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农科”背景下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种子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830710 上传时间:2024-03-2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5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农科”背景下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种子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农科”背景下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种子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农科”背景下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种子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教育与教学180 2023.100 引言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1。农作物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提升我国种子创新能力的根本保障2。2020年提出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3。种业的竞争力和科技创新离不开种业人才的支撑4。在过去几十年中,我国缺乏完整的种业人才培养体系,直到2002年,中国农业大学第1个成立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填补了我国种业人才培养的空白5-6,之后相继有30多所大学开设了种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7-8,目前多收稿日期:2023-03-01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十

2、四五”规划2022年度一般课题:“新农科”背景下吉林省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研究(课题批准号:GH22876)作者简介:臧振原(1989-),女,博士,讲师,研究方向: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和科研。臧振原,姜良宇,慈佳宾,等“新农科”背景下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种子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现代畜牧科技,2023,101(10):180-182doi:10.19369/ki.2095-9737.2023.10.049ZANG Zhenyuan,JIANG Liangyu,CI Jiabin,et al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Seed Science and En

3、gineering Talent Training Model for Provincial First-class Undergraduate Major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New Agricultural Science”JModern Animal Husbandry Science&Technology,2023,101(10):180-182“新农科”背景下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种子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臧振原,姜良宇,慈佳宾,任雪娇,杨巍,杨伟光(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8)摘要:种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

4、重要作用。培养高质量种业人才是推动种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措施。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为培养适合现代种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对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和课程、加强专业教材建设、创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完善课程考核、加强实验和实践教学,以期为“新农科”创新创业型种子科学与工程人才的培养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提供参考。关键词:新农科;种子科学与工程;一流本科专业;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S330-4;G642文献标识码:B doi:10.19369/ki.2095-9737.2023.10.049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

5、f See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alent Training Model for Provincial First-class Undergraduate Major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New Agricultural Science”ZANG Zhenyuan,JIANG Liangyu,CI Jiabin,REN Xuejiao,YANG Wei,YANG Weiguang(College of Agronomy,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hangchun Jinlin 130118,Chi

6、na)Abstract:Seed industry is the foundation of moder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nsuring national food securityTraining high-quality seed industry talents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promo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eed industry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nstruction o

7、f“new agricultural science”,in order to train talents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eed industry,the cultivation mode of see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s was explored:Optimize the talent training program,build high-level teaching teams and courses,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p

8、rofessional teaching materials,innovate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methods,improve course assessment,and strengthen experimental and practical teaching,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training of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see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alents in“new agricultural scienc

9、e”and the construction of provincial first-class undergraduate majorsKeywords:new agricultural science;see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first-class undergraduate program;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personnel training教育与教学1812023.10数高校建立本科到博士的人才培养体系9,为我国种业人才培养提供重要支撑。与农学等传统专业相比,种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设立时间较晚,还存在师资队伍建设不强

10、、教学条件不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无地方特色等诸多问题10。在我国实施“种子工程”的战略背景下,为满足现代种业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2010年,吉林农业大学成立了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同年,在作物学一级学科下自主增设种子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历经13年发展,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已建立“本科-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为我国输送大批高质量种业人才。2018年,教育部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新农科建设,同时,2021年,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获批省级一流建设专业。在此背景下,吉林农业大学对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团队和课程建设、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课程考核方式、教学管理制度、实验和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

11、探索,以期为“新农科”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和省级一流专业建设提供参考。1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突出专业特色围绕我国种子工程的5大系统、15个环节11,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以现代种业提升工程的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创业精神,服务于“三农”的卓越人才为目标,重新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了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实习(设计)3大课程体系。通识教育课程包括通识教育必修课程和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实习(设计)包括专业教育实习(包含毕业论文设计)、军训、劳动教育和第二课堂。课程总学分150学分,通识教育必修课程50.5学分,通识教育选修课程

12、最低选修学分为15学分,其中文史社会类课程中“四史”教育课程至少1门、外国语言类至少2学分、美育教育类课程至少2学分。专业基础课程23学分,专业核心课程11学分,专业方向课最低选修学分为22学分。实习(设计)28.5学分,其中专业教育实习21.5学分。为突出专业特色,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开设学科开放性课程专业导论,聘请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讲解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就业前景,以及专业最新的科研动态。凝练专业基础课和核心课,增设人才培养需求的专业方向课,确定植物学、植物学实验、基础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基础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植物生理学、植物生理学实验、遗传学、遗传学实验、试验统计方

13、法、试验统计方法实验、种子生物学、种子生物学实验为专业基础课程;作物育种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作物栽培学、种子检验学、种子生产学、种子生产加工检验实验为专业核心课程。开设以现代种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专业方向课程,如作物生物技术、种子经营管理、种子加工与贮藏、商业化育种与实践、农业推广与种子经营管理实验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以植物学实习、农业气象学实习、作物育种实习、种子生产实践、种子专业实习为主要实践内容,以增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2 专业综合改革,提升育人成效为构建“新农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为种业发展提供人才基础与科技支撑。本专业在高质量教学团队和课程建设、专业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

