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重民本”的历史文化内涵与当代提升.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832448 上传时间:2024-03-27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0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民本”的历史文化内涵与当代提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重民本”的历史文化内涵与当代提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重民本”的历史文化内涵与当代提升.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年 第 期 总第 期 沂蒙干部学院学报 “重民本”的历史文化内涵与当代提升孙书文(山东师范大学 文学院,山东 济南)摘 要 重民本,可称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一切政治活动的价值标准,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自成体系,内涵丰富,在当代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与实践中又获得了提升。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源远流长,体系完整,逻辑严密,包含以下内容:爱民养育民,关心下层人的疾苦;节制欲望,使民以时;为民谋利、执政为民,“泽加于民”。重民本,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重要的财富。同时,在私有制的经济基础上,以民为本,不可能真正实现。与现代民主相比,中华传统的民本思想强调了“为人民的统治”,而忽略了“人民的统治”。只有在无产阶

2、级领导的政权之中,人民才能真正当家作主,民本才不再是“统治人民”而成了“人民统治”。共产党人所提出的为人民服务、以人为本,是对中华传统民本观念的继承与发展。关键词 重民本;“为人民的统治”;“人民的统治”;人民当家作主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习近平总书记 年 月在主持政治局集体学习时,用“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六句话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概括;年 月,主持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又强调,“研究阐释中华文明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和发展形态,阐明中国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蕴”。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聚焦于

3、中华传统文化的不同侧面,是一个根脉相通、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体。其中,重民本,可称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一切政治活动的价值标准,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自成体系,内涵丰富,在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与实践中又获得了提升。一、民惟邦本:中国古文字中的“民本”民本,即以民为本。“本”,是“木”字下加一横。木,是象形字,在甲骨文中为。上部是枝,下部为根。金文的“本”字为,在树的根部加上三点树下的根,在籀文中的“本”字 则极为形象地用三个倒三角表示扎入地下的根系。“本”即根本。与“本”相对是的是“末”,在“木”上加一横,意指树的树梢。民本,即要以“民”为根本。国家是“木”,民则为“根”。何为“民”?我们通常的理解,民即

4、百姓,即人民。“民”字有着异常丰富的意味,其发展有一作者简介 孙书文,男,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华传统文化、文艺学理论。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 推动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个长期的过程,一些大学问家围绕这个字做了许多考证文章。“民”在甲骨文中为,上面为眼睛,下面是一只手,其本意为:被刺瞎眼睛的人。甲骨文研究大家郭沫若在 奴隶制时代 一书中便说:“横目带刺,盖盲其一目以为奴征。”意思是说,眼被刺瞎的人。殷商时代,奴隶的来源主要是战俘,为了方便统治,被抓来的奴隶,全都要刺瞎一只左眼。于是,谁是主人、谁是奴隶,

5、“一目了然”。这样,逃跑的奴隶也很容易被辨识出来。在后来的金文中,或,眼睛中的“瞳孔”干脆被去掉了,“民”成了“有眼无珠”的瞎子。从这个解释上来说,在中国古代,“民”是指地位低下的人。“民”字在奴隶之义外,更多指在君王和官吏之外被统治的人,与君相对,如民贵君轻;与官相对,如官民平等。提及中国社会人群,我们常讲有四种人,即士、农、工、商,读书的,种田的,做工的,从商的,这四类人,都在民之列。谷梁传成公元年 中便有:“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民”由“尸”与“氏”两个字组成,“尸”意为“身体不能动弹”,即不是迁徙而来的、土生土长的;“氏”为氏族、国族。因而,“民”是指的国家的

