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8月 第37卷 第8期 21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思政与情商教育融合的探索基金项目:2020 年度河南省高等职业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2020GZGG033);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2019年度创新创业发展能力提升工程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9-LYZJGZD007)作者单位:1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食品营养系,河南 漯河 462000;2 河南进口肉类指定口岸漯河查验区服务中心,河南 漯河 462000;3 漯河市质量技术检验测试中心,河南 漯河 462000李超敏1 赵永敢1 张亚琼2 黄慧敏3【摘要】针对当前医学高职高专院校中开设的食品类专业大学生专业自信心不
2、足、专业认可度较低的现状,以及近年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中出现的部分大学生自学能力较弱、浮躁摆烂的现象,课题组经过近几年的深入调研,结合当前职业院校食品类专业情商教育课程体系不健全的现状,尝试在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的教学环节中将专业教育、课程思政和情商教育三者融合,探索一条食品类专业卓越式人才培养的新路径。【关键词】情商教育;五心育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技能大赛;双导师;课程思政【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6763(2023)08-0021-04doi:10.3969/j.issn.1004-6763.2023.08.006微生物检验技术是食品
3、检验检测技术专业重要的核心课之一,是一门典型的实践技能操作课程。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持续推进,食品行业及企业对食品安全检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实践教学只重视学生技能操作的培养,情商培育和课程思政的融入则稍显欠缺。近几年课题组深入行业、企业充分调研,率先在微生物检验技术教学中开展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探索将食品检验人必备的职业道德、真实工作岗位与课程思政、情商教育渗透融合,通过重构模块化实训项目、典型食品安全案例式教学,紧密结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参考由食品工业行指委举办的全国高职院校食品营养与安全检测技能大赛“食品中微生物检验”项目的参赛细则,并结合农产品食品检验员职业资格考核要求,
4、设计实训内容。实施教学改革后,有助于提升医学院校食品专业大学生的专业自信心和认同感,提高其职业素养和情商水平1,对培养适应食品安全检测行业需求的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1 “以学生为中心的五心育人”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实践教学的初步探索随着近年来高职高专院校单招政策的实施,学生综合素质参差不齐,针对大部分学生在积极主动思考问题、归纳整理学科知识的能力方面较弱的现状,以及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中出现的部分学生对学业自信心不足、浮躁摆烂的现象,课题组初步探索将“以学生为中心的五心育人”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实践教学的方式2。微生物检验技术实践教学采取项目化、案例式及情境式的多元复合
5、教学模式。在多年的实践教学中,课题组成员根据行业调研不断优化实训项目,将实训项目项目化、任务化、情境化,主要包括基础实训项目、强化实训项目和创新实训项目三大块。考虑到学生对大一所学过的食品微生物操作技能一知半解,甚至遗忘,因此课题组成员在第二学期的微生物检验技术安排上,为进一步巩固大一的操作技能,基础实训项目重点考查学生对光学显微镜的熟练正确使用;强化实训项目重点考查学生对各类常见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测定、大肠菌群的测定等无菌操作,使学生从国标解读到实验器材准备、再到实施与结果报告研讨,强化对微生物无菌操作及接种操作等的专业意识;创新实训重点考察专创融合的实训项目,鼓励各小组进行创新性实验的设计,
6、将基础和强化技能融入小组设计的实22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August 2023,Vol.37,No.8验环节中。教师在指导以上三大类实训项目中,自然融入食品检验人的“五心”,即细心、专心、耐心、用心、爱心。例如在“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实训项目中,要求学生在制片环节要有专心和细心,这里的专心指的是培养学生的专业度,即严格按照接种的无菌操作要求进行制片,体现食品检验人的专业性,而在具体操作每一环节时,要加上细心才能制作出清晰漂亮的标本片;滴加无菌水时对液滴的大小需要操作者细心,多则延长风干时间,少则不利于下一步的接种操作;在酒精脱色操作环节,要求学生用心,脱色
7、时间的长短直接决定染色结果的成败,可以在小组内进行不同脱色时间的对比实验,再用心分析脱色时间与假阳性、假阴性的关系,而不是教师直接把脱色时间告知学生照做就行,学生通过本组组员不同的脱色时间进行结果比对,用心总结脱色时间对染色结果的影响,主动验证,用心操作,印象深刻;在镜检观察环节,要求学生有耐心,有爱心,即寻找细菌形态的过程需要耐心,一步步从低倍镜到高倍镜再到油镜,大部分学生在 10 倍和 40 倍镜头下能找到清晰的视野,切换到油镜下就找不到视野了,此时教师应鼓励学生耐心寻找,找到细菌瞬间的视野呈现,学生从中体会到耐心对观察结果的重要性;染色操作结束后的收尾工作,要求学生有爱心,即对自己使用的
