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给予树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给”,能正确读写“试探、心意、兴高采烈、显然”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理解金吉娅送给陌生女孩礼物的理由,学会关爱他人。3、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学习重、难点:1、理解金吉娅送给陌生女孩礼物的理由,学会关爱他人。2、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课时安排:两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为什么?同学们都非常喜欢过春节,一些国家的小朋友也和你们一样非常喜欢过节,不过他们过的不是春节,而是过圣诞节。2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发生在这个美丽的圣诞节的前夕。(板书课题:给予树)3、“给予”是什么意思?(“给予”就是给)二、初读课文,理解字词。1、请同学们翻开书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出示词语,学生认读。(1)教师强调读音:“圣”“偿”都是翘舌音和后鼻音;“担”是多音字,本文读dn,另外还读dn;“卡”,本课读k,还读qi。(2)教学“援助”一词,先指名读,再为“援”组词。理解文中的“援助中心”指什么?(慈善组织办的赞助机构。)师补充:每年的圣诞节,援助中心都会想方设法关心、照顾那些家庭贫困的孩子,这些孩子把自己的愿望写在卡片上,挂在圣诞树上,让有
3、爱心的人摘下卡片,帮他们实现愿望。(3)指导学习“宽裕”一词。“裕”字左边是“衤”,表示和衣服有关;右边是个“谷”字,“谷”字代表粮食。有充足的衣服和粮食,说明这家人的生活很“宽裕”,换一个词,也可以说“富裕”。课文中指谁家不宽裕?你能找出文中这句话读一读吗?谁能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句子的意思。(4)“盼望”“体贴”“立即”“兴高采烈”等词语可以用造句的方法来体会词语的意思。指导书写:有些字虽然笔画简单,但不容易写匀称,如“予、卡、仁”,教师书写,学生注意观察每一笔在田字格里的位置。三、再读课文,粗知大意。1、想一想,文中写了关于谁的一件什么事?完成下面的填空。在( )到来之前,( )把应该给家
4、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 ),送给了一个( )的女孩。金吉娅是个( )的孩子。2、按照准备礼物、买礼物、送礼物的线索,理清文章的段落。第一部分(1、2段):写圣诞节前夕,一家人准备购买礼物的情形。第二部分(3段):写买到礼物后大家的神情。第三部分(4、5段):通过金吉娅的叙述,我们看到了她美好、善良的心灵。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思考,朗读,讨论,交流,并把字词教学渗透于教学的各环节中。第二课时一、回顾课文,引疑导入。1、回忆课文中给你们印象最深的人物。(引出主人公:金吉娅。)2、她做了什么事给你留下这么深的印象?(她用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
5、助的女孩。)3、师:在圣诞节的时候,她给家人买棒棒糖,却给陌生的小女孩买了洋娃娃,对金吉娅的做法你有什么疑问吗?4、生质疑:为什么不给自己的家人买值钱的礼物?为什么要给陌生的小女孩买洋娃娃?她对自己的家人不好吗?过渡: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进金吉娅的内心世界。二、精读课文,走进内心。(一)体会金吉娅的善良、有爱心。1、自由读课文的第4自然段,想一想,金吉娅为什么要给陌生的小女孩买洋娃娃?找到最能说明金吉娅毫不犹豫地给小女孩买洋娃娃的真正原因的句子。2、品读句子。(1)出示,比较句子:“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
6、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没有。”(2)质疑:老师觉得不加“什么都”三个字也挺通顺,你认为不加这三个字,行吗?加上“什么都”说明了什么?(说明小女孩一丁点儿,一丝一毫都没有。)(3)同学们,在西方,最想过圣诞节的就是孩子们了。因为那一刻他们会收到许多礼物。可这个小女孩呢?她却什么都没有。请你们想象一下,她都没有什么?(没有人关心,没有礼物。)(4)多么可怜的小女孩,在金吉娅的眼里,她什么都没有。谁再来读读这段话。(生读)(5)过渡:是啊,多么可怜的小女孩呀,她没有礼物,甚至连一句温暖的祝福都没有,更不会有圣诞节的快乐。金吉娅有太多的理由把洋娃娃送给小女孩了,谁愿意当金吉娅,把你的理由
7、跟妈妈说一说。(6)指名读下面的句子,读出感情。出示句子:于是,我取下卡片,买了洋娃娃,把它和卡片一起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礼品区。3、感悟情感。设疑:金吉娅送给陌生小女孩的仅仅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洋娃娃吗?还有什么?(二)体会金吉娅对家人的爱。过渡:一个对陌生小女孩付出爱的孩子,给自己的家人只买了棒棒糖,这是不是说明她对自己的家人一点儿也不体贴呢?当然不是,那么课文中哪些地方表达出了金吉娅对自己家人的体贴、关心呢?自己默读第14自然段,画出能表现金吉娅关心、体贴家人的句子,并且好好体会一下。1、出示句子一: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1)“沉默不语”是什么意思?沉默不语的她在想些什么呢?(2)如
8、果我们把这句话与哥哥、姐姐高兴的样子相对比,就更能明白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了。2、出示句子二: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1)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想想看,你过新年时穿新衣,拿红包,高兴吗?朗读这段话,体会哥哥、姐姐高兴的心情。(2)此时,只有八岁的金吉娅沉默不语,是因为(她没给家人买到像样的礼物,怕家人责备她。)(3)男女生各读一句话,读出不同语气。3、出示句子三:金吉娅说话的声音很低,显然在为没能给我们买到像样的礼物而难过。(1)自由读一读。(2)透过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金吉娅?(诚实、善良、富有同情心、仁爱、体
9、贴、乐于助人等。)(3)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配乐,个性化朗读。)4、小结:我们通过金吉娅沉默不语的表现走进了她的内心世界,感受到她的内心想着家人,体贴着家人。三、再读课文,感悟品质。过渡:课文不仅仅写出了金吉娅对陌生小女孩的爱,课文的字里行间还能找到一些看不见的爱,再读读课文第14自然段,你能发现哪些看不见的爱,画一画。学生汇报交流。1、母亲的爱。母亲在家里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仍然给每个孩子钱让他们买圣诞节礼物,这是母亲对孩子的爱。妈妈听完金吉娅的陈述后,没有责备她,却为她的行为而感动,这也是母爱的表现。2、手足之爱。买礼物前,孩子们“希望送出最诚挚的祝福,收到最甜蜜的笑容”,这是手足之爱
10、的表现。买完礼物后,孩子们“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这也是手足之爱的表现。小结:这两种爱是为金吉娅对陌生人的爱作铺垫的,更衬托出金吉娅对小女孩的爱的可贵。同时我们也可以感受到,金吉娅的“给予”行为虽然源于她善良的本性,但和她成长在这样一个“爱”的家庭中也有很大的关系。3、感悟人物品质。(1)出示句子: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2)设疑:妈妈为什么说金吉娅还送给了“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呢?(引导学生认识到妈妈通过这件事看到了女儿身上的可贵品质。)四、拓展写话,情感升华。圣诞的乐章敲响了,给予树上有一个小女孩的梦想。给予树下只有八岁的金吉娅帮她实现了这个梦想。想象小女孩收到洋娃娃时幸福的笑脸。她会对金吉娅说些什么呢?请你替小女孩写几句感谢的话。课后反思:可能孩子们对于国外家庭的生活缺少了解,所以对于课文中的故事缺少亲近感,难以激起心灵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