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唐律彙髓》考.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833210 上传时间:2024-03-27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2.2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律彙髓》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唐律彙髓》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唐律彙髓》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唐律彙髓考琴知雅一一 緒緒論論朝鮮朝中末期,儘管存在從中國傳入的唐詩選本及其覆刻本,但朝鮮朝文人仍自行編撰了諸多唐詩選本。朝鮮朝中末期的自撰唐詩選本中,流傳至今的僅有八本,分别是 唐詩彙選(李睟光)、唐絶選删(許筠)、唐律廣選(李敏求)、唐詩類選(閔晋亮)、唐律集英(張混)、唐詩畫意(申緯)、全唐近體選(申緯)和 唐律彙髓(李祥奎)。這些自撰選本并非單個詩人的詩作選集,而是意圖綜合性地囊括多位唐代詩人作品的詩選,是理解朝鮮朝接受唐詩的時間、經過與方式的基礎性一手資料。通過對這些選本的全面考察,可以窺知朝鮮朝文人對已刊行的唐詩選本的批判性、折中性接受,把握朝鮮朝文人的文學志向與“學唐”態度,也對

2、探究唐詩選本及其編撰者在當時文壇乃至文學史上的影響力與意義有所幫助。本文著眼於自撰唐詩選本的盛行這一文學史現象,將韓國延世大學圖書館收藏本 唐律彙髓 作爲研究對象,考察選本的編撰體裁、特徵及文獻價值。唐律彙髓(6卷6册,卷1缺)系朝鮮朝末期儒生李祥奎所撰,是現存的自撰唐詩選本中最晚成書的,也是針對七言律詩的唐詩選本中體量最大的作品。唐律彙髓 忠實繼承了推崇唐詩和律詩的傳統,并在編撰中根據主題將詩作劃分爲不同部類,進一步提升了選本可讀性。由於第一卷的缺失,當代學者無法瞭解到 唐律彙髓 的序文及編撰標準等内容,甚爲憾之。本文的研究有助於明確 唐律彙髓 作爲韓國國内孤本的文獻價值,也對今後殘本發掘、

3、校勘等工作有所裨益。二二 編編撰撰者者李李祥祥奎奎李祥奎(1 8 4 61 9 2 2)是朝鮮朝末期儒學者,字明賚,號惠山。李祥奎出生於慶尚南道固城郡武陽里,出身於巴山李氏(現咸安李氏)參議公派。1 8 6 4年(高宗一年),李祥奎年滿1 9歲,爲施展抱負參加科舉考試,但却落榜。1 8 7 2年(高 宗 九 年),與 其 弟 李 瑩 奎 一 道 受 教 於 性 齋 許 傳(1 7 9 71 8 8 6),學習了 大學 中庸。隨後,李祥奎在晚醒樸致馥(1 8 2 41 8 9 4)、端磎金麟燮(1 8 2 71 9 0 3)、海閭權相迪(1 8 2 21 9 0 0)等地方名士門下學習性理學。1

4、 8 8 0年(高宗十七年),3 5歲的李祥奎將世居地遷至丹城默穀,不問繁雜世事,一心鑽研學問、培養後學。當時在智異山下治學的吏曹參判李世將李祥奎視爲名士,向朝廷舉薦其爲義禁府都事,但李祥奎以時代混亂爲由没有接受。1 8 8 6年,恩師成才許傳去世,李祥奎在丹城麗澤堂供奉許傳遺像,隨後隱居山林。1 8 9 8年,李祥奎年滿5 3歲,來到京城。當時,獨立協會、光武協會等自由組織在京城開展活動,民權運動萬民共同會鬥争興起,與朝廷間的衝突不斷持續。匆忙返鄉的李祥奎將封建統治體制面臨危機的原因歸結爲朋黨之弊,他有感於歐陽修 朋黨論 中“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爲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爲朋,此自然之理也”的論述,

