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清语人名译汉》中的人名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830387 上传时间:2024-03-27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4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语人名译汉》中的人名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清语人名译汉》中的人名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清语人名译汉》中的人名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93姓名承载着多方面功能,其中最基本和最原始的功能是在社会交往中作为群体或个体的代表符号。在这个完整的系统中,姓是代表群体的标志符号,名是代表个体的标志符号,也是社会交往中必要的构件。但是人的姓名绝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社会交往的需要而产生的简单符号。姓名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姓名与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对应。它与民族国家、社会制度、历史阶段、风俗习惯、语言文字、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均有密切的关系。姓名能够反映一个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系统,也是发掘一个民族文化内涵的重要工具。a满族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先世可追溯至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女真等。满族先人的姓名最早见于魏书勿吉

2、传中,可见满族姓名的历史源远流长。满族姓名中虽有姓有名,但在一般情况下,满族人之间只称名不道姓,可见满族人名在满族社会交往中的重要地位。满族人名并不是孤立存在,其与满族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息息相关。满族人名作为满族历史文化的结晶,通过对其深入了解,可以感受到满族自身独特的文化习俗,有助于剖析其中深厚的文化内涵。关于满族人名的特点的研究,对认识满族的民族心理以及文化变迁等问题也具有重要意义。一、清语人名译汉的概况(一)作者生平清语人名译汉是由爱新觉罗奕赓编撰而成,其自称为爱莲居士、墨香书屋主人、鹤侣主人以及“天下第一废物东西”。依据爱新觉罗常林所编撰的爱新觉罗宗谱中关于庄亲王家族史料,可

3、知奕赓为庄亲王绵课的第十二子,其出生于嘉庆十四年(1809),后卒于道光二十八年(1848)。奕赓虽出生于亲王家庭,但其生活与仕途受其父兄影响并不顺利,一生曲折坎坷。道光六年(1826),奕赓被授予“头品顶戴”,后因其父承修的宝华峪地宫进水,追论其父绵课何晓明.姓名与中国文化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3-6.清语人名译汉中的人名研究*樊 君1 王敌非2(1.2.黑龙江大学满学研究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6)摘要:清语人名译汉由满族宗室爱新觉罗奕赓所作,书中记载了大量的满族人名及其含义。通过书中的内容能够发掘满族人命名的特点,由此进一步了解满族的生态文化、精神文化以及文化融合的发展

4、历程。关键词:清语人名译汉;满族人名;满族文化中图分类号:H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65X(2023)02-0093-052023 年 2 期(总第 151 期)No2,2023()Gereral151No.满族研究MANCHUMINORITYRESEARCH*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项目“18 世纪以来西方汉学家满文未刊手稿挖掘、整理与研究”(22VJXG049)。94罪时,诸子受到牵连,于道光八年(1828)被革去“头品顶戴”。后道光十一年(1831),正值道光皇帝五十大寿复其兄弟亲王位,奕赓也复受起用,被封为奉恩将军,授官三等侍卫,直至道光十六年(1836)任

5、职六年后告休。清史稿载:道光十八年(1838)九月,坐与辅国公溥喜赴尼寺食鸦片,夺爵。上闻奕賮浮薄无行,戍吉林。又娶民女为妾,改戍黑龙江。以允禄曾孙绵护袭。a因其兄弟奕賮与满族亲贵溥喜经常赴尼寺饮酒并吸食鸦片,道光皇帝夺其兄弟爵位。又因奕賮轻浮无形,一再被发配至黑龙江。其爵位也改由族内旁支继承,奕赓也失去了袭爵的资格,从此奕赓家庭逐渐走向衰落。其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迁至盛京,后居此而终。在盛京期间,奕赓投入到作品创作当中,其作品多数出现在道光与咸丰年间,尤其是关于子弟书的作品大量涌现。奕赓在盛京时期,与子弟书作家喜晓峰、王西园、春树斋、韩小窗等交往频繁,受到各位作家的影响,从而也投身于子

6、弟书的创作当中。后又参加了在宗室裕瑞支持下盛京文人成立所的“芝兰诗社”。奕赓的子弟书共有 25 篇,主要包括何必西厢寄信黔之驴党太尉 疯僧治病 侍卫论 老侍卫叹 少侍卫叹 女侍卫叹 逛护国寺 柳敬亭 孟子见梁惠王齐人有一妻一妾借靴赶靴刘高手治病鹤侣白叹风流词客苇莲换笋鸡挑帘定计风仪亭梅花梦假老斗叹痴诉杂锦书目。奕赓的多数作品另辟蹊径,以犀利笔锋剖析和讽喻世弊,风格独特。除子弟书著作以外,奕赓的散文著作佳梦轩丛著更为著名,本文所研究的清语人名译汉正收录于其中。(二)成书背景清语人名译汉成书于道光年间,虽然此时对满语的学习与使用已大不如前,但在此前,为严格国家治理而官修的满汉对音书籍为清语人名译汉

