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建筑结构》期刊的知识服务平台建设与发展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833390 上传时间:2024-03-27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4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结构》期刊的知识服务平台建设与发展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建筑结构》期刊的知识服务平台建设与发展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建筑结构》期刊的知识服务平台建设与发展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年第16期 NEW MEDIA RESEARCH76新媒体研究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传播渠道越来越多样化,传播方式愈加丰富,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高质量融合发展逐渐成为媒体人的重要研究课题。2014年 8 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1。意见对新形势下如何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做出了具体部署。2020年 9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媒体融合需要紧扣“加快、推动向纵深发展”的总要求。2020 年 11 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

2、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做强新型的主流媒体,建强用好县级的融媒体中心。融媒体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应通过重要举措,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容、宣传互融、利益共融2。随着媒体融合的飞速发展,建筑行业学术期刊经历了全媒体传播与传统出版的相融阶段3。面对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媒体融合趋势,建筑结构期刊结合自身发展需求,打造了知识服务平台结构云学堂。本文主要介绍结构云学堂平台的内容架构、平台的优势与发展困境,并提出发展建议。1 结构云学堂的内容架构通过媒体融合,可达到实时化的信息分享、更加精准化的推送及更加广泛化的传播,学术资源得到高效整合,出版传播渠道得到拓宽,刊物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得到大力

3、提升。全媒体出版传播平台的打造,将更好地服务于学术研究与推广3。2019 年 9 月 9 日,建筑结构打通与微信公众平台的通道,正式上线知识服务平台结构云学堂,开启知识付费的系列探索。结构云学堂是以微信公众平台为载体的知识服务数字化平台。在 建筑结构纸刊、官网、微信公众平台、微博平台同时发布新平台的上线信息,并在全网显眼位置发送信息,实现全网宣传(图 1)。平台的上线,为传统期刊注入了活力,体现了高渗透率的专业性网络传播。上线初期以及周年活动,都会推出系列会员注册优惠活动,以增加用户数量,维系用户黏性。结构云学堂的内容架构见图 2。结构云学堂包括建筑结构期刊、建筑结构学堂、建筑结构展场三大板块

4、,见图 3。每个板块有具体的细分领域内容,针对专业用户推出多元特色服务。建筑结构期刊主要包括阅 期刊、查 主题、投稿件、订杂志、参会议。其中,阅期刊的板块功能是提供文献信息查询和在线阅读服务,可查阅历年期刊的所有文章。每期文章向广大读者提供 HTML 电子版论文,并且具有收藏和一键转发的功能,实现立体传播。查主题的板块功能是以结构专业领域的各个专题进行分类,可从专题角度查阅文章。投稿件的板块功能是直接进入期刊的建筑结构期刊的知识服务平台建设与发展研究左丹丹摘 要 面对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媒体融合趋势,建筑结构期刊结合自身发展需求,打造了知识服务平台结构云学堂。结构云学堂平台的内容架构主要包括建筑结

5、构期刊、建筑结构学堂、建筑结构展场三大板块。研究详细介绍了各个板块细分领域的具体内容,阐述了结构云学堂四个方面的平台优势,以及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境,最后建议应深耕内容服务,推出多样化的智库产品,充分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打造产学研合作平台。关键词 媒体融合;知识服务平台;数字化出版;服务转型;人工智能;战略联盟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3)16-0076-04作者简介:左丹丹,亚太建设科技信息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结构信息研究所建筑结构编辑部,编辑,主要从事期刊融媒体编辑工作。DOI:10.16604/ki.issn2096-0360.2023.16.015

6、77新媒体研究MEDIA OBSERVER 媒体观察 投稿系统界面进行投稿。订杂志的板块功能是云学堂商城,商城内包含各年期刊及相关书籍的订阅,旨在为读者、作者、审稿专家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服务。参会议的板块功能是向用户推送全年重要会议活动、直播等信息,使用户及时掌握最新学术动态,参与学术交流活动。建筑结构学堂主要包括精彩讲座、品牌会议、答疑解惑、课件赏析、直击现场。其中,精彩讲座的板块功能是以结构专业领域的各个专题进行分类,从专业角度查阅相关视频。包括建筑结构打造的结构者说、结青之声两个直播栏目。两平台目前已播出超过 38 期,每期直播的观看人次大约在 2 万 3 万,获得了观众的赞赏和好评。通过