5、撰寫 讕筆一文,梳理黨争之歷史,告誡黨争之弊端。此後,李祥奎在默穀建造了風咏臺,交游文人,隱居避世。他與幾位文人游玩時所作 風咏臺聯句云:“四五金蘭友,共登風咏臺(盧聖登)。帆懸紅日去,江劈青山來(李明賚)。懷古如聞瑟,臨流更進杯(趙泰棘)。騁望歸路晚,樂醉爽襟開(姜賀28域外漢籍研究集刊 第二十四輯李祥奎於1 8 8 0年遷居丹城默穀後,開始以“惠山”爲號。惠山集 卷十五附録 墓碣銘:“家在丹丘之嚴惠山下,自號惠山。”端磎先生文集 卷九 惠山詩序:“惠山在新安江上。江源出二。一自安陰德裕山三洞,一自天嶺方丈山馬川,至中間合流爲一。至此山下,匯爲深潭。南别爲一洞,洞府深邃有桑麻栗樹竹田之饒,友

6、人李明賚祥奎居之。”金麟燮在 惠山詩序 中描述了李祥奎的住處默穀,可以看出此地頗爲適合隱居,這也暗示了李祥奎的隱居意向。李祥奎 惠山集 卷十 讕筆。瑞)。一嘯賦詩罷,黄昏撟手回(姜文一)。”全詩共五聯,五位文人陶醉於自然風景,歌咏風咏臺景色。唐律彙髓 最末跋文乃1 8 9 8年(光武二年)擔任丹城郡守的姜教錫所作,故可推知 唐律彙髓 亦編撰於這一時期。1 9 0 5年(光武九年),正在享受幽居閑逸生活的李祥奎得知了韓日協商條約的消息,他作詩以抒發鬱憤,并建造濯清亭、唤驅亭以供隱居。1 9 1 0年(隆熙四年)庚戌國耻時,李祥奎秉承著亡國不亡心的意志,更加潜心於學問。同年,李祥奎著成了開蒙書籍

7、歷代千字文(1册3 2張)。1 9 1 4年,爲了統合分别尊崇孔子、朱子、安珦等人的處於分裂中的儒林諸學派,匡正儒學,李祥奎與慶尚道儒生齊心協力,創建了道統祠。1 9 2 1年,李祥奎在給弟子們留下“崇正學”三字遺言後,於1 9 2 2年正月在默穀辭世。生平所著詩文收録於 惠山集(1 5卷8册,活字本,藏於首爾大學奎章閣)。三三 唐唐律律彙彙髓髓 的的體體裁裁與與特特徵徵(一)編撰體裁 唐律彙髓是李祥奎編撰的6卷6册的唐詩選本,延世大學的收藏本外觀與書籍詳細信息如下:手抄本,6卷6册(卷1缺);上下雙邊左右單邊半郭2 1.61 4.1 c m,烏絲欄,1 1行2 1字,無魚尾2 7.81 7.

8、1 c m。手抄本爲楷書,字迹優美,是韓國國内的孤本,無從得知是否刊行。通常而言,詩文選集的第一卷會收録編撰者的序文、選本範例等内容,但由於 唐律彙髓 的第一册,即第一卷已失傳,現在留存下來的僅有後五册(卷二至卷六),故難以獲得這些信息。書末載有當時丹城郡守姜教錫所作跋文,跋文38 唐律彙髓 考李祥奎 惠山集 卷二 風咏臺聯句。風咏臺聯句 中,與李祥奎一同逍遥游樂的盧聖登、姜賀瑞、姜文一等人暫不能明確是否有文集刊行,故難以作出人物評價。趙鎬來(1 8 5 41 9 2 0,字泰棘,號霞峰)是在李祥奎創建道統祠期間也與之來往的志同道合之士。李祥奎 惠山集 卷十五附録 行狀。李祥奎 惠山集 卷十五