8、显微镜要爱护、悉心清理镜头、正确复位及操作台清理等,通过镜头的擦拭及整理卫生,培养学生善始善终、爱护仪器的职业责任感。在这些操作中,教师结合食品工业行指委举办的全国高职院校食品营养与安全检测技能大赛“食品中微生物检验”项目的参赛细则,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五心育人”体系构建,让学生明白并深刻体会食品检验人的职业操守和专业技能,为今后从事食品检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2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中的情商教育融入教学的初步探索近几年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对高职高专职业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3-5。课题组尝试将情商教育融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环节。当前,我国食品检测行业的特点是劳动密集型和高知识密集型并存,且
9、急需大量的操作熟练的检测人员。食品微生物检测工作体现的是重复性、专业性和标准性,在教学中教师自然融入“工匠精神”来体现其三性,但是重复性的实验操作,一些学生会倍感枯燥,易产生倦怠感,还有些学生眼高手低,“一看便会、一做就废”现象时常出现,课题组采取超星平台和钉钉直播结合的形式进行,教学设计分为课前预习、课中讨论和课后复习上传作业等形式进行,教师通过线上学习数据的统计结果,可以清晰看到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整体学情分析,便于因材施教。实践教学环节因存在排课时间变动等情况,部分学生上课情绪不稳定,出现浮躁摆烂的现象,为防止这种不良情绪在学生间蔓延,课题组在实践教学中摸索融入情商教育,可以缓解学生的
10、一些不良心理情绪。课题组前期将情商教育融入食品微生物学实践教学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微生物检验技术是食品微生物学实践教学的延伸与拓展,注重实践操作的规范性与标准化,实践教学为进一步构建情商教育体系搭建了良好平台。教师通过超星平台线上提前布置各小组的检验任务,小组长安排组员领取不同任务,扮演检验环节中的不同角色,分工协作,齐心协力,圆满完成检验流程,检验结果通过报告、研讨等形式展示,体现出检验的严谨性、真实性和权威性。由于在实践教学中师生近距离地工作交流,拉近了师生情感,学生通过在真实场景中开展实训项目进一步增强了专业自信心。情商教育中包含的自信心、责任心和同理心等情绪,在实训环节中自然渗透,学生
11、逐渐认可了专业,并从操作技能中进一步提升专业自信心和职业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8月 第37卷 第8期 23自豪感。3 新型现代学徒制引领下的“校行双导师共育人计划”融入情商与思政教育食品类专业在医学院校属于小专业,自建系以来就开始探索实施专科生导师制工作,从最初的学生选导师,开展毕业论文设计的模式化工作,到现在的入学即接受专业教育,根据导师课题学生有目标地选择导师,大一即可以进入导师实验室协助导师开展科研类实验,每位导师的研究方向各有所长,多年积累下来,在新型现代学徒制引领下,食品学子专升本连年创新高,攻读硕士、博士的学子已在食品领域扎根,为一代代食品学子起了良好的模范表率作用。师带徒的教育
12、模式,很好地提升了师生的情商水平,导师在指导学生开展课题选题、开题设计、课题实施及毕业论文撰写、答辩等环节时,实时融入了思政、情商与专业技能教育。学生从课堂上走进实验室,走进企业、行业了解检测新进展,思维更开阔,连年来,学生发表论文、授权专利数不断提升,情商教育凸显成效。该项目是在“校行协同、合作育人”条件下实施的,既包括校内专业教师的授课,又包括食品检测机构的实景见习与实习,同时学校聘请检测机构的行业能手担任学校外聘教师共同授课,学生通过“校行双导师共育人计划”,完成校内实训、行业见习、行业实习等阶段学习,在双方导师共同指导下,熟练掌握各种常见食品的微生物检验操作,通过见习环节中行业导师的情
13、境式教学,学生近距离地感受真实的检测工作场景,尤其是对于大型检测仪器的前处理操作、图谱分析、无菌室的标准操作间等环境,学生非常感兴趣,充满了对检验工作的憧憬与敬佩,立下了成为一名优秀食品检验人的学习目标。“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实践教学,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强化技能操作,融入思政元素,糅合情商教育,因材施教,教师能及时对学生操作上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并通过实验结果的讨论及师生互评,加强肯定自我教育与换位思考教育,这种良好情绪的开发,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逐步建立起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有效提升了学生实践技能,又促使师生情商的共同提升。4 基于赛事平台的“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研”卓越式人才培养的路径
14、探索高职院校的专业及学生培养是根据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设定,因为企业对于生源需求的改变从而使学校的教学模式和方式也必须改革。“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教学模式是各高职院校加强适应企业发展和时代发展的最突出的改革方式6。为强化学生专业技能训练,课题组积极探索以大赛为载体的卓越式育人模式7-8,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校级、省级以及国家级专业技能大赛,全面提升食品专业大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近几年学校组织开展了校级“微生物艺术培养”大赛,并组织学生参加食品工业行指委组织的全国高职院校食品营养与安全检测技能大赛、全国 1+X 粮农食品安全检测技能大赛,通过技能比赛,大学生的技能和职业综合素养获得了有效提升。依托大赛
