36 0.01 36 / 合 计 377376 100.00 96367 34.29 本季度,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需求比重较大,四个行业需求总人数占需求总量的69.57%。 (四)按职业分组的人力资源需求状况 表10. 按职业分组的人力资源需求情况 职业分类 需求人数 (人) 所占比重 (百分比) 与上季度 相比增减 (人) 与上季度 相比增减 (百分比) 单位负责人 7069 1.87 2554 56.57 专业技术人员 28395 7.52 7232 34.17 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49932 13.23 16078 47.49 商业和服务业人员 164104 43.49 49497 43.19 农林牧渔水利生产人员 2339 0.62 1268 118.39 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 110396 29.25 25258 29.67 其他 15141 4.01 -5520 / 合 计 377376 100.00 96367 34.29 本季度,商业和服务业、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两大职业是市场需求的主体,二者占总需求的72.74%。 (五)按基本要求分组的人力资源需求状况 1、年龄 表11. 按年龄分组的人力资源需求情况 年 龄 需求人数 (人) 所占比重 (百分比) 与上季度 相比增减 (人) 与上季度 相比增减 (百分比) 16-24岁 23258 6.16 18765 417.65 25-34岁 63343 16.79 228 0.36 35-44岁 79806 21.15 14932 23.02 45岁及以上 86249 22.85 17623 25.68 无要求 124720 33.05 44819 56.09 合 计 377376 100.00 96367 34.29 本季度,除16-24岁年龄组需求较小外,其他各年龄组需求基本持平,均在23%左右。 2、文化程度: 表12 . 按文化程度分组的人力资源需求情况 文化程度 需求人数(人) 所占比重 (百分比) 与上季度 相比增减 (人) 与上季度 相比增减 (百分比) 初中及以下 44142 11.70 6280 16.59 高中 58922 15.61 15503 35.71 其中:职高、技校、中专 15597 4.13 5520 54.78 大学专科 26961 7.14 5696 26.79 大学本科 4001 1.06 -1655 -29.26 硕士生 7041 1.87 6927 6076.32 博士生 40 0.01 24 150.00 无要求 236269 62.61 63592 36.83 合 计 377376 100.00 96367 34.29 本季度,对高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和对文化程度无要求的需求比重较高,占总需求的89.92%。 四、本季度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供求双方的对比分析 (一)人力资源供求双方总量对比分析 表13. 人力资源供求双方总量对比   本季度 上季度 环比(增减人) 环比 (百分比) 需求总量(人) 377376 281009 96367 34.29 求职总量(人) 99908 69982 29926 42.76 本季度,全市公共人力资源市场需求总量和求职总量与上季度相比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分别增加了96367人、29926人,增幅为34.29%、42.76%。 (二)人力资源供求各因素的对比分析 1、 按职业类别 表14. 按职业类别供求对比 职业类别 人力资源供求人数比较 需求人数(人) 需求比重 (百分比) 求职人数(人) 求职比重 (百分比) 缺口数 (人) 求人倍率 单位负责人 7069 1.87 745 0.75 6324 9.49 专业技术人员 28395 7.52 8459 8.47 19936 3.36 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49932 13.23 13128 13.14 36804 3.80 商业和服务业人员 164104 43.49 40592 40.63 123512 4.04 农林牧渔水利生产人员 2339 0.62 863 0.86 1476 2.71 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 110396 29.25 34744 34.78 75652 3.18 其它 15141 4.01 1377 1.38 13764 11.00 合 计 377376 100.00 99908 100.00 277468 3.78 图1. 按职业类别供求对比 本季度,商业和服务业人员与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占需求比重较大,供求缺口较大,分别为123512、75652人;求人倍率分别为4.04、3.18,供求矛盾较为突出。 2、按年龄 表15. 按年龄分组的供求人数对比 年龄分组 需求人数(人) 需求比重 (百分比) 求职人数(人) 求职比重 (百分比) 缺口数(人) 求人倍率 16-24岁 23258 6.16 31924 31.95 -8666 0.73 25-34岁 63343 16.79 28210 28.24 35133 2.25 35-44岁 79806 21.15 21048 21.07 58758 3.79 45岁及以上 86249 22.85 18726 18.74 67523 4.61 无要求 124720 33.05 / / / / 合 计 377376 100.00 99908 100.00 277468 3.78 图2. 