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动能 势能 机械能(第1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分析,认识能量的概念;2通过探究,知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3通过探究,知道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的概念和决定因素,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4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设计,养成在实验中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重点、难点】认识能量的概念;知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知道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的概念和决定因素;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设计。【教学方法】实验法,归纳法。【教学过程】个人复备一、情景导学:二、目标定学:三、预习探学:1. 一个物体如果能够对另一个物体 ,那个这个物体就具有能量
2、简称能。2. 物体由于 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3. 势能包括 势能和 势能。其中物体由于 而具有能称为弹性势能;物体由于 而具有能称为重力势能。四、合作互学和交流助学:(一)能量预习探学:能量小组合作:(1)如何判断一个物体具有的能量大小?简单举例说明生活中具有能量的物体。(2)辨析: 关于能的概念,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A一个物体具有能量,说明这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 ( ) B一个物体具有能量,说明这个物体正在对外做功 ( ) C山坡上的石头,没有对其它物体做功,所以不具有能 ( ) D物体已做的功越多,说明物体具有的能量越多 ( )(二)动能活动一: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能些因素有关 (1)再读课
3、本P31,思考下列问题,并与同组同学交流。实验中是探究小车的动能还是木块的动能?如何比较动能的大小?这里采用的是什么研究方法?如何研究动能的大小同时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这里采用的又是什么研究方法?如何保持物体的质量不变,改变速度的大小?如何保持物体的速度不变,改变质量的大小? (2)进行实验,收集证据。(3)实验小结:本次实验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法和 法,通过本个人复备次实验,你得出的结论是: 。(4)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能些事例能说明上述结论?(三)势能1活动二:回力小车运动起来预习先知:弹性势能(1)观察实验:运动起来的回力小车,想一想,回力小车能运动起来说明了什么?(2) 分析思考: 怎么做才能让回力小车运动的距离更远些?(3) 举例说明生活中类似的例子。(4)实验小结:发生 的物体能对其他物体做功,表明具有 ,叫做 。它的大小与物体的 有关,在一定限度内,物体的 越大,它具有的 就越大。2活动三:摸拟打桩 预习先知:重力势能(1)再读课本“活动124 摸拟打桩”,思考下列问题,并与同组同学交流。如何比较重锤重力势能的大小?这里采用的是什么研究方法?要使重锤打得深一些,可以采用哪些方法?(2)进行实验,收集证据。(3)实验小结:本次实验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法和 法,通过本次实验,你得出的结论是: 。五、总结提学六、达标检学:完成同步练习P21-22【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