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尺牍新钞》与清初尺牍文体新典范的构建.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832925 上传时间:2024-03-27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9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尺牍新钞》与清初尺牍文体新典范的构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尺牍新钞》与清初尺牍文体新典范的构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尺牍新钞》与清初尺牍文体新典范的构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尺牍新钞 与清初尺牍文体新典范的构建蔡燕梅*摘 要:尺牍新钞 三选代表清初尺牍文学的新高度,亦可视作周亮工探索尺牍新典范的历程,堪称尺牍文体批评之经典佳作。周亮工在批判前代尺牍选本、选家,与各流派及山人等“尺牍家”之外,分别从批评与实践层面探索尺牍文体的典范与理论建构。周氏通过总集形式采选时人佳作,并以评点文字正面标举选家心中理想的尺牍典范应有的审美特质与师范本自,与此同时也指示尺牍创作门径,在阅读与解释中产生典范效应。除以传统审美范畴显现选家的倾向,亦以唐宋八大家为代表的历代名家为标准赞誉时人佳作,最终确立“以古文为正体”的尺牍文体观。这既是对复古派书牍流弊与明末以来盛行的山人尺牍风气的纠

2、正,也是清初文坛宗尚唐宋古文这一主流思想在尺牍文体中的映现。新钞 显现出周亮工对“当代”尺牍文体创作成就的自信心,其选文之实践与文体批评互为表里。关键词:尺牍新钞;周亮工;尺牍;新典范;构建明清鼎革之后,随时局渐趋稳定,诗赋、古文、传奇、野史诸体文学的出版呈现一派繁荣,而李渔从中捕捉到尺牍出版潜在的市场前景,如其所云“文章自鼎革以来,无论诗赋古文,新奇错出;即传奇野史,亦复叠架盈车;唯尺牍绝无新刻,四方流布,尽属陈言。夫诗赋古文,传奇野史,百人之中,作者不过一二。尺牍一事,贵如天子,亦有赐问之书,下及庶人,不无相通之札,无人可以不作,是文字中之水火菽粟也”,并率先推出入清之后首部新刊尺牍总集

3、尺牍初征,掀起继明末之后的又一股尺牍出版热潮。以时人作品为主的编纂宗旨成为清初各体选本的共同追求,其中存在声气相通、彼此标榜的意图,及其作为坊刻本的射利动机,固然无法否认,不过,这也蕴含着清初人对时代*作者简介:蔡燕梅,南京中医药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明清文学与文献、域外汉籍。本文系南京大学“毓秀青年学者计划”和第6 9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2 0 2 1 M 5 1 1 3 4 7)阶段性成果。“凡例五条”第一条,李渔辑 尺牍初征 十二卷,顺治十七年刊本,四库禁毁书丛刊景印本。代表作有李渔辑 尺牍初征、周亮工辑 尺牍新钞 三选、汪淇辑 尺牍新语 三编(尺牍新语初编 尺牍新语二编 尺

4、牍新语广编)、蔡方炳辑 尺牍青钱广编 续集、黄容和王维翰辑 尺牍兰言、周京辑 向山近抄尺牍小品、陈枚辑 写心集 写心二集、张潮辑 尺牍友声 三集等。这些尺牍集所收作品主要出自明末清初作家之手,反映出鼎革时期的文人生存状态、交游活动与心路历程,具有鲜明的“当代”特色。特征的自觉与新创一体典范的志向。因此,从创作实践与理论、批评诸层面进行深细的考察,皆有裨益于分体文学史的研究。尺牍新钞 三选(尺牍新钞,康熙元年;尺牍新钞二选藏弆集,康熙六年;尺牍新钞三选结邻集,康熙九年)代表了清初尺牍文学的新高度,某种意义上可谓周亮工关于尺牍典范的深入探索历程,因此其本身也堪称尺牍文体批评之经典佳作。尺牍新钞 自

5、问世后多次被刊印而广为流布,尽管曾于乾隆年间因遭禁毁而一度中断流传,但道光以降汇刻于 海山仙馆丛书 丛书集成新编 中国文学珍本丛书 中华国学丛书 等多种知名大型丛书中。本文拟结合作品之正文本与序跋、凡例、评点等副文本,抽绎出周亮工关于尺牍作品典范的构建过程与相应的文体观之形成,进而探讨 尺牍新钞 与清初文坛宗尚之间的关系。一、错综不伦:论明代尺牍选本之风气清初的选家,对前代尺牍选本皆有不同程度的批判,并标举与之有别的“新”特质。例如,前文李渔称之为“陈言”,并从实用性与普泛性角度凸显新选尺牍的价值;尺牍新语 编者亦称“人旧衣新,各从所适,欲驱尺牍之滥,不废寸荫之功”,表明驱旧之决心。又,汪绎

6、明人尺牍小引 有语云“自前明以来选者数十家,而善本绝少,大都采拮繁则意象杂,伸写易则蕴蓄浅,斯实文家之通病也”,对有明一代的尺牍选本基本上持否定态度。在新崛起的尺牍选家中,周亮工对明代尺牍选本的批评最为严厉,其于 尺牍新钞“选例”中云:每见选家搜采翰牍,上至汉京之诏令,左国之词章,莫不收入琼编,侈为秘录,止取源泉之远,何关毫素之良?是集断自数十年以来名家,不特远古所宗,不须赘设,即传闻之彦,弗更遐稽,盖以数十年间,风气大开,阐扬不及者颇富。邓林之名材,未经搜47文 学 研 究有研究者曾总结道:“选本是文学经典得以确立和修正的最基本方式之一,也是文学作品经典化最公开而显著的一种表现形态。”(沙先

