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 月佳 木 斯 大 学 社 会 科 学 学 报 ,第 卷第 期 红楼梦 整本书阅读教学探究何丽娜(岭南师范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广东 湛江 )摘要 红楼梦 整本书阅读是新课标下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七单元的教学任务,它一别以往的长篇作品节选式教学,对经典文本阅读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这一任务的完成也面临着诸多困难。红楼梦 篇幅长、阅读难度大,加之高中阶段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在教学策略上要有诸多考虑。应以激发兴趣为核心,有效利用课堂引导、定期读书会和线上交流平台等方式,营造良好阅读氛围,点燃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持续性热情,对经典文本产生艺术的敬畏感和求索之心,从中获得经验,汲取力量,提高认识,寻求自
2、我超越。关键词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年版)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列为首个学习任务群 ,可见对整本书阅读的高度重视。相应的统编版高中语文课本为整本书阅读专设了两个教学单元,教学内容分别为 乡土中国 和 红楼梦。其中,红楼梦 整本书阅读是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七单元的教学任务,要求“通读 红楼梦 全书,梳理小说主要情节,理清人物关系,理解和欣赏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整体把握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建构阅读长篇小说的方法和经验。可以从最使自己感动的故事、人物、场景、语言等方面入手,反复阅读品味,获得审美感悟,丰富自己的精神
3、世界”。在阅读方法上,也提出了指导:把握前五回的纲领作用;抓住情节主线;关注人物形象的塑造;品味日常生活细节的刻画;了解社会关系与生活习俗。并设置了相关的学习任务。从覆盖范围和能力要求可以看出,它与以往的节选式教学内容很不同,它直接面向经典文本的整体,既新鲜又有它特有的难度,所以,近几年关于整本书阅读尤其是 红楼梦 整本书阅读如何进行的讨论很多,相关研究著作和论文大量出现。有从文化价值、文学价值、审美价值等着眼,论述 红楼梦 整本书阅读的意义,有分别从结构、人物形象、语言、主题等不同角度切入谈 红楼梦 整本书阅读的方法和指导,还有一些研究侧重提出具体的教学建议,如任务群学习设计、专题研讨、课型
4、划分、方法研讨等。这些研究提出了很多有益的意见,但 红楼梦 整本书阅读在中学阶段的推动在具体实践层面仍存在很多困惑。本文拟就 红楼梦 整本书阅读的重点和难点提出几点思考。一、以激发兴趣为核心,原始阅读和任务驱动阅读相结合,有效把握有限时间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的难度之一是时间分配。整本书阅读的一个基本要求是通读全书,也就是要把书完整地看一遍,但从中学生对 红楼梦 的阅读情况来看,这个任务完成度并不好。在中学阶段通读了 红楼梦 整部作品的学生只占很少数,大多数学生只是通过课堂的片段式学习初步了解了作品,即使有所拓展,也范围有限。究其原因,首先是时间不够。红楼梦 整本书阅读是单独一个单元的教学任务,按
