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46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及评价 段 建 李 进(通讯作者)遂宁市中心医院脑血管病科,四川 遂宁 629099 摘要:摘要:目的 在颅内动脉瘤人员的诊断中应用 64 排螺旋 CT 血管造影(CTA)进行检查,评价该检查方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取 2021 年 3 月至 2023 年 3 月期间收治的 60 例疑似颅内动脉瘤人员,应用 CTA 进行检查,依据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判断 CTA 检查价值,对 CTA 诊断效能进行分析。结果 60 例疑似颅内动脉瘤人员经 DSA检查明确患病者共计 56 例,阴性者共计 4 例,经
2、CTA 检查结果明确阳性者 53 例,阴性者 4 例,由此分析 CTA 在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效能情况如下:准确性为 94.64%(53/56)、敏感度经计算可知 100.00%(4/4)、特异性经计算可发现为 95.00%(57/60),一致性结果为 0.763,可判定为良好。结论 临床在诊断颅内动脉瘤人员时,应用 CTA方式进行检查,可明确疾病的实际情况,该检查方式具有较高疾病检出率,可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提供科学依据。关键词:关键词:颅内动脉瘤;64 排螺旋 CT 血管造影;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R743 0 引言 颅内动脉瘤主要是脑血管内存在异常扩张,多由血管壁结构异常导
3、致血管壁弱化,引发动脉瘤,目前并未明确疾病发生原因,认为常见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动脉硬化、家族遗传以及先天性血管畸形等,若机体存在头部受伤、感染等情况时也可增加颅内动脉瘤发生风险1。一般而言,血管壁由内膜、中膜和外膜组成,若血管壁结构异常或受到损伤时,血液可进入弱化血管壁,导致局部扩张,引发动脉瘤,疾病的发生包含血流动力学改变、血管壁组织蛋白质以及胶原纤维的异常变化等2。疾病发生初期无明显症状,在病情不断发展下,可出现瘤体体积增大或破裂,导致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以及颅内出血等,若周围神经组织受到动脉瘤的压迫,可导致相应神经功能的缺失或耳鸣3。颅内动脉瘤作为潜在危险疾病,对机体的危害性与是
4、否发生破裂有着密切关系,破裂后可发生严重脑出血,增加个人所面临的生命危险,未破裂的动脉瘤也可逐渐增大压迫周围组织导致神经功能障碍4。临床在面对此类人员时,应给予有效措施尽早明确疾病的存在,给予早期治疗阻碍疾病进展,目前多采取影像学技术手段进行检查,如 CTA、MRI 等,通过影像学检查可明确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破裂情况,为探究 CTA 在颅内动脉瘤人员的诊断价值,本文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展开分析,详细结果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 2021 年 3 月至 2023 年 3 月期间收治的 60 例疑似颅内动脉瘤人员,男性共计入 33 例,女性共计入 27例,年龄为 45 岁
5、61 岁,均值(52.653.57)岁。纳入标准:(1)研究纳入人员均存在头痛、恶心呕吐等相关症状,有较大概率患有颅内动脉瘤;(2)与本本人人、家属进行有效谈话,经通俗易懂方式讲解研究相关内容,使其理解后获取同意。排除标准:(1)机体重要脏器存在严重功能障碍;(2)认知以及交流处于异常状态者。1.2 方法 研究中所有人员均接受 CTA 及 DSA 检查。CTA:在使用头架的基础上,对检查者的头部进行固定,若个人存在躁动情况时,扫描前可给予适量镇静剂。检查中采取仰卧位姿势,对头部展开常规 CT 平扫,行 CTA扫描时,在使用软件自动跟踪的基础上触发扫描,以降主动脉及主动脉弓为跟踪点,扫描起点为主
6、动脉,终点为颅顶,扫描时从足侧至头侧。将 6080ml 非离子型对比剂经双筒高压注射器以4.55ml/s速度注入机体,冲管时应用生理盐水 30ml。扫描相关参数设置如下:100HU 为触发扫描阈值,512512 为矩阵,640.625mm 为准直宽度,0.969:1 为螺距,0.625mm为层厚,电流与电压分别设置为 280mA、120kV。DSA: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47 所用仪器为数字检验 X 光机,依据标准穿刺股动脉将导管置入其中,将导管套鞘置入后展开肝素化处理,评估机体实际情况,选择适当动脉处展开脑血管造影,检查中可从不同角度获取疾病信息,确保病灶的清晰显示。1.3