6、土著居民。与“民”联用的有许多词语,这些词语也透露出此字的含义。如,黎民百姓。这个词很有历史渊源。三皇五帝时期,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与炎帝联合起来攻打蚩尤。军事联盟中的人群被称为“百姓”,意思是这个联盟由众多姓氏组成;而战败被俘的仇黎人,则被称为“黎民”。“黎”本身又有黑的意思,黎民都是作为奴隶脸上刺字、被“墨面”之人。随着历史的演变,奴隶越来越少,黎民与百姓都成为被统治的人。须注意的是,我们现在常用“人民”这个词,在中国古代是指的两类人,“人”是指统治者而言的,“民”则是被统治者。随着时代的变化,两个字组合在一起,表达了新的含义。由上而言,在中华传统社会中,“民”具有两个特征:一是长期生活在国

7、家之中;二是非君、非官的平头百姓,即我们今天常说的“草根”。民本,即以长期生活在这个国家中的、非君、非官的平头百姓为根本。二、君舟民水:中华传统的“民本”观念中华传统文化主张“民惟邦本”,格外强调民众在国家中根本性的地位。“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五子之歌)。百姓是国家的要本,民心安稳了国家就安宁了。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孔子说,治理国家最重要的是四个方面:“民、食、丧、祭”,四者之中最重要的又是“民”。孟子则旗帜鲜明地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孟子尽心下)。春秋末期,齐国的晏婴辅佐齐景公数十年,内安社稷,外靖邦邻,

8、审时度势,励精图治,使齐国维持了较长时间的强盛和稳定。他是那个时期民本思想的积极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他施政的一个重要特征,便是将爱民的举措提高到一个很高的高度,认为抚慰好国内各民族,就能够使周边不友善的国家归附(“能爱邦内之民者,能服境外之不善”);让百姓得到快乐幸福,就是最为博大的德行(“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晏婴劝告国君要勤政爱民、勿贪图享乐的言行,都记录在 晏子春秋 的书中。其中有一则故事,非常生动地表现出晏婴重民的思想。齐景公一次出游时,遇到一位老人,这位老人祝愿他不要得罪老百姓,齐景公说:“确实有老百姓得罪君主的,哪有君主得罪老百姓的呢?”晏子便说:“您错了。远处的人有罪,可

9、以由身边近处的人去处置他们;低层的人有罪,可以有高层的人去处置他们;君主得罪了百姓,谁将会处置他们呢?我冒昧的问一问,当年的夏桀和商纣,是被君主杀掉的,还是对百姓杀掉的呢?”齐景公听了,马上就承认了错误。汉代的贾谊把这种观念讲得更加系统,他认为,在“国、君、吏”三“重民本”的历史文化内涵与当代提升个层面都要把民众放在第一位,以民众为“本、命、功、力”。以民为本,指的是国家以民众的安危为根本,君主以民众的荣辱为根本,官吏以民众的贵贱为根本。以民为命,指的是国家要与民众同命运,君主是昏庸还是贤明以民众的判断为标准,官吏的品德由民众来评价,以民意选择官吏,以民意评判官吏。以民为功,指的是国家以民众事

10、业的兴衰为功效,官吏能力的大小以民众的出力来判断。以民为力,就是国家是否能与民众共同奋斗努力作为标准,能与民众一起奋斗,就能战无不胜。为什么要以民为本?中华传统文化中,是有一套系统的民本理论的。历代的思想家们要千方百计地让统治者知道民本的道理所在,这样统治者才能自觉地践行。孟子说,以民为本是因为人人都有“恻隐之心”,统治者要有好生之德。汉代董仲舒提出:“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主张:上天创造繁衍了万民,不是为了君主,君主的设立是为了万民。因而,如何君主能够按照天意以道德来治理民众,让民众安居乐业,上天就会支持他;如果君主施

11、行暴政而且去残害民众,上天就会夺回赋予君主的权力。他还曾讲过:上天公平地创造了万物,例如一些动物被赋予了利齿后就不再有犄角了,有了翅膀后两足就退化了。食禄者已经有了很高的社会地位,衣食无忧,因此最不应该再与下民争利了。否则,民众不能安居乐业,就会铤而走险。自然界出现反常的变化,称为“异”,造成了祸害,就称为“灾”,灾、异,是上天对人的警告,是天意。董仲舒认为,天意就是以独特形式体现出来的“民意”,“天怒”即是“民怨”。怎样以民为本?中华传统文化设计了一系列民本的措施,可分为以下层次:一是以民为本,就要爱民养育民,关心下层人的疾苦。论语乡党 中记载的孔子家马厩失火的故事,广被人传颂:“厩焚。子退

