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莎菲女士的日记》中莎菲形象的解析.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832134 上传时间:2024-03-2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3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莎菲女士的日记》中莎菲形象的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莎菲女士的日记》中莎菲形象的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莎菲女士的日记》中莎菲形象的解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40文学探析1928 年,女作家丁玲在上海小说月报发表了她继 梦珂 之后的第二篇短篇小说 莎菲女士的日记,一时间轰动文坛,让人有种莫名的共情,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其作品以散文式的日记体叙事风格为特点,行文流畅自然,节奏鲜明,一气呵成,蕴藏着以莎菲为代表的民国新女性对时代苦闷的关切和深刻体悟,淋漓尽致地描写了执着追求理想爱情的莎菲的彷徨与挣扎。莎菲个性倔强,坚持不懈地追寻人生的意义,与旧有势力彻底决裂。然而,她却陷入了困境中,感到迷茫无助。她嘲笑世俗,但又不时陷入纵情声色的危险中。她重视情感,且热衷于幻想与狂想。该小说作为一个多义而复杂的文本,备受关注。通过阅读小说,读者可以窥视莎菲的内心世界,

2、清晰地看到一个女性的所思所想、所爱所憎。在不同时期,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作品进行了多元解读。时至今日,莎菲形象的解析仍然具有现实意义。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丁玲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了母亲反抗封建礼教、主张妇女独立自强思想的影响和教育。在她六十年的写作生涯中,其文学创作深度关切女性的命运及其精神世界的矛盾,致力于女性自由和解放。她饮誉文坛的不少文学作品以女性为主要人物,塑造了一系列的经典女性形象,如梦珂、贞贞、杜晚香、阿毛、莎菲等,寄托着作者的自我人格和精神追求。丁玲作为社会记录者,以独特的女性视角,构建了女性独有的心理活动场域。莎菲女士的日记中展示了丁玲对人生和世界的观察以及她对女性的

3、理解、感受和评价。透过莎菲的内心世界,我们能够感受到女性的内心体验。这部作品能够使男性更好地理解女性,同时也让女性更加了解自己。爱情是文学创造的恒久主题。由 34 则日记组成的莎菲女士的日记,记载的是莎菲从 12 月 24 日到 3月 28 日这一时间段的经历,详细记录了她关于情感的体味。莎菲女士的日记是憧憬个性解放的莎菲女士灵魂的自白,里面有着她对爱情的价值判断、尴尬的社会处境及萌生的自我意识。小说描绘了五四运动后几年的北京城以及云霖、苇弟、毓芳、凌吉士等与莎菲之间的互动故事。这部小说以细腻的笔触展示了复杂多变的情感历程,通过透视主人公莎菲的性格的多重性与复杂性来凸显这些情感的复杂性。丁玲刻

4、画了一个不甘受传统伦理道德羁绊,落寞、孤寂、抗争却又迷失方向的知识女青年。在那个男权为主的时代,莎菲与众不同的性格注定了她的形象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莎菲形象的塑造开启了新思潮。接下来,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莎菲这一女性形象进行分析。一、孤寂和冲突的形象小说主人公莎菲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女性,她经常独自行动。莎菲似乎与周遭的环境格格不入,对身边人的感情难以被人理解。身患肺病的莎菲独居在远离友人的公寓,一个人在房中,孤寂,冷清,心灵敏感而脆弱。她靠反复煨牛奶,翻阅报纸打发时光。报看完以后,她只能无聊地坐在火炉旁生闷气。苇弟善良淳朴,细致入微地照顾着莎菲,给予孤独的莎菲最真挚、莎菲女士的日记中莎菲形象的

5、解析范振华广东培正学院摘要:现代作家丁玲的日记体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以第一人称视角,深入莎菲的内心意识,记述了一个身患肺病的少女在灰暗的生活中追求理想的爱情而终至失望,陷入生命困境的故事,反映了当时知识女性内心的苦闷与追求,成为文学界经典之作。这部小说在现在的社会语境中仍有价值,它呈现了一个有着自我、自觉与女性意识的女性应有的模样。研究莎菲的人物形象,能够启发我们对女性形象的重新审视与思考。关键词:莎菲女士的日记;莎菲;形象作者简介:范振华(1983),男,汉族,湖南郴州人,硕士,经济师、讲师,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秘书学。41文学探析最炙热的爱。但在莎菲看来,黏人的苇弟是懦弱与幼稚的,并不理