14、革、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等方面进行探索性研究和实践,效果显著。2.1 建设高质量教学团队和课程坚持“以本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发挥教授的带头作用,要求教授必须给本科生上课,并且担任青年教师的教学指导老师。以教授为核心,组建高质量的教学团队,并构建专业课课程群,教学团队定期开展说课、课程设计、教法探讨等教学活动,以提升教学质量。按照学科和专业发展需要,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引进企业导师进行教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本专业通过派送专业教师出国访学、挂职锻炼、企业实践等举措,优化师资队伍和提升教师育人水平。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全面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科学工作,在申请科研项目时将本科生

15、作为团队成员,并积极带领本科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和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提升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课程建设是保障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基础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的关键环节。本专业针对课程特点和教学内容,修订完善课程执行大纲,并聘请校内外有经验的教师、种业企业导师研讨教学内容和执行大纲内容。专业方向课采取选修的方式,学生根据兴趣和发展需要进行课程选择。每年开展“现代种业发展讲座”活动,聘请种业知名专家为专业教师和本科生开设讲座,以了解现代种业的发展动态和趋势。全面推行课程思政,将思政教学内容融入到课程教学中,提升教师思政育人能力和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优秀品格。专业加强一流

16、课程的建设,植物生理学获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和吉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积极推进种子生物学种子检验学种子生产学种子加工与贮藏等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2.2 加强专业教材建设,更新教材内容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行业发展的基本载体,教材的更新对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主要包括种子生物学、种子生产学、种子检验学、种子加工与贮藏、种子经营管理、种子生产加工检验实验等课程。所用的教材多数为“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内容更新不及时,知教育与教学182 2023.10识体系不完整,无法真正满足现代农业智能化、规模化的发展。本专业依据现有教材,组织专业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编写种

17、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教材,更新教材内容和结构,完善现有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将现代企业的科技发展融入到知识体系中,拓展学生视野,提升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水平。2.3 创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在“新农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发展目标下,专业课程重新修订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课程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和种业发展需求,从知识、能力、素养3个层面进行修订,重新系统设计教学内容,整合知识点,根据教学内容的相关性,构建模块式教学内容体系,提高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实现课程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依托现代信息平台,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在专业课程教学

18、中,充分利用超星学习通、腾讯会议等现代信息教学平台,开展线上和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专业教师需要将教学执行大纲、教学资料等相关教学内容上传至超星学习通平台,以便学生了解课程设置、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将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案例式等多样式教学方法充分运用到课程教学活动中,利用学习通平台开展作业、小测验、思考问题等教学活动来提高教学效果。2.4 完善课程考核方式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本专业对全部专业课程开展考核方式改革,建设标准化试题库,强化过程性评价。课程考核通过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来综合性评价学习结果。对于过程性考核,制订细致、严格的评价标准,终结性考核采用成果导向型的评价方式,

19、考核试题要与课程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重难点相符合。实验和实践课程全面采取过程性评价的考核方式,注重评价学生在实验和实践课程中的实际操作、参与度和团队协作,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3 加强实验和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实验和实践课程是培养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为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将实验课和实践课程全部单独开设,并优化实验和实践课程教学内容。在实验教学方面,重新规划教学内容,去除复性实验,开设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并将实验内容与老师的科研项目相融合。在实践教学方面,以“产教融合”为原则,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依托作物种质资源吉林省实验

20、室、农学植物生产类省级试验教学中心等校内科研实践平台和与吉林省鸿翔农业集团鸿翔种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的校产学研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开展专业性和综合性实践,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完美融合。要求学生高度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积极参加大学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和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并将科研项目和科创活动与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4 结束语人才是提高种业竞争力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培养和输出现代种业领域人才的重要源头。探索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符合现代种子产业发展需要的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对推动我国种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吉林农业大学种子科学与工

21、程专业人才培养始终以现代种业提升工程的发展需求为导向,构建覆盖全种子产业链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创造意识、创业精神的卓越人才,为“新农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典型范例。参考文献1胡霞,周旭海中国现代种业发展的路径分析:基于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视角J云南社会科学,2021(3):76-83,1882贾凤伶,胡文星,王云,等现代种业支撑乡村振兴研究现状与展望J种子,2020,39(12):161-1663余志刚,崔钊达中国种子战略的内涵、特征、难点及其进路J/OL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1):1-114江绪文,李贺勤新形势下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22、模式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25):8 823-8 8245王建华,刘为民创建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适应农业发展需要J高等农业教育,2003(12):45-466王建华,刘庆昌,江绪文,等中国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种业,2012(11):8-117冯万军,杜慧玲,贺立恒,等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15(4):70-738蒲至恩,郭世星,黄雪丽,等新农科背景下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发展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21(2):62-669邓化冰,唐文帮,唐启源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科技风,2020(36):24-2510 雷振山,武浩,季新,等信阳农林学院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建设和改革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20,26(21):149-15111 朱明中国的种子工程J农业工程学报,1997(2):7-11编辑:韩若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