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超新星纪元》中儿童乌托邦的陨落及其教育启示.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832634 上传时间:2024-03-2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超新星纪元》中儿童乌托邦的陨落及其教育启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超新星纪元》中儿童乌托邦的陨落及其教育启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超新星纪元》中儿童乌托邦的陨落及其教育启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文学评论072024 年第 5 期超新星纪元 中儿童乌托邦的陨落及其教育启示傅伟怡 钱 华(湖州师范学院 浙江 湖州 313000)刘慈欣的小说 超新星纪元 主要以中国儿童的视角去关注超新星纪元下的新社会,管理一个完全由儿童作为公民、资源丰富但运行机制岌岌可危的国家。故事所呈现的地域范围延伸至全球,也展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儿童们的性格特点,让读者看到了儿童们的共性与特殊性。在没有大人的世界里,纯洁善良的印象枷锁被失去教育与指导的儿童们挣脱,成人世界原有的制度和规则被儿童们任性否定,比成人世界更为残酷而无情的战争在地球上一触即发。儿童式乌托邦不堪一击的原因,值得人们去深思。通过对 超新星纪元 的叙

2、事解读,可以了解到儿童式乌托邦陨落的影响因素,更加深刻地了解儿童世界的发展特点。以“儿童式乌托邦”的瓦解来反思其中大人行为的得与失,可以折射出现实社会在儿童教育与思想行为指导方面所隐藏的不足,从而更好地帮助人们针对现实的困境进行改善。这将有利于完善未来社会对儿童的教育,降低儿童误入歧途的可能性,促进儿童身心更加健康地发展。一、超新星纪元 中的儿童式乌托邦(一)儿童式乌托邦的内涵乌托邦是指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或政治制度,通常指的是一个没有矛盾、没有阶级差别、没有竞争和矛盾的理想社会。在乌托邦中,人们享有平等、公正、和谐的生活,没有贫穷、不平等和压迫,每个人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潜力,追求自己的

3、幸福和自由。与乌托邦的社会相似,儿童式乌托邦则是一种以儿童为中心的理想社会状态或政治制度,通常指的是一个以儿童为主的没有成人与儿童之间的矛盾,物质富足,精神高度自由和满足的理想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儿童能够凭着自己的主见去发展,拥有平等、公正、和谐的生活,没有贫穷、不平等和压迫。【摘要】刘慈欣的小说 超新星纪元 刻画了“糖城”时期下儿童式乌托邦从昌盛到没落的过程。通过对儿童式乌托邦内涵、形成与特征的解析,得出其陨落的原因主要是由成人社会对儿童的制约和影响、儿童心智不够成熟以及缺乏足够的教育和引导等造成。本文对作品在儿童教育方面所蕴含的道理进行了探究与反思,提出要关注儿童理想、消除成人权威及营造儿

4、童良好的成长环境。【关键词】超新星纪元;儿童式乌托邦;反思;启示【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05-0007-03【DOI】10.20024/ki.CN42-1911/I.2024.05.002儿童乌托邦的概念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 超新星纪元 的影响。在这部小说中,作者通过描述“糖城”时代的沉睡,体现了对儿童式乌托邦的反思。然而,儿童乌托邦并不仅仅是一个理想的社会状态,它还强调了儿童的成长和发展,以及他们在社会中的中心地位。在这个社会中,儿童不仅能够享受到超量物质的快乐和甜蜜,还能够通过成年人留下的各种设施与装备获得多样化的体验和挑战,从而激

5、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强调了儿童的自由和权利,以及他们对未来社会的规划和探索。(二)“糖城”时代中构建儿童式乌托邦的前提与过程超新星纪元 这部小说中,在儿童完全主导社会之前,大人们想方设法让儿童尽可能地掌握他们当时的生产技术和知识技能。当时大人存活的时间最多不到一年,所以父母教授子女、模拟生存演练作为两种主要的筛选方式,选出具有一定的能力来维持社会稳定的优秀儿童。同时大人们抓紧时间进行大规模地生产资源来供应今后儿童的消耗,甚至创造出了一台能够处理成千上万条信息的超级计算机大量子,这台超级计算机在后来儿童式乌托邦构建的过程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大人们离开之际,所有由成年人担任的社会角

