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认识周长执教教师:平潭城北小学 刘丹丹指导教师:平潭城北小学 林丽玲 平潭城北小学 郑声华 平潭城北小学 林 强思考和提出的问题1.周长概念的本质究竟是什么?2.如何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深化概念的本质。磨课要点起点知识起点:二年级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认识了长度单位,并会用相应的长度单位测量。生活认知:学生对“一圈”的生活感知较多,但仅停留在表层的理解上。思维特点:周长是一节概念课,因为“图在形上”,所以借助物体上的图形认识周长是本节课的显著特点。终点理解周长的概念,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过程与方法先呈现一些规则和不规则的实物和图形:
2、树叶、三角尺、数学课本等实物图和图形,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周长的一般含义,即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从任意图形(包括不规则图形)入手,使学生体会到周长是一个一般概念,避免学生产生只有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规则图形才有周长的思维定式。然后,通过让学生探索周长的测量方法,认识到周长是可以测量的,同时感受“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83页例3及做一做等。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交流等数学活动,知道周长的含义,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通过说一说、指一指、描一描、量一量等数学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和语言表达能力,感悟化曲为直数学思想,积累动手操作和数学思考等数学活动
3、经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理解周长概念的本质,学会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教学准备:课件、树叶、三角板、 直尺、米尺、绳子、记录单、卡纸。教学过程一、在情境中感知周长1.出示情境2.观察交流3.理解边线、一周4.揭示课题【设计意图:出示三只小蚂蚁参加运动会的情境,使学生身处拟人化的童话世界,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看一看、说一说等活动,理解边线、一周,初步感知周长。】二、在活动中理解周长指一指:物化为形,体会周长。描一描:理解封闭图形,完善概念。3.量一量:动手操作,丰富体验。说一说:总结方法,提升认识。【设计意图:
4、数学概念的形成一般要经过“直观感知建立表象抽象概括”的过程。为此,教师设计了指一指、描一描、量一量、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把握周长的特征,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概念表象。在此基础上,教师帮助学生从实物抽象出几何图形,通过对几何图形的观察和分析,把学生的认知水平由具体的生活经验层面提升到抽象数学概念层面。通过辨析比较,知道直线图形和曲线图形测量方法的不同,感悟化曲为直数学思想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三、 在练习中应用周长 1.比一比:哪个部分的周长长? 2.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也有周长?【设计意图:练习环节分两个层次推进周长概念的进一步理解。通过观察对比,排除面积对周长的干扰,将对周长的把握真正聚焦在一周边线的长度上;通过交流、欣赏生活中的周长,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丰富对周长的认识。】四、在反思中升华周长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设计意图:引领学生回顾梳理,既关注了知识、方法,又关注了学习感受,有助于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养成回顾反思的习惯。】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