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5A护理模式下的家庭心理护理对改善糖尿病患儿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831940 上传时间:2024-03-27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4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5A护理模式下的家庭心理护理对改善糖尿病患儿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5A护理模式下的家庭心理护理对改善糖尿病患儿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5A护理模式下的家庭心理护理对改善糖尿病患儿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析患者血管通路现状分析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21,30(4):327-331.4张银娟,张敏,吴秀琴,等.精益管理在防疫物资领用管理中的运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21,28(8):749-751.5陈艳华,严紫威,胡雪芳,等.协同护理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19,26(6):835-836.6吴芳,王福诩,龙欣,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与蛋白质能量消耗和微炎症状态的相关性研究J.国际泌尿系统杂志,2021,41(2):225-229.7吴一平,黄燕林,杨洁,等.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慢性病共病治疗负担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

2、22,36(17):3085-3090.8陈晟,张小胜,王勋,等.CTA 在血液透析患者上肢动静脉内瘘功能不良评估中的价值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22,28(4):402-406.9林颖,黄冰冰,吴亚琴.卡维地洛与美托洛尔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心功能的影响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41(4):425-430.10 张琳,寇洁,孟欣,等.中青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健康素养与自体动静脉内瘘自我管理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2021,18(11):1053-1056.11 李影花,钟宇芳,雷绮霞,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家庭支持与自我管理的关系J.中华肾脏病杂志

3、,2021,37(8):668-672.12 王震霓,李双双,罗磊.自体动静脉内瘘和带隧道涤纶套导管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毒素清除率、微炎症状态的影响J.海南医学,2022,33(18):2347-2350.13 黄建璇,赵柔莲,翁祥花.微课联合工作坊健康教育模式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17):147-149.14 龚辉,汤华山,张波,等.精益六西格玛管理模型对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检测频率和达标率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3):1699-1704.15 王司允,肖金宝,付秀娟.DMAIC 流程管理前后类切口手术预

4、防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8,38(14):1540-1544.本文编辑:姜立会 2023-03-03 收稿基金 项 目 河 南 省 医 学 科 技 攻 关 计 划 联 合 共 建 项 目(编 号:LHGJ20190900)。5A 护理模式下的家庭心理护理对改善糖尿病患儿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弓雪茹,古建平,朱冬梅(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河南省儿童医院 郑州儿童医院 河南郑州 450000)【摘 要】目的:探讨 5A 护理模式下的家庭心理护理对改善糖尿病患儿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1 年 1 月 1 日2022 年 9 月 30 日入院的 107 例糖尿

5、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53 例和观察组 54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5A 护理模式下的家庭心理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控制情况包括空腹血糖(FBG)、餐后2 h 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心理状态采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和儿童抑郁障碍量表(DSR-SC)、生活质量(采用儿童生存质量普适性核心量表),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 2 hPG、FBG、HbA1c 水平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 SCARED、DSRSC 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

6、.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总依从率、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5)。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1.2 方法1.2.1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持续干预 3 个月。在护理期间,护士对患儿及家属进行必要的糖尿病预防和管理教育,告知自我监测血糖的方法,帮助患儿按时、按量服用糖尿病药物,指导患儿健康饮食,并根据血糖控制原则制订膳食计划。出院前,护士向家属讲解如何自我护理糖尿病,向患儿和家长或监护人解释药物的使用方法,告知他们低血糖的症状和报告方法,如果出现低血糖

7、症状,首先口服糖水或果汁,如果情况严重,遵医嘱给予高渗糖水,做好患儿的用药监护。出院后 3 个月后进行随访。1.2.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 5A 护理模式下的家庭心理护理,持续干预 3 个月。询问(ask):护理人员积极与患儿接触,收集他们的临床资料信息,与患儿及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如是否了解糖尿病的病因、症状和风险,能否准确判断患儿疾病的严重程度,是否能够正确为患儿进行血糖检测。评估(assess):在与患儿及家属沟通后,评估患儿及家属对血糖控制的意愿情况,正确认识了解患儿的健康状况、心理素质、自我控制能力和积极态度,促进后续护理干预措施顺利开展。建议(advice):护理人员为患

8、儿及家属提供健康教育,帮助他们了解控制血糖升高并将血糖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的作用和重要性,对患儿及家属进行血糖控制方面的指导,包括服用医生开具的降血糖药物、根据科学依据进行低糖和无糖饮食、定期锻炼及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对血糖水平控制不佳的患儿,应让家属了解血糖控制不佳的危害和风险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可能会加重病情,并在以后使血糖控制变得困难。同时,利用多媒体视频、教授讲座、患儿成功控制血糖的经验故事等,帮助患儿放松心情,宣泄负性情绪,听取控制血糖、降低血糖的建议。通过讲座、视频、书籍等形式,向患儿及家属(尤其是与患儿密切接触者)介绍基本的心理学知识,使其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帮助(