7、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如乾隆皇帝为使满汉对音更加严整,下令编修了钦定清汉对音字式,后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成书。其在每个字头下面标记与其对音之汉字,描述了满汉语言之间的对应关系。此书的编写解决了满汉对译是所产生的问题,也为以后满汉音韵、翻译以及对音著作提供了蓝本,规范了满汉对译规则,并于道光十六年(1836)再版。除此以外,清语人名译汉编写的一个重要背景,是满汉两个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与融合。在入关初期,大多数人只会讲满文,不会讲汉语,满族人逐渐加强了对汉文化的学习,由此大量汉文典籍翻译成满文。从乾隆年间起,大多数满族人可以自由地运用满汉双语,他们“入则讲满,出则讲汉”,在家中说满语,外出说汉语

8、。后随着人们逐渐放弃用满语交流,满语走向衰微,许多满语词汇只好用汉字标注。这种文化融合在作品中更为显著,如“满汉兼”子弟书。因此满汉文化之间的融合对于此时的作品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清语人名译汉的成书提供了一定的条件。(三)体例及内容关于清语人名译汉的内容情况,在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经部小学类有详细记载:清宗室奕赓撰佳梦轩丛著十一种之一,奕赓有封谥翻已著录,是书依金史国语解例,专纪清人以满洲语命名者,释其译义。亦与乾隆时钦定辽金元三史国语解例相符。奕赓是编结集满洲译语,曾以命名暨可以命名,诸字以汉字对音书写,选义考辞勒成一书,依金史国语解前例。书分上下两卷,无序跋集,字凡千一百六十有奇。b从上述

9、文字可知,清语人名译汉 收录于奕赓所著 佳梦轩丛著 中,佳梦轩丛著 共包括 东华录缀言清语人名译汉歌章祝词辑录谥法绩考本朝王公封号附异姓公侯伯封谥譒清侍卫琐言补遗管见所及寄楮备谈煨柮闲谈括谈十一种著述,清语人名译汉为其中音译对照之著述。除汉字对音外,也可从此书中得知满文人名的原本含义,如:赵尔巽.清史稿 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7249.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稿本):第 6 册 M.济南:齐鲁书社,1996:206-207.95“萨尼扬阿”是指延,封谥之整字;“色普珍”是指喜乐之乐。其编写体例主要依据 金史国语解 以及乾隆时期编撰的 钦定辽金元三史国语解,考译对音

10、。金史国语解以附录的形式呈现于金史书末,并对书中出现的女真语人名、职官、地名、称谓等进行解说。后乾隆皇帝认为辽金元三史中的人名、地名多出现讹错,因此下令编修钦定辽金元三史国语解。相比较下,清语人名译汉与国语解虽同为考究译音,但清语人名译汉只是单一对满语人名译音进行叙述,并列出相应汉语语义,其他地名、职称等类别并未涉及。清语人名译汉没有序跋,全文共记载了一千零六十一个满语人名。二、满族人名的用词特点人名用词的特点是一个民族文化内涵的重要体现,因此不同民族在取名时所用的语言构件迥然不同。本文通过对清语人名译汉中满语人名的词性分类以及对其词义进行分析,可以总结出满族人在取名时用词上的一些特点。(一)

11、以名词为名以名词取名的满族人名中,多运用关于植物、动物、地理环境、生活用品用具、器官、卦名以及抽象名词等词语。1.植物满族早期生活于北方白山黑水之间,那里植物丰茂,种类繁多,因此各种植物的名称在满族人名中较为常见。例如:萨炳阿(灵芝),酥海(三春柳),扎拉敏(蓼芽菜),穆雅里(龙眼),穆哈里(无石子),福拉纳(欧李子),鄂勒和达(人参),多克集先(豆角),巴纳希(磐石穑树)等。2.动物与用植物名称取名相似,从事渔猎的满族受这种传统生活方式的影响,在取名时常将动物名称做为选择。例如:阿尔萨兰(狮子),阿尔图(三岁的马),额林图(似猿而大兽名),乌精阿(小牛犊儿),那满(山羊),萨克萨哈(喜鹊),