5、照教材平均分配,每个单元大致占九课时。而即使这九课时全部用来读 红楼梦,也只能读到全书的一小部分。更多的内容需要学生在课外时间自主阅读。因此,有的学者提出,“整本书阅读 应以课外阅读为主,课堂上安排交流分享活动,教师可以提供 读这一类书 的方法引导。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重在 目标管理,不宜太多 过程管理”。也有学者认为,课外阅读执行起来很有难度,“因为留给高中生课外阅读的时间非常稀少,所谓学生课外阅读,大概率的情况就是不读。如果真需要把整本书纳入教材,也许更务实的做法是对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的其他单元加以缩减,在课内而不仅仅是课外留较多的时间给整本书阅读,才比较现实。”这两种观点其实都基于一个基本
6、事实,即学生的课堂时间是不够用 收稿日期 基金项目 岭南师范学院 年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础教育与高师教育对接研究 以湛江地区 红楼梦 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作者简介 何丽娜(),女,黑龙江桦川人,博士,岭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讲师,从事古代诗词和明清文学研究。的。所以,向课外求时间或在课堂上通过压缩其他内容争取更多的时间。但一方面,中学生课外阅读时间有限,各科任务量又都很繁重,很难再有整块的时间去细细地品读一部一百多回的作品,尤其这部作品的信息量极大,常常一字一句间暗藏玄机,需要细细地品,慢慢地读,要想高质量地进行课外阅读确实也是不容易实现的。而压缩其他内容,力求在课内完成整本书阅读,也
7、是不现实的。这种情况下,怎样完成整本书阅读呢?一个思路是在有限的时间里依据学生实际掌握情况设置目标任务,原生态阅读和任务驱动阅读相结合,灵活机动,宗旨在于点燃整本书阅读的持续性热情和形成综观全局的视野与意识。这个灵活一是指时间把握的灵活,一是指阅读方式的灵活。如前所言,高中阶段在繁重的课业任务下,很多时候并不具备整块的课外阅读时间,往往要像海绵挤水一样,需要尽量抓取碎片化的时间。但这种情况下,又很难有耐心去一页一页地读。因而对于具体阅读方式,有学生问,读作品是必须按顺序读下去还是可以依据某个感兴趣的线索跳跃性地读。其实两种读法都可以,采取哪种方式与个人阅读习惯和具体时态下的阅读心理相关,并不需
8、要绝对化。不妨随心所欲一点,采取灵活的阅读方式。这里要注意,抓取碎片化的时间灵活阅读与碎片式阅读是不能等同的。碎片式阅读是断章取义式的,只看到这一个点,而灵活阅读只是调整了顺序而已,它最终还是要走向整体的融通。尤其 红楼梦 这种很生活化情节线索又很绵密的作品,刻意地要求一章一章地读下去,也许比较有压力感,让学生循着兴趣点或问题思路更灵活地阅读或许会有更好的效果。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灵活阅读,捕捉一个个兴趣点,最终这些点会串连成线,自然成序,全篇贯通,并不断向纵深发展,从而有力地推动整本书阅读的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点的点燃是更重要的问题。一旦兴趣点被点燃,阅读是能够可持续的。即学生对一部作品深
9、入探索的主观能动性一旦被激发,他们会努力找时间把阅读延续下去,有可能在高中阶段如期完成任务,也可能延续到下一阶段。即便如此,也不违背整本书阅读的宗旨,因为它的目的在于让青年人熟悉经典,从中获得经验,汲取力量,从而推动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高中阶段的整本书阅读核心目的是激发学生品读经典的持续性热情。总体来说,从时间而言,中学生要完成 红楼梦的整本书阅读是存在困难的。除了提出一些利用时间的阅读方案外,还要思考在学生时间不够的情况下,怎样让学生尽可能对作品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以便之后随时补充,以及尽力引导学生对作品的主要人物、主要情节有一个较为全面的把握,达到即使学生没有读全作品也会对作品有一个较为丰