9、附録 行狀。金豐起教授關於此文獻的解題刊載於 古書解題 卷五(延世大學國學研究院編,韓國平民社,2 0 0 6年)。中體現了一些有助於增進對本書編撰者、編撰時間及編撰體裁的理解的内容,援引如下:易知者情也,難忘者誼也,况此親戚之情誼者哉。嗚呼!我家與巴山李氏爲姻戚十有餘代,而兩家遺裔流離南北、不知存没者,殆百有餘年矣。丁酉春,余蒙字牧之官來守丹邑,不幾日有通刺之士,顧而問之,乃是巴山李氏大雅鎬奎,即古參議公之後孫也。欣然開榻,聯袂而坐,以誦百載之先誼,以叙千里之幽懷。戀戀之情,源源之交,亦難暫時相離也。一日言於余曰:“吾從惠山弟亦以誠雅作爲文章,其書滿家,賢人才士多交游也。”聽之蹶然。蓋聞平日

10、之所傳,則字字句句無不精妙,而不敢贊一詞也。其爲詩也,名如李杜,工如柳韓,誠不在於唐人之下也,亦江南風月之士也。何以謂之?斐然成章,焕然皇猷,槁然於腹而繡於肚,一筆麾之,語將驚人。口不絶吟哦之篇,手不釋講讀之卷。或登山而舒嘯,或臨水而放歌,或吟於風,或咏於月。良辰佳節,呼朋而至,畫榭名亭,與客而從,一觴一咏,其懷也叙,其情也淡,其趣也成,其格也巧,其辭也美,其言也默,其氣也肅,其體也重,其容也端,其色也莊,其才也雄,其鳴也善,如鳥鳴春,如蟲鳴秋,剛剛如碎玉,48域外漢籍研究集刊 第二十四輯錚錚如擲金,以諧八音,以葉六律。惠山子之爲詩,大矣!夫余以公務之暇,不勝先誼之敬慕,訪於惠山子,則編在丌上

11、,題其名曰 唐律彙髓。噫唏好哉!惠山子之工也,拔於彙而入於髓,深得唐人之妙者如是乎!編次以觀則唐人之歌咏,自應制爲始以川瀆爲終,使成一帙,類以聚之,物以備之,如幹題名一是多不能盡記,然吟咏歌頌之際,亦詩家之一助也。藏其册而爲其主者,惠山李詞伯祥奎也。謄於詩而傳於家者,家兒漢穆也。後之來裔,游於斯而樂於此者,可以知先世之戚,亦以知易知難忘之情也云。歲光武二年戊戌閏三月上浣通訓大夫行丹城郡守叙奏任官六等枔川姜教錫謹跋。如上文所引,跋文中李祥奎的表兄李鎬奎介紹李祥奎道:“吾從惠山弟亦以誠雅作爲文章,其書滿家,賢人才士多交游也。”可知李祥奎著作等身,交游廣闊。同時,姜教錫也盛贊了李祥奎的作詩能力,認爲

12、其詞句、氣象及格調均達到了最高境界。由此可知,李祥奎的創作能力不僅在家族中,也在鄰近地區獲得了廣泛認可。跋文作於1 8 9 8年,因此李祥奎應在此時間點之前便完成了閲讀詩選文集、收集資料的工作。跋文“口不絶吟哦之篇,手不釋講讀之卷”之語展現了李祥奎讀書治學的熱忱,也許正由於這種熱忱,他纔能够完成鴻篇巨製的唐詩選本編撰。然而,目前難以推斷 唐律彙髓 是成書於李祥奎在世期間,還是最終由其子李漢穆編撰成書。正如標題 唐律彙髓 的含義,此書選取了唐詩中的七言律詩,分主題編製。唐律彙髓 根據所録詩作内容,將之劃分爲若干部門,現存卷二至卷六共收録4 0個條目、1 5 2 6首詩。其詳細内容如下(括號内爲作

