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传媒史话125青年记者2023年7月下【新媒镜鉴】文/詹新惠“新黄色新闻”的源头之治专业媒体机构不仅需要抵制住流量诱惑,而且要重建内容评价标准,在流量和品质内容之间建立平衡点。近期,看到北京日报“京平”的一篇文章 丑闻八卦霸榜新闻热搜,真是网友“搜”出来的?,批评热搜平台的流量生意经。其实,我更困惑的是:这些丑闻八卦、无聊新闻、“新黄色新闻”是如何生产传播出来的?是不是要从源头治理才能治标治本?“新黄色新闻”的第一源头,自然是“自媒体”生产者。今天,我们都在说“人人都是记者”,但未必每个“自媒体”生产者都能按照专业记者、编辑的标准要求自己,也未必每个创作者都能意识到自己正在承担的媒体功能,更未
2、必每个出品人都能厘清“自媒体”目前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自媒体”生产者选题无约束,娱乐类公共账号、MCN 机构对无聊新闻煽风点火,网民对低俗话题推波助澜,“新黄色新闻”自然泛滥成灾。目前第三方平台上的“自媒体”生产者远超千万,但是对于这一庞大的群体,并没有一个专门的管理机构对他们进行引导、培训和教育。在中央网信办近期发布的关于加强“自媒体”管理的通知 里,将“自媒体”的管理任务交给了平台,提出“压实网站平台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在信息内容方面提出四条,即“规范信息来源标注”“加强信息真实性管理”“加注虚构内容或争议信息标签”“完善谣言标签功能”,要求“自媒体 发布信息不得无中生有,不得断章
3、取义、歪曲事实,不得以拼凑剪辑、合成伪造等方式,影响信息真实性”。但因为管理者是平台,而平台与“自媒体”某些时候是利益捆绑的,为了流量的效应,对于“自媒体”发布的内容可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今天的“自媒体”生产者,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社会的重要发声者,成为某些话题、议题的主导者。因此,监督“自媒体”生产者,管住“新黄色新闻”的源头,需要建立一套新媒体环境下的“自媒体”生产者道德规范和自律制度,并按照媒体人的标准对其进行专业的教育与培训,要让他们明了媒体除了娱乐功能之外,还有环境监视、社会控制、文化传承和知识教育的功能,要让他们意识到“自媒体”已成为信息传播的构成部分,需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和使命
4、。平台是“新黄色新闻”的分发传播渠道,“新黄色新闻”的泛滥自然离不了其算法推荐机制和话题榜单操作。平台在“新黄色新闻”的治理上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在源头上建立防火墙,即运用 AI 审核建立技术屏障来拒绝收录这类内容或从内容池里将其筛选过滤掉,随时监控内容,建立相应的过滤词,为这类“新黄色新闻”打上标签,以达到禁止推荐的目的。此外,平台还可以设置“低算法”接触模式、区别算法话语权比重的方式,从源头上来阻隔用户接触这类“新黄色新闻”。平台公司应该意识到,其看似利用这些“新黄色新闻”赚取了流量,博得了眼球,获得了效益,但短期和长期,小利和大义,劣币驱逐良币的环境恶化和良好晴朗的内容生态,若不能判断孰
5、轻孰重,若看不到这里面的辩证关系,终究会成为“新黄色新闻”的首个受害者。在“新黄色新闻”的生产传播链条上,还有一些我们不愿看到但确实参与其中的专业媒体机构的身影。专业媒体机构有品牌公信力,有权威号召力,一旦他们下场成为“新黄色新闻”的“帮凶”,就会出现“破窗效应”,让用户丧失警惕,不自觉地加入“新黄色新闻”的传播分享队列中,也会让网络内容生态失衡,陷入内容评价混乱的局面。专业媒体机构不仅需要抵制住流量诱惑,而且要重建内容评价标准,在流量和品质内容之间建立平衡。“新黄色新闻”之所以泛滥,一定程度上跟新闻内容供需矛盾、此类新闻满足用户心理需求有关。因此,从建设性的角度,媒体机构需要坚持内容定力,保持新闻水准,奉行真实性原则,同时深入了解用户需求,行为世范,将自身打造成品质新闻的提供者和倡导者,引领而不是迎合,引导而不是误导,为内容生产注入专业精神和价值力量,为新媒体内容提供者划定标准线和底线。(作者为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