6、解自己的思想与情感。为了婉拒苇弟,莎菲将自己的日记给他看。小说中写道:“我无法了,只好把我的日记给他看。让他知道他在我的心里是怎样的无希望,并知道我是如何凉薄的反反复复的不足爱的女人。”莎菲有时会捉弄、嘲笑苇弟,但也因此感到自愧、怜悯与内疚。莎菲对苇弟时常表现出一种患得患失,苇弟虽然不是理想爱人,但又不忍心全然推开他,因此,莎菲让这样纠葛的关系一续再续。在与苇弟的情感交战中,莎菲处处占据上风。在旅馆养病期间,当风华正茂的新加坡留学生凌吉士出现在莎菲面前时,莎菲眼前一亮,被凌吉士的俊朗外貌、高雅风度俘获,好感油然而生。莎菲对凌吉士深深着迷,认为他是自己的理想伴侣,并产生了一种本能的欲望。之后为了

7、接近凌吉士,她“把所有的心计都放在这上面,好像同什么东西搏斗一样”。她不惜向关照她的云霖撒谎,毅然决然地搬家。她不顾病体安危,迁居到距离凌吉士很近的一间又矮又潮湿的小房里。在与风度翩翩的凌吉士的交往中,莎菲故作矜持,欲迎还拒。莎菲在大胆追求凌吉士的过程中逐渐征服了对方。但莎菲最终是清醒的,当她认清凌吉士不务正业,追求金钱和物质享乐,狎弄女性的真面目之后,觉得他徒有其表,灵魂卑琐。追求灵与肉相统一的爱情的莎菲对凌吉士不再抱有幻想,及时止损,果断地离开了她爱却难得到他真爱的凌吉士。莎菲是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对苇弟和凌吉士的感情流露源自她内心关于灵魂与肉体矛盾冲突的纠葛,在拒绝与接受、决定与后悔之间,

8、种种矛盾令莎菲焦灼不安。当她之于凌吉士的理想爱情幻灭后,她决计离开北京,搭车南下,“在无人认识的地方,浪费生命的余剩”。渴望神圣、纯粹爱情的莎菲再一次陷入了失望与痛苦中,备受心理折磨,无法预知未来的路应该走向何方。二、温柔善良、娇纵自私的形象善良的莎菲,不愿欺骗质朴、老实的苇弟。不忍心伤害他,其实也是不想自欺欺人,莎菲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爱情。莎菲在日记中说过:“难道我能直捷的说明,和阻止他的爱吗?我常常想,假设这不是苇弟而是另外一人,我将会知道怎样处置是最合法的。偏偏又是如此令我忍不下心去的一个好人!”苇弟之于莎菲的情感是狂热、真挚、纯粹的,但莎菲习惯用理性的态度去应对这位比她大四岁的男子,

9、同情他,可怜他,但不爱他。两者无法共情,难以碰撞出激情的火花。另一方面,莎菲快意于苇弟的哭泣,当苇弟的眼泪如珠一般滴落在莎菲手背上时,她却嘴角勾起得意的笑容,就像一个野人一样。在这一刻,苇弟成了莎菲宣泄苦闷的出口。莎菲需要一个真正懂她的人,她在日记中写道:“如若不懂得我,我要那些爱,那些体贴做什么?”莎菲在对待爱情、友情、感情的态度是自私的。但她毫不掩饰自己的自私,反而在日记中赤裸裸地把自己的思想展露出来,总喜欢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总是希冀对方予以什么,而自己多是等待着接受对方给予自己想得到的。莎菲希望苇弟能够把对她的感情当作兄弟姐妹或朋友之间的爱,这种心情表露出女性自私的一面。她期望能够得到

10、异性的理解和关心,不仅仅限于爱情,而不愿意接受异性只因为爱情而对她有特殊情感的爱。人世间,爱是美好的,爱情也是美好的,所以人们才以爱之名去做很多事,以爱之名去相互要求。三、愤世嫉俗、妄自菲薄的形象异乡漂泊的莎菲厌恶住客们粗大单调的声音,厌恶传统礼教和人们对女性的歧视,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渴望那些自己从未得到的人与事物,让自己的生命能无遗憾。她鄙夷百无聊赖的家庭生活,无法理解毓芳和云霖为怕生小孩,压抑爱情而不同住。莎菲蔑视规训,勇于冲破封建伦理道德追求恋爱自由,大胆地追求爱情,为了凌吉士搬家及找借口补习英文。然而,她自己的信念有时也会左右摇摆,质疑人生的“无意义”,甚至借酒浇愁。例如,莎菲接到蕴

11、姊从上海来的信后,得知最理解她的蕴姊也遭到情感的创伤,她深感绝望,在明知酒对她的肺病有致命的危险的情况下,仍然沉溺于酒中,用以抚慰内心的苦闷,以自我哀怜,最终吐血不止,再次住进了医院。几近歇斯底里的情绪蔓延在小说文本当中,读者可以体悟到莎菲的“不快乐”。莎菲不敢直接向凌吉士表达爱意,以故作矜持的方式,刻意隐藏自己的内心,不愿被他人洞察自己的想法。她觉得女人不该那么主动,懊悔“我白天所做的一些不是一个正经女人所做不出来的”。她认为“一个女人这样放肆,是不会得好结果的”,宁愿自己闷在心里辗转纠结,多次冷淡地拒绝凌吉士的主动示好。莎菲在追求爱情时扮演主动的角色,然而在社会中却频频受挫,找不到出路,她

