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第一单元单元分析及单元备课.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8344453 上传时间:2025-02-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第一单元单元分析及单元备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第一单元单元分析及单元备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一单元单元备课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是多文体的单元,课文包含一篇小说、一首诗歌和两篇散文。社戏是一篇经典课文,通过外来少年“我”的新奇眼光,体察水乡平桥村的村民生活、自然风光,感受水乡的敦厚和睦的民风。教学时要把教学重点放在领会文学形象、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上。回延安是当代一首著名的抒情诗,教学时要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同时,引导学生感受诗人饱满的情感,感知诗作的明亮、瑰丽而带有乡土气息的意象,并体会诗作模仿陕北民歌旧形式以表现新时代内容的特点安塞腰鼓是一篇新时期的经典课文,它写陕北高原,写高原腰鼓,写打腰鼓的人,展示高原的民俗民风,以及高原人弃放雄健的精神气质。它在语言运用和修辞方法方面尤其值得认

2、真学习。灯笼写于20世纪30年代,是一篇抒情散文。它以“灯笼”为话题,申联起早年乡村生活的诸多记忆,表现旧时的乡村民风民俗,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同时还以小见大,借“灯笼”这一形象表达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愿为保卫国家充当“马前率”的意志和热情。选取这四篇课文,主要是考虑它们所具有的“民俗文化”的元素(同时也考虑这些课文的不同时代、不同生活场景和不同体裁的多样性特点),以便于学生开阔眼界,见识多样的、多元的民俗现象,增进学生对社会生活、社会文化的理解。但这些课文的主题并不局限于民俗文化,而有着多方面的意义和价值。单元教学目标1、感知课文内容,理解其中民俗的价值和意义。2、分析课文的写作方法,体

3、会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3、品味课文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教学重点1、感知课文内容,理解其中民俗的价值和意义。2、分析课文的写作方法,体会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3、品味课文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教学难点1、感知课文内容,理解其中民俗的价值和意义。2、分析课文的写作方法,体会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3、品味课文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教学措施 1、在教学时还应开放视野,尽力还原作品本身所具有的意蕴,而不局限于民俗文化的探究。2、着意于进行文学鉴赏教学。可以分析社戏)中的人物形象、 故事情节、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3、品味(回延安的一系列意象, 分析其修辞手法, 并训练现代诗歌的朗读方法。4、通过学习安塞腰鼓和灯笼理解抒情散文写作的切入点(“腰鼓”“灯笼”),理解散文的构思章法,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品味散文优美而精巧的语言等。单元教学准备熟悉教材内容,准备好相关的资料及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第1课社戏3课时 第2课春酒2课时 第3课安塞腰鼓2课时 第4课庆祝旧历元旦2课时 写作学习仿写2课时 口语交际应对2课时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