12、布勒亨(鹤),尼玛善(芝麻雕),玛喇希(野猪),莽喀喇(玉面马),乌雅善(泥鳅)等。3.自然景观满族常将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融入自己的姓名中,例如:阿林(山),那木泰(海),哈伊哈(山腰),拉克三(霞),绰罗欢(高峰尖),盟安(邱陵)等。4.生活用具满族在日常生活用品以及出门狩猎采集的用具名称也经常被用于取名,例如:伊伯里(盔尾),色克酥(油篓),额勒博图(古冠名),鄂罗顺(涉水皮岔裤),斡禅(甲之护膝),和塞里(盒子),穆诚额(釜),和善(纸),扎瑚岱(船),阿卜萨(桦皮桶),阿彦托克托(灯笼),鄂费(打野鸡的脚套子),武立(弓弦),萨喇(箭桶),巴布罕(架鹰五指皮巴掌),铁麟(尖头箭)等。5

13、.抽象名词满族在取名时除运用具体的名词外,对于抽象名词的使用也较为常见,例如:阿拉锦(流芳之芳),阿楚珲(和睦),坡多欢(谋),和珅(三纲之纲),珠尔罕(义),吉尔瞻(恕),哈齐贤(勉强之强),色普珍(喜乐之乐)等。6.其他除上述的名词外,满族在取名时对器官、卦名、玉名、星宿名、建筑等方面的名词也有所应用,但数量较少。例如:酥克萨哈(大腿),法谭(脚底板),阿世善(震),达哈逊(坤),固麟(琳),固秀(琇),哲特恩(轸),图罕(独木桥),舒费音(藕粉),宜尔根(民),卓灵阿(题目),巴特玛喀(映红宝石)等。96(二)以形容词为名清语人名译汉中所记录的人名中包含大量形容词,这些形容词中存在对人美

14、好祝愿积极的正向形容词,也有不褒不贬的中性形容词,还有少数带有贬义的负向形容词。1.正向形容词以正向形容词作为人名承载了满族人对其后辈的美好期许与祝愿,其中包括了许多封谥整字,例如:穆精阿(有志气的人),吉尔通阿(俊义),富凌阿(天生福相),雅凌杭阿(富态),克兴额(有造化的),金启贤(滋美),强谦(毅),额尔德蒙额(贤),吉尔冲阿(悯),塔布(端)等。2.中性形容词除充满积极正向的形容词外,还有少部分中性形容词,例如:阿达凌阿(相同的),纳恩登额(先后之先),萨隆阿(有胡子的人),色钦额(源起),舒恕(紫色)等。3.负向形容词满族早期的生活方式以及习俗简单质朴,在取名方面直露率真,不以粗陋为

15、弊。例如:阿勒巴图(村粗),额哷逊(丑陋),扬善(唠叨),瑚通额(鬼头鬼脸),喇珠(笨),富什浑(贱),岳托(傻公子)等。(三)以动词为名满族所处的自然环境中充斥着高山流水以及气象变化莫测,为生存从事着渔猎采集,因此满族在生存环境与生产生活中皆离不开动词的使用。满族在运用动词取名时会进行态和式方面的变化,如使动态、被动态、命令式等。1.主动态例如:斋拉布(挪开),花沙布(栽培),宜礼(立),伊林巴哈(习惯水土),哈里布(耳面俱冻),鄂克多(迎),玛塔(煨)等。2.使动态例如:阿勒金布(使之扬名),伊克坦布(使之积蓄),瑚克春布(使彼凑手不及往攻之),图切布(使之称扬),赛沙布(使之奖励)等。3

16、.被动态例如:郭仁布(被仁爱),马克他布(被人称赞),奇雅奇雅布(被人啧啧称赞),吉扎布(受人之慈)。4.过去式例如:伊勒都堪(已结识),鄂和(已然之词),巴达拉喀(充裕),得克济克(长进了),扎克萨哈(霞彩),穆克得克(兴旺了)等。5.命令式例如:纳恩得(使之先),毕酥(使留),奇辙(令人勉励),扎史(令人寄信),雅里佳纳(令询明白之词),拜酥(令人求)等。(四)以数词为名满族有根据出生时在家中排行顺序以及祖辈和父母的年龄来命名的取名习俗,因此基数词和序数词被大量使用。例如:伊拉齐(第三),堆器(第四),乌云珠(九十),那丹珠(七十),扎崑珠(八十)。除此还有较为特殊的数词,如:扎克敦(埃)