7、一、张宏生 论清词的经典化,中国社会科学2 0 1 3年第1 2期)当然,经典化在各传统文体中的具体情形也并不划一,须分而论之。周亮工 尺牍新钞 三选是明清尺牍集中最受研究者瞩目的作品。早期专论可追溯至日本学者 周亮工尺牘集(东洋史研究会 东洋史研究 二二卷一号,1 9 6 3年)、入矢义高横田輝俊 明末尺牘集(一):周亮工選集中心(中国中世文学研究会 中国中世文学研究 卷四,1 9 6 5年),分别着重于对其史学与文学方面的史料价值的挖掘。近年来,关于 尺牍新钞 的研究愈趋专门化,其代表有陈圣宇 周亮工 三选初探(清代文学研究集刊 第1辑,2 0 0 8年)、孙淑芳 世变与风雅 周亮工 编选

8、之研究(台湾中正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 0 0 8年)、罗琴 原版与“盗版”间的互动:周亮工 三选与汪淇 三编纠葛详考 文献(双月刊)2 0 1 9年第1期 等,致力于该系列尺牍总集的编纂、版本等问题的文献学考察。尺牍新钞 三选均有多种印本传世,以下征引文献一般据较易寓目的中国图书馆藏本数字古籍(尺牍新钞 康熙元年刻本,索书号0 1 6 2 1;尺牍新钞二选藏弆集 康熙六年刻本,索书号1 4 6 5 4;尺牍新钞三选结邻集 康熙九年刻本,索书号1 5 5 1 6)。据前揭罗琴论文考证,国图藏 尺牍新钞 为初印本,虽存在有条目替换的中印本,但周氏后来又推翻改动而使其回到初印本的样貌,故本文据此初印

9、本;结邻集 各印本篇目及正文皆无差异;前后有较大改动的主要是 藏弆集,但凡涉及条目或篇目乃至评点的增删替换,另外出注。“凡例”,汪淇、徐士俊辑评 分类尺牍新语初编,康熙二年刊本。王元勋、程化辑 明人尺牍 四卷,碧云楼康熙四十四年刊本。采;荆山之秘宝,尚待攻求。从此辑成,自然钜丽。古今错杂,终觉不伦也。虽未指名道姓,但周亮工矛头所指,即杨慎辑 赤牍清裁 八卷、经王世贞兄弟多次增辑而成的 尺牍清裁 六十卷及步其后尘的历代尺牍总集。赤牍清裁 收录作品上溯秦汉,下至隋朝,其文本取自史籍等著述中之诏令、词章诸文体,经剪裁或稍事加工而来。王世贞认为有必要增补唐宋以来名家作品,但亦几乎不及时人。一方面,尺牍

10、清裁 曾作为后七子传播古文辞的重要文学师古范本而广为传布,可谓明人造就的前代尺牍经典,成为其后同类书籍取资与借鉴的对象;另一方面,这也型塑了明中后期以降坊间通代尺牍选本的面目,即明末以 尺牍清裁 为文本来源抄掇前代作品,再阑入选家及其交游圈等时人作品,从而迅速“生产”出的尺牍选本。周亮工称之为“古今错杂,终觉不伦”,在对前代同类书籍的通病作出针对性批判之后,以凡例形式,确立该系列尺牍总集的编纂旨趣、收录范围与准则,其中亦可见出其对成书理想样貌的展望。要言之,该系列尺牍总集收录数十年未经同类书籍刊发之佳作,以此标举新的尺牍文体典范。二、烟墨狂澜:数明代尺牍诸家之流弊周亮工对前代尺牍选本及其选家的

11、指摘,是对尺牍文体传播与批评之批评。而关于有明一代“尺牍家”的具体论说,则是关于文体实践方面的文学批评。康熙元年刊行的 尺牍新钞 卷首“选例”第三条云:尺牍家言,更易蹊畦者,以其事本酬酢,辞取从也。夫以王李分镳,袁徐继响。崆峒恢体制于前,太原扬风徽于后,初成创则,渐以因陈,家守一编,遂矜绝丽,徒为纸墨之污,止见芜蓁之塞。是集篇无定格,幅不同规,要于抒写性情,标举兴会,可谓独空前往游方之外者矣。进入周亮工批评视野的明代“尺牍家”,依次为王世贞、李攀龙、袁宏道、徐渭、李梦阳与王穉登,而其中李梦阳为初创体则、王穉登为推扬风气的关键人物,由此而连缀出有明一代尺牍文学的发展轨迹。周亮工对明代尺牍的非议,

12、主要在于后期“渐以因陈”所致的杂乱局面,57 尺牍新钞 与清初尺牍文体新典范的构建“选例”第二条,周亮工辑 尺牍新钞,康熙元年刊本。关于 赤牍清裁 的编纂问题,可参看邓元煊 杨慎辑 叙论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 9 9 1年第4期 与陈实伟 杨慎 研究(台湾成功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硕士学位论文,2 0 0 5年,周昌龙先生指导)。尺牍清裁 相关研究,可参看陈鸿麒 晚明尺牍文学与尺牍小品(台湾暨南大学中国语文学系硕士学位论文,2 0 0 5年,周昌龙先生指导)。郑利华 王世贞研究,学林出版社2 0 0 2年版,第2 0 82 0 9页。关于明末清初尺牍选本的商业出版,可参看蔡燕梅 从 编