按年龄供求对比 本季度,45岁及以上、35-44岁年龄段人员需求缺口较大,缺口数分别为67523人、58758人,求人倍率为4.61、3.79。16-24岁年龄段占求职比重较大,需求比重较低,供求缺口为8666人,求人倍率为0.73。 3.按文化程度 表16. 按文化程度分组的供求对比 按文化程度 需求人数(人) 需求比重 (百分比) 求职人数 (人) 求职比重 (百分比) 缺口数 (人) 求人倍率 初中及以下 44142 11.70 30259 30.29 13883 1.46 高中 58922 15.61 47105 47.15 11817 1.25 其中:职高、技校、中专 15597 4.13 20879 20.90 -5282 0.75 大学专科 26961 7.14 15267 15.28 11694 1.77 大学本科 4001 1.06 5739 5.74 -1738 0.70 硕士生 7041 1.87 197 0.20 6844 35.74 博士生 40 0.01 1341 1.34 -1301 0.03 无要求 236269 62.61 / / / / 合 计 377376 100.00 99908 100.00 277468 3.78 图3. 按文化程度供求对比 本季度,初中及以下学历的求职人数缺口最大,缺口人数为13883人,求人倍率为1.46。 (三)人力资源市场供求排行榜 表17.人力资源市场需求大于供给缺口最大的十个职业 职业代码 职业名称 招聘人数 求职人数 缺口数 求人倍率 401020000 推销、展销人员 37841 2478 35363 15.27 699030000 简单体力劳动人员 51910 18015 33895 2.88 403050000 餐厅服务员、厨工 22404 1265 21139 17.71 401010000 营业人员 24160 4988 19172 4.84 302020000 治安保卫人员 19789 2856 16933 6.93 407130000 环境卫生人员 17328 5767 11561 3.00 404010000 饭店服务人员 11497 1911 9586 6.02 303020000 电信业务人员、话务员 9215 1147 8068 8.03 105010000 部门经理 7011 686 6325 10.22 604020000 机械热加工人员 6548 826 5722 7.93 表18. 人力资源市场需求小于供给缺口最大的十个职业 职业代码 职业名称 招聘人数 求职人数 缺口数 求人倍率 407120000 保育、家庭服务人员 5766 7746 1980 0.74 608010000 电子元件、器件制造工 416 1901 1485 0.22 610050000 纺织、针织、印染人员 76 258 182 0.29 206050000 国际商务人员 28 70 42 0.40 105990000 企业管理人员 0 40 40 0.00 619010000 影视制品制作人员 0 38 38 0.00 212050000 翻译 61 97 36 0.63 606020000 仪器仪表修理工 2 34 32 0.06 202060000 化工工程技术人员 17 48 31 0.35 212000000 新闻出版文化工作者 0 30 30 0.00 第二部分 2010年二季度北京市人力资源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 根据全市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报送数据统计,二季度我市人力资源市场共收集发布岗位需求201.1万个,登记求职人员97.6万人次,求人倍率2.06。人力资源供需呈需求大于供给状态。 一、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供求总体状况 二季度,进入全市各级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招聘的用人单位39149家,累计需求各类人员377376人,进行求职登记的人员为99908人,求人倍率为3.78,岗位需求缺口达277468人。 二、社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供求总体状况 一季度,进入全市各社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招聘的用人单位累计需求各类人员1633624人,进行求职登记的人员为876092人,求人倍率为1.86,岗位需求缺口为757532人。 三、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主要特点 (一)我市就业形势稳定向好,空岗数量大幅增加 一、二季度数据显示,金融危机对北京市的影响已基本消除,企业正逐步恢复、扩大生产,空岗数量较去年同期有大幅增加。二季度,为抓好就业工作,我市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先后分不同群体开展了以外埠来京务工人员为主要 服务对象的“春风行动”,以高校毕业生为主要服务对象的“民营企业招聘周”。其中,“春风行动”活动期间,共为农村劳动者提供岗位15万个,召开专场招聘会519场,帮助近3万人成功实现就业。“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期间,为各类人员提供空岗信息6万余个,其中近三分之一适合高校毕业生,约1.7万人在活动期间签订了就业意向。两项专项活动的成功举办,也对我市人力资源市场招聘岗位数和招聘单位数的全面增长起到了拉动作用。 (二)“新生代农民工”逐渐进入北京市人力资源市场求职 所谓新生代农民工,通常指1980年、1990年后出生的,登记为农村户籍而在城镇就业的人群。今年一季度,进入我市公共职介机构及部分社会职介机构进行求职登记的外来农民工为12642人,其中,16—24岁年龄段求职人数约为3984人,同比增加544人,增幅为15.8%;本季度,进入我市公共职介机构及部分社会职介机构进行求职登记的外来农民工为20005人,其中,16—24岁年龄段求职人数约为6192人,同比增加1634人,增幅为35.8%。以上数据显示,“新生代农民工”正逐步进入到人力资源市场求职。有关调查显示,相对于老一代农民工来讲,新生代农民工以“三高一低”为主要特征: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 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引导和服务:一是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求职者的职业指导,使其转变就业观念,正确认识就业形势及自身条件,做到先就业后择业,提高供求双方匹配率;二是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逐步扩大免费职业技能培训享受范围,增加享受免费职业技能培训的次数,提高免费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标准;三是进一步落实稳定和扩大就业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吸纳“新生代农民工”,并加强对企业的用工指导,规范用工行为。 第四部分 热点问题分析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为朝阳区就业增添活力 朝阳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吕明杰 刘莹 陈蕾 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以创作、创造、创新为根本手段,以文化内容和创意成果为核心价值,以知识产权实现或消费为交易特征,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体验的具有内在联系的行业集群。根据北京市规定的文化创意产业的九大行业,产业工种主要包括编辑、文案、广告设计、业务员、计算机软件工程师、硬件工程师、程序设计人员,其他商业服务业人员、会展安装工、其他社会服务和居民生活服务人员、文化用品销售员、休闲场所服务员、计算机网络工程师、广告设计、企划经理人、新闻记者等。 截至到2009年底,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企业单位已突破22000家。近几年来,主要经济指标年均保持20%左右的增速,占全市文化创意产业的比重接近四分之一。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门类齐全,特色突出。从区域分布上看,文化创意产业主要集中在CBD、奥运村和电子城三大功能区及“北京CBD——定福庄国际传媒产业走廊”。通过集聚区的带动辐射作用,朝阳区已经初步形成了7个市级集聚区和14个区级集聚区,是北京市最多的区县。 一、2010年上半年文化创意产业供求总体现状 (一)朝阳区创意产业2010年上半年供求总量 2010年上半年,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九大行业开发岗位14294个,是需求总量的16.95%,九大行业需求量比去年同期增长39.71%,除艺术品交易、文化艺术和广告会展与去年同期比略有下降,其余行业需求量均大幅增长;同期求职人员3188人,比09年同期的2857人增长11.59%,是求职总量的28.31%。 朝阳区2010年上半年创意产业供求总量图(图1) (二)文化创意产业九大行业需求现状 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2010年上半年需求14294人,通过“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九大行业2009年至2010年6月需求数据对比图”看出,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新闻出版行业和旅游休闲娱乐比去年同期增长比率最高,由此可看出未来朝阳对软件技术、信息技术人员、编辑、健身娱乐场所服务及娱乐场所服务等岗位的需求量将会增大。 2009年至2010年6月需求数据对比情况表(表1) 九大行业需求类别 09年上半年各类需求人数(人) 09年上半年各类需求人数所占比例 10年上半年各类需求人数(人) 10年上半年各类需求人数所占比例 10年上半年比去年同期相比增减 总计 10231 100.00% 14294 100.00% 39.71% 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 599 5.85% 2969 20.77% 395.66% 其他辅助服务 7428 72.60% 8529 59.67% 14.82% 广告会展 699 6.83% 437 3.06% -37.48% 旅游、休闲娱乐 1178 11.51% 2004 14.02% 70.12% 新闻出版 27 0.26% 49 0.34% 81.48% 设计服务 93 0.91% 98 0.69% 5.38% 文化艺术 130 1.27% 79 0.55% -39.23% 艺术品交易 47 0.46% 24 0.17% -48.94% 广播、电影、电视 30 0.29% 105 0.73% 250.00% (三)主要岗位(工种)需求现状 从2010年上半年需求数据看,按九大行业工种需求类别,需求量最大的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行业主要需求工种为电信业务员、计算机工程技术人员,需求量分别为633人和718人;其他辅助服务业中其他社会和居民生活服务人员需求量3534人;广告会展行业中会展业务人员及包装人员需求362人;旅游休闲娱乐行业中园艺工及健身娱乐场所服务员需求1148人;新闻出版行业中编辑需求26人;设计服务和文化艺术行业中装饰工和工艺制作人员需求130人;艺术品交易和广播、电影、电视行业中美术品制作人员及电影放映人员需求90人。