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执教教师:邢军 执教班级:三(3)班【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2013数学(三年级上册)83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操作中感受、体验、探索图形的周长,理解周长的意义。2在实际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教学重、难点】知道周长的含义。【教学准备】各类图形卡纸及练习纸。【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出周长。1.今天上课之前,老师做了很多平面图形,一起来看看老师都做了哪些?(教师一一贴在黑板上,学生逐一作答)2.老师现在想给这个爱心的外圈镶上花边,我该准备一根多长的花边呢?你有什么好办法? 生:用花边沿着爱
2、心的外圈绕一圈,把不要的部分剪掉。 教师演示:.从起点出发没回到起点,问行不行?.从起点出发,回到起点后又超过一些,问行不行?.明确:必须从起点出发,再回到起点。不多也不少。3.现在爱心的花边做好了,但是我觉得不够好看,我想到商店重新买一条,我该如何跟售货员阿姨说我要买多长的花边带呢?生:告诉售货员阿姨,要买的花边的长度。师:这一圈到底有多长呢?怎样才能知道?生自由作答。明确:拉直了用直尺测量。 教师测量,请一位同学帮忙。明确:绕着这个爱心形图形一周的这条线的长度就是这个爱心图形的周长。板书:周长二、探究周长的内涵。1.请同学帮忙上黑板指一指,要想知道其它图形的周长,应该测量哪条线的长度?(学
3、生上黑板一一指出)()谁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什么是图形的周长?学生自由发言。根据学生的发言概括并板书:周长的定义: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2. 请你判断下面哪些图形能测量出周长?3观察一下身边的事物,要知道它们的周长,应该测量那条线的长度,请你用手指一指。全班同学指一指数学书封面的周长、铅笔盒上面这个面的周长、锦旗的周长。指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从起点回到起点)三、探究周长的测量方法。给黑板上的图形分类:边线是弯曲的,用化曲为直的方法。边线是直的,直接用直尺分段测量再相加。四、巩固深化练习。1.量一量、算一算黑板上直边图形的周长。2.比比谁的周长长?我用两根同样长的绳子围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
4、四边形,谁的周长长?A小花圃的两块地,绕A号地走一圈和绕B号地走一圈,哪条路更长?B比一比下面四个小正方形拼成的图形,它们的周长一样吗?用四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下面的图形。哪个图形的周长最短?3.生活中周长的运用。量一量腰围、头围、胸围。五、全课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六、板书设计周长的认识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曲线围成的图形借助绳子等进行测量。边是直的图形用尺分段测量再相加。【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小学三年级上册41页的内容。“周长”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这一知识领域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在生活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对于“周长”的教学应通过
5、学生的观察与积累,在充分感知什么是“周长”的基础上建立周长的概念。教学中老师应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围、量、算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彼此交流,测量、计算一个图形周长的方法,鼓励学生运用周长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在活动中巩固对周长的认识,发展数学思考,为下面的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研究进行准备。当前学生的知识面广,理解能力强,三年级的学生已经认识了各种平面图形,知道这些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以及一些不规则图形的周长为同一板块的知识,本节课在设计上围绕学生对这些平面图形的“周长”的认识和理解,创造了让学生充分猜想、探索的活动空间,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去设想、推测、表达、交流,逐步探索出“周长”的含义,进而,在大量的操作活动中体验、理解周长的实际含义,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周长的认识在实践中得以升华,并对以后“周长的计算”的学习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在设计上充分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有效地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执教教师: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