9、assist):为患儿及家属提供降低血糖水平的科学信息和建议。如讲授日常用药、饮食和运动知识,测量血糖水平,根据患儿完成任务的情况纠正错误,并对每例患儿提出个别建议。对患儿进行心理咨询,通过面对面咨询或电话咨询的形式解决患儿的一般心理问题;心理训练技术干预,特别是学习放松训练、情绪控制训练等,对较严重的心理问题采用认知行为策略进行治疗和矫正。随访(arrange):加强对患儿的随访,包括电话、社交聊天和家访,进行随访时检查患儿护理计划的执行情况,如何解决与血糖监测和降血糖相关的问题、患儿病情变化和对药物的反应、家属对治疗的配合情况、患儿的功能情况以及观察各种情况等。必要时应重复演示,以确保家属

10、能够充分理解。针对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在随访患儿的过程中,详细记录信息,并做好观察记录。45齐鲁护理杂志 2023 年 11 月第 29 卷第 21 期1.3 观察指标血糖控制情况:在干预前和干预3 个月后对患儿的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BG)、餐后2 h 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进行检测。采用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乳胶增强免疫抑制法)。正常值范围:FBG 为 3.96.1 mmol/L,2 hPG7.8 mmol/L,HbA1c 为 3%6%。心理状态:在干预前和干预 3 个月后采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8和儿童抑郁

11、障碍量表(DSRSC)评估9进行评价,SCARED 总分23 分提示存在焦虑障碍,DSRSC 总分15 分提示存在抑郁障碍,分数越高表示负性情绪越严重。生活质量:在干预前和干预 3 个月后采用儿童生存质量普适性核心量表10进行评价,包括角色、社会、躯体、心理功能 4 个项目,评估采用百分制,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治疗依从性:干预 3 个月后使用本院自拟治疗依从性评价表对患儿的治疗依从性进行评估。95 分为完全依从、7094 分为比较依从、70 分为不依从。总依从率(%)=(完全依从例数+比较依从例数)/总例数100%。满意度:使用本院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护理满意度,评估采用百分制,在干预

12、 3 个月后进行评价,90 分为非常满意、8089分为一般满意、80 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6.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比表示,采用2检验;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计量资料以 x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组间比较采用配对样本 t 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准=0.05。2 结果2.1 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见表 1。2.2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见表 2。表 1 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控制情况比较(xs)组别nFPG(mmol/L)干预前干预后2

13、 hPG(mmol/L)干预前干预后HbA1c(%)干预前干预后观察组5411.823.306.330.37#13.723.437.120.38#8.490.445.490.41#对照组5312.943.417.470.45#13.903.359.290.72#8.520.496.540.53#t 值1.72714.3250.27419.5480.33320.723P 值0.0870.0010.7850.0010.7400.002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表 2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xs)组别n躯体功能干预前干预后心理功能干预前干预后角色功能干预前干预后社会功能干预前干

14、预后观察组5462.057.4376.847.85#68.635.9583.305.46#58.926.1771.316.59#62.507.3582.047.95#对照组5361.137.3671.026.08#68.206.0476.677.53#58.826.0865.466.20#62.737.4374.927.12#t 值0.6434.2820.3715.2210.0844.7270.1614.877P 值0.5210.0010.7110.0010.9330.0010.8720.001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2.3两组干预前后 SCARED、DSRSC 评分比较见表 3。

15、表 3 两组干预前后 SCARED、DSRSC 评分比较(分,xs)组别nSCARED 评分干预前干预后DSRSC 评分干预前干预后观察组5420.873.1211.421.41#14.499.1510.093.45#对照组5321.023.0319.202.73#14.279.0912.456.29#t 值0.25218.5710.1252.412P 值0.8010.0010.9010.018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2.4 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 见表 4。表 4 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组别n完全依从例%比较依从例%不依从例%总依从率(%)观察组543666.671527.7835.56

16、94.44 对照组532547.171426.421426.4273.58 2值2.540P 值0.0112.5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见表 5。表 5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组别n非常满意例%一般满意例%不满意例%总满意度(%)观察组543259.262037.0423.7096.30对照组531833.962750.94815.0984.912值2.870P 值0.0043 讨论儿童糖尿病是儿科常见的慢性消耗性疾病,临床多以 1 型为主,多见于 58 岁的儿童,患儿在早期无明显症状,导致该病难以早期确诊,又因患儿糖尿病胰岛 细胞衰退更快,出现糖尿病并发症更早11,所以要及时进行治疗控制血糖水平。