13、纂看明末清初尺牍选本的商业出版,文献2 0 2 0年第4期。“选例”第三条,周亮工辑 尺牍新钞,康熙元年刊本。因而立志不拘一格,甄选“抒写性情”“标举兴会”之佳作,以此标举 尺牍新钞 与前代同类书籍迥然不同的编纂旨趣。如果说 尺牍新钞 在“选例”中对复古派及其羽翼为代表的各派“尺牍家”之褒贬倾向尚不明确,那么时隔七八载之后的三选 结邻集 对“尺牍家”的非议则具体而尖刻,其云:文章本不一家,流弊因之迭见,尺牍亦尔,众体宜分。李于鳞之砺齿謷牙,不免以艰深而文浅易;汪伯玉之字栉句比,遂至以绳尺而掩风神;王百穀动摹史汉,蓝本无多;陈仲醇矢口林泉,清言成习。此皆翰词之秽迹,抑亦烟墨之狂澜,虽使起诸公于今

14、日,犹然剩技堪呕,况复沿故态于当年?其批判对象集中于李攀龙、汪道昆、王穉登、陈继儒四家。虽然他们分属于不同文学派别或社会阶层,但其弊病大体可归结为复古剽拟与山人习气两类。山人与复古派的尺牍基本被排斥于收录范围之外,不过不时出现于评点中,由此显现出选家的基本立场。关于复古派,周亮工在汪楫 寄周栎园先生 评点中明确指出,“舍性情而专求气色,此后世王、李之流弊”(藏弆集 卷之十六),将王、李流弊归结于对气色的偏执追求而舍弃性情的缘故。这是汪楫致周亮工之尺牍,其评论周氏诗歌时曾表达不愿将其与“近人”相提并论,而宁将其屈为王、李家言的立场。周亮工对以王世贞、李攀龙为首的复古派流弊之认识,尤其是对“气色”

15、与“性情”关系之洞见,明显受汪氏于该通尺牍所表达的“但添出一分气色,定挫过一分性情,于方寸终不愉快”这一见解的启发而在评点中作出此番回应。在“山人”问题上,从作品的取去看,这一好恶倾向并非自初始阶段就分明显现,而是在续编的收录及补编/改版中渐次清晰。藏弆集 原本收陈继儒尺牍多达4 5通,该条目卷首评点云:“虞山先生曰:仲醇通敏俊迈,短章小词,皆有风致,智如炙,用之不穷。读诸尺牍,仅其一斑耳”(藏弆集 卷之六),基本沿袭 列朝诗集小传 文字,总体上对陈继儒尺牍及短章小词持正面评价,显然受到钱谦益的影响。不过,藏弆集 在重印之际,将原本收录的陈继儒尺牍全部撤出,表明周氏对陈继儒为代表的山人尺牍态度

16、明显恶化。山人尺牍被排斥于总集之外,不过,他们不时以典范的对立面在评点的字里行间登场。例如,周亮工赞誉徐世溥 上虔抚潘昭度先生辞荐辟书“虽与叔夜之书并传可也”,谓其为“正鹄”之理由,又接续评曰:“赤牍必以大家为宗。艳则失之纤,板则失之腐。何仙郎辈山人墨客之牍耳,即王百谷近亦成通套矣,故予特举巨源此等文以为正鹄”(尺牍新钞 卷之二),以山人为反例衬托评点对象。周亮工此处矛头所指,正是以何伟然(字仙臞)与王穉登(字百穀)为代表的明末山人墨客,他们好以尺牍相标榜,以此谋求名利,尺牍因此而滥套成习。其中,王穉登尤为突出,将其所作约二三通尺牍结集出版,生前已有 谋野集 谋野乙集 谋野丙集 三种尺牍别集行

17、世。王穉登及其 谋野集 成为山人与山人尺牍典型,往往被当作比照对象,用以批判风格相近的作家或作品。尺牍新钞 虽收明末知名经学家与思想家郝敬作品,但因“公著述汗牛充栋,乃为人言如此,似以百谷风云月露之词为无当”(与王百榖,尺牍新钞 卷之七),周亮工在眉批中对该通尺牍颇有微词,亦直言不讳,“欲返之于经耳”,67文 学 研 究“凡例二十二则”第七则,周亮工辑 结邻集,康熙九年刊本。可见周氏对沾染“山人习气”之作极为厌恶。又,周亮工在评点盛于斯 与力园 时还强调其选录倾向,“此公以前尺牍以盛篯名者,皆落 谋野集 云雾中,故一字不录”(尺牍新钞 卷之四)。三、不拘一格:树当代尺牍文体新典范周亮工采取先破

18、后立的策略,渐次阐明其新编尺牍总集的宗旨。虽不满于以 尺牍清裁 为首的尺牍专体总集与前代作家尺牍,但周氏仍以专体总集为树立新经典的重要依托。尺牍新钞 三选是经周亮工严格采选而成的时人尺牍总集,在“当代”(“数十年间”)的时间范围内,进一步明确限制尺牍的作者和内容。该系列尺牍总集从内容到风格诸方面呈现出复杂多样的面貌。所收尺牍在内容上关乎明王朝衰亡、鼎革时期社会动乱这一特定历史背景之下文人的生活状态、交游活动与心理路程,及其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慨叹、省思、论议与批判,与此相应,风格则异彩纷呈,争奇斗艳。这些作品入选的理由,或因作品为所涉人物嘉德懿行、学识卓越之表征,或因作品自身富有文

