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初中物理兴趣入门 第5讲 云雨雪霜的形成—物态变化(教案)-人教版初中全册物理教案.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8426761 上传时间:2025-02-1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6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兴趣入门 第5讲 云雨雪霜的形成—物态变化(教案)-人教版初中全册物理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初中物理兴趣入门 第5讲 云雨雪霜的形成—物态变化(教案)-人教版初中全册物理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5讲云、雨、雪、霜的形成原因—物态的变化 【温故知新】(5-10分钟) 问:大家想一想上述每个窗户都对应什么物态呢? 【趣味引入】(5-10分钟) 问:云,雨,雪,霜是哪种物态? 答:云是液态,雨是液态,雪是固态,霜是固态。 问:云,雨,雪,霜是怎样形成的呢? 答:温度低于0℃时,水蒸汽凝华成霜,水蒸汽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相遇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云,大水滴就是雨;云层中还有大量的小冰晶、雪(水蒸汽凝华而成),小冰晶下落可熔化成雨。 [批注]:这个环节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选取的例子需要有趣或者贴近生活,也可以能引起学生的参与,目的是引出我们这节课的知识点来。通过总结生活中这些常见的现象,提问学生:云,雨,雪,霜都发生了什么物态变化呢? 【知识梳理】(25分钟左右) 一、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1一般情况下物质以固态、液态、气态的形式存在。比如石头、铅球等就是以固态存在的,我们称它们为固体;像常温下的水、酒精这类物质,就是以液态存在的,叫做液体;像空气、水蒸气等是以气态存在的,叫做气体。物质处于不同状态时具有不同的物理特点。 2物质三种状态的特征比较 状态 形状(固定/不固定) 体积(一定/不一定) 固态 固定 一定 液态 不固定 一定 气态 不固定 不一定 [批注]:讲完以上知识点,需要讲解【典题探究】例1。 二、熔化和凝固 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物质熔化时要吸热;凝固时要放热; 3、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 4、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 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5、晶体熔化的条件:(1)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收热量; 6、晶体凝固的条件:(1)温度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 7、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8、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 (1)AB 段物体为固体,吸热温度升高; (2)B 点为固态,物体温度达到熔点(50℃),开始熔化; (3)BC 物体股、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4)C点为液态,温度仍为 50℃,物体刚好熔化完毕; (5)CD 为液态,物体吸热、温度升高; (6)DE 为液态,物体放热、温度降低; kb 1.c (7)E 点位液态,物体温度达到凝固点( 50℃),开始凝固; (8)EF 段为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9)F点为固态,凝固完毕,温度为50℃; (10)FG 段位固态,物体放热温度降低; 注意:1、物质熔化和凝固所用时间不一定相同,这与具体条件有关; 热量只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 [批注]:讲完以上知识点,需要讲解【典题探究】例2,例3。 三、汽化和液化 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2、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过程,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 3、汽化可分为沸腾和蒸发; (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注:蒸发的快慢与(A)液体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阳下晒衣服快干);(B)跟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有关,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凉衣服时要把衣服打开凉,为了地下有积水快干,要把积水扫开);(C)跟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凉衣服要凉在通风处,夏天开风扇降温); (2)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注:(A)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B)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C)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高压锅煮饭)(D)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还要继续吸热; (3)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系: (A)它们都是汽化现象,都吸收热量;(B)沸腾只在沸点时才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C)沸腾在液体内、外同时发生;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D)沸腾比蒸发剧烈; (4)蒸发可致冷:夏天在房间洒水降温;人出汗降温;发烧时在皮肤上涂酒精降温; (5)不同物体蒸发的快慢不同:如酒精比水蒸发的快; 4、液化的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增大压强,提高沸点)如:氢的储存和运输;液化气; [批注]:讲完以上知识点,需要讲解【典题探究】例4,例5。 