13、品數目):卷一:缺本卷二:登覽(3 8),遠外(1 2),邊塞(4 6),風土(3 8),遣謫(4 1),守宰(5 8),藩鎮(3 5),幕佐(2 3),科第(2 3),宦情(2 1)卷三:咏懷(5 2),傷時(3 4),尋訪(1 9),送别(1 0 8)卷四:閑適(6 2),退逸(4 4),旅况(5 6),紀行(9 3),宴游(4 4),漁獵(2 6)卷五:親戚(3 2),仙道(1 0 0),釋梵(9 6),艷情(5 7),俠少(2 6),技藝58 唐律彙髓 考李鎬奎也參與了李祥奎所著 歷代千字文(1 9 1 0)的刊行工作。爲便於初學者自學漢字,李鎬奎爲書中的每個漢字附上了韓文釋義。(1

14、9),詩畫(1 8)卷六:音樂(5 8),果實(4),禽獸(4 3),雲月(1 2),霜雪(1 1),晴雨(1 8),春(3 5),夏(7),秋(3 7),冬(2 9),朝暮(9),山岩(5),川瀆(3 7),姜教錫的 唐律彙髓跋 唐律彙髓 根據詩作主題劃分部類的做法應是參考了朝鮮時代影響力頗大的 瀛奎律髓。但 唐律彙髓 和 瀛奎律髓 一樣,也没有對於各個部類的詳細説明。儘管範例部分可能提及了爲何要將詩作劃分爲這些種類的標準,但今人已難以知曉。若缺失的第一卷得以面世,也許可以從序文或善本範例中得知。從書中姜教錫跋文中所言“編次以觀則唐人之歌咏,自應制爲始以川瀆爲終,使成一帙”可知,第一卷收録的

15、第一條爲“應制”(原文寫作“應制”,應爲“應製”之誤)。本書將與君王的酬答之作放在全書開端,與其他詩選的編撰標準有所不同。儘管 唐律彙髓 的編撰目的是出版發行,但此書很可能并没有付梓,理由如下:第一,存在詩作作者標注不明的情况。唐律匯髓 中許多詩作的作者一欄處於空白狀態。例如,“守宰”篇共5 8首詩中,有5 0首未注明作者;“風土”篇的3 8首詩中,有5首未注明;“科第”篇的2 3首詩有1 3首未注明,未標明作者的詩作絶非少數。第二,没有整理清楚詩人的排列順序。在編撰詩選時,理應提前明確好詩人的排列順序,通常是根據詩人的生卒年份進行排序。但本書并未按照詩人的生卒年份進行更爲細緻的分類,存在同一

16、部類下的相同作者的詩作分散多處,而没有集中出現的情况。由此可知,各卷收録的作品并非事先整理好後進行謄録,而是先擬定好部類,再往各條目下追加詩作。“登覽”篇中,凌歌臺送許秀才 和 登玄重樓 同爲許渾作品,但却没有同時出現,而是分散在兩處。第三,部分詩人標注有誤。“登覽”篇最後一首詩是張祜的 偶登蘇州重玄閣,“飛閣層層茂苑間,夏凉秋晚屙登攀。萬家前後皆臨水,四檻高低盡見山。何事越王侵敵國,不妨遼鶴唁人寰。五湖直下須歸去,自笑身閑迹未閑”。然而,本書却將此詩的題目誤標爲 登重玄樓,將詩人誤記爲許渾。由上述分析可知,唐律彙髓 并非完成本,而是更接近於刊行前的臨時性編輯本。尤其是書中同一詩人的作品散落各

17、處的現象,可以被視爲編68域外漢籍研究集刊 第二十四輯撰者在參考諸多詩選時,發現符合標準的詩作便謄抄在書中相應部類之下的證據。(二)編撰特徵:以主題分類的律詩選本 唐律彙髓 是根據詩作主題,劃分爲部類編撰的詩選本。其他大部分詩選本是以詩體作爲分類標準,再根據詩人的生卒年月進一步排序,但本書却没有遵循這種習慣。本書的劃分標準從何而來?如上一節“編撰體裁”所言,刊載序言的第一卷已經缺失,推斷而言,與 唐律彙髓 關係密切的書籍應爲同是按主題分類的律詩選本 瀛奎律髓。瀛奎律髓 系元朝方回(1 2 2 71 3 0 7)於元朝二十年(1 2 8 3)編撰成書,最爲鮮明的特點是將唐宋詩作根據題材内容分類編