6、色,包括主席、总理等高级官员都一一由孩子们承担。所有成年人和儿童共用的资源全部留给了儿童,丰富多样的社会物质资源在大人离开的时候被遗留,国家向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回归。这就是儿童式乌托邦构建的前提,也可以说当时成年人为儿童式乌托邦的构建打下了地基。在儿童式乌托邦构建之前,儿童们经历了大规模的集体精神崩溃和动乱。通过政府的精神调剂和大量子信息技术在背后的生活协助,儿童们冷静地回归到各自的社会角色中,社会得到暂时的安宁。然而长时间劳动、学习交替的高强度的生活作息使得儿童们厌倦了大人的生活方式,他08今古文创们开始寻求所谓“好玩儿”的世界。在冲动与他人思想干涉的情况下,旷工、旷课的现象频发,儿童们随心所

7、欲地吃喝玩乐。儿童的物质需求得到极大的满足,精神需求也在慢慢地被填补,“糖城时代”的美梦时期崛起,而儿童式乌托邦也在逐步地被构建。(三)“糖城”时代中儿童式乌托邦的特征超新星纪元 中的儿童式乌托邦呈现了以下的特征:第一,儿童们享受高度的自由和权利。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做自己理想的事情。第二,成人世界的经济制度和经济运行模式被废除,“玩儿将成为孩子世界的主要驱动力,这个思想成为超新星纪元社会学和经济学的基础”1。国有财产无人守护,非国有财产也被随意取用,儿童们对所有权的意识并不高,基本上绝大多数的社会资源都处于公用的状态。再者,儿童们过着报复性消耗的奢侈生活,盛行极端的享乐主义。二、儿童式乌托邦陨

8、落的成因公元世纪的成人社会对他们的社会构建产生极大的制约和影响。在所有成年人结束生命之前,大人们为了保持社会秩序的稳定,短期内选择自己的子女接替自己的工作并进行潦草的培训,他们按照自己的惯性思维选出相对适合代替他们工作的儿童。整个社会结构依然是保持成人世界的模样。然而这些留下来的十三岁及以下的儿童并没有像成人那样深刻了解工作的原理和职责,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能力去完全适应被安排的工作。成人的离开意味着工作岗位的缺失,儿童不得不去填补,但儿童自身也要上课学习。所以导致他们每天得花大量时间在工作上、工作技能的培训上、课堂学习上。早六晚十一的高强度的生活作息为后来儿童享受极乐和沉睡时期的到来奠定基础。

9、原有的全国大会上的成员变成了一群幼稚的儿童,以低龄儿童为主要群体,按照原来的“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决策也会出现很大的问题,成年人的社会结构不适合他们,但是他们也因为思维的惯性而依赖不合适的成人社会机制,这意味着儿童式乌托邦地基的打造本身就不稳固。儿童们的心智不够成熟。十三岁及以下的儿童绝大多数缺乏远见力和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做事情很少考虑到后果,更关注的是事物表层的娱乐性和自身当下的满足程度。在“糖城”时代的美梦时期,因为丰富的超量物资,他们脑中没有“浪费”这个概念,挥霍无度,吃喝玩乐彻底占据了他们的生活。沉睡时期也是如此,“他们发现,世界上原来并没有什么永远好玩儿的,也没有永远好吃的,当一

10、切都能轻而易举地得到时,一切很快就变得乏味了”2。因为在美梦时期玩累了,他们将生活中的主要安排从娱乐转变为睡眠。他们不去工作,不在乎社会是否继续运行,更不在乎所谓的生产。儿童们缺乏足够的教育和引导。成人的离开虽扩大了儿童自由发展的空间,但同时增加了儿童产生错误行为、误入歧途的概率。缺乏成人的教育与指导下,孩子们失去了精神支撑和进步的动力。在成人全部离开之前,他们接替过相应的工作,在成人的指导与监督下井井有条地完成工作任务,一切生产生活都在有序运行。然而大人们的离去让儿童们一下子失去了最重要的爱与关心的来源,他们缺乏安全感也缺乏自控力,没有成年人的监督与指导,他们不再安心而主动地工作。由于对孤独

