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临床药理学(clinical pharmacology):主要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规律及人体与药物间相互作用过程的一门交叉学科。2. 临床药理学研究药物与人体间相互作用规律及作用原理。 老年人用药1. 老年药理学(geriatric phamnacology)又称长寿药理学(phamnacologevity)是针对老年机体生理生化和病理生理学特点,研究其药动学,药效学,药物不良反应,老年用药特点和用药原则以及抗衰老药理学等的一门药理学分支学科。2. 目 的:主要是为了提高药物对老年人的治疗效果,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为老年人合理用药,了解老年人机体活动规律,发展抗衰老药物,预防早衰,延年
2、益寿等提供科学依据。3. 老年人用药特点:1)用药机会、种类较多,疗程较长(2)主观选择药物的要求高(3)用药个体差异大,实际年龄与生理年龄不完全一致,即老龄不一定老化(4)用药依从性差(compliance)(5)不良反应发生率高4. 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主要:1()机体组成成分-主要是细胞内液的减少;细胞内液的重要成分钾、镁、磷等亦明显减少。 水溶性药物:Vd。 脂溶性药物:Vd (2)血浆蛋白结合率降低5. 老年药物分布的特点: 1. 水溶性药物表观分布容积减小,血药浓度升高 2.脂溶性药物表观分布容积增大,药物作用时间延长。 3.与血浆白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其游离药物浓度增加,血药浓度升
3、高。6. 老年人代谢能力下降: 1.老年人肝脏重量减轻(绝对和相对),功能性肝细胞数目减少(2.肝血流量减少 , 3.肝微粒体酶系统活性降低 7. 肾排泄药物能力下降是老年人容易发生药物中毒的主要原因。8. 老年人药效学;药物敏感性变化,内环境稳定性的调节能力下降,药物耐受性降低,药物的依赖性增加9. 药物敏感性的变化;(一)对中枢抑制药的敏感性加强:氨基苷类抗生素、利尿酸等更敏感(二)对抗凝血药的敏感性增加(三)对受体激动药与阻断药的敏感性下降内环境稳定性的调节能力下降;1.血压和心率的调节:、受体阻断药,血管扩张药,利尿药及三环类抗抑郁药等均可引起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 氯丙嗪易致心率过快,
4、吗啡则易致心率过慢。2.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调节: 水、电解质失衡3. 免疫反应药物耐受性降低:1. 对胰岛素和葡萄糖耐受性降低 ,致低血糖休克2. 对易引起缺氧的药物耐受性差3. 对损伤肝脏和肾脏的药物慎用4. 对排泄慢易引起电解质失调的药物耐受性下降10. 老年人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1. 直立性低血压:药物:降压药、三环抗抑郁药、利尿药、血管扩张药。2. 精神症状药物:三环抗抑郁药、苯二氮卓类和抗惊厥药:3. 肾毒性: 药物:氨基苷类、多粘菌素、两性霉素B、呋喃苯胺酸等,合用更甚。4. 耳毒性:氨基苷类耳毒性最甚,与剂量、疗程和合并用药(水杨酸类、氯喹、氮芥、利尿酸等)有关。5. 尿潴留
5、:前列腺肥大及膀胱颈纤维变,应用三环抗抑郁药和中枢抗胆碱药时,因外周抗胆碱作用,易致尿潴留。11. 老年人安全合理用药原则:.用药应使患者受益.用药方案简明3.小剂量应用4.根据时辰药理学适时用药.控制疗程,及时停药.控制嗜好与注意饮食7.提高用药依从性12. 选药原则:.需有明确的用药指针.避免应用不适用于老年患者的药物.选择合适的药物剂型.慎用滋补药或抗衰老药 高血压用药1 高血压定义:未服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2 类别 收缩压 (mmHg) 舒张压 (mmHg) 正常血压 130 85 1级高血压(“轻度”) 140159 9099 亚组:临界高血压
6、 140149 90942级高血压(“中度”) 160179 100109 3级高血压(“重度”) 180 110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140 90 亚组:临界收缩期高血压 140149 903.高血压的危害:慢性并发症急性并发症: 高血压危象: 血压骤然升高,引起恶心、呕吐、抽搐、 大汗淋漓、血压高达31.9/13.7Kpa以上,合并急性左心衰、肺水肿、急 高血压脑病: 高血压患者如血压骤升而致脑部小动脉痉挛发生急性脑水肿,急性颅内压增高而产生剧烈头痛(深部的胀痛、炸裂样痛),常伴呕吐、神经系统损害体征、抽搐、意识障碍、精神异常以至生命体征的改变。眼底可见视网膜动脉痉挛、出血、渗出等。多见于尿