19、学审美价值,或仅仅因为作者之声誉、名望等社会影响力,或因尺牍往来者与选家之亲交关系等。尺牍新钞 三选中的评点,或是尺牍往来双方生平事迹、交游关系及历史背景信息相关的介绍;或是针对尺牍内容的议论、慨叹,富有与作者对话的意味,时而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或是对尺牍作品本身的鉴赏、评论,蕴涵着选家树立一代尺牍新典范的用心。总集中的评点不仅标示佳句,还正面呈现选家心中尺牍佳作应有的审美特质,也兼具指示创作门径的作用,在阅读与解释中产生典范效应。综观 尺牍新钞 三选作品及评点,“雅”“韵”“趣”“味”“气”“情”“致”“境”“逸”等传统审美范畴被选家用以彰显佳作,营造出总集的整体氛围感,选家的倾向性也由此得

20、以强化。周亮工评程正揆 与舒五公 云:“尺牍以趣为绝,趣而又韵,非高手莫办”(藏弆集 卷之十四),显示出周氏多元的审美品位,及其诗画兼擅的艺术家本色与将美学贯穿于生活的人生态度。同时,原本为信息传递媒介的应用文体尺牍,正是审美特性被凸显而获得典范地位。以唐宋八大家为代表的前代名家,虽然并非以作为主角的作品在总集中登场,却是选77 尺牍新钞 与清初尺牍文体新典范的构建在诗词、骈文诸传统文体的经典化过程与促进普通读者的文体认知与接受中,“话”体、笔记等批评样式的功用也为研究者所重视,但就尺牍而言,总集是该文体传播与经典化的主要形式,而其他形式并未起明显作用。诚然,尺牍在古代文体学著述中较少被论及,

21、这与其篇名的不确指性有一定关系。尺牍新钞 以“选例”明言不收释道、闺秀等作者作品,以及涉及辩驳、风月、文人聚讼、党同伐异等内容的作品。梅尔清指出清初各体选本对代表广泛人格特质和政治选择的作品的包容性,其中心原则似乎是一套共同的生活经历和文化亲缘关系。参见梅尔清 囊括时人:清代初期的文学总集、友谊网络与政治和解,李泊汀译,收入叶晔、颜子楠编 西海遗珠:欧美明清诗文论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2 2年版,第2 8 9页。作家作品的编次,或是选家某种编纂意图的体现,例如孙淑芳曾推察出选家通过将某些作者作品置于各卷首来凸显其价值与地位的文化苦心,可参见前揭孙氏论文第2 7 1页。有研究者指出,评点对经

22、典建构的价值与作用往往被忽视,实际上评点更注重文本本身,譬如字句、声情、境界等的细微分析,措意于挖掘文学之美何在以及因何而美。(前揭沙先一、张宏生 论清词的经典化 第1 0 7页。)家赞誉时人作品的主要标准之一。这种通过对作品风格的透彻领悟与辨识来理解并定位作家的文学批评方式,相较传统审美范畴似乎更易于被读者接受。例如,萧伯升 与减斋先生“文笔质雅有余,而波澜甚老成,波折全似昌黎”(结邻集 卷之十),陈玉璂 与曹峨嵋书“通篇气骨,全得力于昌黎”(结邻集 卷之十三),周寰 与黄增岸“妙笔曲肖坡公”(结邻集 卷之十二),侯方域 与王仲凫论物命书“书在欧、苏之间,有开阖,有照应”(藏弆集卷之十四),

23、等等。与唐宋八大家在文笔、意旨、气格、章法诸层面上具有某种相似性,成为时人作品被周亮工赞誉的理由之一。徐芳 答刘子淳 因对前代经典的巧妙摹仿,达臻“妙在意如读古人文字”之境界(尺牍新钞 卷之六),故而得到“人人摹史迁,人人摹韩、欧,能到此地为否?”之激赏。在评语中,选家进而表明其价值取向,相较而言更加欣赏妙得神髓而不落窠臼,且能别具一格的作品,如徐芳 与汤惕庵“如此方真是欧、苏之文,无一笔不肖,却无一摹仿之迹”(尺牍新钞 卷之六),陆彦龙 与许天仪“数笔耳楚楚可吟诵,坡公小品有之,然无雷同之致也”(结邻集 卷之九),杨彭龄 答汪敦生“真得韩、欧之意,而出之以心裁者”(结邻集 卷之七),“此等文

24、以为原本八大家,却不规规定是八家,浑浑浩浩,自行自止,得之于己者深矣”(陈弘绪 上黄中丞,藏弆集 卷之十二)。与前典范建立联结成为新典范标举的路径之一,既涉及神、气、法等抽象范畴的相似性,也包括辞藻、文笔等具体技能的传承与遥相呼应。尽管有时所揭示的关系颇具针对性,甚至具体到篇目的对应关系,但总体而言模糊笼统。例如,徐芳 答萧明彝 篇评云,“有关锁,全是八大家”(尺牍新钞 卷之六),诸如此类。八大家显然并非铁板一块,具体为哪一家、哪一种文体,或哪篇作品,在哪一层面上(诸如文笔、章法)发生关联?评语对此多是点到为止,而较少深入触及。就在此颇具“写意”风格的对照评点中,作为标举新典范标尺的前代名家,

25、既是被崇尚的经典,但有时也是可以被超迈的对象。前代经典名家自身所存在的某些缺陷或局限,是后人超越前贤的突破口。最突出的例子,是陆彦龙 上职方李立斋旧邑侯书,周亮工认为其“较昌黎更有傲岸之气,去其琐屑寒乞之声”(结邻集 卷之九),可谓评价甚高。这些被推举为超越古人的时人作品,晋升为新的典范,某种意义上显现出选家对“当代”尺牍文学成就所抱有的信心。周亮工在新创一代尺牍典范时展现出一种兼容并包的开放观念,在篇幅取向上尤为突出,其于 尺牍新钞“选例”中表明:“是集篇无定格,幅不同规,要书抒写情性,标举兴会”,强调“情性”“兴会”才是根本与关键,故而在篇幅上不拘长短。尺牍新钞收录篇数最多的作者宋懋澄(1