以上12个工种均为各行业需求量较大的工种。 二、文化创意产业带动就业情况 (一)文化创意产业九大行业从业人员现状 据朝阳区统计局2010年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的九大行业吸纳就业人数225241人,占朝阳区总从业人数1547619人的14.5%,对促进就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从业人员分布见下表: 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九大行业从业人员数据(表2)  从业人员类别 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人) 占文化创意从业 人员总量百分比 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 51594 22.91% 其他辅助服务 48589 21.57% 广告会展 38672 17.17% 旅游、休闲娱乐 24510 10.88% 新闻出版 23698 10.52% 设计服务 18211 8.09% 文化艺术 10714 4.76% 艺术品交易 4924 2.19% 广播、电影、电视 4329 1.92% 合计 225241 100.00% 从上表可以看出,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主要集中在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其他辅助服务、广告会展和旅游、休闲娱乐四大行业,占总从业人员总量的72.52%。这也说明现有文化产业的整体结构显现出高附加值、低能耗的产业特点,重点在于凸显出创意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近年的工作中,如何更好的发挥文化创意产业带动就业的整体能动力,是朝阳区工作重点研究的方向和趋势。 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九大行业从业人员情况图(图2) (二)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品牌效应促就业 主要品牌项目带动就业及产业发展情况: (1)798艺术区年均吸引游客100多万 北京798艺术区已吸纳文化艺术、影视传媒、设计咨询、旅游服务共4大类、32小类的400余家机构入驻,艺术区每年举办的近2000场次来自不同国家的展览、演出、时尚发布等活动,年均吸引到访游客100多万人,其中境外人士占30%以上,这些使北京798艺术区成为展示现代文化艺术风采、促进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目前,园区就业人数已逾万人。 (2)北京欢乐谷安置就业效果显著 占地100万平方米的大型主题生态乐园北京欢乐谷开业初期就已吸纳1300多员工,去年开始,欢乐谷投资10亿元兴建一座大型室内游艺馆,瘦身版的海盗船、过山车等游乐设施进入馆内。未来两三年内,欢乐谷有望解决2500人的就业问题。目前朝阳区政已府与北京华侨城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3)特色商业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 北京市特色商业街——高碑店古典家具一条街及周边的中国科举博物馆、聚仙堂古典文化艺术中心、盛世龙源、晋商博物馆等一批传统文化产业项目,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物业、安保及公共设施维护等配套服务岗位优先用于安置本地劳动力就业,累计安置本地劳动力3458人,人均年劳动所得达到26700元,切实发挥了产业聚集对劳动力就业的拉动作用,实现了就业增收。 (4)北京图书批发交易市场年接待读者7000多万 “北京图书批发交易市场有限公司”作为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年累计交易额逾100多亿元,接待读者7000多万人次,解决社会就业1000人,同时带动了附近的餐饮、旅店、托运、银行、房地产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为繁荣首都文化出版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文化创意产业未来促进就业预测 (一)产业发展预测 朝阳区农村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态势随着土地储备工作的陆续开展将会发展迅猛;传媒产业将依靠移动传媒与互联网继续发展壮大;旅游资源将继续多层次、立体化的整合,朝阳区将充分开发体现地域特征和地域文化的休闲度假产品、传统观光产品、会展商务产品、时尚文化旅游产品等。