12、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论语乡党)。马棚烧了,孔子退朝回来,问道:“伤人了吗?”没有问马。这里的“人”自然是马夫等百姓。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曾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为心”(老子第四十九章)。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民众着想,这才是“圣人”。西周初年,周公就告诫弟弟康叔,“欲至于万年,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尚书梓材),意思是保民爱民,国家才能万年不衰。“若保赤子,惟民其康乂”(尚书康诰),这句话说得更加明白,君主像爱护孩子一样爱护百姓。这种爱民的观念一脉相传,影响深远。宋代名相包拯因宋仁宗“戍兵未息,民人劳止”,要辅臣们“尽采民弊,著为条目,务必泽及黎庶,对其大加称赞:“大哉!先帝爱民之心如是

13、之至。”请求仁宗向先帝学习,“以陛下求治之心,亦先帝之心也。果为国,岂不以爱民为心哉。”爱民,有时甚至要不顾自己的“政治前途”、身家性命,为民请命。唐朝文宗太和年间,在益昌(今四川广元南)做县令的是何易于,他素有爱民之心,做了不少有益于百姓的事。有一年春天,他的顶头上司利州刺史崔朴与一群宾客乘船到处游玩,过益昌时,由于水流不畅,游船走得很慢,崔朴派人到县衙,令何易于派一些纤夫拉纤。何易于接到命令,默默想了一会儿,跟随来人来到河边,拿起纤绳,要给游船拉纤。崔朴见后,赶紧叫人拦下。何易于解释说:现在是春天,老百姓正忙着耕地和养蚕,只有我这个县官没有事情可做,所以就来干这个了。崔朴听后,心生惭愧,与

14、宾客下了游船,骑马离开了。不仅于此,何易于为爱惜民力,还狂怒天威,做了“不可思议”之事 焚烧诏书。当时,盐铁官向唐文宗建议:应该从茶叶里征收赋税,以增加国家收入。文宗依此建议向全国下了诏书。诏书下到益昌,何易于清楚当地的情形:即使不征收茶税,益昌人已不能维持正常生活,税赋加重后,百姓生活会更加辛苦。于是命令下属将此诏搁置起沂蒙干部学院学报 年第 期(西汉)董仲舒著,周琼编:春秋繁露尧舜不擅移汤武不专杀,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年,第 页。包拯集论赦恩不及下,合肥:黄山出版社,年,第 页。来。下属格外担心:这是犯了死罪。何易于认为,不能为了爱惜自己而让百姓受苦,亲手烧了诏书。好在皇帝派出的观察使素

15、来知道何易于的官声,谅解他一心为民的苦心,未将此事奏报朝廷。何易于在益昌县令任上做了许多有益于百姓的事,比如,游说上级,减免地方税赋,让百姓安居乐业;不时召集各乡的老者到衙门来,征询他们的意见;贫穷人家有人离世无力殡葬的,他用自己的俸禄贴补;等等。何易于由此得到了当地百姓的敬仰。二是以民为本,就要节制欲望,使民以时。孔子说,为政者要有节制地利用和享受资源,以便于对民众进行合理的资源分配。“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礼记大学),为政者如果只知道聚敛财富就会使民众背叛,把财富让给民众就可以凝聚民心。节制,表现在珍惜财力资源上,也表现为爱惜人力资源,给民众派活时必须要考虑农时以及具体的情况。哀公问于