18、製。方回將3 0 1 5首詩劃分爲4 9種部類(共4 9卷4 9册),并按照時代(從初唐至南宋)、體裁(先五言律詩,後七言律詩)的順序排列。各部類開頭附有序言,對此類詩作的特點進行概述。同時,瀛奎律髓 對每篇作品都進行了圈點評論,有助於學詩之人提高讀詩品詩的水平。但并非每篇詩作都完整應用了這種編撰體裁,而是根據必要性有所擴充或删减,有些詩作僅收録了原文而無批點。瀛奎律髓 傳入朝鮮朝後,於成宗六年(1 4 7 5)在全州首次刊行。由朝鮮朝前期徐居正(1 4 2 01 4 8 8)在閲讀 瀛奎律髓 時,對此書與當時流行的 唐詩鼓吹 或 三體詩 在選詩、評詩方面的不同之處頗感訝異一事可知,本書對時人

19、而言仍較爲陌生。然而,不過二三十年的時間,瀛奎律髓已成爲 最 廣 爲 人 知 的 詩 選 本,文 壇 也 深 受 其 影 響。朝 鮮 朝 前 期 成 俔(1 4 3 91 5 0 4)所著 風騷軌範(1 4 8 0)續集共二十九卷使用了 瀛奎律髓的編撰方法。風騷軌範 收録了從漢魏時期到元朝末期的具有代表性的中國古體詩,前集共十六卷中,將1 1 0 0餘題的作品劃分爲了2 2種詩體,後集共二十九卷,將詩作1 9 9 6題根據核心題材劃分爲2 1類,收録成書。全書共計4 5卷,收録了多達6 7 2名詩人的3 0 9 2首詩。後集的2 1種題材分類分别是地理類的“山”“水”“橋梁”,天文類的“日月星

20、”“雷雨”“水漲”“晴霽”“雪”“風”“霜露雲霧”等,幾乎對所有類别都嘗試進行了更爲細緻的進一步78 唐律彙髓 考徐居正 四佳集 卷十一,頁1 2 7:“初見 瀛奎律髓,名集之意,頗艱險,讀所集之詩,與 唐詩鼓吹 三體詩 不同,其評論批點不及須溪遠矣。嘗看圓珠處,有苔色照人衣者,有雨裏得窗光者,極口稱贊,是不知何等語耶,仍吟數絶云。”劃分。成俔在編撰 風騷軌範 時,曾言將前集十六卷按照詩體進行分類,以幫助讀者瞭解詩體,將後集2 9卷按照部類進行劃分,以方便讀者根據分類靈活運用,明確指出了以部類進行分類可以方便讀者根據創作要求靈活使用,具備更高的實用價值。朝鮮朝前期柳希齡(1 4 8 01 5

21、5 2)編撰的 祖宗詩律 遵循了 瀛奎律髓 之先例,以取其分類方式的長處。柳希齡所撰 祖宗詩律 大體上分爲天文門(第12卷)、地文門(第36卷)和人事門(第71 4卷),人事門又根據詩作的核心題材或用途,進一步劃分爲“燕飲”“仕宦”“送别”“寄贈”“酬答”等類型。可以看出,柳希齡 祖宗詩律 的編撰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方回的影響。瀛奎律髓 在成宗六年(1 4 7 5)首次刊行,在二十六歲的柳希齡求學期間(燕山君十一年,1 5 0 5),校書館遵從王命再次刊行了 瀛奎律髓,此時 瀛奎律髓 已成爲學習律詩的最具代表性的書籍,受到文人的廣泛認可。十一年後,三十七歲的柳希齡(中宗十一年,1 5 1 6)科