17、患儿因为年龄小,对治疗依从性差,认知能力较难控制,无法忍受长期反复的血糖检测,往往产生逆反心理,而糖尿病控制与糖尿病知识、生活方式和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55齐鲁护理杂志 2023 年 11 月第 29 卷第 21 期因此,护理就显得更为重要。目前临床采用的常规护理缺乏系统性个性化的干预,也缺乏对患者心理方面的干预措施,所以对认知低下患儿的护理无法达到理想效果,因此需要探寻更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12。赵丽丽等13认为,慢性病管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对护理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5A 护理模式的应用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有积极作用。5A 护理模式是医学观念转变的产物,共包括询问、评估、建议、

18、帮助、随访 5 个环节,以患者为中心,从患者角度出发,充分考虑患者的感染情况,让患者逐步了解自己的病情14。家庭护理干预是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方法,强调家庭在护理中的作用,并通过家庭支持实现更好的护理效果。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干预后的血糖指标水平和心理状态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提示 5A 在采用护理模式下的家庭心理护理能够对患儿的血糖控制和负性情绪改善有积极作用。原因在于该种护理模式对糖尿病患儿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患儿的护理需求,加强用药和饮食管理,在家属的陪伴指导下,能够减轻患儿的抵触情绪,最终实现令人满意的护理效果。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疾病,病情会日益加重,需要终生接受药物治疗,

19、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直接影响血糖控制和出院后的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治疗依从率及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提高,提示糖尿病患儿 5A 在采用护理模式下的家庭心理护理后,能够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且护理满意度较高。分析原因:5A 护理模式联合家庭心理护理,从患儿的角度出发,与患儿及家属沟通,然后对患儿进行评估和指导支持,最后加强随访,整个过程以患儿为中心,患儿成为过程中的主角,患儿在治疗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从家属那里获得的积极支持,使他们更容易接受治疗,并提高治疗效果和治疗依从性15;同时该种护理模式提高家庭在护理干预过程中的参与度,护理人员通过家属持续传递对患

20、儿的关心和关爱,从而提高了护理服务的质量,提高了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16。本研究存在的不足是纳入的样本量较少,只进行了3 个月的护理干预,对应用该模式的远期干预效果,后续需要扩大样本量展开进一步研究。参 考 文 献1 Weng J,Zhou Z,Guo L,et al.Incidence of type 1 diabetes in China,2010-13:population based studyJ.BMJ,2018,360:5295.2张英莉,马燕,刁敏,等.循证护理模式对糖尿病患儿血糖控制及临床效果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13):63-65.3王锐,李智,杨芹,等.

21、1 型糖尿病患儿居家低血糖识别及处理最佳证据总结J.护理学报,2022,29(7):50-56.4王锐,吴迪,李凤婷,等.儿童 1 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现状调查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9,35(7):497-500.5张凝凝,谭玉琴,张利峰.1 型糖尿病患儿自我管理行为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9,34(12):1111-1115.6张亚伟,叶红丽,武园园.结构化健康教育联合 5A 护理模式在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0,26(27):3817-3821.7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儿童 1 型糖尿

22、病标准化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0 版)J.中华儿科杂志,2020,58(6):447-454.8李欣,李晓驷,钟慧,等.焦虑障碍青少年患者的注意偏向特点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20,29(4):332-336.9王悦,杨媛媛,李少闻,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居家儿童青少年抑郁情绪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20,28(3):277-280.10 卢奕云,田琪,郝元涛,等.儿童生存质量测定量表PedsQL4.0 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8,29(3):328-331.11 巩纯秀,魏丽亚,曹冰燕.应重视我国儿童 2 型糖尿病诊

23、疗现状及临床研究策略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9,11(1):11-14.12 张先庚,李燕,张夏梦,等.正念干预对社区老年 2 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状态患者血糖和抑郁水平的影响J.成都医学院学报,2020,15(3):340-343.13 赵丽丽,郑一宁.5A 护理模式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18):2328-2330.14 连春雁,马辉,安静,等.以自我管理为导向的 5A 护理模式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和早期康复的影响J.临床与病理杂志,2023,43(2):379-387.15 闫瑞林,李有莲,张瑞玲,等.结构化课程结合 5A 护理对农村 2 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1):43-49.16 许冬梅,林梅,黄芝蓉,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家庭参与式护理模式在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J.广西医学,2022,44(23):2833-2836.本文编辑:王海燕 2023-08-12 收稿65齐鲁护理杂志 2023 年 11 月第 29 卷第 21 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