7、毒症和子痫等。4. 治疗目的: 降低动脉血压 逆转靶器官损害 减少心血管事件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5. 抗高血压药分类:一、利尿药 1. 噻嗪类和相关药物:氢氯噻嗪、氯噻酮 2. 袢利尿药:呋噻米(速尿)、依他尼酸 3. 潴钾利尿药:螺内酯、氨苯喋啶 二、交感神经抑制药 1. 中枢性降压药:可乐定、甲基多巴 2. 神经节阻断药:美加明、咪噻芬 3. 交感神经末梢抑制药:利血平、呱乙啶 4. a受体阻断药:哌唑嗪、特拉唑嗪 5. 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美托洛尔 6. a、受体阻断药:拉贝洛尔、卡维地洛 三、血管扩张药 1. 小动脉扩张药:肼屈嗪 2. 小动脉及静脉扩张药:硝普钠 四、钙通道阻滞药:硝
8、苯地平、尼群地平、尼卡地平、非洛地平、氨氯地平 五、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卡托普利、依那普利、雷米普利 六、其他 1.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药:洛沙坦 2. 钾通道开放药:吡那地尔、米诺地尔 3. 5-羟色胺阻断药:酮色林6.ACEI-机制: 减少Ang-生成,扩张血管; 减少醛固酮分泌,排水钠增多; 降低交感神经活性,NA释放减少;减少缓激肽降解,使NO、PGI2增多而扩血管。优点: 降压温和、持久、无耐受性、停药不反跳。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对糖、脂肪等代谢无不良作用 。 可逆转血管壁增厚、心肌肥厚,发挥直接/间接心脏保护作用,恢复其结构和功能 。 能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能预
9、防或逆转肾小球基底膜的糖化,有效地延缓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特别是伴有蛋白尿患者肾脏病变的进程,改善患者的预后。 缺点:普利类降压药主要副作用有干咳、血钾升高和血管神经性水肿(24小时内)7.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药缺点; 沙坦类降压药副作用主要是血钾升高,血管神经性水肿发生罕见,不会发生干咳。用于对ACEI副作用不能耐受者8. 钙拮抗剂: 二氢吡啶类选择性作用于血管,抑制钙离子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舒张周围血管和降低外周阻力而发挥降压作用。 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对血管选择性差,不引起显著的血压下降,对心脏有负性传导和负性肌力作用,适用于心率增快的高血压病人缺点:没有严重的副作用,主要有面部潮红、
10、头痛、心率加快、踝部水肿。且这些副作用发生率都很低。应用最为广泛的降压药。9. 受体阻滞剂缺点:这类药物会引起支气管痉挛、心功能抑制还会影响血糖、血脂代谢停药后反跳不引起体位性低血压10. 1受体阻滞剂:明显的首剂现象,即体位性低血压11.利尿剂缺点:易致低血钾、高尿酸血症、高钙血症、高血糖和高血脂 、性功能的影响。适应症:轻重度高血压,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肥胖的高血压患者,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13. 高血压治疗原则:1、有效治疗和避免不良反应: 2、保护靶器官:3、平稳降压和持之以恒:4、个体化治疗:5、 联合用药: 心率失常用药1. 心律失常(cardiac arrhythmia)是指心
11、跳频率和节律的异常,是心血管系统常见的临床病征。其临床症状表现不一,轻者可无自觉症状,严重者可引起心脏泵血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2. 心律失常治疗的目的:1、缓解症状。 2、改善生活质量。3、预防因心律失常发生的死亡。4、延长生存期。IA类药物:(奎宁丁,普鲁卡因胺,双异丙吡胺)这几种物药具有对钠离子通道中度阻断作用,一般仅在心率较快时引起传导延长;都可用来治疗和预防快速心律失常。但预防心房颤动,其耐受性不如胺碘酮好。这3种药也可用来抑制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这些药物对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是禁忌的因为致心律失常的危险增高。因此,只能作为二线或三线药物用来对心房颤动和其它房性快速心律失常的长期治疗。IA类药物引起QT间期延长,这可能导致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 所以国外认为类药物是魔鬼,尽量不用或慎用。 休克的用药1. 休克:是指各种原因造成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器官微循环灌注急剧减少为基本原因的急性循环功能衰竭综合症。2. 分类:(1失血性休克(2创伤性休克(3烧伤性休克(4感染性休克(5心源性休克(6过敏性休克(7神经源性休克 1-5是低排高阻型休克 6,7是高排低阻型,血管原型休克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