16、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论语颜渊)。鲁哀公问孔子的弟子有若:“年成不好,宫中所用不足,怎么办呢?”有若回答:“如果百姓够用,国君怎么会不够用呢?如果百姓不够用,国君又怎么会够用呢?”论语颜渊 中这段对话告诫君主要处理好自己与百姓利益的关系。唐代的柳宗元曾写了一篇 蝜蝂传,很有针对性,也极具讽刺性。蝜蝂是一种善于背负东西的小虫:“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其又好上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接下来柳宗元感叹:现今世上那些贪得无厌的

17、人,见到钱财就捞一把,用来填满他们的家产,不知道财货已成为自己的负担,还只怕财富积聚得不够。等到一旦因疏忽大意而垮下来的时候,有的被罢官,有的被贬往边远地区,也算吃了苦头了。如果一旦被起用,他们又不思悔改,天天想着提高自己的地位,加大自己的俸禄,而且变本加厉地贪取钱财,以至接近摔死的程度。他们的外形看起来庞大,名字为人,可是见识却和蝜蝂一样,也太可悲了!三是以民为本,就要为民谋利、执政为民,“泽加于民”(孟子尽心章句上)。年,江扬一带酷暑逼人,大地龟裂,旱情严重,经历了连续多年的歉收。林则徐吃睡不得安宁,苦思冥想希望能找到一个解决百姓有饭吃的办法。他向官吏们以及民间人士征求意见,得知早在宋代,

18、江浙一带就曾引种过一年两熟的稻种,产量虽比麦高,由于不能当作赋粮入库,地主大多宁可种麦,拒种早稻,历代相沿成习。林则徐又将福建、湖广种植双季稻情况,如气候、土壤等,和江南一带做了对照和分析,认为在江南一带推广种植早稻是可行的。为了慎重起见,他又找了江苏按察使李彦章,了解到李在广西思恩府任职时曾劝说农民广垦水田,试种水稻,获得两种两熟的经验。边谈边问,深受鼓舞。当即请李编一本农书,林则徐为该书作序,广为散发。林则徐“遂下劭农之令”,将“冬雨多,夏雨少,烂小麦,好大稻,翻得深,长得好,收得多,种得早。”作歌配合宣传,大造舆论。林则徐经过周密安排,从家乡引进生长期在 日至 日成熟的稻种品种,从湖南引

19、进生长期 至 日成熟的稻种品种及各地早稻品种等。年 月 日在后园田内插下第一株早稻秧苗,林则徐在百忙中,时常到田头巡视和农夫交谈。月 日友人陆菜臧被林则徐的实干精神所感动,相信试验一定会成功,命名该园为“丰圃”。月 日,所种早稻,秀者十之三、四。月 日,“丰圃”中所种的早稻已秀齐。月 日,署前所种早稻,俱已升浆,其中湖北之种,穗长而粒多,比下河早稻为美。这次试验取得了成功,进一步以事实证明,在苏州地区种植双季稻是可行的。在舆论宣传的推动下,官吏们又将林则徐种植早稻试验成功事实广为介绍,广大民众更深信不疑。种植早稻的积极性高涨,双季稻的种植很快得到了推广并取得了成功。林则徐 年 月在抚署内创立积

20、谷济荒的“丰备仓”,从 月 日起到 月初,仅半个月,储谷已达 余吨,这一切都有赖于粮食产量的增长。“重民本”的历史文化内涵与当代提升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柳宗元诗文鉴赏辞典蝜蝂传,上海:辞书出版社,年,第 页。执政为民,要倾心付出。难得可贵的是,唐代柳宗元提出了“官为民役”的观点。“夫为吏者,人役也”,人民供给官吏饮食,难道还有理由不为民众做事吗?要去掉官吏的暴虐行为,多一些对民众的慈爱之心,这样去做官并享受俸禄,也就问心无愧了。他进一步论述说,以土地为资源进行劳动生产的人,拿出其中的十分之一的收获来供应官吏,这就要求官吏能勤政为民、公平办事。他的送薛存义序,是一篇高度赞扬其同乡薛存义的文章