26、 5 7 01 6 2 2),其尺牍富有六朝简短隽永之韵致,卷之二所收其尺牍作品,颇得周氏赞赏,如 与樊一“可补 世说”,与刘二“陆士衡演连珠语,未见此旷绝”,答蒋孝廉劝禁酒“设喻不伦,孔北海所不及”,与荀二“以质宣情,晋人能了得此句,然离却下句并此句亦未全了”。由此可见,周亮工心目中的宋懋澄尺牍,既出于汉魏六87文 学 研 究例如,周亮工将徐世溥 上虔抚潘昭度先生辞荐辟书 与 与山巨源绝交书 相媲美,称其“虽与嵇叔夜之书并传可也”(尺牍新钞 卷之二)。吴承学曾指出宋懋澄尺牍在晚明尺牍中的代表性,是名副其实的“短札”,短得不能再短,其 九龠别集 为吴伟业所选,或有删略,在内容与形式上明显有“清

27、言”倾向,或受到 世说新语 或六朝清谈影响,因而其尺牍兼六朝之逸宕和雅致。(吴承学:晚明小品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1 9 9 8年版,第3 0 53 0 7页。)朝,又胜于汉魏六朝。突出的短篇作品,多以六朝为学习范本。例如,李雯(1 6 0 91 6 4 7)“本魏晋,汉宋之气不减,自成一家,不可及”(尺牍新钞 卷之六),又,孙枝蔚(1 6 2 01 6 8 7)与黄石斋文铁蓭两先生“别有疏宕之气,拂拂行墨间,不堕六朝窠臼”,“烹字炼句,虽踵事徐、庾,别成新响”(藏弆集 卷之九),它们既在风格上展现出本源魏晋六朝的鲜明特征,且不落窠臼而自成一格,是其足以成为典范的品质。尺牍新钞 三选也不同程度收

28、录鸿篇巨制,这类作品多以“书”为篇名。前后三选对长篇的不同看法反映出周亮工尺牍文体观的演化。结邻集“凡例二十二则”第九则曰:“前集每于一二长篇,已镌而复去之,继思尺牍谋篇,本为古文正体。子长之报任安,足见司马椽笔;明允之上永叔,无非苏氏鸿章。是集选遴,兼恣浩博,多收巨制,以续大家”,颇具总结意味。尺牍新钞 开启尺牍总集编纂事业之初,周氏并不拘泥于篇幅,但“前集”(即 藏弆集)的再版曾删汰若干长篇。而后来 结邻集 又多收长篇作品,显然并非出于市场需求及利润的考量,恰恰是保存文献与树立典范这一文化用心主导的反向行为。历经十来年的思考之后,周亮工最终确立了“以古文为正体”的尺牍文体观。徐世溥、董以宁

29、、侯方域、陈弘绪、曾异撰、王猷定、魏禧、宋琬、钱谦益、龚鼎孳等明清之际古文大家的长篇尺牍,多有收录。陈弘绪(1 5 9 71 6 6 5)与雪崖 关于诗与禅之离合关系的辨析,深得周亮工叹服,谓其“议论才情,如逢源之水,掘地而出,可谓当今无两”(藏弆集 卷之十二),又评其 与周栎园书 云“寻常往复之书,备极关锁照应之法,士业真不可及”(尺牍新钞 卷之三),反复确认陈弘绪尺牍的地位。此外,周亮工谓陈孝逸 与傅平叔 有“至论卓识”,“在尺牍中可以掉臂孤行”(藏弆集 卷之十),评价甚高。作为“至文”“正鹄”等最高典范的,尚有徐元珙 募赙建阳令书“以古道古心出之,便成至文”(结邻集 卷之十三);前举徐世

30、溥(1 6 0 81 6 5 7)上虔抚潘昭度先生辞荐辟书 被推为“至鹄”(尺牍新钞 卷之二),其中寄寓了选家以此纠正前代尺牍不良风气的用心。总体而言,长篇尺牍以唐宋古文为正体,以注重行文的波折起伏为美学特征,因而被推为“当代”的尺牍典范。周亮工评钱谦益 与徐巨源书 云,“虽随手生波,却与前极有照应,极有关锁,虞山于此处不凡”(藏弆集 卷之十一),揭示其不凡之处所在,“随手生波”,即后文不经意间所制造的波折、波澜却能巧妙地与前文彼此照应,成为意涵阐发的关锁。陈玉璂 与减斋 眉批云:“椒峰古文词,俱学步八大家,而翩翩翰札,则又江左之英华,文人固未可一体拘也”(结邻集 卷之十三),作者的古文词与尺

31、牍一同进入评点者视野,受唐宋八大家古文辞传统滋养下的“翰札”/尺牍,被誉为“江左之英华”,选家由此典范得出“文人固未可一体拘”之识见。在长篇尺牍的评点中,古文/古文词批评术语与范式被化用。在创作层面上,尺牍被视为古文加以撰作的自觉显现于大量的作品之中,在 尺牍新钞 的选文及评点话语中,将尺牍涵括入“古文辞”/“古文”范畴的倾向十分明确。再次,选家以时人身份选辑当代尺牍,并将自撰作品收入自编尺牍总集,还以评点凸显97 尺牍新钞 与清初尺牍文体新典范的构建 结邻集“凡例二十二则”第九则。罗琴曾指出二选 藏弆集 从中印本至后印本经历了以短篇替换掉一些超长书信的总体趋势,或是吸收 尺牍新语 篇幅短小的

