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除法竖式》教学设计
墨黑小学 杨芳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2页例3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问题情境中近一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书写方法。
2、 通过分一分、说一说等操作活动,培养观察、分析、比较与归纳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3、 学会与他人合作,激发学习兴趣,体验成功快乐,感受数学的严谨性,理解数学的思考方式。
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计算能力与学习习惯,但好动是他们的共同特征,模仿能力强但理解能力弱,概括能力也弱。所以本节课难点为:如何让学生感兴趣并成功理解竖式中每一部分的含义。从形式上区别除法竖式,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除法竖式。
教学重点:除法竖式的正确书写。
教学难点:除法竖式中每一部分的含义以及除法竖式的意义。
教学准备:小棒、PPT课件,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那么除法是怎样的一个活动呢?(平均分的活动)接下来请计算下列各题:
3×( )<16 4×( )<18 16÷3= 22÷5=
2、试着说一说各部分名称及意义。
(意图:1、强化用乘法口诀试商的方法。2、强化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3、与后面竖式形式进行对比。)
3、像16÷3=5……1这种算式我们称为横式,我们也学过加法、减法和乘法的竖式,那么,同学们猜猜除法有竖式吗?除法的竖式又怎么书写?(揭示课题:除法竖式)
二、教学新课
1、例3教学
师:现在,同学们拿出13根小棒来,分一分,每四根分一组,结果怎么样?
生:可以分成3组,剩一根。
师:可以列出算式吗?
生:可以,13÷4=3(组)……1(根)
师:猜一猜竖式怎么列?写在练习纸上。
(预想:)
师:同学们有没有觉得怪怪的啊?我们的余数怎么放?怎么办?怎么给余数安个家啊?
看来除法竖式和加、减、乘法不同,因为除法常常带有一个小尾巴——余数。所以,除法竖式应该这样写:
平均分站出来“”代表除号真霸道,
被除数关里面“”出不来,
除数除数来帮忙,往左一站“”乐开怀,
商站头顶往下看“”,
余数小尾巴怎么办?“乘积”先来报个到“”,
余数再往下边靠“”。
好啦,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的新朋友——除法竖式!是不是很特别?那么你能认识它的每一部分吗?
2、 这个竖式由我们的横式得来,都是表示13根小棒,每四根分一组,可以分3组还剩1根。也就是说:我们计算除法,可以用小棒摆,用横式计算,还可以用竖式计算,好丰富啊,那么,各有什么优点呢?(小棒摆,直观形象,可是难数;横式好写可是容易减错;竖式写起来有点复杂可是每一步计算都在上面不容易出错。)
看来是各有优点啦,那除法竖式我们也需要好好认识它,掌握它!
3、 来当小判官。判断下列竖式是否正确?说说看:
4、 小结:在写除法算式时,先写“平均分符号”“”,被除数在里边,除数在左边,商在顶上,数位要对齐,商与除数的乘积要小于被除数,余数要小于除数并写在最下边,是被除数与“乘积”的差。
5、 尝试练习
出示第62页“做一做”第一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6、 迁移学习,指导表内除法竖式
请同学们看63页最上面的第2题,(12根小棒,每3根分一组)圈一圈,做一做。巡视收集典型案例,并组织讨论以下问题:
(1) 、这两个12表示意思相同吗?
(2) 、你发现这道题和上面的题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
(3) 、刚刚分完没有剩余,我们要怎么表示?(用0)
7、巩固练习
第63页例4,做一做1、2题。教师巡视,收集案例,个别辅导。
三、对比反思,总结全课
1、今天学到了什么?
2、竖式和横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竖式有什么好处?
作业布置:课本64页练习十四3题、8题。
板书设计:
除法竖式
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么样?
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