12、的形象反映出了当时独立42文学探析女性面临的困境。通过与凌吉士的接触,莎菲渐渐发现在他迷人的外表背后隐藏着一个庸俗且卑劣的灵魂。最后,在经受了痛苦的感情与理智的考验之后,有“精神洁癖”的她悄然出走,选择远离人群,试图摆脱纨绔子弟凌吉士。她的经历明显展现了中国现代知识女性追求个性解放的幻灭,同时也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对一些知识青年的影响和印记。莎菲对自己自觉而残忍的自省以及越反思越与他人疏远,并最终沉沦、无法自洽的境遇,是现代女性普遍的苦痛。四、叛逆和觉醒的形象五四运动深刻地影响着知识分子阶层,莎菲接受了新文化的洗礼,思想觉醒,反对封建社会腐朽思想的束缚,与父权为代表的男性霸权进行对抗。她认为女性

13、应从对男人的依附中解脱出来,女性不应该成为男权统领社会受压榨和欺凌的对象,不苟同于传统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恋观,主张打破枷锁、婚恋自由,肯定欲望,关注自己的需求和追求个人发展。莎菲逃离封建家庭寻找解救,独自在外居住生活,身边不乏有毓芳等好友的关照。在她病痛住院时,许多朋友都能守护在她左右,甚至帮她找房子,安顿她养病。然而,这些朋友的不离不弃并没有让莎菲感到满足,她不愿以卑微示人,有一种友情上的叛逆,因为她曾有一个走进过内心的知己蕴姊,早先因为蕴姊写信来要日记,莎菲应允写作,志同道合的蕴姊死后,为了纪念她,为免掉想念蕴姊的难受而提笔继续记录生活。莎菲内心深处有一种独特的感受和观察世界的方

14、式,但很少有人能够真正领会和认同她的感受。这导致她在与他人交流时常常感到被误解和孤立。莎菲渴望与他人建立起一种特殊的纽带,一种能够真正理解她内心世界的关系。她希望能够与这个人分享自己的想法、情感和经历,而不仅仅是表面上的交往。这种带着明显索取性质的情感渴求,包含了她对真正的心灵连接和相互关心的渴望。莎菲一直在她的理想国里寻求一个最完美的伴侣,在情爱的拉锯战里,莎菲对爱情的渴望,是在颠覆传统的男女关系观念。高傲、乖张的莎菲尝试用自己的智慧、能力和行动主宰自己的命运,找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对于她所喜爱的想要征服的男人凌吉士,她却用自己的伎俩让凌吉士以为莎菲正慢慢被他征服。当她得知凌吉士丰仪皮相下的丑

15、陋灵魂后,恨不得把他美形以外的那东西,像一块石头般,丢到房外去。这样说来,莎菲的言行显示出她不甘心堕落,她把爱情视为珍贵的生命之物。即使凌吉士对她具有难以抵挡的魅力,她也绝不会以牺牲灵魂来追求感官享受。莎菲展示了她的精神独立,她在爱情中觉醒,并表现出对追求的热情和对放弃的决心。丁玲被认为是一位极富女权意识的作家,而莎菲女士形象的塑造,便是女权主义写作的佐证。莎菲是一个在“五四”退潮后觉醒的知识女性,她渴望个性的解放,怀揣着现代思想和自我意识。她勇于反抗现实的束缚。她嘲弄那些庸俗的人和事,却又陷入了灵与肉的冲突之中,是一个典型的敢于向男权文化宣战的叛逆女性形象,生动地折射出时代背景。漂泊在外的她

16、内心充满矛盾:莎菲在某种程度上厌恶并痛恨着周围的一切,她是封建伦理道德的坚决反叛者。然而,她却困惑于应该反抗什么及如何去反抗,陷入了个人主义的狭隘世界无法自拔,无法找到摆脱困境的出路。结语人性是永恒的课题,虽时过境迁,但我们依稀可以在莎菲身上隐约看到自己的影子:陷于人生困顿,但奋力挣扎,去冲破来自生活、社会的樊篱,探索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追求自由与洁美的爱情,渴望一种惬意唯美的生活。时代在变化,但人性的本质没有变,莎菲面临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难道不是如今很多女性所面临的困境吗?或许这就是极其深刻地探讨了生命意义的莎菲女士的日记的魅力所在。参考文献:1王冠桐.在严寒中毁灭自我看莎菲女士的茫茫前路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23,35(03):110-115.2徐妞.女性主义演进中莎菲女士的日记的文学史书写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3(01):57-65.3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20.4邓琦颜.浅析莎菲女士的日记中莎菲的悲剧及启示J.语言与文化研究,2023,26(01):200-2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