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年级上册语文试题精编考试时间时间:65分钟一、基础知识积累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A.着落(zhu) 卖弄(nng) 宽敞(chng) 混为一谈(hn)B.憔悴(qio) 姊妹(z) 搓捻(nin) 恍然大悟( hung)C.瘫痪(tn) 绽放(zhn) 捶打(chu) 人才济济(j)D.黄晕(yn) 倜傥(t) 荫蔽(yn) 披簑戴笠(su)2.下列词语书写型确的一项是:( )(3分)A.贮畜 祷告 和蔼 咄咄逼人B.朗润 澄清 恍惚 参差不齐C.水藻 耸立 瞭亮 根深蒂固D.云宵 抽噎 觅食 翻来复去3.下列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A.那女孩打扮的花枝招展
2、,真讨人喜欢。B.他做事总是小心翼翼的,不敢疏忽,生怕出错。C.参观完所有场馆,他喜出望外地宣布:我终于看完了所有的景点!D. 合唱时若不注意指挥,就会各唱各的,参差不齐。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我们必须及时纠正并随时发现学习过程中的缺点。B.两岸的灯光倒映在湖面上,真是五彩缤纷,景色怡人啊。C.在列车长粗暴的干涉下,使爱迪生在火车上边卖报边做实验的愿望破灭了。D.记者又到学校采访了许多张老师的事迹。三、古诗文积累赏析。(10分)5、根据所给提示,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水何澹澹,_ 。树木丛生,_ 。(曹操观沧海)(2)杨花落尽子规啼,_ _。我寄愁心与明
3、月,_ 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曹操观沧海一诗中统领全诗的一句是:_ _,_ _。(4)天净沙秋思中直接抒发诗人情感的句子是:_ _,_ _。(5)“雪”是古今中外诗人常写的对象,请你写出一句带“雪”字的古诗句。(2分) _6、阅读诗歌,完成79题。(6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7.用“/”划分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每句只划一处)(1分)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8.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A.“左迁”是贬官的意思,古时以右为尊,所以把贬官叫“左迁”。B.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
4、句抒情。C.“杨花落尽子规啼”以南国暮春之景起兴,渲染凄凉伤感的气氛。诗歌想像奇特,气概超逸,笔势灵动,体现了李白诗歌的现实主义风格。D.王昌龄为边塞派诗人代表人物之一,十分擅长写七言绝句。9.请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作简要赏析。(3分)答:四、文言文对比阅读比较阅读下面篇文言文,完成15题。(共12分)【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
5、,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乙】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选自聊斋志
6、异牧竖)【注释】牧竖:牧童。竖,童仆。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1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A.两狼之并驱如故故令嗥B.目似瞑,意暇甚意甚仓皇C.狼不敢前跑号如前状D.相去数十步一狼径去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竖下视之,气已绝矣!3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B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以下从狼
7、的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D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和描写。4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4分)五、阅读下面记叙文完成1418题香樁的味道乡下老家,有许多野生的香樁树,一年一年滋生繁衍,零零散散地点缀满了乡村的各个角落。当然,最妤能长在自家房前屋后,那样就可以整日看着香椿芽由小变大,然后近水楼台先摘先尝了。当春风温暖地让我彻底脱去冬衣的时候,那香樁乜就该发芽了。我最爱吃香椿,总是天三過地看着房角那棵香樁树发呆,真想早日拿着钩子扒下嫩嫩的芽子吃个够。可我急,树不急,整日挺着千枯的枝桠在蓝天中显着它的沧桑与稳重,迟迟不吐芳香。一个灿烂的午后,忽
8、然在和风中嗅到了丝丝清香。迫不及待地跑到树下,踮着脚尖,寻找蓝天中闪出的那些暗红。找到了!一簇簇短短的芽子,不知何时已经在干瘪的枝尖纹开了芙脸从高至低,错错落落地像是给这位老者扎上了灵动的蝴蝶结,将积蕴一冬的热情完美释放在这个春天里了。那嫩嫩的芽子,被阳光穿透成舰丽的紫红,闪着淡淡的油光,在湛蓝作为底色的映村下,显得格外耀眼、温情,一时间觉得香椿芽就是春天,春天就只有香椿茅。春风催荣了万物。不出几日,香椿茱已经长成了小丫头的冲天小辫。竖在房角的长杆终于派上了用场。用铁丝弯成一个钩,绑在长杆上,就可以去扒那些垂涎已久的香棒了。站在房顶长长地举起杆子,将那些可爱的芽子引入铁钩里,然后猛地一拧杆把儿
9、,只听脆脆地“叭”一声簇昋椿就应声飘落了下来。不一会儿,香樁已散落一地。于是,便怀抱这些香椿,吵着让母亲给我炸“香椿鱼儿”吃。母亲先是把这些香椿一片叶子、一片叶子地择好、码好,然后洗净,放在盆里用温水加盐腌一下。这时,母亲就可以腾出手来准备面糊了。在碗里打两个鸡蛋,放入适量的面粉和水,搅勺,直至能在筷子上拉出丝就可以了。烧开油,取出腌好的香椿在面糊里裹一下,迅速放入滚烫的油锅里,只听“吱啦”的一声,那个裹了面糊的香椿,顿时翻滚着膨胀起来,成了焦黄颜色。一直站在旁边的我,早已被锅里的香梅鱼儿惹得大咽口水了。一出锅,就用手抓起来吃,俘我直跺脚摇手。母亲乐了,拿出碗盛好递给我。我便乖乖地坐在灶前,稀
10、溜稀溜地吃到肚圈,一把嘴上的油,跑着玩去了。等回来,又会吃上一大碗。一茬一茬的香樁吃下来,夏天已近,香樁已不能用来炸着吃了,我对香椿的热情也淡了下来。可母亲却去滴那些稍微嫩一些的叶子,切碎,晒在太阳底下,说是晒干后还可以吃。我不信这怎么吃。炎炎夏日,母亲便取出那些干香椿,放在锅里用油炸一下,然后拌在黄瓜丝里,放上酷,浇在凉水浸过的面条上,一碗清凉喷香的凉面吃过,夏日的炎热一下子失了。这种干香樁只要保存得好,可以吃一年,直到又吃上那暗红的嫩芽。升亲知道我爱吃香棒,因此总是在春天里给我带来嫩香棒芽,有的嫩到可惜,可母亲却说这样的才好吃;过几天又会捎来一大包千香椿,于是我就一年都能吃到香樁了。生日长寿面里浇上油炸香椿,那味道真是特别透了,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珍藏在香椿里的春天的味道。14、文章围绕“香椿”,写了盼香椿、 炸香椿 四部分内容充满浓浓的生活气息。(2分)15、从修辞手法(任选一种)的角度,赏析第段中的画线句。(4分)16.第段描写母亲炸“香椿鱼儿”的一系列动作,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17.第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18谈谈你对“香椿的味道”的理解。(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