11、的恐惧,他们只能依靠集体来寻求新的精神支撑,也容易产生人云亦云的行为。“糖城”时期里缺乏成年人的正确引导,整个社会仅靠中央大多数心智相对成熟的孩子们以及超量的物质资源来稳定的,这也就是为什么他们构建的儿童式乌托邦岌岌可危的原因。三、反思和启示(一)对 超新星纪元 中儿童式乌托邦陨落的反思首先,孩子们的成长是不可缺少成年人的教育与引导的。孩子们的心智尚未成熟,其行为需要成年人加以指导与管束。成年人能够系统化地传授给儿童理论知识或者是社会技能,能够用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给孩子指导方向,尤其是父母、教师的角色能够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给予强大的精神动力支撑。成年人需要为儿童梦想的树立提供足够的教育资源,

12、让他们形成独立完善的人格和良好的世界观,同时在他们成长的同时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和行为变化。其次,成年人不应该对儿童的发展做出过多的制约。儿童式乌托邦的陨落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成人社会框架的制约,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儿童们也意识到了自己和大人皆处于惯性思维中,大人的社会运行方式不适合他们。这促使他们对如何构建自己的社会进行了思考与探索,但同时他们对成人社会的条条框框进行了摒弃,怀着厌倦与反抗的心态抛开。这暗示了过多的制约不仅会扼杀儿童的创造能力,抹杀他们自由的天性和对周围事物的兴趣,也会让儿童产生逆反心理,违抗父母与教师等人的要求与希望。成年人的作用不可或缺,但并不意味着成年人要完全干涉儿童的

13、发展,人们应该让儿童在正确成长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自由发展空间,让儿童在自由和欢乐的环境中成长。再者,需要尊重儿童的个性,贯彻“儿童本位”思想3。需要针对儿童自身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进行个性化教育,不能泛泛而谈,超新星纪元 中的成年人正是在紧迫而极端的情况下忽视了儿童的个性,盲目乐观地觉得儿童世界一定是美好的,三年不到便酿成了人间惨剧。我们需要对儿童进行因材施教,找到其身上的特长与潜能,针对性地进行挖掘与心理指导。(二)儿童式乌托邦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儿童式乌托邦的理想与现实存在一些矛盾,矛盾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儿童的梦想追求与现实世界的限制与困难之间的矛盾。孩子们对梦想充满着憧憬,然而这些梦想和

14、追求往往会受到现实人力、技术、资源等方面的限制。在书中的儿童文学评论092024 年第 5 期式乌托邦里,因为大人的缺失和儿童自身被迫的高强度的生活作息,他们失去了对远大梦想的追求,比如“我要成为什么社会角色”。所以哪怕是儿童式的乌托邦,也会给予儿童发展一定的局限性,梦想的追求从来不会是风雨无阻,与现实与社会发展规律相悖逆的梦想只是空想。2.孩子们的天性和成人世界的影响之间的矛盾。大人们交接给儿童自己的社会角色和任务,实际上是给儿童们套上了成人社会的枷锁,大人的惯性思维里是让他们履行自己的社会职责,好让这个社会能够继续稳定发展下去。他们没有意识到儿童的社会和成人的社会是不同的。由于大人给予的长

15、时间工作和自身原有的学习任务,他们失去了玩耍和休息的时间,承受着他们年纪里不应该承受的一切。儿童式乌托邦在“糖城”时期的构建彻底释放了他们的天性,摆脱了大人的角色枷锁之后,他们有充足的精力和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情。然而他们在经历了沉睡时期里的浑浑噩噩与南极战争的残酷以及交换故土的大移民后,他们逐步地成长,思维和认知能力也在向成年人的程度慢慢靠近,成人世界的影响开始呈现,这让孩子们面临着保持天性和适应成人世界的矛盾,儿童式乌托邦也难以保持。3.儿童的理想化和理性思考之间的矛盾。在儿童式乌托邦中,儿童往往理想化地看待事物,只关注到事物表层的娱乐性而忽略了事物深层的实质,这也是书中南极战争爆发的