21、,柳宗元把薛存义看作是“民之役”的民本廉政楷模。薛在零陵做代理县令两年期间,能“蚤作而夜思,勤力而劳心”。柳宗元主张民众有黜罚“怠事”“盗货”的官吏的权力,系统而深刻地论述了民本廉政思想,开出了均税赋、抑制豪强、厚德简刑等一系列政治救疗的单方,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为后来历代执政者的重要借鉴。以民为本则兴,不能以民为本则亡。中国的政治家、思想者深刻地论述了违背民本的危害,对此常怀忧患之心。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代名主,他所开创贞观盛世,是中国历史上可数的几个著名的繁盛时代之一,社会秩序空前安定,经济繁盛,万国来贺,吏治清明,被称为没有贪污的王朝。其贡献不止于此,重要的还在于奉献了许多治国理政的经验。贞观

22、,是唐太宗时期的年号,贞,正,常;观,示,意即以正道示人。这种“正道”集中体现在一部名为 贞观政要 的史书之中。唐太宗反思隋亡的教训:“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亡灭。”隋朝 年建国,年灭国,国祚仅 年,其灭亡的原因恰正是失了民本。李世民由此得出了“国以民为本”的思想。贞观盛世,恰恰与唐太宗及魏征等大臣们“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有关。政权太平时间长了,容易失去危机感。唐太宗善于倾听民众的真实意见,于是有了一批敢于“批龙鳞”的大臣,开创了有史以来最有兴盛的贞观盛世。一千年后,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年)著有一本 明夷待访录,总结秦汉以来中国一千八百多年沉痛历史教训的深刻反思,特别是总结了宋亡于元、明

23、亡于清的历史教训。明夷待访录 批判尖锐,对后世多有镜鉴。三、人民民主:民本思想的创造性转化重民本,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重要的财富。同时,也应看到,在私有制的经济基础上,以民为本,不可能真正实现。如“民”这个字所显示的,君主、官吏对“民”是轻视的,“民”蕴含着蒙昧无知、道德低下等多重的含义。孔子有言:“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泰伯)。只能让老百姓按照我们的意志去做,不能使他们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鲁哀公曾问荀子,国君的危险在哪里?荀子回答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以此思危”(荀子王制)。这句话被后世的政治家奉为至理名言。唐太宗也说:“夫君者舟也,人者水也。水可载舟,亦可覆

24、舟。”与现代民主相比,中华传统的民本思想强调了“为人民的统治”,而忽略了“人民的统治”。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三民主义”,即民有、民治、民享,是对中华传统民本思想的一个发展。从政治、经济和社会角度强调,国家为人民所共有,政治要由人民所共管,利益要有人民所共享。他所向往的理想社会是:“真正以人民为主”,“四万万人都有主权来管理国家大事”;没有贫富悬殊和少数富人压迫多数穷人的不合理情况,全国人民“生活上幸福平等”,在未来的社会里,全体人民既是国家的主人,也是管理国家大事的主体,更是享受平等平视的主体。沂蒙干部学院学报 年第 期吴永喆,乔万民选注:唐宋八大家柳宗元送宁国范明府诗序,天津:古籍出版社,年,

25、第 页。(唐)吴兢:贞观政要政体,长沙:岳麓出版社,年,第 页。(唐)吴兢:贞观政要政体,长沙:岳麓出版社,年,第 页。只有在无产阶级领导的政权之中,人民当家作主,民本才不再是“统治人民”而成了“人民统治”。共产党人所提出的为人民服务、以人为本,是对中华传统民本观念的继承与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巴黎公社的经验时曾指出:“旧政府权力的纯粹压迫机关应该铲除,而且政府权力的合理治疗,应该从妄图驾于社会之上的权力那里夺取过来,交给社会的负责的公仆。”在中国共产党人这里,第一次使用“为人民服务”的概念,是 年毛泽东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个说法广为人知,是在 年 月 日的张思德追悼会上,毛泽东以