32、优点,目的是适应市场阅读需求。(前揭罗琴论文,第5 6页。)其典范地位,这一现象在清初尤为突出。周亮工或因心存顾虑而在 尺牍新钞 中化名“周圻”,大量收录自撰作品,三选合计5 3通,比重不小,树立当代尺牍作家典范的同时,也将自己置于其中。尺牍新钞 中“周圻”条目并无标示评点者姓氏,或是周亮工以“他者”身份对自撰作品的观照,以“先生”称呼作者“周圻”,评 与高康生“气格在魏晋以上”(尺牍新钞 卷之十二),既超越古人,又独步当下;评 又与高康生“纵心独自往,胸中绝无尺牍家一字半字,数十年来安得不以此事推先生”(尺牍新钞 卷之十二),透露出周亮工在尺牍造诣上的自信心。而续编尤其是 结邻集 中“周圻”

33、条目评点者有高阜(康生)、黎士弘(愧曾)、余怀(澹心)、高兆(云客)、王仕云(望如)、罗耀(星子)、安致远(静子)诸同人,从多个角度品评周圻的尺牍作品。例如,黎士弘评 复长汀马生次京 云“平常叙述中,亦自浑浑浩浩,正后所谓得欧、曾之所自来者”(结邻集 卷之十四),是对其风格与师法本自之品鉴。罗耀评 复江宁刘生黎先然(结邻集 卷之十四)云“议论中夹带叙事,子长法也”,是对同篇前段余怀评语“三段错综而出,今人不能寻其段落之迹”的回应,而黎士弘评语“此等用笔,求之近贤,惟艾东乡为能”,则就文笔对周氏尺牍乃至古文所作的至高定位,认为能与之相媲美的唯有明清之际的古文和时文大家艾南英。周亮工以化名及来自多

34、位同人评点的方式对自撰尺牍的经典化,相较含蓄,不过作品篇数上的突出足以表明周氏的自我肯定。在自编尺牍总集中选录自己的作品,不排除选家自我揄扬,以此流芳后世的动机,不过,这也显现出选家对自撰尺牍的自信心,故而在对时人尺牍经典化的过程中,发展出选家的自我经典化。经典化不仅要揭示什么是好的作品,还得回答如何创作好作品的问题。“我们看那些评点 左传、四书 的著作,都用心在讲明 文法,便可明白法度的建立,与经典文学美的发现乃是二而一、一而二的事,两者根本难以析分。必须透过对经典之文法的点明,才能替文章写作建立起一套规范法则。”从经典中总结出合理的文法,既是经典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文章法度构建的有效路径。

35、周亮工在尺牍编纂中,除作品文辞、风格的鉴赏之外,也注重对典范作品所蕴含法度的揭示,这就为读者或后学的尺牍乃至古文/文章创作提供法度方面的指导。“至文”,即最高典范所运用的技法当然具有示范意义,周亮工就多篇作品进行条分缕析。例如,董以宁 寄方坦蓭先生书 眉批曰:“文贵灵转,但灵转之文易为飘宕而难为古劲。此篇回环曲折,几于神化,而运之有腕力,故为至文”(藏弆集 卷之十六,全集本,第3 8 7页),此篇能成为“至文”,其理由在能回环曲折却免于飘宕,灵转与腕力兼备。又 答祝医书“一篇数十折,愈折愈化,开一步处,正其紧一步处”(藏弆集 卷之十六),又 与弟季友“此深入而浅出,抑扬曲折,似无意为文而已臻化

36、境”(藏弆集 卷之十六,全集本,08文 学 研 究各体总集中自我经典化的现象大体可上溯至宋代,而作为一种突出的文学传播与文学批评现象,则普遍存在于清初以降的各体总集中。可参看谢国桢、佘汝丰 清初人选清初诗汇考(南京大学出版社1 9 9 8年版),邓晓东 清初清诗选本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 0 0 9年),闵丰 清初清词选本考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8年版),刘仁 从匡赞风雅到鼓吹休隆:明清文化转型脉络中的 文献(双月刊)2 0 2 0年第4期 等。赵树功最早指出此事实(赵树功 中国尺牍文学史,河北人民出版社1 9 9 9年版,第5 1 0页),孙淑芳进一步对三选所涉篇目进行整

37、理并阐发其文化意蕴。龚鹏程:六经皆文:经学史/文学史,学生书局2 0 0 8年版,第1 4页。第3 9 3页),凸显“折”在尺牍乃至古文意境营造上的作用。周亮工还通过选登并评点自撰作品,指导尺牍创作技巧,如 与王先生(尺牍新钞 卷之十二),为东南士蒋孝廉而致王先生尺牍,虽有荐牍自身局限,多难免俗套,其审美特质多隐没于功能性之中。不过,周亮工在评点中指出“通篇全用翻跌,不正说一语而正意更警策。尺牍求如此生动者极难,而在荐牍中则尤难之难矣”,是以翻跌取胜而创造出警策效果的绝佳示范。四、尺牍新钞 与清初文坛之宗尚清初的五十余年,经由士人群体的倡导和实践,唐宋古文在文坛上逐渐超越秦汉文、六朝文,成为文