22、舉及第,開始在此前負責刊行 瀛奎律髓 的校書館擔任權知校書館副正字,此後數年又歷任藝文館檢閲、藝文館奉教、春秋館記事官等職位。故可推知,柳希齡在編撰 祖宗詩律(4 8歲)之前,已經充分瞭解了 瀛奎律髓 以及其中藴含的方回的編撰理論。鑒於這本書不但是漢詩選本,而且同時承擔著漢詩學習教材的功能,可以認爲,這本書注重詩作典範性、强調實用價值的編撰方法在當時是相當有新意的一次嘗試。1 6至1 7世紀的朝鮮朝詩人也常常以 瀛奎律髓 所録詩作爲參照作次韻詩。壬申倭亂以後的朝鮮朝末期,瀛奎律髓 被數次續刊,如此多次88域外漢籍研究集刊 第二十四輯成俔 虚白堂文集 卷六 風騷軌範序:“於是登天禄閣,抽金匱萬卷

23、書。自漢魏至於元季,搜抉無遺,擇其可爲楷範者若干首,分爲前後集,前集十六卷,以體編之,欲使人知其體制,後集二十九卷,以類分之,欲使人從其類而用之。”燕山君日記 十一年,1 2月2 3日:“傳曰:唐詩鼓吹 續鼓吹 三體詩 唐音詩 詩林廣記 唐賢詩 宋賢詩 瀛奎律髓 元詩體要 令校書館印進。”洪彦弼 默齋集,閲瀛奎選1 92 3 5;李滉 退溪集3 12 1,九日獨登北山次瀛奎律髓九日詩寄十遂;鄭百昌 玄穀集9 34 3 1,與子久對酌醉後用瀛奎律髓韻;李景奭 白軒集9 54 2 7,舟中次律髓途中盛夏韻;李景奭 白軒集9 54 2 8,次律髓苦熱韻;林象德 老村集2 0 61 5,玉堂七夕與權檢

24、討宋翰林拈瀛奎律髓韻共賦言志。金相日 與朝鮮時代接受的意義,載 韓國文學研究2 0 0 0年第2 3輯,頁1 3 3。刊行,瀛奎律髓 自然而然地成爲了朝鮮朝文人學習漢詩的必備書目之一。據多種文獻記載,瀛奎律髓 或是作爲學習漢詩的指導用書,或是作爲字典、典故詞典,或是充分發揮其按照題材分類編撰的實用層面上的優勢,以豐富多樣的形式爲文人群體所傳誦。因此,瀛奎律髓 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韓國漢詩史的發展。爲便於理解,下文按照收録順序列出 瀛奎律髓 的各個部類名稱(括號内爲詩作數目):登覽(4 0),朝 省(3 8),懷 古(1 1 0),風 土(7 2),昇 平(5 1),宦 情(8 1),風 懷(3

25、6),宴 集(2 3),老 壽(8),春 日(1 1 2),夏 日(4 9),秋 日(9 0),冬日(5 4),晨 朝(4 5),暮 夜(6 1),節 序(1 2 3),晴 雨(1 3 5),茶(2 1),酒(3 5),梅花(2 0 9),雪(8 7),月(4 0),閑適(1 5 9),送别(1 5 8),拗字(2 8),變體(2 9),著題(9 9),陵廟(5 2),旅况(7 9),邊塞(6 2),宫閫(9),忠憤(4 7),山 岩(1 8),川 泉(4 8),庭 宇(4 5),論 詩(6),技 藝(1 3),遠 外(1 6),消 遣(4 2),兄 弟(7),子 息(1 2),寄 贈(9 6

26、),遷 謫(5 9),疾 病(5 3),感 舊(7),俠 少(1 7),釋 梵(2 5 1),仙 逸(6 4),傷 悼(1 9)(共4 9卷4 9種,3 0 1 5首)觀察上書分類,可以發現 瀛奎律髓 與李祥奎所撰 唐律彙髓 的相同點。“登覽”“遠外”“邊塞”“風土”“宦情”“送别”“閑適”“旅况”“釋梵”“俠少”“技藝”“晴雨”“春(日)”“夏(日)”“秋(日)”“冬(日)”“山岩”這些部類在兩本書中均有出現。雖然 唐律彙髓 中亦存在 瀛奎律髓 所不具備的部類,但可以認爲李祥奎受到了 瀛奎律髓 的影響。現存的許多詩選本以詩體或朝代作爲編撰時的分類標準,難以將同一主題或素材的詩作進行比較。而