四、升华和凝华 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人工降雨中干冰的物态变化; 凝华现象:雪的形成;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在玻璃的内表面) [批注]:讲完以上知识点,需要讲解【典题探究】例6。 五、云、霜、露、雾、雨、雪、雹、“白气”的形成 1、温度高于0℃时,水蒸汽液化成小水滴成为露;附在尘埃上形成雾; 2、温度低于0℃时,水蒸汽凝华成霜; 3、水蒸汽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相遇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云,大水滴就是雨;云层中还有大量的小冰晶、雪(水蒸汽凝华而成),小冰晶下落可熔化成雨,小水滴再与0℃冷空气流时,凝固成雹; 4、“白气”是水蒸汽与冷液化而成的 [批注]:讲完以上知识点,需要讲解【典题探究】例7,例8。 【典题探究】(30分钟左右) 知识点一: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例1.固体、液体和气体是自然界中的物质最常见的三种状态.如图所示是这三种状态物质的分子结构排列模型.其中甲是 ______体分子的排列模型,乙是 ______体分子的排列模型,丙是 ______体分子的排列模型. 【答案】:固,液,气 【解析】:固态物质中,分子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因而,固体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小.因而,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但有一定的体积. 气态物质中,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并以易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间的作用力极小,容易被压缩.因此气体具有流动性,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确定的体积. 分析图可知:甲图分子排列十分紧密,是固体分子的排列模型.乙图分子排列没有固定的位置,比较松散,是液体分子的排列模型;丙图分子排列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是气体分子的排列模型。 知识点二:熔化和凝固 例2.冬天北方农村的菜窖里放几桶水,菜就不易冻坏,这是因为水________时会________热,因此窖内温度不致太_________。 【答案】:凝固,放,低. 【解析】冬天在菜窖中放几桶水,水受冷就会凝固,凝固要放出热量,使菜窖的温度不至于过低而将菜冻坏. 例3.小刚在探究海波和蜂蜡的熔化规律时,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蜂蜡的温度/℃ 40 41 42 44 46 47 48 49 51 52 54 海波的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50 53 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判断: (1)蜂蜡属于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海波的熔点为______℃; (3)当海波的温度为56℃时,它处于______态。(选填“固”或“液”) 【答案】(1)非晶体(2)48 (3)液 【解析】蜂蜡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一直升高,没有固定的熔点,所以为非晶体;而海波有固定的熔点,为48℃,56℃时变为液态。 知识点三:汽化和液化 例4.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在使用冷暖空调的房间窗户玻璃表面,有时都会出现小水珠,那么,关于这种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 B. 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C. 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 D. 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 【答案】B 【解析】夏天,空调屋内温度低,室外温度高,所以室外的水蒸气会液化成小液滴,小水珠附着在玻璃外表面; 冬天,空调屋内温度高,室外温度低,所以室内的水蒸气会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内表面。 例5.如图3-4-3,在盛水的烧杯里放有一盛水的试管,加热烧杯,使杯内水沸腾,在继续加热过程中,试管中的水() A、 不能达到沸点,因此不能沸腾 图3-4-3 B、能达到沸点,也能够沸腾 C、能够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 D、以上几种说法都不对 【答案】C 【解析】烧杯内的水可以达到沸点,并且温度不变,试管中的水也可以达到沸点,且温度与烧杯中的温度一样,没有温度差,不能继续吸热,所以不能沸腾。 知识点四、升华和凝华 例6.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凝华的是() A.春暖花开,冰雪消融 B.夏天的清晨,草地上出现露珠 C.秋天的早晨,出现大雾 D.初冬的清晨,地面上出现白霜 【答案】D 【解析】凝华是从气态变为固态 知识点五、云、霜、露、雾、雨、雪、雹、“白气”的形成 例7 .在夏天会看到冰棍冒出白色的“气”,这是因为:() A.冰棍蒸发产生的水蒸气 B.冰棍升华产生的小冰晶 C.冰棍熔化成小水珠 D.冰棍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 【答案】D 【解析】白气是液化现象 例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雾和露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 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C.用久的灯泡钨丝变细是升华现象 D.夏天打开冰箱门看到的“白气”,是从冰箱里冒出的水蒸气 【答案】D 【解析】雾和露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用久的灯泡钨丝变细是升华现象,夏天打开冰箱门看到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小液滴。 【当堂练习】(20分钟左右) 1.