15、,指导教师增加了与外校优秀教师的专业交流,促进了教学研究。教师将大赛的考核细则有效融入实践教学环节,由于紧跟行业检测新动向,近几年培养的检测人才深受检测实习单位的好评。如每年一届的校级“微生物艺术培养”大赛在大一第二学期就举行,学生在食品微生物课上初步学习了无菌操作、接种技术,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兴趣,学校组织学生参加这种趣味性和专业性相结合的比赛,学生兴趣浓,参与积极性高,提交的艺术素材从最初的网上照搬,逐渐过渡到创作发挥,比赛主题从首届“皿尚美食”到“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等爱国主义教育,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意识得到锻炼,对微生物检验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从最24 Continuing M
16、edical Education,August 2023,Vol.37,No.8参考文献1 吴成达,张琳,王玲玲.大学生情商教育:现状、原因及对策 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33):60-62.2 黄悦华,薛田良.“课程思政”的跨界协同“三全育人”体系探析基于三峡大学电气与新能源的课程思政实践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43(2):81-84,93.3 熊苗,赵幸子.高职院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策略 J.华东纸业,2022,52(1):31-34.4 郑恺.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 J.湖北农机化,2019(24):77.5 朱丽平.高职院校线上线下教学
17、衔接问题及对策研究 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1):64-65,69.6 高科,许强.“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高职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湖北开发职业学院学报,2022,35(1):18-20.7 严爱丽.中职面点专业“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教学模式的探索 J.职业,2021(17):71-73.8 龙英,谢明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3):73-74.9 陈霞,杨学伟.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情商培养途径探索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9(3):30-32.10 陈露.试论高校辅导员对“00后”大学生的
18、情商教育J.知识文库,2020(16):107-108.11 李畅.情商教育视野下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策略摭探 J.成才之路,2021(20):8-9.12 方雄.当代大学生情商现状及培养路径探讨 J.作家天地,2021(25):157-158.收稿日期:2023-04-25初看不见的微生物,到亲手拿着接种环描绘勾勒出心中的图画,寓教于乐地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艺术培养大赛考察的是无菌操作与美学设计,专业技能与美育的融合在实践教学中也是一种尝试探索,近几年教师通过“寓教于乐”的比赛形式,传授给学生无菌操作接种技能,深受学生喜爱。专业教师在辅导学生参加全国检测大赛时,参赛学生深深体会到备赛的
19、艰辛与技能的提升,师生往往放弃节假日休息去准备比赛的各种事宜,并考虑各种突发状况,反复演练、反复打磨、不断提升。操作技能和心理素质对选手非常重要,尤其是选手的心理素质,通过比赛,学生感受到自身专业知识的拓展,以及抗压能力和情绪疏导的自我调节得以提升;辅导教师感受到教研的永无止境、与时俱进以及院校间的交流对于教研的提升的重要性。近几年的各类比赛,明显提升了课题组的教研水平,选拔出的优秀学子深受用人单位好评,由此带动了其他学生积极学习,改变了浮躁摆烂的现象,“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研”卓越式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初现成效。5 结语高职高专学生对未来很容易丧失信心,缺乏自我调节、自我激励的心理素质,
20、常出现内心迷茫、沟通障碍等问题9-10。多年的就业调研分析发现,良好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对大学生的成长及就业十分重要11-12。笔者探索将专业教育、课程思政和情商教育三者融合,挖掘每个学生身上的潜质,在实践教学中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规范的操作技能,提升团队协作能力,激发学生创新能力,提升职业素养。课题组通过大赛为载体,以全国技能大赛的能力和素养要求为目标整合实践项目,将大赛评分教学标准贯穿在操作细节中,推动了食品微生物检验课程的改革。同时深入推进新型学徒制引领下的师带徒工作,提升食品类专业学生的科研能力,鼓励创新,融合渗透情商教育和思政教育,使得“校行双导师共育人计划”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下一步,要大力推进信息化教学,将虚拟仿真软件技术和备赛、参赛录播成微课,融入线上教学资源库,同时结合医学院校食品专业的办学定位和专业发展特色,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坚持“自主开发”和“择优引进”并举,特别是鼓励团队教师对课程进行二次“校本化”开发,建设能满足高校自身发展需要的网络教学资源库和网络教学平台,促进学生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