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能量转化的量度
教学目标
1、理解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
2.知道功的计算公式W=FS,能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3.知道功的国际单位是焦。
教学重点
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有关功的计算
教学难点
判断是否做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哑铃、粉笔、讲台
教
学
过
程
1.举重运动员占旭刚举重。
2.引导分析:运动员举重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转化了多少呢?
1.实验1:教师拿起哑铃模仿举重。
提问:和举重运动员相比,谁消耗的化学能多?为什么?
引导:在举重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物体的机械能的多少和施加在物体的力大小有关。
2.实验2:教师举哑铃较短一段距离(明显比第一次低)。
提问:和第一次比,那一次消耗的能多?你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分析:人的化学能转化为物体的机械能的多少和物体(允许学生不说出在“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有关。
3.实验3:拿起哑铃,静止→在水平方向移动和第二次相同的距离→静止。
提问:哑铃的机械能变了吗?为什么?
引导:哑铃的高度不变,运动状态不变,机械能不变。
引导学生从力的大小,通过的距离两方面和第二次实验比较,有何不同点。
能量转化的多少,和两个因素有关,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能量转化的多少,我们通常用功来量度。上例中,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多少可以用对哑铃做了多少功来表示。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的大小;
②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投影科比打篮球的四种不同情况,托着篮球不动,托着篮球走向队友,手举篮球跳起扣篮,将篮球传给队友,请同学分析是否做功,加深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的理解
归纳总结,三种不做功的情况
1.实验4:教师尝试举起讲台,但讲台没有动。
提问:我对讲台做了多少功?
引导从两方面分析:
①从能的转化的角度:讲台的机械能增加了多少?我有多少的化学能转化为讲台的机械能?
②从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讲台没有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
提问:能利用身边的物体举例做功与不做功的例子或生活场景吗
功有大有小,那功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探究:设计实验分析做功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利用身边的物
1.公式及单位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功的大小和两个因素有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越大,这个力对物体所做的功越多。故科学上规定: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思考:这句话是不是可以简单说成“功等于力和距离的乘积”。(教师应强调力和距离的对应关系)
公式:W=Fs
单位:1焦(J)=1牛(N)·米(m)
说一说:按照你的理解,试举例说明怎样才算做了1焦的功?
出示例题(见教材)
解:略。
思考:
①在过程1中,人消耗了多少能,最终转化成了哪种形式的能?
②在过程2中,人又消耗了多少能,最终转化成了什么能?
3.联系实际,提升能力
思考:我们现在能不能计算出占旭刚消耗了多少化学能呢?
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是因为它具有能。做功的实质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力对物体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了转化。因此,可以用功来量度能量转化的多少,能量的单位与功的单位一样,也是焦。
课堂小结
一、功——能量转化的量度
做功的必要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二、功的计算
1、功的计算公式:功=力×距离 W=F•S
2、功的单位:焦耳(焦、J)1焦耳=1牛顿•米
修正策略
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