10、富的感受,从而使学生获得阅读整本书的持续性兴趣和能力空间。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和课下交流平台进行有效的“导”和“引”,调动学生对作品的探索欲望。所以,中学阶段的整本书阅读,更重要的应该是兴趣的充分激发,从而点燃学生持续性阅读的热情及形成综观全局的视野、意识。二、针对兴趣不足和阅读困难,在课堂引导中采取有效措施中学阶段的 红楼梦 整本书阅读,没时间读是一个方面,而有了时间也不一定想读,这就涉及到兴趣的问题。很多人反映 红楼梦 的阅读难度比较大,有的是因为人物太多,理不清人物关系而失去了兴趣;有的则表示对于家常琐事的描写本身就感觉缺乏兴趣,找不到情节的兴奋点。那么引导学生阅读,就需要帮助
11、他们理清一定的人物关系、情节线索及通过一定的解读和问题的设置引导他们的兴趣,即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主动性,真正在阅读中思考,感受人情物理,从而获得阅读的快乐,而不是完成任务式的被动阅读。思维越活跃,获得的阅读快感就越多,收获也就越多。那么,怎样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热情呢?立足于细节,从更宽广更深入的视角阐述意义阐述意义,而不是简单地概括主题。由于一些碎片化的阅读和概念化的接受,学生对很多作品停留在粗浅的认知上。如说到 三国演义,会想到东汉末年的英雄争霸;说到 西游记,会想到一只神猴从出生到成佛的故事;说到 红楼梦,想到的是宝黛爱情及贵族家庭的兴衰,这些没错,但很不够,这种粗浅的认知是不会让他们真正
12、体会到作品的魅力的。因为一部经典作品的审美高度、内涵深度及高超的艺术性更多是体现在细节的品读上,在细节基础上的意义阐发,目的在于让学生感受到文本的力量,让他们充分了解这部书的意义,真正知道它好在哪里,它为什么被认为是经典,从而真正体会到作品震撼人心的东西。比如说到 红楼梦,学生首先想到的是宝黛爱情,那么宝黛爱情之美美在哪里呢,他们的爱情和别人有什么不一样。带着学生去探索,贾宝玉和林黛玉从两小无猜的童年伙伴到刻骨铭心的知己之恋,历经了怎样的成长、挣扎和抗争,作者是怎样表达了爱情的纯净和永恒。在这个过程中尤其要注意,任何一种意义的阐述,都要结合细节,通过细节的分析让学生领会作品的独特魅力。比如二十
13、九回清虚观打醮,张道士给宝玉提亲,宝玉很生气,第二天便不肯再去观里,黛玉则中了暑,也不能去,宝玉只管关心黛玉,黛玉也关心着宝玉,反劝他出去散心。在这样的心理前提下,两人却话赶着话,产生了误会,各自藏起真心,假意试探,结果闹得不可收拾,宝玉摔了玉,黛玉是又哭又吐,把贾母王夫人都惊动了。这似乎是很琐碎的一段描写,但两个人闹的核心是“金玉良缘”,表现的是每个人从上层统治者到下层丫环对金玉良缘和宝黛关系的态度,那么它就很耐人寻味了。也就是宝黛的纯净之爱却总与外面的世俗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努力要在世俗的压力之下找到自己的生存之地,它是浪漫的,更是现实的,它是柔软的,更是抗争的,它是超脱的,更是纠结的
14、。有人排斥读 红楼梦就是认为它写的都是琐细之事,似乎无趣,但 红楼梦 是在琐细的日常生活描写中表现出内心世界的百转千回,表现出艺术的高度和情感的深度。要把这些传达给学生,破除其在不了解作品的情况下存有的一些概念化的成见,让他们对 红楼梦 产生艺术的敬畏感和求索之心。在这个基础上,拓宽和深化学生对主要人物的认识,也是调动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方面。红楼梦中的人物,贾宝玉也好,林黛玉也好,每个人物都是极为丰富的,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就像林黛玉,她不只是小性的、寄人篱下的,她更是诗性的,她的诗为大观园之冠;她是有君子之风的,她的潇湘馆为竹林环绕,形象地阐释着“竹为君子居”的风骨;她是天真纯粹的,从不熏香