38、人的归趋、文体的正统、文章的矩范和文法的渊薮。在此历史文化背景下,尺牍新钞 的编纂可谓在特定文体中对正统文化典型构建的探索。尺牍所具有的“广涵性”赋予该文体典范构建与清初文坛宗尚的多维度关联。尺牍既在日常酬酢中履行信息传递的基本功能,又扮演情感联络的媒介角色,也常被用以表述思想见解,内容包罗万象,语体不受限制,“文本生成”主体多样不一,由此形成自由不拘的文体风格。尺牍有作为论学论文载体/场域的古老传统,也是明代诸多重要文学主张的表述、文学思想的对话、交锋与传布的主要媒介之一。至清初,专体总集才成为尺牍登场并大放异彩的舞台。“时流”作为所收作家作品的对立面出现在评点中,周亮工并不讳言对“时人”/

39、“时手”/“今人”,出自“时人”之手的“时笔”,及由此形成对“时流”与“时气”的鄙薄态度。黎士弘 上钱牧斋先生书 眉批云:“徐巨源与虞山先生于当代词人推愧曾为第一,勿论愧曾诗、古文辞,即尺牍家言,亦迥非时流可及。”(结邻集 卷之十)被徐世溥与钱谦益推为明清之际词坛第一的黎士弘,其尺牍与古文辞皆超流脱俗。周亮工又评徐芳 答傅平叔“绝无一时笔”(尺牍新钞 卷之六);杨彭龄 与慎上人“起得脱尽时气,有汉人风骨”(结邻集 卷之七);杨彭龄 答汪敦生“气味压倒时流”(结邻集 卷之七),且于篇末点破其“真得韩、欧之意,而出之以心裁者”(结邻集 卷之七)。“时流”抑或“时气”何谓?周亮工于叶秉敬 启黄鸣谷座

40、师 眉批中云:“今人尺牍辄是一泒滥熟字面,所以令人望而欲呕”(尺牍新钞 卷之九),即时人模拟古人而落入窠臼所致千篇一律的滥熟风气。徐芳 答刘子淳 眉批“人人摹史迁,人人摹韩、欧,能到此地位否”,以对时人对秦汉、唐宋文的低层次摹拟来反衬徐芳尺牍“妙在读古人文字”的境界。周亮工通过标举“至文”“正鹄”为首的典范作品来对抗所谓的“时流”“时气”。杜浚在 答汪秋涧 中取烧窑之模仿为譬喻,论说诗文书画“习气”之坏甚于“俗气”这一命题,更是引起周亮工的兴趣,他在此基础上还加以发挥,评云“时气 二字,不可不戒,然即俗之变也,适时便无高品”(结邻集 卷之十一),可见,“习气”,即“时气之为物,犹之近日江闽新窑

41、摹仿宣窑、成窑、嘉窑款识,烧出瓷器”,将此推衍至诗文领域即为仿18 尺牍新钞 与清初尺牍文体新典范的构建郭英德:唐宋古文典型在清初的重构,中国社会科学2 0 2 1年第5期。可参看叶晔 投书与示法:唐宋古文家论文书牍的发生语境,中华文史论丛2 0 2 0年总第1 3 7期。有研究者指出,随着论文书牍的核心内容,从早期对创作经验的总结、文学史的回顾、文坛现状的评述,到后来对文学原理及概念诸问题的辨析;从以自我陈说为主的论文独白,到流派内部互相求异的论文辩难,论文书牍逐渐转变成一种基于文学共同体的文学批评方式,到明代的文学流派论争达到鼎盛。参见叶晔、杜欢 论文书牍与明代文学论争的“境内”驱动,文艺

42、理论研究2 0 2 0年第6期。效之风气,有助于他对“时气”意涵的阐发。“时流”所指是复古派蹈袭秦汉文与唐宋文而流于表层的剽拟风气。尺牍创作也未能逃脱其影响。周亮工“尺牍家”之称谓,不无贬义。周氏在纪映钟 寄傅青主 评点中云,“无时手滑腻之气,稜稜层层,最有品骨”(结邻集 卷之八),可知“时手”之症候在于“滑腻”,其对立面在“品骨”。周亮工并不止步于对“时人”“时习”“时流”的批判,而就尺牍文体的本体、生成、风格、文法乃至根柢诸方面进行尺牍文体论体系的正面建构。周亮工主张以古文为尺牍正体,但在本体论上并不与清初文坛以“原道”为古文本体论的主流思想完全合辙。一方面周氏充分肯定“原道”尺牍的水准及

43、价值,另一方面也并不因此而将“原道”的使命强加给尺牍文体。徐芳 答萧明彝 眉批云,“虽原道之言,却是一篇好文字,得之书牍,犹为不易”(尺牍新钞 卷之六)从周亮工的言语中可以感受到“原道”与“好文字”不易兼而有之,尺牍中的“原道”文字更是难能可贵。与清初文坛以唐宋八大家之文所昭示的对主体情感、意识、思想的直接流露与真率表现相一致,周亮工主张尺牍“抒写性情,标举兴会”(尺牍新钞“选例”第三条),在作品评点中也相应强调对“情”/“人情”/“性情”的充分表现。高阜 与黄俞邰 关于古今人对待“学问”“人情”方式不同所致境界差别的议论引起周亮工的共鸣。周氏于该篇眉批中感慨道:“先圣一切制作,未有不本人情者

44、”(结邻集 卷之八),在他看来,“学问”固然重要,而“人情”则是根本。周亮工也认为“性情”是衡量尺牍或文章好坏的关键要素,如前文所提及他对王、李复古派流弊的非议。此外,人品/人格作为“心”之另一内涵,对尺牍造诣、旨趣及境界高低起决定性作用。尺牍新钞 三选选录徐芳作品数量最多,5 3通,其 与缪中实“造语新清,是唐人妙境,较晋代之简隽,坡老之天真,别有一种风韵”(结邻集 卷之八),言语与“心”在格调上达成一致,寄李三石“菊人之为人,诚所谓兰味莲心者,故一落笔亦淡如秋水”(结邻集 卷之八),又“清丽是其本色,更饶幽峭之致,极驰骋而不流于宕。往菊人诸牍,皆裁答妙手,而此尤其独出者”(同前 与缪中实)