27、唐律彙髓 與之相反,其編撰方式使得對不同詩人的作品進行比較,進而考察其詩作内容、趣味以及創作手法成爲可能,彰顯了獨特優勢。此外,律詩早在朝鮮朝前期便已成爲了一種重要詩體,如 唐律彙髓 這般98 唐律彙髓 考成俔 風騷軌範序 虚白堂文集 卷六:“余嘗在玉堂,極論斯弊,同列亦以爲然曰:律詩則有 瀛奎律髓,絶句則有 聯珠詩格,而獨無古體所裒之集,其可乎?”李植 澤堂集 卷十四:“余兒時,無師友,先讀杜詩,次及黄蘇 瀛奎律髓 諸作。”李瀷 星湖僿説 卷十八經史門“熙豐生事”條“方氏 瀛奎律髓 注云:祖宗時,與契丹盟好甚篤,故凡送使之詩,不敢輕易,及邊事熙豐以來,人人抵掌務欲生事於西北,遂致靖康之禍。此

28、達論也。”專門收録律詩的選本的刊行,證明了朝鮮朝文人對律詩的創作構想和韻律使用的高度關注。律詩深受朝鮮朝文人喜愛,閲讀唐代律詩選本的風氣也持續到了朝鮮朝末期。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李祥奎將 唐律彙髓 編撰成書。四四 結結論論本文從編撰體裁和特徵兩方面考察了朝鮮朝末期李祥奎的唐詩選本 唐律彙髓。在前文分析的基礎上,可以將此書的文獻價值整理爲以下幾點:第一,李祥奎的 唐律彙髓 是現存朝鮮朝自撰唐詩選本中成書最晚的。自撰唐詩選本集中涌現於朝鮮朝中末期,再次證實了唐代詩風在這一時期的深遠影響。因此,唐律彙髓 作爲繼承了朝鮮朝中期“學唐論”觀念的朝鮮末期自撰唐詩選本,被賦予了獨特的文獻價值。第二,唐律彙髓

29、是根據詩作主題進行分類、僅收録七言律詩的體量最大的自撰詩選本。韓國詩選本中,除少數選本以品格或韻字作爲編撰依據,其餘大部分按照“詩體作者生卒年月”的分類排序方式進行編撰。然而 唐律彙髓 在沿襲推崇唐詩、律詩傳統的基礎上,依照詩作主題劃分部類,進一步提高了選本的可讀性。如此分類的詩選本有助於讀者和漢詩學習者閲讀典範性詩作,有助於根據實際需要挑選所要閲讀的作品,也能够在準備作詩時方便快捷地參考對應題材的優秀詩作。第三,唐律彙髓 展現了朝鮮朝末期慶尚道文人在詩作方面的偏好取向,也再次證實了在朝鮮朝末期,唐詩是朝鮮朝漢詩學習者的公認標杆。同時,鑒於 唐律彙髓 以詩作内容作爲分類基準,更重視文學感受,而

30、非偏重於形式層面的詩體或韻律層面的韻字,可以將之作爲把握慶尚道詩壇風向的重要文獻資料。書中收録的送别、閑適、仙道等部類的詩作數目尤其豐富,也體現了該地區文壇在詩作欣賞上的偏好。第四,唐律彙髓 的編撰者李祥奎除了文集 惠山集 和 歷代千字文之外,相關記載不多,難以從文學史角度對其做出公允評價。通過對李祥奎的創新性研究,有助於進一步把握文學史的實際發展脉絡。唐律彙髓作爲國内孤本,其收藏價值也不言而喻。唐律彙髓 與現存其他唐詩選本09域外漢籍研究集刊 第二十四輯存在諸多不同之處,并且作爲孤本具備特殊價值,有必要從文學史角度予以探討,并進行更加全面的研究。(作者單位: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19 唐律彙髓 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