15、,但衣袖间常似笼着一缕淡淡的幽香,沁人心脾;黛玉葬花更是承接着宋玉以来伤春悲秋的感伤主义传统,承接着一代代落花诗和葬花诗的喟叹,表达着对青春之美、生命之美的赞颂,更表达着对一切美好事物逝去的悲悼。所以黛玉不仅仅是一个追求真情之爱的贵族女孩,她更是蕴含着千百年来的文人风骨和思致,她的身上有丰富的文化符号,因而作者对她的形象描写视角很独特,虽极言其美,但并不像写薛宝钗和王熙凤那样作具体的形象描摹,而是略形取神,蕴不尽之意在言外。引领学生从更宽广的视角去体会人物的丰厚内蕴,会激发他们对 红楼梦 人物独特性的强烈探索欲。对于 红楼梦 集大成的成就,也要从细节出发,多角度地分析,带领学生看到它是怎样集古
16、典文学、甚至古典文化之大成,尤其是它对封建社会贵族家庭的全景式呈现,从家居环境到生活方式,从人情交往到伦理秩序,从处世心态到情感表达,是真实的而不是想象的,是细节的而不是粗略的,是体验式的而不是概念化的,从而为文学为历史都保留了一份极为珍贵的资料。因为它信息量极大,进行精细的整本书阅读是极为必要的。这些都是从整体上对作品意义的阐述,是非常有必要的。就是说首先要让作品真正地触动学生,而不是让他们只为了完成一个教学任务,要让他们带着求知之心和感动之情去阅读,这是第一驱动。即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激发起他们强烈的主观能动性从而积极进行阅读。理清人物关系和结构主线,初步扫除阅读障碍很多学生反映对 红楼梦
17、 产生阅读倦怠的第一阻碍是作品中人物繁多、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因而感到茫然而失去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提前帮学生理顺人物关系会有助于阅读的开展。可以画出一个人物关系网给学生,常见的梳理方式是,以贾府统治阶层为主干,将宁荣两府统治阶层几代人依次介绍,继而各分枝叉,将对应的小厮丫头、管家娘子一一列出,梳理一张人物清单给学生,学生在阅读中遇到不熟悉的人物对照一下就可以了。至于各个人物的性情、地位及相互之间微妙关系等,并不需过多介绍,留给学生自己去慢慢体会。还可以结合另一种方式来清晰人物关系,即以某一人物为核心来进行梳理。如可以以贾宝玉为核心,依次理清男性贵族、女性贵族之间的关系,以及主仆关系。如黛玉、宝
18、钗、湘云与贾府统治者及贾宝玉之间的关系。黛玉是贾府最高统治者贾母最宠爱之女贾敏的女儿,即贾母的外孙女,与宝玉是姑表兄妹;宝钗是荣国府实际掌权方贾政之妻王夫人之妹的女儿,即王夫人的外甥女,与宝玉是两姨堂姐弟;湘云则是贾母的内侄孙女,小时在黛玉之前也有一段在贾府与宝玉一起成长的经历。从她们与宝玉的直接关联来讲,宝钗有金钗,与宝玉的玉有金玉良缘之说;湘云也有个金饰,是个金麒麟,而宝玉后来也捡了个金麒麟,也隐含着两人的某种关联;而黛玉没有这些金贵配饰的暗示,却在小说开头的神话大框架下与宝玉结成木石前盟的前生之约。这三个女孩与宝玉的关系可以说是缠缠绕绕,宝玉最初在情感上也有过一些纠结,但随着年龄的增长、
19、心智的成熟,他越来越懂得内心的需求,也越来越清晰了与黛玉的情感。世俗的金玉良缘在感情层面上败给了木石前盟,却在现实层面上取得了胜利,而这正是生活的悲剧。每个人物都与某种情感、观念、利益甚至神话相关联,抛出人物关系线,引导学生去渐渐深入地探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内涵。人物是复杂的,而作为一部草蛇灰线、伏脉千里而又真幻结合、真假交错的作品,红楼梦 情节的脉络更是要复杂得多。如作品一开篇就交代缘起,它也是笼罩着整篇作品的一个来自于虚幻世界的外在大框架,关于无才补天的顽石,关于绛珠仙草和神瑛侍者的木石前盟,关于出入于真幻两个世界间的一僧一道,它铺展开了全书的大线索,既神秘又有趣,同时也不乏隐涩之笔,