7、评断标准 疾病诊断的金标准以 DSA 检查结果为主,以此判断 CTA 对疾病的检出率,并对其诊断效能进行分析。1.4 统计学处理分析 Kappa 检验为一致性检测方式,Kappa0.7 可将一致性判定为良好;0.4Kappa0.7 可将一致性判定为中等;Kappa0.4 可将一致性判定为较差。2 结果 2.1 DSA 检查结果与 CTA 检查结果 60 例疑似颅内动脉瘤人员经 DSA 检查明确患病者共计 56 例,阴性者共计 4 例,经 CTA 检查结果明确阳性者 53 例,阴性者 4 例,由此分析 CTA 在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效能情况如下:准确性为 94.64%(53/56)、敏感度经计算可知
8、 100.00%(4/4)、特异性经计算可发现为 95.00%(57/60)。一致性结果为 0.763,可判定为良好,具体见表 1 所示。表 1 DSA 检查结果与 CTA 检查结果(例)CTA 检查结果 DSA 检查结果 合计 阳性 阴性 阳性 53 0 53 阴性 3 4 7 合计 56 4 60 3 讨论 在 DSA 检查结果方面,CTA 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通过对血管系统进行全面而快速的成像,可以清晰地显示出颅内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和形态特征。这有助于医生准确地诊断和定位动脉瘤,并进行进一步治疗计划。在 CTA 检查结果方面,该技术还具有较低的侵入性和较少的放射性
9、暴露风险。相比于传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64 排螺旋 CT 血管造影无需插入导管到体内,因此减少了患者不适感和并发症风险。此外,使用最新一代 CT 技术可以利用更低剂量的射线来获取高质量图像,进一步降低了患者接受检查时暴露于放射线的风险。颅内动脉瘤作为发病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好发于 4060 岁人员,疾病常见发生部位为颅内动脉交叉处,患病后可出现头部疼痛、癫痫、眼睑下垂等症状5。疾病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可影响个人生活及生命健康,随着动脉瘤体积的增大,所带来的危害随之增加,因此临床在面对此类人员时,应通过相应手段展开早期诊断和治疗6。DSA 应用于颅内动脉瘤人员的诊断中,能够清晰显示动脉瘤情
10、况,判断与载瘤动脉的关系,同时对动脉血流情况进行观察,为疾病诊断的金标准7。但该检查方式可对机体造成一定创伤,容易出现视力障碍、偏瘫、失语等并发症,加上检查耗费时间长、费用高昂等因素,DSA 在临床的应用范围受到明显限制。在现代医学技术水平不断发展的前提下,64 排螺旋 CT 血管造影得以发展,该方式作为影像学常用检查技术之一,主要是通过 64 排螺旋 CT 扫描仪与静脉注射造影剂的联合使用,可对人体血管系统进行成像,评估血管结构及功能信息8。在颅内动脉瘤人员中应用 CTA 展开检查,可获取良好检查结果,依据本文本文研究结果可以看到,60 例疑似颅内动脉瘤人员经 DSA 检查明确患病者共计 5
11、6 例,阴性者共计 4 例,经 CTA 检查结果明确阳性者 53 例,阴性者 4 例,由此分析 CTA 在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效能情况如下:准确性为 94.64%(53/56)、敏感度经计算可知 100.00%(4/4)、特异性经计算可发现为 95.00%(57/60),一致性结果为 0.763,可判定为良好。由此可以看到 CTA 应用于颅内动脉瘤人员时,可明确疾病的存在,提升临床诊断效率,同时该方式在使用中不会对机体造成创伤,检查方式较为简单。扫描中重建层厚越薄,空间分辨率可处于较高水平,获取更佳图像质量,同时 CTA 检查具备强大图像后期处理技术,MPR 的应用可明确血管及四周状况,但该技术显
12、示层面不全,无法获取完善血管信息9。cMPR 可从不同角度及方位对血管情况进行观察,明确载瘤动脉及动脉瘤的联系,可显示血管全程的情况10。VR 可清晰显示血管整体情况,在明确瘤体情况的基础上,有助于判断内部密度情况、邻近关系,实际应用中可联合上述手段进行综合判断,全面提升 CTA 诊断准确率。与 DSA检查相比,CTA 应用于颅内动脉瘤人员时,不会对机体造成损伤,检查操作方式简单,且扫描速度快,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明确疾病的存在,可说的危重症人员疾病诊断所耗费时间,降低脑血管痉挛及再出血发生干预,同时 CPA 在使用中可明确脑组织及颅底骨质结构状况,判断有无血栓形成及血栓大小等情况11。中文科技期
13、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48 总结CTA在颅内动脉瘤人员的诊断价值如下:(1)具备多排探测器,以 0.625mm 为扫描层后,确保重建图像的各向同性,可在较短时间内对全颅进行脑扫描,在使用智能跟踪技术的基础上,获取清晰动脉期血管图像,降低脑静脉血管所致干扰。(2)实现图像的综合评估:扫描结束后,将相关信息上传至工作站,可通过 MPR、MIP、VR 等多种技术手段对图像进行重建,上述技术各具优势,联合应用可有效提升最终结果的准确性。进行图像后处理时可实现 360旋转,清晰显示动脉瘤的解剖结构,还可判断动脉瘤有无分支血管。(3)检测动脉瘤钙化及血栓时,其敏感度较为理想,有助于明确颅骨间及动脉瘤