16、重要原因。理性思考是实现儿童梦想的必需品。而儿童的认知能力浅薄,缺乏社会经验,并且在儿童式乌托邦中缺少了成人的理性引导,他们难以在理想化和理性思考之间取得平衡。(三)现实社会中儿童式乌托邦的启示与借鉴意义儿童式乌托邦是一种高度自由的理想社会状态,并有着充足的社会物质资源,在为孩子们进行精神上的追求时奠定扎实的物质基础,孩子们可以在无数的玩具与美食中享受乐趣,追求自己的梦想与兴趣。这种状态只存在于小说中,但是它对现实社会中的儿童教育和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儿童式乌托邦提醒人们要多关注儿童的心理需求、梦想与目标的追求。儿童的心智实际上处于非常脆弱的状态,人们要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施予一定的保护

17、。在现实社会中,儿童们面临着各种社会压力和限制。随着近几十年来逐渐增大的社会压力,儿童们时不时地被灌输社会焦虑,抑郁症发病率大大增加。儿童们的心理需要被关注,同样儿童的梦想与目标的追求需要被重视。大家一定要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给予儿童一定的心理满足,维护他们的梦想,帮助他们去实现他们的理想与目标。其次,应该消除成人权威的影响。父母教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儿童青少年的认知发展、性格形成、自我概念、心理健康,是诱发儿童青少年抑郁和焦虑等负面情绪的重要因素之一5。过度的权威和不正确的家庭教育只会让儿童失去了本身原有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儿童本身许多新奇的想法被扼杀,天性和自由被抑制。儿童在过度的权威下很

18、可能彻底失去自己的主见,什么都听从于他人,缺乏思想上的独立性;儿童也有可能在过度的权威压抑下爆发情绪,走向极端的逆反心理,哪怕成年人所教导的是正确的,恐怕也没有耐心和意愿去听从,这样会让儿童走上犯罪的道路,成为社会的一颗“毒瘤”。人们应该要让教育变得民主化,在法律与道德允许的范围内和孩子自身意愿的基础上加以教导与纠错,听从孩子的心声,提出有效的建议,以合适的方式让孩子考虑自己的未来。最后,儿童式乌托邦提醒人们应该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孩子们可能会因为地域、家庭条件等不同而面临多重条件的限制,比如教育资源的不平衡、贫困、健康问题等。社会应该为儿童提供相对公平、健康的成长环境:线下尽可能

19、地为贫困地区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完善教育制度,缩小地域之间的教育差距;线上加强网络监督与执法,打击不良信息的传播,维护网络安全与信息健康,让儿童在信息时代心智健康地成长。超新星纪元 中,“糖城”时代的沉睡让儿童式的乌托邦落下了帷幕,虽然剧情皆是虚幻,但是这一步步的故事走向都是基于现实生活中的社会发展和儿童身心成长的特点。时代日新月异,一代代人有各自的成长历程和身心发展特点,在当今高度信息化的智能时代,成年人应尽可能减少惯性思维的使用,不能用片面化、一概而论的方式定义儿童的理想追求,也不可任儿童肆意妄为,无厘头地听之任之,凭孩子无理取闹。人们需要足够的耐心和精力去了解儿童,也需要足够的信心去实施

20、教育,在施教的同时不断反思和纠正自己的教育方式,也试着让孩子去反思自己的成长过程和进行自我改善。参考文献:12刘慈欣.超新星纪元(典藏版)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6:182,171.3张江艳.儿童的乌托邦世界由 小坡的生日看老舍的儿童本位思想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1993,(01):44.4白旭晨,周秀平.鸡娃”现象的互联网群体传播与治理路径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5(01):66.5李晓琳,孔伶俐,王春霞.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家庭影响因素J.中国校医,2023,37(08):625.作者简介:傅伟怡,湖州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 2022 届本科生,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钱华,硕士,湖州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