20、象征意味极强,是非细读不可的章节。对于学生来说,它在有趣和无趣之间辗转,要找到兴趣点,带着学生细细研读,理清这个外在大框架的因果缘起,找到这之中的隐含意味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在之后具体的情节展开中,也要时时注意以细节激发兴趣。甚至每个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角度展开线索不断深入。如从人物成长的角度,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作品。宝黛刚出场时,宝玉和黛玉是多大年纪?宝黛初见,宝玉见黛玉心生欢喜,却又为什么砸玉?黛玉为什么因此伤心哭泣?从什么时候宝黛爱情开始明朗化?宝黛的心态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他们从两小无猜到两心相许,爱情在萌芽、生长,人物也经历了成长。从人物成长的角度引导学生对作品不断
21、深入地了解,对于完成整本书的阅读有着积极地推动作用。也可以某一个人物或事件为主要关注点,提出一些线索性问题贯穿起全书的脉络。如刘姥姥三进荣国府是怎样串起了贾府的荣衰?贾府一系列的生日宴和节庆宴有着怎样的贯穿作用?作品中真和假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包括甄宝玉和贾宝玉、甄士隐和贾雨村;真实世界和虚幻世界又是一种怎样的联系?通过这样一些问题的导引,让学生对文本在有目的的探求中展开阅读。三、建立交流平台,督促学生积极阅读课外阅读不应过于强制要求,但可以借助有效的督促机制,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前五章阅读打卡,为整本书阅读打下基础 红楼梦 前五回是阅读的基础和难点,对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个很难的开头。虽然贾宝
22、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无人不知,但事实上 红楼梦 前五章写了什么,很多同学并没有真正去读过作品,很多同学反映“读不懂”“读不进去”。即 红楼梦 的开头并不像很多叙事文学作品那样,致力于迅速吸引读者兴趣,而是服务于整体的布局,造成很大的阅读难度。如第一回开篇先是作者自云,一整段抒怀之语;随后从女娲补天丢下一顽石说起,然后一僧一道闲聊,携顽石入红尘,又过几世几劫,石上记下故事,僧道与石又有一段说话。然后故事中谈故事,仍然以神话开头,由神瑛侍者与绛珠仙子的雨露之恩引出一段尘世的悲欢离合。这一段文字,可以说以自言自语和对话为主,并不强调情节性,而闲谈中处处有玄机,又需慢慢体悟,如果缺乏耐心,会感觉云山雾罩,
23、很容易弃卷。也就是说,红楼梦 是典型的需要慢读的故事,怎样让学生静下心来读,是第一个难题。在这种情况下,施加压力及给予动力就很必要。可以每天设置打卡任务,督促学生进行阅读,同时这也是一种群体氛围的创建,有利于形成相互之间的影响和触发。充分利用网络手段,督促学生在网上的班级学习群里进行打卡阅读,并写一点读后感,不要求字数的多少,但要求写出自己的感受。教师可以通过点赞及简单点评的形式与学生在平台上互动,并且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把学生的一些精辟或独特有趣的读后感悟与全班同学分享,这种肯定和关注会给学生很大的阅读动力。通过阅读打卡等方式督促学生完成信息量巨大的前五回阅读,对于推动整本书阅读是一个重要的