45、。由此可见,周氏对徐芳尺牍赞赏有加,其根本原因在于“心”及其外化之“言”(尺牍)高度一致,正是“心”所指向之人格境界的淡然造就出尺牍的清雅韵致。这也可视为清初士人关于“唐宋古文”“生于心”之文学主张的一种具体阐发。就难易而言,周亮工认为“平淡”是尺牍最难达臻的风格境界。曾文饶 与萧伯玉 眉批云:“苏公云:渐老渐熟,乃造平淡,故文家妙境,平淡最难”(尺牍新钞 卷之三)。尽管周氏以多种传统审美范畴标举典范,反映出他多元的文艺观,然而兴发此番慨叹,其深层原因在于他对唐宋古文所擅长的平易朴淡文风的体认。高阜在 答周雪客(结邻集 卷之八)中指出,三苏文字本自 战国策,其言辞虽然阴谋权谲,不本于道德故,而

46、非儒者所宣称,但“博辩”“变化无端”,是其优长,不妨“以其笔意,抒我之事理”。其比较对象是“鹅湖”与“鹿洞”所象征的理学家与心学家之文辞,在高阜眼里,它们并“不足起其势,更何能以卓灿今古”。合而观之,高阜主张是否足以师法,取决于28文 学 研 究郭英德曾指出清初士人对“心”之内涵的理解所具有的抽象性、多义性与模糊性等特征,但也强调唐宋古文所昭示的“文体”之“正”,在于其对文人主体意识的直接流露与真率表现。(参看前揭郭英德 唐宋古文典型在清初的重构,第1 9 1页。)对象之文辞、笔意,而不必拘泥于道德评判,体现出一种宏通开放的文章观念。周亮工对此深表赞同,认为“以此衡量古今人文字,百不失一”,将

47、其提升至古今文章评判标准的高度,同时表达了“然恐世更有不知庐山面目者”的忧虑,从接受层面指出辨识作家作品之本自的重要性。因为,此问题既关乎前面所述及关于“时流”的清醒认知与理性批判,也具有指导后学的意义。在 复长汀马生次京圻 中,周氏表达对时人学步陶、杜、欧、曾弊端之洞见,指出其症结在于对蓝本“不求其所自来,不究其所自止”(结邻集 卷之十四),强调辨识与探究师法对象之本自及其化用水准的必要性。而张贲 寄杨司李秦中书(藏弄集 卷之十六)眉批云,“悲凉感悼,大有汉人风味,若仅以为八家之文,不深知绣虎者也”,则从接受层面凸显体认师法对象对探求作品奥义的必要性。尺牍新钞 三选评点中蕴含有诸多尺牍文法方

48、面的思想,“叙事”“关锁”“照应”“折”等传统文学批评概念被用以剖析结构从而把握尺牍文本。尺牍本是酬酢往来的实用文体,即便是被寄寓“标举兴会”的文艺功能,也往往因随“心”“性”“情”之所至而易流于随意闲散的样貌,尽管有时能得“浑然天成”“自然”之赞誉,但更多时候是遭遇偏见,被视为缺乏谋篇布局或严密逻辑关系的文体,这也是尺牍历来处于传统文体尊卑序列末端的原因所在。周亮工以古文/文章为尺牍文体定位,通过文法运用的揭示来确立作品的典范地位。尺牍新钞 中就尺牍文体的实际情况,以“文法”统摄篇法、句法与字法,并对其上下层级关系进行不同程度的剖析。周亮工提出“尺牍之难”(结邻集 卷之十二)的命题,即在于“

49、叙事别异”,这是基于尺牍为古文的定位对该文体提出相应的要求,其实质是如何打破易流于日常琐细的平铺直叙或“兴会”所致的事件单元之间的零散状态。如何突破此难点,周亮工通过范本提示三种方法,其一是通过“折”的充分运用,如前所述;其二是取譬;其三是“翻案致奇”(卓发之 与潜夫 眉批,结邻集 卷之九)。此三种皆属于篇法层面的技巧,尤其第一种,有明显从唐宋文寻求方法的意味。“折”亦是转折、波折、翻叠,即通过“折”来打破平铺直叙的节奏,以此营造波澜起伏、层曲灵透的文脉。而联结多个事件之间的“关锁”的配合、照应作用也得到非同寻常的重视。关于文章“关锁”“照应”诸概念,或直接源自 唐宋八大家文钞 评点中的“钩锁

50、照应”,但相较 唐宋八大家文钞 以揭示文章精神的主旨所显现出的宏观特征,尺牍新钞 评点更具体呈现出评点者对作品中的文法运用及其效果的探幽发微。尺牍讲求“文法”的目的在于追求对“情”的极致抒写,但意味着对内容的取舍、结构的精心结撰与文辞的推敲琢磨等一系列有意为之的技术。在创作论上,周亮工与清初文坛对唐宋文的倡导及从中体认文法、探求并总结出可行的创作技法之主流思想存在的内在关联。因此,尺牍升格至审美文体层面,其地位也得以提高,这与清初尺牍总集的典范树立及其美学观的构建无法分开。选家对尺牍佳作的搜采汇刻,并以审美眼光对其艺术特质与美学价值的独到掘发诸方面,倾注了相当的热情,某种美学原则与美学观念之下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