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平均数的复习教学设计广州市越秀区农林小路小学 黄颖蓓【教学内容】:人教版第八册【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熟练选择使用计算平均数的方法。2、通过估算平均数的大小,进一步体会平均数的取值范围;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统计意义,进一步强化公式法求平均数的通性,和移多补少法的可选择性。3、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统计意识,培养学生审题习惯、多样性的解题思路和择优方法的意识,让学生体会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熟练应用求平均数的方法。【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多样性的解题思路和择优意识。【教学准备】:练习纸【教学过程】:一、 激活旧
2、知,铺垫引入。揭题:今天老师带同学们一起复习平均数的有关知识。(一)师:回忆一下,你对平均数了解了什么?(板书:移多补少;在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不是实际数值,表示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总数总份数平均数)师:接下来我们就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意图;引导回忆平均数知识,为解决下面问题做铺垫。】(二)1、师:这里有四位同学的语数英三科总分,请你估一估他们三科总分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姓名小黄小红小兰小林平均成绩成绩274270275273师:你们为什么不估280?或者265?(生:平均数在最大和最小值之间)师:平均数在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2、师:你能不能求出这四位同学的平均成绩呢?你是怎样求的?如何列
3、式呢?为什么这样列式?(274+270+275+273)4=273,平均数=总数总份数)师:求平均数的方法二:公式法:平均数=总数总份数。3、师:这里求出的平均数273表示什么意思?是不是表示每位同学的三科总分都是273分?(不是)师:那是不是表示有一个同学考试成绩是273分?(也不是)师:那273表示的是什么?这些同学的三科总分和273有什么关系?(表示这几位同学大概就是273分,有些同学可能比273高,有些同学可能比273低,也有些同学可能是273。)师: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可以描述一组数据本身的总体情况。4、师:还有没有计算平均数的方法,(用移多补少的方法,先找出最小值270,在把每个
4、数据比270多的部分加起来,再除以4,然后得数再加上270。(4+5+3)4+270=273)师:求平均数的方法一:移多补少法5、师:在求这道题的平均数时候用那种方法更简便?为什么?(移多补少法,数据相差很近,容易一眼就看出来)师:当数据较简单,相差比较近,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平均数比较简便。【意图】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回忆平均数相关知识,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通过估算,复习平均数的取值范围,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与探索能力;通过实例,复习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根据数据选择合适的计算平均数方法的能力。(三)、老师的希望。一次数学考试,全班总体来说考得不错,老师很高兴,鼓励大家说:“希望同学继续努
5、力,争取下次每人都在平均分以上,大家有没有信心?”全班几乎都说有信心,只有一位同学大声的说没有信心。这是为什么?师:假设平均分是95,每个人的分数都高于95,那么他们的平均分肯定比95要高。【意图】平均数在学习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解决问题。二、 巩固与提高练习。 1、判断对错。(1)我们学校篮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cm,那么可能有某个队员的身高是155cm。( )生:对。师:为什么?生:因为160cm表示的是平均身高,表示的是全员的整体情况,某个队员可能比160cm高,也可能比160cm矮。师总:平均数表示的是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某个数据可能比平均数大也可能比平均数小
6、。(2)据统计,我班为灾区人民平均每人捐款30元,那么每位同学一定都捐了30元。( )生:错,30元代表的是全校的平均数,代表的是总体情况,不是某个同学捐钱的情况。师:平均数27不是表示每位同学实际的捐钱数,只是表示全校同学捐钱的总体情况 。【意图】让学生深刻巩固平均数的意义,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统计量,不是真实的数据,只能表示数据的总体情况,而不是个别情况。2、 A便利商店4天的总销售额是4800元,B便利店5天的总销售额为5500元,哪个便利店生意更好些?师:用比较吗?以什么为标准比较?生:要比较,用平均数为标准进行比较。师:这样列式?为什么?生:A店平均每天销售额:48004=1
7、200(元)B店平均每天销售额:55005=1100(元)12001100,A便利店生意更好些。师:以后遇到需要比较才能得出结果的题目,要找准比较的标准。有多个总数与份数时,要拿总数除以对应的总份数。【意图】锻炼孩子分析题意,找到比较的标准的能力,熟练运用公式法求解平均数的能力。 3、选择正确的选项填到( )里。(1)李华从周一到周五完成数学作业所用的时间如下表: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时间/分钟190232018李华从周一到周五平均每天花多少分钟完成数学作业?A、 20 B、11 C、16 D、19生1:(19+23+20+18)4=804=20(分)师:有没有不同的意见?生2:(19+0+23
8、+20+18)5=805=16(分)有5天,份数应该是5。师:在使用“平均数=总数总份数”求平均数时,一定要找准份数,0也是数据。【意图】强调公式法求平均数时,要找准份数,注意在统计中0也是数据。(2) 小华语文数学两科总分196分,英语95分,体育93分,求小华语数英三科的平均成绩( )分。A、128 B、96 C、97 D、95生1:(196+95+93)3=3843=128(分)生2:(196+95+93)4=3844=96(分)生3:求语数英三科的平均成绩,应该把三科的总成绩除以三科的科数(196+95)3=2913=97(分)师:为什么有三个数,却只加两个数?(前两个数已经表示的是语
9、数英三科的成绩了,第三个数是体育的成绩,与问题无关)为什么要除以3而不是除以4呢?(因为这里是三科的平均分,总份数就是3)师:在含有多个数据的题目中,要看准题目要求求的的是什么数据的平均数,一定要找准总数,来除以对应的分数,避免被多余的数据迷惑。【意图】锻炼孩子的审题能力,熟练运用对应的总数与总份数求平均数的能力。(3)小林参加套圈比赛,下面是小林套中圈个数的统计: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平均成绩小林/个1917( )13小林第三次套中圈的个数是( )。A、17 B、13 C、3 D、15 生1:用移多补少法,把第一次和第二次比平均数13多的部分6+4=10,移到第三,次中,第三次就变成了10,;离
10、平均数13还差3,所以第三次是3。生2:133-19-17=3(个)。生3:排除法,平均成绩是13,前两次都比平均数大,第三次肯定比平均数小,选C。师:求平均数的逆运用,同样可以使用移多补少法,或者公式法求解,同学们可以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简便的你喜欢的方法,本题可以用排除法缩小选择范围。【意图】培养学生解题方法的多样性,以及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的题目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的能力。(4)四个数的平均数是a,其中两个数都小于a,第三个数大于a,那么第四个数( )。A、等于a B、大于a C、小于a D、无法确定师问:什么叫做“无法确定”?生:就是可能等于a、大于a 或者小于a。师:我们可以借助图形来方便我
11、们解题。(展示3种情况统计图)师:遇到这样的题目,我们可以借助统计图来分析题意,可以使看似抽象的题目形象化。【意图】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是通过移多补少的方式得来的,并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三、 总结 同学们,你们今天学到了什么?生:平均数的应用【意图】让学生养成及时总结的好习惯。四、 板书板书:平均数的复习取值范围意义计算方法方法1方法2在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非真实数据,表示总体情况移多补少法平均数=总数总份数五、一家三口的平均数。爸爸今年32岁,妈妈的体重53千克,小明的身高是90厘米,他们三人的平均数是多少?师:平均数时反映一组数据的整体情况,当统计的这组数据没有分析的意义时候,求出来的平均数是没有意义的。【意图】让学生明白平均数具有一定的统计意义,没有统计意义的数据,求出来的平均数没有任何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