24、开始。在阅读打卡的过程中,有的同学会概括一下每回的主要框架,梳理出人物线索和情节线索;有的同学会写出自己最关注的点;有的同学则会提出问题。如有的同学会以甄士隐和贾雨村的经历体悟 红楼梦的主旨;有的同学会更关注绛珠仙草和神瑛侍者的情缘;有的同学乐于破译第一回中的诸多谐音和暗语,如甄士隐所住“十里街”暗指“势利”,顽石所在青埂峰意为“情根”,等等;有的同学喜欢探究第一回中所设下的种种伏笔。可以说,无论从哪个角度,只要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他们这个兴趣点随时可能被点燃,同时,也给整本书的阅读打下了一个基础。充分发挥线上交流平台的的灵活性和自由性,鼓励学生写阅读心得并积极交流前五回是强制性打卡,之后的
25、章节阅读也要尽量营造氛围鼓励学生继续阅读,写下阅读心得并随时发布在班级的读书群上交流。线上交流相对自由、轻松,有的学生在课堂上不一定积极发言,但在线上交流时却乐于参与,碰撞出很多火花。所以要充分利用线上平台,鼓励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随时写出阅读心得,这种阅读体会可多可少,甚至一两句话亦可,重点是表达出学生阅读作品时被激发的灵感及最强烈的感受。鼓励他们随时记下阅读感受并上传到班级读书群里,这会使学生在不感到太大压力的同时极大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如以下为学生写的一些阅读体会:“黛玉进贾府时不肯多说一句话,多走一步路,怕给人耻笑,而作者没用一句话来描写黛玉怎样受到压力,只是通过那些华丽的房子、陈设、
26、一群群佣人以及佣人们身上的绫罗绸缎把这种感觉投射出来,让读者自己也变成了黛玉,并替黛玉感受到了那么多东西,这正是妙处所在”。(第三回)“纵情享乐的薛蟠是冷酷的肉欲主义者,却活的生机勃勃,十分健康。真正深情的人都十分脆弱,在残酷的命运中不堪一击,如黛玉、香菱、晴雯等。”(第四回)宝钗真可谓是讨人喜欢,礼仪面面俱到,不落人口舌。冷香丸的制作方法真真困难,几乎全是花,这些美好的东西用作药引去治疗宝钗,感觉颇有深意。(第七回)贾璜要去讨公道的时候,我惊了一惊,以为会有“恶战”,但是实际上尤氏提了秦氏有病之后马上就吓得不敢再提。(第十回)这一回的叙事视角很奇特。元春省亲场面壮观,此时出现一段“此时自己回
27、想当初在大荒山中,青埂峰下,那等凄凉寂寞。若不亏癞僧、跛道二人携来到此,又安能得见这般世面”的石头自述。(第十八回)贾芸这家伙有文化,他的目光中看见的东西都不俗,他会去想“怡红院”的来历。(第二十六回)宝钗聪明世故含而不露,黛玉聪明不世故开口见心,两人其实没有高下之分,成长环境不同,各自发光。而世人往往一边歌颂着本真,一边追逐着世故。(第二十七回)好一个泼辣凤姐,一个耳光竟然把人打得翻了个筋斗。(第二十九回)旁人对于黛玉哭泣,因她经常性的落泪,大家都习以为常。可只有一个宝玉,哪怕知道她性格就带着爱哭的成分,仍然对她每一次的落泪心疼不已。(第三十回)学生的表达不拘小节,自由活泼,而不时有灵光闪现
28、。这种阅读随记,教师并不需要一一去评讲,它的意义在于给学生提供一个阅读后的表达空间。学生们之间会点赞、会质疑,甚至会热烈地争论。在这种表达自我和放松交流的动力下,很多学生在一月内不知不觉就读到了四、五十回,到这个阶段,他们继续完成整本书的阅读已经没有问题。四、成立阅读小组,举办线下读书会成立阅读小组也是课外阅读的有效补充方式。阅读打卡和平台交流可以在一段时间内每天都持续进行,而阅读小组的线下读书会则可以每周一次。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学生可以自由成组,每组约五、六人,每周定一个时间进行小组阅读,并进行讨论,学生的兴趣也很高。阅读小组可以根据对作品内容的兴趣点自己命名,这对阅读或许没有太大的影
29、响,但也是激发兴趣的一个点,学生在命名过程中会投注热情于作品,寻找自己的兴趣所在。如有的小组喜欢贾宝玉,命名怡红社,有的喜欢林黛玉,依其所起的一次诗社命名桃花社,有的喜欢宝钗,命名冷香社,有的喜欢刘姥姥,命名村媪社,亦有海棠社、菊花社、大观社,等等。学生对命名活动兴致盎然,也不知不觉间强化了他们对作品的亲切感。小组阅读可以根据阅读进度设置任务主题。如在大多数同学读到第五回时举办读书会,就可以设置任务为解读第五回 红楼梦十二支曲 所隐伏的寓意和作品中的人物命运。学生们就算读不太懂,也会讨论得很热闹,从而不知不觉中深入对作品的理解。他们会直白地表示读得有点吃力:“太虚幻境中的金陵十二钗词读起来比较