26、 为人民服务 为题发表演说。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上,把“全心全意为人民”写进了党章。年 月 日,黄炎培等 位国民党参政员,受毛泽东的邀请,飞赴延安考察。月 日下午,毛泽东将一行人请到自己的窑洞做客。当被问及对延安的感想时,黄炎培坦诚相对:“我生 多年,耳闻的不说,亲眼所见的真所谓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家,不少单位都没能跳出这周期律的支配力。初时聚精会神,无人不用心不卖力,历时长久,惰性发作,到风气养成,虽大力无法扭转,且无法补救。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了的,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跳出这周期律的支配。”毛泽东回答说,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

27、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政息人亡。毛泽东用他独特的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党“以民为本”的思想:“共产党员应该紧紧地和民众在一起,保卫人民,犹如保卫你们自己的眼睛一样;依靠人民,犹如依靠自己的父母兄弟姊妹一样。”新中国诞生,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使民本思想能够真正地付诸实施,“民”真正当家作主,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民贵君轻”到“人民民主”,从“民以食为天”到“利为民所谋”。以人为本,是中华传统民本思想的发展。新中国诞生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令人瞩目的大工程都是民本工程。试举几例:取消农业税,终结千年皇粮国税。年 月 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 次会议经表决决定,农业税条例 自

28、年 月 日起废止。同日,第 号主席令宣布全面取消农业税。在中国的农耕文化中,尽管发生过多次农民起义,抗议横征暴敛和苛捐杂税,但千百年来皇粮国税一直被农民视为应尽的法定义务,轻徭薄赋只是良好愿望,种粮不交税更是奢想了。延续了 年的“皇粮国税”走进了历史。全力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取得重要成绩。年 月,中国卫生部长陈竺来到巴黎,接受法国国民议会议长阿夸耶代表萨科齐总统颁授的法国荣誉军团军官勋章。谈到中国医疗保障的目标,陈竺说道,到 年中国人均期望寿命至少提高到 岁,“事实上,我心中的希望,是提高到 岁”,而在 年这个数字是 岁。发端于 年代的中国医改历程,筚路蓝缕,不断探索,曲折前行,直至 年 月

29、,经过三年集中酝酿、数易其稿的“新医改方案”正式出台,标志着中国医改步入“深水区”,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攻坚阶段;同时也表明了中国政府解决医改问题的重大决心和坚定信心。在医改实施的短短几年时间内,过去很多没有任何医疗保障的老百姓,全部纳入到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当中,人数已达到 亿人,占总人口的。这意味着,全民医保的制度框架已形成,一个覆盖人口最多、全世界最大的医保网在我国这个发展中国家建立。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经济发展了,老百姓的文化生活的要求日益强烈。“十三五”期间,财政累计投入 万亿元投入公共文化。在设施方面,基本实现“县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乡有综合文化站”的建设目标,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公共

30、文化服务网络;近年来,实施了全国文化信“重民本”的历史文化内涵与当代提升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年,第 页。毛泽东文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年,第 页。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流动舞台车工程、基层文化队伍培训项目等一系列重大文化惠民工程,通过实施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工作,实现了全国约 万所“三馆一站”免费开放;启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积累经验、探索路径;通过组织开展“春雨工程”文化志愿者边疆行活动,促进内地对边疆省份的文化援助和交流,多措并举保障农民工、老年人、少年儿童和残疾人的文化权益;制定公共图书馆和文化馆建设用地指标与建设标准、服务规范等一系列文件,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 和公共图书馆法 等立法工作稳步推进。与民本相对的是“官本位”。重民本就要破除“官本位”。孟子曾言:“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孟子离娄上)。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一关系到国运兴衰的法则屡试不爽,孟子的这段话也如离娄之眼一样具有极其强大的“透视”力。(,):,:;“”;“”;责任编辑:孙维雁沂蒙干部学院学报 年第 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