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晶体的是:( ) A.冰和水 B.铜和固态水银 C.玻璃和石蜡 D.海波和沥青 【答案】B 2.关于熔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 B.晶体熔化时不吸热,所以温度不变 C.非晶体熔化时温度也在升高,一定吸热 D.晶体、非晶体在熔化时温度都是不变的 【答案】C 3.关于物质的熔化和凝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各种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 B.各种固体都有一定的凝固点 C.各种晶体的熔点相同 D.非晶体熔化时要吸收热量,且温度会不断上升 【答案】D 4.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A.给盛有酒精的瓶子加盖 B.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袋中 C.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D.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 【答案】C 5在烧杯中加入液态氮,常温下急剧沸腾(液态氮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点是-196 ℃ ),这时将会看到在烧杯壁上结了一层厚厚的白霜,这是由于() A.空气中的水凝固成冰 B.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成水 C.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冰晶 D.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凝华成冰晶 【答案】C 6.图6-4为某晶体的凝固图像,初始DE阶段该物质______热量,温度______,整个阶段该物质处于______态;当温度下降到t0时,开始凝固,t0为该晶体的凝固点,EF阶段为______过程,虽继续______热量,但温度____________,整个凝固过程为______态;FG阶段该物质已凝固为______态,继续放热,温度再次______。对于同一晶体而言,熔点和凝固点______。 图6-3 图6-4 【答案】放出;降低;液;凝固;放出;不变;固液共存;固;降低;相同 7.今年,河北、北京、内蒙古等地局部地区出现罕见的五月飘雪景象。有关雪的形成,正确的是 A.凝固现象且吸热 B.凝固现象且放热 C.凝华现象且放热 D.凝华现象且吸热 【答案】C 8.将少量粉末状的樟脑装入烧瓶,用酒精灯缓缓加热,封闭在瓶内的树枝上逐渐出现玲珑洁白的“人造雪景”,取出树枝,美丽的“雪景”会慢慢消失,消失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汽化 B.液化 C.升华 D.凝华 【答案】C 【课后作业】(20分钟左右) 1.纯铁的熔点是1535℃,则1534℃的铁() A.是固态 B.是液态 C.是固液混合态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答案】A 2.下图是分别表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熔化或凝固规律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种物质是晶体,图象表示的是凝固过程 B.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象表示的是熔化过程 C.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象表示的是凝固过程 D.缺少条件,无法判断 【答案】B 图3-2-4 3.如图3-2-4是A,B两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象,其中________物质是晶体,它的熔点是______℃,在第8min时,这种晶体处于________状态。 【答案】A;80;固液共存 4.在生活中热现象的例子常常可见,下列有关热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小明同学戴眼镜到厨房帮妈妈炒菜,眼镜片立即模糊,这是液化现象 B.打开冰箱门时,常会看见门前冒”白气”,这是汽化现象 C.夏天喝饮料,常在杯中加入冰块,一会儿冰块变小,这是熔化现象 D.电冰箱内侧壁会看见附有一层白色的冰晶,这些冰晶是凝固形成的 【答案】AC 5.初夏,大雨来临前,沉闷的天气常使墙面或地面变得很潮湿,其实这是一种液化现象。在下列现象中具有与此相同的物态变化的是( ) A.煮饭时,锅里冒出“白气” B.洒在地面上的水变干了 C.冬天地面上的水结成了冰 D.放在衣柜里的樟脑片变小了 【答案】A 6关于物态变化说法错误的是() A.北方冬天早晨玻璃上冰花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一段时间后会变小,是升华现象 C.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饮料罐会“出汗”,是液化现象 D.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 【答案】A 7.下面是小滨同学探究“水的沸腾”实验的过程。 (1)安装实验器材时,小滨应按照_____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安装好器材开始实验后,小滨的操作如图所示,请指出小滨的错误之处:___________。 (3)下表是实验过程中不同时刻的温度记录,小滨由于粗心大意记错了一个实验数据,你认为错误的数据是___,你这样判断的理论依据是____。 时间/min … 8 9 10 11 12 13 14 … 温度/℃ … 96 97 98 98 95 98 98 … (4)改正数据后,小滨根据实验数据判定该地水的沸点为___℃,可能的原因是当地的大气压_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标准大气压。 (5)小滨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未立即停止沸腾,试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合理即可)。 【答案】自下而上;读数时视线未与刻度垂直;95;水沸腾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98;小于;烧杯底和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水可以继续吸热 [批注]:需要学生回家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物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