7、微信公众号、视频号、会议活动广告宣传的引流,栏目达到了“1+1 2”的宣传效果。品牌会议的板块功能是可观看近年来杂志社打造的各项品牌会议视频资源,包括建筑结构大会、结构抗震技术、建筑工业化等。答疑解惑的板块功能是以结构专业领域的各个专题进行分类,将近年来作者和读者提出的专业问题及专家解答予以汇总,方便读者学到有用专业知识的同时,增强了专家与读者的互动性。课件赏析的板块功能是查阅近年来专家在杂志和微信公众平台上刊登的有影响力、有价值的论文课件及音频文件。直击现场的板块功能是查看最新的会议视频,以及实时的直播栏目视频。帮助期刊传播内容从“只能看”转为“眼耳齐上”的全方位展示。图 1 结构云学堂正式

8、上线的融媒体发布图 2 结构云学堂的内容架构2023年第16期 NEW MEDIA RESEARCH78新媒体研究建筑结构展场主要包括战略联盟、最新会议、广告招商、招聘求职、行业要闻。战略联盟的板块功能是展示建筑结构的所有理事单位的宣传。最新会议的板块功能是可报名参加所有即将举办的会议学术活动。广告招商则主要是用于发布近年来广告的招商事宜。招聘求职的板块功能是展示近期最新的结构专业领域的求职信息,以便用户查阅。行业要闻则发布专业领域的重要新闻。截至目前,结构云学堂的用户已超 8 万。知识服务平台的建立,更加便于读者查找和浏览全文文章,也有助于更广泛地宣传所举办的学术活动和直播活动。具备阅读体验

9、立体化、媒体广告形式内容分发、大数据分析等优势,可为行业期刊的媒体融合提供更丰富的内容形式4。结构云学堂实现了在内容形式、技术方向、平台聚合、人才管理等方面的有效融合,孵化成为业内受欢迎的产品,推进媒体融合的发展5。2 结构云学堂的优势第一,适应互联网时代学术自身发展的需要,聚焦内容资源,平台不仅覆盖投稿系统业务,还提供在线阅读、查询检索等多项功能。平台集文字、图像、音视频等于一体,具有良好的表现能力。平台将最新学术成果、学术活动发布,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在官网、短视频、微信公众平台、微博等平台,实现实时联动,使用户互动交流更便捷。例如,在结构云学堂的期刊板块呈现纸刊文章的电子版,在微信公众平台

10、和微博平台里以二维码的形式推送推荐文章的相关技术和项目优势,增强文章的曝光度,可大幅提升传播范围,为读者打造全方位的知识学习体验。第二,促进知识传播,使传播渠道多样化。采用一种新的传播形式和传播渠道,加强期刊品牌建设和传播,并开展了社会化服务6,利用微信公众平台“38 万+”的粉丝数量优势,使本刊文献信息被有同领域技术应用需求、学习需要的一线工程技术人才了解,利用此类媒体吸引流量的优势,引导有专业应用知识、成果转化需求的读者关注本刊,逐渐提高本刊的行业知名度。第三,内容资源丰富,包含上千篇学术文章,上千个学术视频、百余篇专家课件以及诸多学术直播活动等。打造高效的信息化平台,将碎片化信息整合到平

11、台内,使读者服务更具有前沿性和实用性。如招聘求职功能,平台上线以来,一直保持高活跃度,为求职者抓取更精准的结构专业领域的求职信息,广受用户好评。此外,平台的智能推荐功能,可为读者推荐感兴趣的专业知识内容,实现精准推送,定向服务。第四,打造战略联盟平台。增强用户黏性,加强与对口技术领域的知名高校、研究所、设计院、企业的合作。不断提升本刊对建筑结构专业技术的社会化应用以及科研技术发展的指导价值。3 结构云学堂的发展困境第一,从整体发展来看,同质化现象是期刊融合建设发展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数字版内容仅延续了纸质期刊的内容,缺乏二次加工及内容深度,削弱了期刊的媒体融合传播效果。内容的维护不能做 图 3