这些行业及重点项目在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等方面均取得了不斐成绩,将成为推动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未来五年,朝阳本着高端、高效、高辐射的原则,将加快CBD——定福庄传媒产业走廊建设,促进影视制作、版权交易、广告咨询等行业发展。 按照产业集群发展的要求,不断提升集聚区的集聚辐射作用。建设CBD—定福庄国际传媒产业走廊,重点推进传媒走廊的“一十百千”工程,即引进50个左右投资额超过1亿元以上的重点项目;集聚10个以上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品牌企业;建设3-5个年产值超过100亿元的产业园区(基地);最终打造一个年产值超过1000亿元的首都传媒产业功能区。建设若干不同门类的文化创意产业圈。打造奥运体育会展经济圈、大山子文化艺术经济圈、三里屯—工体时尚文化消费圈、潘家园古玩艺术经济圈、京沈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推进三环传媒会展服务带、四环文化旅游服务带、五环新兴文化产业带,形成以若干重大项目和龙头企业为引领、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为依托、不同门类经济圈和产业带协同发展的空间布局 (二)岗位需求预测 从目前朝阳区劳动力市场网络数据看,服务业仍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需求重点,从未来CBD等产业走廊的建设发展看,传媒、商业、旅游业、休闲娱乐、计算机网络行业的高智力人才将是朝阳需求热点。 随着CBD东扩、定福庄传媒文化产业区正式启动,CBD-定福庄传媒走廊上还将提供超过1000万平米的产业区可利用空间资源。在这条产业带上,在政府积极引导和企业的热情呼应双重作用下,将吸引社会投资150亿元,重点打造尚巴文化创意产业园、通惠国际传媒广场、朝阳传媒影视技术服务中心、万豪梦幻动漫中心、中国传媒岛“北岸1292”、朝阳1919影视传媒创意产业项目等十余个具有相当体量的文化传媒类综合项目。未来五年内,仅此一条走廊就能聚集传媒类企业2万多家,年实现收入突破1000亿元,带动就业人数约50万人。”需要大量高端创意人才、复合型文化经营和管理人才及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员、商务人员、影视技术人员、编辑、记者及各类服务人员等。 四、针对文化创意产业就业方向的建议 (一)加快体系建设、优化就业环境 朝阳区应进一步加快体系建设,优化创新环境、加强资本、人才、技术等要素的整合,大力促进文化创意集聚区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发挥区社会保障和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加强区级各相关部门间的交流与协作,定期组织文化创意产业专场招聘会及相关就业服务,提升产业招商引资水平的同时优化就业环境,结合区情,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以鼓励企业多方面促进就业,以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二)提升承载功能、高端高效就业 继续健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体制,完备相关政策,争取文化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文化建设积极健康蓬勃发展。多角度、全方位开发文化创意产业的就业途径,有针对性的培养、输送产业人才。朝阳区还应利用社会中介较多的优势,拓宽文化创意产业就业途径,提供高端高效就业。 (三)完善跟踪机制、培育优质品牌 完善朝阳区产业就业跟踪机制,积极扩大项目跟踪范围,积极培育品牌企业,做到企业“实时需求,及时供给”。对发展前景广阔、经济效益显著、吸纳就业量大的文化创意产业,从多方面进行多手段、多角度和多部门的综合支持,,培育优质品牌。 (四)拓宽院校合作、促进人才就业 中高等职业或专业院校积极拓展专业设置,有针对性的培养人才,适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对高端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的需求。加快人才培养和引进,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完善人才管理制度,逐步形成年龄梯次合理、专业分布均衡、整体素质优良的文化产业人才群体,特别是要加强文化创作、文化经营与创意、文化经纪人等高级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五)增强产业规划、提升就业效果。 实施项目带动,搭建就业平台。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网站功能,增加具体文化创意产业项目规划、进展、岗位需求预测等信息,提高政府统筹岗位资源的能力和就业组织化程度,从而进一步提升就业效果。 二〇一〇年六月 浅析通州区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 对拉动就业的作用 通州区职业介绍服务中心 宋雪松 齐放 通州区位于北京东南部,是首都东部门户,环渤海多条发展走廊的节点,十届七次全会正式提出“打造通州现代化国际新城”口号。通州将被打造成为白天因商务而繁荣,夜晚因休闲娱乐而繁华的不夜水城。新城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