14、的关系。提供高分辨率血管影像,清晰显示动脉瘤的形态、大小及具体位体位置12。(4)动脉瘤接受手术检查后,可通过 CTA 进行复查,由此实现长期追踪随访。同时该检查方式可明确机体有无脑内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并发症,为手术治疗提供更多信息。对于未经处理的小动脉瘤,可利用CTA 完成随诊复查,动态收集疾病情况,降低瘤体破裂出血的发生概率。但需要注意的是,CTA 在颅内动脉瘤人员的诊断中仍存在一定不足,研究结果显示,CTA 共存在 3 例漏诊情况,其发生原因主要是动脉瘤体积较小,加上血管遮挡,检查中缺乏旋转角度,影像斑块模糊所致。由此可以看到,CTA 在检查中若存在像素丢失、瘤体血栓导致显影不足、血
15、肿压迫、操作人员失误等原因均可导致误诊或漏诊,影响疾病最终检出率。因此临床在进行检查时,需充分考虑原始图像情况,根据个人情况展开角度旋转等配合,全面了解动脉瘤的情况。结合以上内容可以看到,颅内动脉瘤为目前常见脑血管疾病,动脉瘤的发生不仅影响着个人正常生活,也对生命安全造成一定影响。疾病发生初期便给予有效措施,可阻碍瘤体体积增大,减少疾病带来的危险。CTA 是一种可靠且相对安全的诊断工具,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提供清晰且详细的血管成像,帮助医生准确定位和评估动脉瘤。然而,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以评估不同类型和大小动脉瘤在 CTA中的可视化效果,并为优化检查方案提供更多科学依据。此外,
16、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个体差异和临床判断与解读的准确性,并加强医务人员对技术操作和图像解读的培训。将 CTA 应用于其中,可明确动脉瘤的具体位体位置、大小、形态、有无破裂等情况。但该检查方式也存在一定不足,临床在应用该方式对颅脑动脉瘤人员精神诊断时,应从不同层面进行扫描,同时减少人为因素所致干扰,进而全面提升疾病检出率。参考文献 1陈巍岚,黄洁娜,马兴灿.64 排螺旋 CT 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及血管畸形中的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13):38-40.2林惠岚.头颈部三维螺旋CT血管成像与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颅内小动脉瘤的诊断价值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
17、9):38-40.3何丽娟.64 排螺旋 CT 血管造影检查在颅内动脉瘤及血管畸形中的诊断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16):29-30.4熊立军,李超平,周星辉,等.三维 CT 血管成像检查在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民康医学,2022,34(16):127-129.5时卫东,王辛英,赵金星.多排螺旋CT在颅内动脉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19):24-25.6陈运奎,符惠宏,王录兵,等.三维CTA检查预测高危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应用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20,30(3):363-366.7胡瑞婷,周少旦,赵凡玉,等.12
18、8 排 256 层螺旋 CT血管成像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研究J.微创医学,2021,16(3):312-314.8黄小林,洪方明.64 排螺旋 CT 血管成像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2,22(24):71-74.9武玉良,朱玉英,赵孟德,等.CTA 与 DSA 诊断颅内动脉 瘤 的 临 床 应 用 分 析 J.医 学 影 像 学 杂志,2022,32(5):858-860.10林冬梅,封嘉琪.64排CT血管成像和1.5TMRI血管成像技术对高度怀疑颅内动脉瘤患者的诊断效能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2023,21(16):90-94.11刘元早,史天亮,姜鹏,等.基于数字减影CT血管成像的颅内动脉瘤形态学特征破裂风险预测J.实用放射学杂志,2022,38(10):1569-1573.12熊立军,李超平,周星辉,等.三维CT血管成像检查在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民康医学,2022,34(16):12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