12、云学堂各个板块79新媒体研究MEDIA OBSERVER 媒体观察 到及时到位的更新,滞后性较大。在网络中无法延续传统品牌的传播力,只实现了媒体形态层面的融合,与基于数字化、大数据内容的服务方式、媒体功能、传播渠道、管理模式等要素及管理融合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3。第二,平台目前用户存量“8 万+”,但存在用户黏性较差等问题,平台无法实现用户之间的沟通交流。平台阅读体验欠佳,当平台接口请求量较大时,会出现网络崩溃的情况,影响直播和视频的观看,并且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形态的存储量更新较慢。原因主要如下:新媒体编辑数量较少,缺乏服务和客服能力;平台的硬件条件较弱,提供智能化推送服务有待完善;未能充分利用

13、社交媒体的便利性在作者、读者、编辑及审稿专家间形成互动循环,学术聚合平台黏性不强;更没有通过超话设置、微讨论、圈粉吸粉等手段聚集用户形成学术期刊独有的社交媒体生态系统。第三,学术期刊数字化和媒体融合进程缓慢,存在诸多可开发空间,例如期刊网络平台的数据内容、语义出版、智慧出版、OA 出版、网络出版、多维度聚类、反馈信息的协同创新、延伸服务等。第四,知识服务平台的服务意识转变较慢。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用户思维,即从用户的角度考虑问题,重视用户体验。然而学术期刊当前的服务意识相对狭隘,服务对象更倾向作者,服务内容不够丰富,对于重要“用户”广大读者群体,尚未提供更多的信息服务和个性化阅读定制服务7。4

14、结构云学堂发展建议第一,深耕结构云学堂内容服务。在学术期刊数字化建设进程中,应拓展用户调研的广度和深度,切实抓住用户所需的服务内容,努力将结构云学堂服务成为读者在结构专业领域的首选。第二,打造公共智库平台。开拓咨询板块,推出多样化的智库产品,增强作者、专家、读者、用户之间的互动、交流探讨,打造可供各界交流的公共智库平台。建立读者群、作者群、专家群等不同学术圈,有针对性地推送文章、直播、发起话题进行分享、交流,增进互动。将知识元数据二次加工成短文或小视频推送给目标读者群体,顺应其利用零散的、碎片化的时间进行阅读的习惯,重视读者的阅读体验。第三,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打造产学研合作平台。学术期刊要积极

15、引入并融合人工智能技术,效仿钱江晚报“小冰机器人”、新华社“媒体大脑”等8,使 AI 智能为学术期刊赋能。依托各领域专家的科研资源,提取期刊中前沿信息,为所需企业提供能够指导生产实践的科学技术和方法,促进产学研合作。第四,培养数字化出版人才。杂志社要注重推动复合型编辑人才队伍建设。除了培养编辑业务能力同时,应重视培养数字化出版人才,注重学习新媒体技术运用和研发,培养出网络技术与编辑业务双向甚至多向精通的复合型人才,将全媒体时代多种媒体技术运用到编辑工作中来,打造集内容采编、制作和市场运营能力于一身、“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团队是发展的必然性。编辑唯有迎难而上、不惧挑战、与时俱进,才能促进学术期

16、刊持续创新发展。5 结论建筑结构期刊通过建立知识服务平台开展知识服务转型的相关探索,在实践中不断探寻期刊发展的新模式。本文总结了知识服务平台的优势和发展困境,并提出了发展建议。作为建筑行业科技期刊,应准确认识自身定位,加强内容管理和新媒体传播,不断开展内容创新、服务创新和传播创新,提供精细化、精准化的知识服务和信息服务,在数字化出版和知识服务转型的道路上不断实践探索,努力践行建筑行业科技期刊知识服务的产业新生态。参考文献1 盘点2020:传媒业十大新政J.传媒,2021(1):9-14.2 卢妙清.融媒体时代学术期刊编辑的价值实现J.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9(1):72-

17、76.3 艾岚,李金霞.媒体融合视域下学术期刊全媒体出版传播体系的构建J.中国编辑,2021(1):62-66.4 周建梅,易图强.媒体融合趋势下行业期刊的困境与突围路径:以林业期刊为例J.编辑学刊,2021(1):68-73.5 陈珺.融媒体时代科技期刊知识服务转型的探索与思考:以中国水运杂志为例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20,40(6):313-317,325.6 王维斋.融媒体时代技术应用期刊的发展方向J.传媒论坛,2021,4(3):89-90.7 王萍.融媒体环境下学术期刊编辑能力提升路径J.新闻文化建设,2020(15):93-94.8 董潇潇.融媒体时代学术期刊的转型发展策略研究J.新媒体研究,2020,6(20):92-94.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