17、,东顺(秭),图璧(凡物之一半中之一半)。(五)其他满族在取名时所选取的词汇的词性繁多,上文所述的几个词性在人名中占有大部分,作为满族人取名时的常见选择。除此以外,副词、后置词、代词以及助语词也出现于清语人名译汉中,例如:副词方面有武特海(即刻),达鲁海(常常如此),岳尼(全),长凯(只管如此)等;后置词方面有文德(尚未),那玛善(随即),巴鲁(向),珠勒芬(为替)等;代词方面有安塔喀(如97何),爱奴(为何),恩特科(凡此);助语词方面有额林达里(时时)。三、满语人名蕴含的文化价值满族人名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固然可映射出历史的文化色彩,它既是凝聚了满族先世及后辈智慧的文化结晶,又是反映满族文化的

18、一面镜子。因此通过对清语人名译汉中人名的探析,能够进一步了解满族人名背后蕴藏的深厚文化内涵,发掘其中的文化价值。首先,满族人民入关前世世代代生活于白山黑水间,那里山川林立且湖泽密布,以自然环境命名成为其人名来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关于山水植物和动物的人名占清语人名译汉内容的绝大部分,其中所记录的植物种类名目繁多,野兽家禽飞鸟鱼虫无所不包,山水形态刻画入微,如“珠兰”指急流不冻之处,“富尔敦”指草木一丛一丛的。这些满族人名再现了满族先民们赖以生存的广袤的山林原野,川流不息的江河湖海以及丰茂的动植物资源。由此反映了满族特有的生态文化,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对自然环境的敬畏。其次,从不同民族的语言用词中,我

19、们往往可以窥探其用词的心理特征和那个民族的文化程度。a满族人的取名除了与其自然环境和日常事物有联系外,与其自身的质朴直白和勇猛坚强的精神文化也密切相关。满族人的性格向来爽朗直率,对于想法的表达也是直截了当。在名字的取缔方面从不转弯抹角,也不追求辞藻的华丽,甚至对于粗陋的称呼以及戏骂之词也并不介意。如在 清语人名译汉中出现了“傻公子”“笨”“左性人”“烂眼边”等称呼。满族人主要以渔猎为生,善骑射,祖祖辈辈皆骁勇善战,因此他们更加崇尚英勇坚强的精神文化。如他们会给孩子取名“喀勒冲伊”表示勇锐,“额图洪额”来表示力量强盛之形,“集里杭阿”来表示烈。由此可见满族人名作为满族文化的象征符号,反映了满族崇

20、尚勇力和质朴直白的心理特征以及乐观豁达和坚强勇猛的精神文化。最后,当本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接触时,它可以吸收新的成分和旧有的糅合在一块,主要表现在两种文化接触后在语言上所发生的影响。相邻的人群相互接触,不论程度怎样,性质怎样,一般都足以引起某种语言上的交互影响。b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民族间的交往与交融尤其是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从未间断。满族从偏居一隅的少数民族一跃成为国家的统治者入主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能够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满族作为一个积极向上勤奋好学的民族不免要向当时生产技术水平高且文化发达的汉族学习。因此满汉文化之间不可避免地接触、交流、交往最后走向融合,在此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

21、满族受汉族文化影响加深。清语人名译汉作为由满族宗室所作的一部记录满族人名的著作,全书未有满语文出现,所有满语人名皆用译音汉字进行记载。此外,清语人名译汉中所涉及的形容词性人名在总体上趋于追逐寓意美好,吉祥福禄一类美好儒雅的词语。如“和珅(三纲之纲)”“嵩集雅(雅俗之雅)”等,可见满族在入关后受到了儒家文化的熏陶。这些人名在形式上依然取自于满族传统文化,但在内容和含义上不断将汉文化内化。尤其是在书中出现了大量封谥整字如贤、温、淑、婉、慈、嘉等,在取名选字上不断斟酌汉义,这一雅致考究的取名方式与满族传统质朴直白甚至粗陋的命名方式大相径庭。这一转变既呈现了两种文化交流的结果又展现了满汉文化之间的冲突、交流和融合的全过程。满族取名的变化侧面反映了满汉文化在进行交流时满族文化深受汉文化的影响,更多地吸收与借鉴了汉族文化,逐渐放弃自己的母语并将汉语作为民族间共同交际的工具,同时也揭示了满族文化发展的历程。责任编辑:何晓薇 罗常培.语言与文化 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7:14.罗常培.语言与文化 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7: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