30、艰难,要看很多注解和旁批才知道这里是暗示人物命运的发展。”也会表达出自己朦胧隐约的感受:“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就像穿越了虫洞,来到宇宙的高维空间一样,一眼就能看到低维空间所有人的前世和今生。而宝玉打开的册子就像 星际穿越 的男主角进入四维空间里,时间像一排排的书架,看得见,摸得着”;“第五回有点意识流”;“感觉五回看下来好多谐音梗哈哈哈”。关于具体的判词,有的同学读了不少相关的解读文章,在似懂非懂间提出自己的理解,但大多受限于其中,想像的空间也就很难展开。还有的同学的解读明显深受索引派影响,会与当时的政治时局相联系。这里要提及一个问题,即学生初读 红楼梦 时要不要读一些相关的解读资料。笔者对此持否
31、定态度。在初读作品时,专注于文本是最重要的,可随时作一些读书笔记和相关思考,先有自己的一个理解,而不是让别人的阐释先入为主,使自己失去了对作品的想象空间。所以,不需刻意去看各种解读,一个精典的文本是有着召唤力的,当兴趣被激发,会不断深入下去,充分地熟悉文本从而获得自己对文本的独到体悟才是阅读经典的第一要义。比如一个还没有具体了解林黛玉形象的读者,在读了相关林黛玉形象的评论后,这些评价就会直接影响到他,他先有了一个预评价,带着这样一种眼光去看林黛玉,他很难再读出自己的理解。另外,现在市面上 红楼梦 导读的书很多,有很多很好的作品,但也有不少并不适合学生,不利于全面、客观地理解作品,有的过度阐释,
32、有的碎片化分析,往往脱离文本内容借题发挥,看似有理有趣而禁不起推敲,尤其不适于对文本还不够了解的读者。总之,解读类的文章不是不能读,但要在充分熟悉文本、对作品有了一定的把握之后,可选择一些客观、有深度的解读来辅助对作品的理解。也有学生问过这样的问题,是否可以以影视作品或听书的方式代替小说文本的阅读,这个答案是非常明确的,肯定是不能代替的。越是经典的文本越需要去直接面对文本本身,文字本身的精彩及文字所生发的想像和思考是任何其它的形式不能取代的。当然,视听类作品可以作为辅助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对作品的理解,但最好是在通读文本之后。综而论之,红楼梦 整本书阅读对于中学生来说,无论从篇幅上还是内容上确实有
33、一定的难度。但正如温儒敏所言:“经典阅读总会有困难,却又是充满乐趣的。读书不能就易避难,不要总是读自己喜欢的、浅易的、流行的读物,在低水平圈子里打转。年轻时有意识让自己读一些 深 一点的书,读一些可能超过自己能力的经典,是一种挑战。应当激发自信,追求卓越,知难而上。”青年人应该有这样挑战自我的勇气和不断超越自我的追求,而整本书阅读教学是个系统性工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也是极为重要。教师要抛砖引玉、穿针引线,而不是面面俱到的讲解。因文学作品本身是一个开放性的空间,教师要做的是给学生交流的平台,激发他们的交流意愿和思维的灵性,珍视他们迸发出的火花,让经典文本阅读真正地释放出源源不断的活力,让思想和文化的力量真正地融入时代发展的浪潮。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年版 年修订)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温儒敏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温儒敏 守正创新用好普通高中语文统编教材 人民教育,()叶素华,詹丹 年度 红楼梦 整本书阅读教学与研究发展报告 红楼梦学刊,()温儒敏 年轻时有意识读些“深”一点的书 乡土中国 导读 名作欣赏,()责任编辑:陈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